漢朝的漢字是什麼意思(革字家族漢漢)
2023-10-23 23:54:11 1
當一個人把文字都認識以後,就能具備閱讀文章的能力,同時人類既往的、所有的精神寶庫也為他打開了大門。
全世界的最優秀的精神的文化,就可以讓他吸收,閱讀就點燃他的智慧,讀書就點亮他的人生。這是識字的重要性。
《雙法字理》叢書,一部講述中國漢字文化的科普圖書
今日漢字主角:漢(漢)漢字的「漢」是什麼意思?
我們一直介紹漢字與漢字文化,這回算是遇到文化了。
「漢」到底指什麼?為什麼我們是漢族,是漢人?
為什麼男子又稱男子漢?何時又有了漢水、漢江?
古語中天漢指什麼?
……那就來一起看看「漢」字。
「漢」的字形演變
先從「漢」的古體小篆字形來看,右邊的「堇」這次沒有變形成「土」,大體保持了「火」的樣子,指人用火烤皮子時,人在火邊也被烤得大汗淋漓。
此外,它也被解說為火刑、烤刑,總之是出了一身的汗。後借指人們在田地中勤勞幹活時身上的汗水,於是造字為「漢」。
因與幹事、幹活有關,所以讀音取「幹gàn」音為「hàn」,古音「g、k、h」不分。「大汗淋漓」也稱「揮汗如雨」,雨從天河而降,故此稱天河為「天漢」。
古人總是想像力豐富,有時候會把下雨當做是上天流淚了,或是上天流汗了。這種對於自然想像的認知,真的是可愛得很。於是有了「天漢」一詞,便一點也不奇怪了。
當「漢」字後來另作他用專表天漢時,於是人們又另造了專表幹活時人體所流的「汗」。
所以從那時起,「漢」的意思就指天上的天河——天漢。
「氣衝霄漢」中,「霄漢」指雲霄和天河,泛指天空,形容氣魄非常大,有大無畏的精神和氣節。
所以銀河,也叫銀漢,「漢」開始指代大水、大河。
中國文化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陰陽的平衡與統一。天地相應,天地間的萬物自然也是相對應的。
點點繁星就是世間的生命,地上有房屋,天上有星宿;地上有山河,天上有銀河。
恰巧的是大地上真有一條大水名為漢水,漢水的源頭在秦嶺,由漢口匯到長江,「漢口」 之名就由此而來——漢水之口。
漢水發源於秦嶺,而秦嶺是中國南北的分界線,南邊的氣候熱, 在此處與北邊的冷空氣交匯便下起雨來,且大雨不斷,所以這裡的植被很茂盛。
這些雨水便匯成漢水,出漢口流入長江,所以也稱漢江。因為漢水是由大雨匯集而成,於是便與天上能降雨的天漢互為對應,是一條祥瑞之水。
漢高祖劉邦當年被驅於漢中,漢中正是漢水路上最肥沃的一塊土地,有秦嶺為天然屏障,正是國家休養生息的好地方。
《史書》記:「劉邦始封『漢中王』,初不欲就國。有進言曰,『漢水上應天漢。漢中,據有形勝,進可攻退可守,秦以之有天下。』劉邦乃就漢中王。」
漢之大業便在這裡悄然發育,並孕育了此後400多年的大漢王朝。陳倉古道今天依然還在那裡,見證著後世漢人的不斷發展。
「漢」續「炎黃」「華夏」之後,成為中國人再一次的統一符號。天漢銀河似夜空中的一條閃爍巨龍,又一次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夢想繼續騰飛,「漢」依舊是龍的傳承。
一個朝代、一個國家的生存並不容易。漢朝初期依然要面臨內憂外擾的問題,國內休養生息尚且可以慢慢發展,但外敵侵擾可時不待人,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都不能避免的外擾。
在漢初抵禦外侵不久,漢人在「漢武大帝」的率領下,以強健的體魄和勇武的戰鬥力將遊牧民族封鎖在中原之外,平定了外患,彰顯了漢人的強大,漢族亦被稱為「大漢民族」。
「漢」隨之被賦予了強健、勇猛、大氣魄的文化寓意,於是有這種大氣魄的男子,被美譽為「男子漢」。
直到今天,我們還依舊以一個人的勇敢來稱其為男子漢、英雄好漢。
四百年漢業,雖然在歷史長河中也只是一個過客,但它留下了漢人勇往直前的氣魄,這種氣魄被歷朝歷代所推崇。
正所謂改朝不換代,名改了,姓留著,神還在,依舊是漢人,傳承的還是漢文化,使用的還是漢字。
「漢」雖被簡化成「漢」,但右邊的「又」還是一隻手的樣子,是一隻有力的手,緊緊抓著文化的脈絡;是一隻緊握成拳頭的手,依然表現出漢人的勇敢與無畏;也是緊握工具的手,依然體現了漢人耕讀傳家的勤勞質樸,和不斷前進,探索科技的能力。
所以在「雙法字理」下,漢字的繁簡併不矛盾,如同陰陽和諧統一,由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相互聯繫,共同構建起一個立體的文化太極。
○〢關於作者:
本文改編自《雙法字理》,作者:白雙法老師。
讀《雙法字理》,學漢字文化!
漢字文化的學習進步,絕不僅僅是漢字本身,更是一種文化智慧的提升,是一種思維方式的構建。
這裡是無師字通,專注分享漢字相關的故事與文化,喜歡的朋友們歡迎關注和轉發,感謝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