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附近特色鄉村小吃(麻城福田河老街鄉情民俗)
2023-10-24 00:15:55 3
每逢年節,我的老街是另一番景象。
大年三十,年飯過後家家戶戶不約而同,通街打掃。左鄰右舍臨街大門上都掛上醒目的彩燈,如大紅宮燈、走馬燈、金瓜燈、鯉魚燈、如意燈、蓮花燈等等。一些生意門面還用松柏枝條結紮成半圓拱門,上面以五顏六色紙花點綴,琳琅滿目。
接下來便是貼春聯,這是一件很慎重很講究的事,時間不宜太早,合適的時間是年飯後的傍晚時分。貼得太早,外人進門然後出去容易把主人的財氣帶走,因為貼上春聯就象徵新年開始了。特別是窮苦人家,更擔心貼了春聯,債主接著上門討債。
手書春聯
對聯分上下聯,上聯在大門的左邊,下聯在右。貼的時候,上下聯都要豎直平行、兩端要平齊。要分清上下聯就要懂得對聯的平仄音韻,對聯押韻的規律是上仄下平。如果貼錯了邊,有失體統,外人會笑話某某人家沒讀書不識文。有些粗心大意的甚至把春聯貼倒了頭,這種不吉利的荒唐之事不僅大煞風景,被外人所恥,視之為沒有傳教,更使家人在新春佳節誠惶誠恐,鬱鬱寡歡。
至於春聯的內容,一般是迎春接福之類,比如,「春到門前添瑞氣,日臨庭上起祥光。"也有根據家境自撰直抒胸臆的聯語,我曾經撰了一副自用的春聯:「父屬猴子屬猴金猴奮起,國當運民當運好運行來。」那一年是屬猴人的本命年,以此激勵父子在新的一年更加發奮地工作和學習,緊跟時代腳步,開拓美好前程。
所以貼春聯不僅是一項傳統文化習俗,老百姓用以表達自己的情懷,寄託對未來的希望,更是過年的一項重要的文明禮儀,不可輕率。
秦叔寶尉遲恭畫像門神
大門的門身上還要貼古代秦叔寶、尉遲恭二位武將的像作為「門神」。它們是為主人除惡、守財,為家室大業保駕護航的。相傳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時,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大將護衛宮門,太宗平安無事。門神像系唐太宗命畫工所繪,一直流傳延用至今。
在室內,每一家都要貼「家神」,它貼在堂屋上方中央的位置,所以又叫「中堂」。家神的書寫,要飽蘸濃墨,字體必須像顏體那樣端莊大氣。一律用繁體字,在正中豎直寫上「天地國親師位」七個大字,左右寫上諸如「寳鼎呈祥香結彩,銀臺報喜燭生花」或「衣食不忘天地德,箕裘常念祖宗恩」,「紙上字為先人面,爐中香是後人心」,「入世須才更須節,傳家積德還績書」之類的聯語,最後寫好橫披「如在其上」。
手書傳統家神
現在有一些人用黃色或金黃色的顏料寫中堂,貌似悅目,實不可取。自古以來「墨」引申為規矩、準則,木工有「繩之以墨」之說,寫家神不用墨是有失規矩,是華而不實的形式。
寫傳統的家神很有講究,主人必須請先生到家裡來,請來的先生要子女雙全,家室要圓滿,還要事前沐浴淨身。寫畢,還要打發禮物,以答謝先生的潤筆與操心,以至於此,家神的地位與功能就不言而喻了。
在廚房,還要在灶臺上方貼灶神,就是灶王爺,他能夠保佑家人平安吉祥。
有的家庭,在室內醒目的地方貼上紅紙條籤,例如「大吉大利」、「五穀豐登」、「百無禁忌,萬事如意」等等。根據用度所需,有的農戶牛欄貼上「六畜平安」、豬圈則用「槽頭興旺」、雞籠用「雞鴨成群」等等條籤。
此外,講究 人家,還採來一些蒼翠的松針,鋪滿庭房堂屋,不知是何規矩。我揣度,要麼是淨化環境,不讓拜年客弄髒嶄新的衣服和鞋襪;要麼是圖個富貴長青的吉祥。
大年的夜幕降臨,老街一時燈火輝煌,滿街的春聯、花飾彩門、彩燈相輝映,喜氣蕩漾。孩子們盼望已久的大年夜終於來了,他們三三兩兩走上街道,手持香頭開始點燃鞭炮,開啟了除夕談年的不眠之夜。
春節,伴新年隨著拜年探親的腳步,民間的舞龍、舞獅、龍船、高蹺、打岔燈、花挑等等文藝演出先後接踵而來,他們走上街頭,不分白天或夜晚,輪番遊街團拜。
最隆重的是舞龍,在春節街坊們用舞龍來祈求龍的保佑,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好年成。為了龍的到來,家家戶戶事先打掃街衢,在門前臨街擺放一張方桌,沐浴淨身後點好香和蠟燭,桌上供奉著各種食品佳餚,黃表紙、鞭炮一應俱全,以備祥龍享用。龍頭每臨一戶門面,頓時鞭炮咋起,鑼鼓齊鳴,燒紙敬神煙霧繚繞,場面既肅穆莊嚴,又激越震撼。
自古以來,人文始祖伏羲締造了中華龍圖騰,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基因,它已深深地融入到中華民族的血液之中。我們都是龍的傳人,對龍的尊崇、虔誠與敬畏是炎黃子孫與生俱來的心性。
舞獅也是老街春節文藝之一。獅子是祥瑞之獸,舞獅能驅趕邪氣,給百姓帶來好運。老街舞獅的領頭人,是我家對門藥店的李鳳亭先生,這位先生會太極氣功,用推拿給患者正骨。舞獅和舞龍一樣,每到一處,主人都要鄭重其事地供奉獅神。
舞獅人武藝高強,從方桌上跳上跳下,如履平地。舞到興致高漲時,方桌疊加,由一張到兩張,兩張到三張,舞獅人舉止輕飄,從第三張凌空而下,能駕輕就熟,其動作驚險萬分。觀者驚心動魄,舞者安然無恙。和舞獅搭檔的還有一位武士,手拿繡球引領獅子起舞,是所謂「獅子滾繡球」。舞獅班子也配有鑼鼓隊,器樂伴著舞獅動作節奏而變化,時而激越,時而舒緩,高潮迭起。舞獅一般兩人相配合,一人事頭,一人事尾,共四條腿,他們相互默契如同一人,沒有絲毫的破綻和閃失,堪為絕技。
千年舞獅,集中華武術之精髓。兒時依稀可見的老街舞獅,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它矯健的形象時而亮相國際舞臺,贏得世人的矚目。這,就是中國文化的魅力。
說到花挑,北街的程老先生就是製作花挑的藝人。我和族兄李承運常往他家,看他扎花挑。他的花挑造型精緻美觀實用,用紙顏色清新淡雅,花挑的扁擔單薄很有彈性,表面打理的特別光潔圓滑,兩頭的花籃體態輕盈便於舞動。
麻城雙廟關春節花挑、蓮湘彩排
花挑初始於福田河北鄉的雙廟關。
挑花挑的第一人是大別山裡飛出的金鳳凰——雙廟關能歌善舞的民間閨秀,芳名張孝馨。她身段苗條勻稱,稍事打扮就亭亭玉立,宛如出水芙蓉。挑起花挑,在七彩花挑的掩映和烘託下,美得醉人,纖纖舞步,精妙無雙。兩個搭檔一男一女拿著手絹分別在主角兩旁,他倆伴隨著花挑,走著嫻熟的舞步,邊說邊唱。
說詞和唱詞,大多是即興的,出口成章,膾炙人口,很有韻味。我記得兩句開場白;「麻城有個雙廟關,正在河南界嶺邊。高山流水分南北,九裡那個衝來是李山……」。唱詞的內容視演出的對象而定,也述說一些笑話趣聞、民間故事、美好姻緣。
他們繪聲繪色的說唱,靈活機動的舞步,幽默詼諧的對白,博得街坊們陣陣喝彩,加之鏗鏘的鑼鼓聲、噼裡啪啦的鞭炮聲,場面一時沸騰起來。主人頻頻散糖果、散香菸,聲聲道謝。滿街穿著節日新裝的男女老少歡聲笑語喜氣洋洋。
一九五八年,全國文藝會演,張小姐同搭檔們一起坐上京漢鐵路的列車,把花挑挑到了北京城,他們挑著福田河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向毛主席獻禮,向祖國匯報,一時間聞名全國,成為福田河文化史上光彩的一頁。
二零二零年六月八日
【作者簡介】李承元,1944年生,湖北麻城人,1963年麻城一中高中畢業後,插隊落戶務農,1979年受聘於福田河雙廟關中學任教。業餘愛好寫作與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