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節日習俗有哪些(傳統節日的由來及習俗)
2023-10-23 20:27:46
臘日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凌雪色還萱草,漏洩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嬰下九霄。
關於由來
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
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
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
而臘八的形成與演變更是源遠流長。自上古至商周,再到先秦,臘八這個傳統節日還真不來虛的,經歷了千年的更迭,可謂古老。
中國傳統的「臘八節」。當天,也是佛教重要的節日——釋迦牟尼佛成道日。佛教每年以施予臘八粥的形式,來紀念佛祖成道日。相傳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修行,歷經六年苦修,每日僅食一麻一麥。後接受牧女供養的「乳糜」而恢復體力,從而徹悟成道,這一日正是臘月初八。所以,在佛教中臘八節也是佛祖「成道日」。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
「七寶五味粥」。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
傳說: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臘八蒜是用醋醃製的蒜,成品顏色翠綠,口味偏酸微辣。因多在陰曆臘月初八(臘八節)進行醃製,故稱臘八蒜。但一般只要是綠色的用醋醃的蒜都叫"臘八蒜"。
此泡蒜多於臘月初八那天泡製,因這個季節泡氣溫很適宜,故稱臘八蒜。冬天多吃些臘八蒜,對人的身體是有好處的,既殺菌,還解毒。成品蒜呈翠綠色,味道酸辣俱全,十分可口。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不只是吃,節日是一種文化,一份傳承,過完臘八就是年,春節即將來臨,祝大家平安、幸福、美滿、和諧!@一禪小和尚@中國漢服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