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皇五帝只有五個(為啥不稱七皇八帝呢)
2023-10-24 06:40:11 3
原始社會,還沒有朝代。中國歷史的早期現在稱為先秦時期,可以劃分為皇、帝、王、霸四個時代。中國早期最高統治者稱「皇」和「帝」,他們在位的時間就是中國開國之初,古人稱之為「三皇五帝」時代。「皇」的原義還有「大」和「美」一說,不作名詞用。戰國末,因上帝的「帝」字被作為人主的稱呼,遂用「皇」字來稱上帝,秦始皇為表示其地位之崇高無比,曾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古人理解的「中國」具有「天地人」靜態結構和金木水火土「五行」運轉模式。因此,「三皇」指天皇、地皇、人皇。「五帝」指木帝、火帝、土帝、金帝和水帝。後代學者把個人推崇的古皇古帝人選放入以上八個「座位」中,於是就形成了不同的三皇五帝組合。但人們多公認「三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三皇五帝究竟是誰?說法頗多分歧。關於三皇的記載,《史記·秦始皇本記》載:天皇、地皇、泰皇;《史記·補三皇本記》載:天皇、地皇、人皇;《尚書大傳》載:燧人、伏羲、神農;《三字經》載:伏羲、神農、黃帝。關於五帝的記載,《世本》、《大戴禮記》、《史記·五帝本紀》列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其實,自西周至春秋戰國時記載的神話和歷史傳說文籍中,先後出現了很多古帝或宗神名號,由於戰國後期五行說逐漸建立,凡事都要湊三五為成數,於是古代學者優中選優,在許多古帝王中遂選出了有代表性的「三皇五帝」。張衡上漢順帝書及其後的三國皇甫謐(mì)的《帝王世紀》和長於考證的宋代王應麟《三字經》以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受此影響,從此伏羲、神農、黃帝成為中國歷史中最古的三位帝王。通常又把大禹列為五帝之末。
古代智者按易經和道學天人合一及五行的概念,將三皇五帝進行了合理的編排。按照流傳最廣的說法:三皇:天皇伏羲、地皇神農、人皇軒轅;五帝:金帝顓頊、木帝帝嚳、水帝堯、火帝舜、土帝大禹。三皇五帝率領民眾開創了中華上古文明,近現代考古發現了大量與這一時期相對應的龍山文化遺址,證明三皇五帝時期確實存在。這裡值得說明的是,三皇五帝都與嵩山有關,現已考證的伏羲故裡、軒轅故裡和大禹故裡均在嵩山,並且他們還都在嵩山周圍建都。由於他們功德卓著,去世後人們把這些帝王削木成像供奉在太室山下的太室祠(即現在的中嶽廟)中。
成語「三皇五帝」:原為傳說中我國遠古的部落酋長。後借指遠古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