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是為了尋找存在的意義(人活著是為了尋找生命的意義)
2023-10-23 23:27:32 4
《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是一本非常經典的書。本書一經出版,常年暢銷不衰。在美國,就被五次評為美國高校「年度最佳圖書」,而且被大多數美國高校列入必讀書目之一。英文版本前後被印刷了100多版,而且還被翻印成了21種其他的語言,銷量達千萬冊。可見其影響力之大。而作者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幾乎是一揮而就,只用了9天時間便完成。
再說說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活出生命意義的範本。
弗蘭克爾是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出生於1905年,在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全家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部死於毒氣室,只有他和妹妹倖存。重要的是,他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相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替人們找到了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中最光彩的見證。
弗蘭克爾一生對生命的都充滿了極大的熱情,67歲仍然開始學習駕駛飛機,並在幾個月之後,拿到了飛機駕駛執照,到了80歲還登上了阿爾卑斯山,最後一直活到92歲高齡。
本書的內容並不多,200頁,10W字左右,可讀性強。全書一共分為兩個部分,前半部分是講作者在集中營的經歷,後半部分是結合前面的經歷,介紹意義療法。意義療法,聽起來很學術,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幫助別人找尋生命的意義。他不僅是心理諮詢理論的一個流派,更是普通人一生中需秉承的一種態度和普世哲學。
關於本書,有如下的思考。
一、人活著是為了尋找生命的意義,而不是追求幸福感
假如人活著是為了追求幸福感,那麼有很多現象其實是沒有辦法解釋。比如很多年輕人,都到北上廣深。我們知道,外來的年輕人在這樣的大城市,吃、住、行的條件都是很惡劣的,和待在老家的生活簡直沒法比,而且工作壓力又大,經常加班熬夜,生活不規律。雖然如此,但是願意來北上廣深的人卻越來越多。這些人,有著各自不同的目的,有人是為了賺更多的錢,有人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有人覺得家裡的生活太無聊,這些都是他們賦予自己生活的目的。那些創業者們,他們需要承受一般人無法承受的痛苦和壓力,在經歷九死一生之後,還義無反顧,最後大概率失敗。這過程幾乎沒有幸福感可言,他們要的是獲得生命的意義,在這個世界上留下點什麼,可能是金錢,可能是社會價值,可能只是為了證明自己……
二、內心豐富的人對於苦難和磨難的感受明顯比較強大
《活著》書中的主人公叫福貴,既福又貴,但其實他的人生大部分跟這兩個字沒有關係。福貴原是地主少爺但好嫖好賭,把父輩的家產全部輸光了,接著是身邊的親人一個個死去,最後只剩下福貴還活著,和他的一頭老黃牛。說真的,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流過三次淚!福貴開始確實可惡,但可惡必有可憐之處。福貴一貧如洗後卻努力活下去,可是他處處不順利,連他的家人再可愛也沒有一個能順利!匍匐前進的福貴也讓我看到了他生命的高度。春生原來縣長,他的老婆生孩子需輸血,有慶被抽血到死。福貴最終選擇原諒春生,春生文革期間想輕生,福貴還盡力開導他。在仇恨面前,一個極普通的人竟然懂得選擇原諒,這樣的福貴,讓人欽佩!整個故事讀起來總是那麼悲慘,可是福貴為何能活到最後,一直活著呢?!因為心中有「愛」,在苦難面前足以所向披靡!
三、尋找人生的意義不難,難在當原來的意義不復存在,如何尋找到新的意義
普通的人生意義,都是自發形成的,往往並不需要我們刻意的尋找。但是當我們面對無妄之災的時候,原先的意義中斷,你是否能捨棄原來的意義,從新開始,找到一個新的人生意義呢?這才是本書存在的意義。比如,你原本深愛的人,突然離你而去,你該怎麼找到繼續生活下去的理由?你工作多年的行業在走下坡路,公司就要倒閉了,原本的滿腔熱血變成了一眼到頭的絕望感,你該如何尋找新的工作意義?你非常堅定的認為,讀書能改變命運,當有一天你發現,自己已經讀到碩士博士之後,命運依然沒有改變,而此時你已經快三十歲了,該怎麼辦?
關於這些,我們都可以不再慌亂了,因為《活出生命的意義》就是這樣一部解碼書。
寫在後面:
非常感恩紫竹凌老師推薦了《活出生命的意義》。如果沒有老師的推薦,我不知何時何地才會知道去看這本書。
前幾天,看到一個朋友她也是一個閱讀愛好者,她說指導老師也是給她推薦這本書共讀。那時我打心底佩服紫竹凌老師的眼界啊!並且由衷竊喜自己的幸運!
五天的共讀讓我深受啟發!原來書可以這樣讀!在聆聽紫竹凌老師領讀的過程中,我不時發出這樣的驚訝。第一部分是自傳體類型,但閱讀過程中需要畫思維導圖才能梳理好前後的邏輯關係,有時我讀得有點吃力。但,老師在領讀時,有時只需一個過渡段、一句名言就把前後的內容給完美緊密串聯起來,令人如坐春風!
記得開始書中第二部分的共讀時,開篇才對「意義療法」的介紹只是5頁的內容,可我怎麼也讀不懂。其間我還向老師哭訴「無路可走」。
誰知,面對這些醫學、心理學得專有術語,老師竟然用舉例子就把內容給徹底形象化了!如此的神思維,如此的積累,是我輩望塵莫及的啊!
《活出生命的意義》共讀結束後,我想起第一本《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七個習慣中的「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不正是個人尋求生命的意義的習慣麼!
主題閱讀,不僅發生在一本書裡邊,其實也在多本書的共同閱讀之中。老師的閱讀書目安排確實高啊!
非常期待第三本《精進》紫竹凌老師的領讀!期待第三本書將與《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活出生命的意義》發生怎樣的精彩對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