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河是否劃入濟南(齊河劃入濟南距離有多遠)
2023-10-27 11:21:11
「膏土連仟,南接岱宗之麓,東跨濟瀆之流,徒駭諸河周環襟帶:衢交九達,冠蓋如雲。」
——齊河詩句
近期,濟南發布《濟南市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其中特別提到要強化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地位,推動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步伐,同時提出,率先推進濟南與泰安、淄博同城化和濟南齊河全面融合。
計劃的發布,再次提升了齊河併入濟南話題的熱度,齊河劃入濟南這個話題,由來已久,對於不同的人群,有著不同的觀點,每當這個話題出現,都會在網上掀起一片輿論。
晏城齊河
齊河在歷史上名稱多變,據《齊河縣誌》記載,齊河「春秋時稱祝柯,又名督揚。秦置祝柯縣,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改成祝阿縣。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祝阿縣為禹城縣。金天會八年(公元1130年)劉豫在禹城縣東南部置齊河縣,從此,始有齊河縣之稱謂。」
在古代元朝,齊河隸屬於燕南河北道德州,明朝,齊河縣又隸屬濟南府,到了清朝,齊河縣隸屬山東布政使司濟南府。
民國時期(1912年—1949年),齊河縣隸岱北道,繼隸濟南道。延續到1950年,齊河縣轉為隸屬德州專署。
6年後的1956年,齊河縣又劃屬為聊城專署。
(古齊河布局圖)
到了1961年,齊河縣再次隸屬德州專署( 1980 年改稱行署),一直延續到現在。
齊河在歷史上,歸屬權的多次變化,也是造成當下歸屬何從成為熱議的原因之一。
齊河的價值
齊河之所以處於劃入濟南的輿論浪尖,有著多重的原因,在區位、經濟、交通、民心等方面齊河更傾向於濟南。
1、區位的優越
位於黃河北岸的齊河,與省會濟南隔河相望,京臺高速,京滬高鐵穿越而過,交通便捷。
地理位置上,齊河距離德州市區96km,車程1個半小時,而與濟南接壤,距離濟南市區泉城廣場42km,45分鐘車程。
對於齊河人,購物、工作的選擇多是濟南,德州,少之又少。
2014年8月16日,齊河黃河大橋動工興建;
2017年3月26日完成主橋合龍工程,大橋動工興建;
2018年5月16日通車運營。
齊河黃河大橋的開通,加大了齊河與濟南之間的交通便捷性,大橋實行德州、濟南車牌免交通費,大大減輕了往返齊河——濟南通勤上班族的負擔。
而在2019年3月份,濟南通往齊河黃河大橋的濟齊路拓寬工程開工,項目預計在8月份恢復通車。
2、經濟的強勢
齊河作為百強縣,為歷年德州的經濟之首,即使在濟南的各個區縣也是排名居中。
齊河擁有的幾大企業,在山東也是名列前茅,永鋒集團、金能集團、齊河旺旺……
2019山東企業100強中,德州有2家百強企業,其中之一的永鋒集團便位於齊河,其營業收入522億元,位列第29位。
除了永鋒集團,金能集團,旺旺工業園、遠大特材料公司、普洛斯倉儲等大型企業為德州的經濟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齊河大型企業)
近年在房地產市場利好的刺激下,齊河樓市也在蓬勃發展,碧桂園、保利、融創、新城、中駿等品牌房企相繼落地,齊河的房地產銷售面積逐年攀升。
而在當下,齊河最能吸引濟南的,或是物流產業,定位於打造國家一級物流節點城市(濟南)核心區、輻射華北區域綜合性物流產業集聚區和全省最大的網倉集聚區的齊河縣,目前物流倉儲面積達到100多萬平方米,各類物流企業發展到94家,初步形成了公路港、鐵路港、國際陸港、空港「四位一體」的物流發展格局,一張輻射全國的大物流網正在這裡徐徐拉開。
合併的先例
大型城市周邊是非多,在國內,多個省會城市曾有過為了自身的發展,通過不同的方式併入周邊城市,擴大自身的規模,進而提升自身的區域影響力和吸附力。
2007年,烏魯木齊市合併米泉縣。
2011年,巢湖市部分地區劃入合肥市;
2016,資陽簡陽市由成都市代管
2002年,靈武市由吳忠市代管變更為由銀川市代管。
除了已經合併完成的,眾多關於省會疆域擴張,計劃合併周邊城市的新聞在不斷的傳播。
而山東各城市的版圖,也在不斷地調整變化。
融合的動力
一個城市如果併入其他城市,肯定會有其目的所在,或為了空間的擴大,或為了經濟的提升,併入其他城市對於自身城市的發展存在某種較大的推進。
2019年,濟南將萊蕪劃入囊中,擴大了自身的範圍和經濟實力。
1、北跨的需要
2018年3月,《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總體規劃(2018-2035)》發布公示,2018年9月,濟南濟陽撤縣劃區,濟南開始跨越黃河向北躍進。
齊河,位於濟南的西北部,與濟南隔黃河相望。比於濟南的濟陽區,長清區,章丘區,距離濟南更近,
2、經濟地位的穩固
濟南,作為山東省會,在過去GDP一直位列全省第三,列於青島及煙臺之後,2018年,濟南將萊蕪市收入囊中,打破了國內的先例,也展現了省會濟南的大胃口。
雖然併入了萊蕪,但是濟南的經濟實力依然沒有甩開與前老二煙臺的距離,濟南需要穩固自身的地位,必須繼續的吞併。
而齊河較強的經濟實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讓濟南惦念。
吸引力的下降
然而,伴隨時間的推移,齊河對於濟南的吸引力也出現一定的下滑。
1、空間的減少
伴隨發展,齊河可以發展的空間愈加減少,尤其在近兩年,整個房地產市場的火熱,進入齊河市場的地產企業暴增。
齊河近兩年出讓的土地佔整個德州市的30%。
作為齊河和濟南之間最有價值的黃河生態城,已經從2017年開始被齊河出讓所剩無幾現在,對於濟南未來北跨用處最大的則是表白寺鎮。
2、經濟的下滑
近兩年,國家對於地方城市上報的經濟指標開始嚴格審核,齊河的GDP在層層終核下,出現縮水,由過去的4字頭到了現在的3字頭。
德州的不舍
1、經濟龍頭
雖然,齊河的gdp有所縮水,但是其德州經濟龍頭的地位依舊不變,被德州視作珍寶。
如果去掉齊河,德州的經濟將位於山東尾列,經濟總量大幅減少。
2、黃河水源
山東作為中國的第二產量大省,而德州為山東第二的產糧大市,產糧僅次於菏澤,糧食產糧高低決定性因素是水,齊河為德州黃河水引入的源頭,提供了德州糧田灌溉用水。
糧食為國家大計,而發展濟南是省級大計,孰輕孰重,一眼明了。
3、品牌名企
另外,齊河的多個大型企業,也是讓德州不舍的原因,
山東百強永鋒集團,A股上市企業金能集團,技術性企業遠大特材料公司……
路有多長
1、利益的爭奪
齊河的歸與留,涉及太多利益牽扯,德州與省會濟南之間的爭奪.
對於德州,齊河是經濟龍頭,水源之地,給予了太多的期望;
而對於濟南,北跨為未來城市的發展重點,融入齊河,才能更大發展空間。
(齊河併入濟南後地圖)
2、是利還是弊?
首先要明白,當齊河劃入濟南,對於齊河,將是資源進入還是資源輸出。
齊河併入濟南,是濟南坐享其成,還是會將助力齊河騰飛。
從近年的濟南北跨規劃中可以看出,濟南向北主要發展核心是先行區,而位於西北的齊河,將很難會享受到發展的紅利。
當下,齊河作為獨立的縣級城市,可以藉助自身的區位優勢,合理搭配資源,依靠濟南的影響力,分得一杯羹,但,如果併入濟南,能夠依舊像今日一樣完全自主?
3、多重的擔心
而更讓眾多齊河人擔心的是,當齊河劃入濟南,濟南是否會將大量的工業企業遷入齊河。
4、濟南北跨的持續
濟南城市的發展,從過去的西客站片區到後來的濟南東城,再到當下的北跨先行區,方向和定位在不斷的變化,而不變的是每次都能滿滿收割一大波「韭菜」。
而此次的北跨發展,能延續多久,我們不得而知。
很多時候,越是大家爭吵的,熱評的,,越是很難實現,因為其中牽涉眾多的利益和問題。
會發生的,大多是悄無聲息的。
而一些信息的背後,更多是一些相關利益者的炒作。
齊河是否會劃入濟南,這將是齊河本身對雞頭,還是鳳尾的選擇。
而這個選擇將會影響齊河自身未來10年是騰飛還是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