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心理學卡耐基講的是什麼(了不起的蓋茨比悲慘結局的心理學解析)
2023-10-27 12:14:45 5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這句雖是佛家揭語,但是用來形容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蓋茨比的美國夢碎,非常適合。
作者菲茨傑拉德的筆下,描繪了一貧如洗的美國農村青年蓋茨比,曾經因為自己的貧窮,而眼睜睜地看著心愛的富家小姐黛西嫁給貴族子弟湯姆。蓋茨比發奮努力,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他想重新贏得黛西。
當初因為沒錢而結束的愛情,現在因為有錢而再續前緣。可當蓋茨比財富遮羞布被撕掉時,黛西又一次拋棄了蓋茨比。隨後的一場車禍,蓋茨比為了給黛西頂罪而被不相干的人復仇誤殺。
二、蓋茨比悲慘結局的心理學解析蓋茨比起於清貧,繁盛喧囂過後歸於一地雞毛,沉寂無瀾。蓋茨比也有過人生的高光時刻,最終死於幻滅。我們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他的悲慘命運。
1、蔡格尼克效應: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心理學上的蔡格尼克效應,是指人們天生有一種自我驅動力,辦事要有始有終。
人們之所以會忘記已完成的工作,是因為希望完成的動機已經得到滿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這同一動機便使他對這種不圓滿留下深刻印象。要做的事情一天不完結,就一天得不到解脫。
蓋茨比在軍官營的時候,對黛西一見鍾情,從此情根深種。蓋茨比因為窮而失去愛人,就努力通過錢再贏回愛人。黛西喜歡奢華,我就努力給她100倍的奢華。黛西就是他的「事業」,只要黛西一天是他人婦,蓋茨比的事業就一天沒有成功。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蓋茨比發跡後,什麼樣的女人都可以得到。可他偏偏對曾經的戀人,現在已是別人妻子的黛西念念不忘。如果兩個人男未婚女未嫁,「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是對愛情的忠誠和堅定。但如果其中一方已經有家有室,還去強求兩個人在一起,就不是明智之舉。蓋茨比的「蔡格尼克效應」,是他悲劇的起源。
2、光環效應:塑造想像中的完美戀人
「光環效應」,又稱為「暈輪效應」,是說在人際交往中,人們經常從對方所具有的某個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關的一系列特性上,從局部信息形成一個完整的印象。一好百好,愛屋及烏。
黛西是蓋茨比認識的第一個大家閨秀,她為蓋茨比開啟了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門的窄窄門縫。讓蓋茨比從這條門縫中窺見了完全不曾見識和想像過的鍍金世界,而後這條門縫又被急促關上。但就是這驚鴻一瞥,使蓋茨比對黛西,連同黛西所處的上流社會產生了光環效應。
白銀一樣閃耀的黛西散發的月華般的光芒,這種光芒令蓋茨比忽略了深入去了解他所愛的女人。
所以他不會想到,和自己卿卿我我的黛西,在知道蓋茨比財富真相後,毅然重新和出軌丈夫締結聯盟,再次拋棄自己。他根本不會想到,心目中如天使般聖潔輕靈的黛西,在開車撞死湯姆情婦後,會無恥地嫁禍於蓋茨比。
3、投射效應:把自己的愛情期待強加在黛西身上
投射效應是指:一個人容易將自己的特性,強加到別人身上,認為對方也跟自己有著一樣的感情、意志、特性。這是一種以己度人的心理效應,就好比有人自己喜歡吃榴槤,就會覺得世界上所有人都喜歡吃榴槤。
蓋茨比在重逢後,一心想著黛西能從婚姻裡脫離出來,兩個人光明正大地一起生活。他以為黛西也是一樣的想法。當他得知黛西僅僅希望保持一種地下情人關係而大為不解,甚至充滿怨恨。
他一廂情願地把自己的愛情期待,強加到黛西身上。他忽略了一點:愛情之於一個一開始就基於政治和經濟考量的貴族家庭,可有可無。就算和蓋茨比鴛夢重溫,黛西也從來沒有想過和湯姆離婚。兩個人對於他們愛情歸宿的追求,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
4、馬太效應:一個只有付出,一個只有索取
《新約·馬太福音》:「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在愛情關係中,投入越多的人越不容易被珍惜,越自利的人吸引力反而越高。
蓋茨比為了黛西,五年來不曾愛上別的女子;
他所有奮鬥的原動力,他豪宅裡的狂歡和醉生夢死,只是為了吸引舊情人的目光;
為了一場期待了五年的重逢,把鄰居的院子裡的草坪,房間裡的鮮花,待客用的甜點都做了最精心和刻意的準備;
為了挽回黛西,明明在攤牌失敗後被黛西又一次拋棄,可他依然選擇為黛西的開車撞人頂罪。
所有的這些,在勢力自私的黛西眼中,沒有任何價值,棄之如敝履。黛西就像一個黑洞,無休止地吸引了蓋茨比所有的感情、財富,甚至吞噬了蓋茨比的生命。而反過來,我們從頭到尾沒有看到黛西為蓋茨比有任何付出。只有單方面付出,另一方不斷索取的感情,一定走不遠。
5、鱷魚定律:放棄便是自我保護
心理學有個鱷魚定律。如果一隻鱷魚咬住了你的腳,你用手去掙脫腳,反而手和腳會一起被鱷魚咬掉。你越掙扎,被咬掉的就越多。
在經濟學裡,被咬掉的那隻腳叫做「沉沒成本」,聰明的人懂得放棄沉沒成本,以免受到更多損失。而賭徒,或是一些盲目追求愛情的人,明明在已經失敗的情況下,不願意放棄沉沒成本,便會輸得底褲朝天。
在和湯姆的攤牌結束之後,蓋茨比明白黛西已經離自己遠去。黛西這樣的女人不可能屬於自己。可是他不願意面對自己的失敗,還在作最後的垂死掙扎。
黛西開車不小心撞死了湯姆的情婦,蓋茨比心甘情願地替她頂罪。甚至還幻想,第二天黛西會回心轉意,打電話給自己。可是一天過去,他都沒有等到那個電話。他知道一切都不可能了,可是他選擇了坐以待斃,最後倒在了復仇者誤殺的槍聲裡。
綜上所述,蓋茨比懷著錯誤的執念,一定要再次擁有黛西,而沒有認清黛西的真實態度和品質,任由她在自己想像中變成完美女神。
他們的愛情裡,一個愛得卑微,傾其所有,只願和心愛的人名正言順地雙宿雙飛;一個愛得自私,只知索取而沒有任何責任擔當。
蓋茨比付出了深愛,明知愛情不會再有結果,仍然沒有及時止損,任由自己一錯再錯,最終付出生命的代價。可以說,蓋茨比的悲慘結局,早已註定。
三、當下的警示:面對愛情,我們的底線在哪?蓋茨比的故事發生在一戰結束後,美國黃金十年發展期。但是愛情作為永恆的主題,依然對我們當下社會有很多警示和借鑑意義。《了不起的蓋茨比》極具普適性,今天看來,完全就是一份愛情避坑指南。
1、 愛情很高貴,ta得配得上
光環效應幾乎是所有戀愛中人都會經歷的,有些人走出來早,有些人走出來晚,甚至有些人一輩子不願走出來。
愛情中,不能任由自己沉浸在光環和想像中。對方和自己三觀合不合,道德品質怎麼樣,這些都是需要花最多時間和精力去了解的。愛情很高貴,但ta得配得上。只有碰到對的人,你的勇敢付出和無私奉獻才有意義。
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梅湘南之前就被安嘉和著名外科醫生的身份,和溫文爾雅的言談舉止欺騙了。
當第一次被家暴時,覺得能讓平時這麼克製冷靜的男人動手,肯定是自己做錯了。她哪裡知道,安嘉和就是披著羊皮的狼,對這樣的丈夫容忍和付出,只是換來自己一次次的被暴虐和凌辱。
很多年前,那英唱著「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這世上哪裡來的天降慧眼,慧眼只能靠自己在小心謹慎,耐心接觸和體悟中慢慢磨練。愛情很高貴,只有對的人才配得上。
2、 愛是相互的,單方面的付出走不遠
戀愛中「馬太效應」會打破健康的兩人平等和平衡關係。感情中付出越多的人,得到越少;付出越少的人,得到越多。感情的天平只有保持在平衡狀態,才能維繫長久的親密關係。
執著累了,會洩氣;在乎多了,會逃避;心傷透了,會放棄。誰都不是鋼鐵戰士,可以堅強到永遠抵禦另一個人的冷漠、背叛、對你視如草芥,哪怕自己曾經多麼愛ta。
賈乃亮和李小璐曾是被大家看好的一對夫妻。賈乃亮給李小璐端洗腳水,為她洗腳;碰到水潭,背著李小璐淌水;怕李小璐踩到裙子摔跤,就一直跟在後面為她整理裙子……
而李小璐對此只有習以為常的恃寵而驕,沒有兩口子過日子彼此共同付出的自知之明。
而賈乃亮在這段愛情和婚姻中,一直放低身段,傾其所有地付出,而不求回報,在妻子面前沒有自尊和自信。
他越是把李小璐捧成公主,李小璐的眼裡越是沒有賈乃亮。最終被老婆戴了綠帽子,再三挽回也拉不回變心的女子,兩人離婚告終。
婚戀專家塗磊在節目裡說道:我們的一生可以付出不計較回報,無怨無悔,但是我們至少要付出給那個懂的人,即便對方自私,享受你付出的同時,他至少要領情。
愛得卑微的人,自己先把姿態放到那麼低,怎麼讓對方去珍惜你。我們不是要做愛情裡的利己主義者,我們需要的只是不要錯付真心。找一個懂自己珍惜自己的人,一起共同付出和用心經營屬於兩個人的感情世界。
3、放手,既是自我保護,也是自我成全
執著於「蔡格尼克效應」,有時候能讓你完滿,有時候也令人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人生總有遺憾。你喜歡的不一定能徵服,你想要的也不一定能擁有。
鱷魚定律告訴我們,發現錯誤了,面臨失敗了,及時止損。雖然無奈,卻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京劇大師梅蘭芳,和當時稱為「冬皇」的孟小冬,曾經因為同臺唱戲互生情愫。已經有了兩房夫人的梅蘭芳,只能將孟小冬養在外面。
梅蘭芳對外界不敢公開和孟小冬的夫妻關係,孟小冬也一直不被梅家人認可,甚至在梅蘭芳母親去世時,前去弔唁的孟小冬依舊被擋在大門之外。梅蘭芳在孟小冬遭遇拒絕和羞辱時,都沒能挺身而出護她周全。
孟小冬本是非常心高氣傲的女子,為了這份感情犧牲自己的戲劇事業,卻得不到梅蘭芳的尊重和憐惜。孟小冬知道感情就算堅持下去,也不會有好的結果,於是選擇了主動離婚。可以沒有愛情,但是不能沒有尊嚴。面對錯誤,選擇放棄,是一種自我保護。
柏拉圖說:「時間會慢慢沉澱,有些人會在你心底慢慢模糊,學會放手,你的幸福需要自己的成全。」
張歆藝曾經有過失敗的婚姻,離婚後和袁弘結婚。一開始,很多人不看好這段婚姻,甚至紛紛替袁弘叫「不值得」。但是婚後兩人上綜藝節目,她和袁弘的互拍「彩虹屁」實在讓人上頭,狗糧撒得到處都是,甚至有人評論「治好了自己的恐婚症」。
面對無法繼續的婚姻,選擇放棄,一刀兩斷,再覓良人,更是一種自我成全。
感情的事情,愛過就不後悔,只要付出的時候是安心和快樂的,就已經值得。哪怕最終沒修成正果,但是體驗了,成長了,成熟了,何嘗不是一種收穫。
四、結語蓋茨比願意為了人生理想,包括心愛的女人、金錢、和社會地位付出所有努力,他因愛而死的悲慘命運也帶給我們無限思考。
通過對他蒼涼人生的心理學剖析,我們發現,蓋茨比犯了很多人都會犯的錯,只是因為他內心的純真和勇氣,反而使他在錯誤的路上比常人更加徹底更加決絕,一條路走到黑。
我們在愛情中始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判斷,找到值得託付終生的人。兩個人彼此珍惜,共同經營一段感情。當感情無法維繫和走到十字路口時,不要只顧回頭,盤算和糾結於自己曾經付出了多少。相反,我們應該向前看,著眼於自己還擁有什麼。該放棄時就放棄,這是對自己人生最大的負責任。
小說結尾這樣寫道:
我們繼續奮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斷地向後推,直至回到往昔歲月。
《了不起的蓋茨比》不是告訴我們人生要努力。他其實是在警示我們:
人生固然需要奮鬥,但我們只為正確的人、值得的事去奮鬥。這份愛情避坑指南,請你收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