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人去世子女守孝幾年(老人去世兒女守孝三年的來歷)
2023-10-19 15:23:22 8
老人逝後,孝子要守孝三年。 《論語·陽貨》: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這段文字記錄了孔子與宰我的對話,大意是:宰我問孔子:「守孝三年的時間太長了,一年就夠長的了。君子在三年中間不行禮,禮一定要廢棄;三年不奏樂,樂一定要毀掉。舊糧已經用完了,新糧已經收成了,鑽木取火也到了改換木料的時候了,一年也可以了。」孔子說:「吃著稻米,穿上綢緞衣裳,你於心安嗎?」宰我說:「安呀。」 孔子說:「你於心安就做吧!君子在居喪期間,吃美好的食物也不覺得甜,聽美好的音樂也不覺得快樂,日常起居都不安適,所以是不肯那樣做的。現在,你於心安,就做吧。」宰我出去以後,孔子說:「宰我是不仁的人啊,兒子出世,三歲後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那三年的喪服,是天下共同的喪期。宰我呀,在他父母那裡也得到三年的愛撫了吧?」
人在三年守孝期間,沒有蒸燈的權利,但可以點燈。鄉鄰們用籠布包三個五個面燈送去,說給孩子點個燈吧。主人答謝。不在於幾個面燈的價值,在於人家能想到自己,與自己共同懷念老人。人緣好的能收到數十上百盞面燈。 三年春節不貼門對子(春聯)。過春節時,不貼門對子不聽響。從門前過路的人一見便知這家有變故,也會為之嘆惋,念一聲:這家子老的去世了。到第三個春節可以貼黃色或藍色門對子。親屬的門對子也有講究,哥哥嫂子死,弟為幼,為長者執禮,大爺大娘死,其父為幼,自己父母健在也當執父母禮。弟弟弟妹死,兄為長,叔叔嬸子死,若父母健在,其父為長,均可貼紅色門對子。有時堂兄弟之間處理不當,也會反目。 三年沒有好時運。說父母去世三年內做事不順利,凡事要格外謹慎,不冒險,不經營大生意,不與人鬥惡。這大概是因為心情極度悲傷,情緒不穩,做事易出差錯。有時孝子與人鬥惡,人們便用「三年沒有好時運」相勸,孝子很容易接受,鬥惡的對方也會謙讓。 這些習俗,都是用來勸人恭敬父母,身教子孫,引導父慈子孝,使人倫有序,社會和諧,承載的是傳統美德。雖然今天已是百無禁忌,而這些習俗依然在人們心中莊重地保留著,三年守孝的儀式雖然難以做到,而世人心中皆有三年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