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紀上市前估值(85後創始人身家超400億)
2023-10-19 19:05:35 3
文 | 淺夏
頭圖 | 視頻截圖
來源:新10億商業參考(ID:xsy-shangyecankao)
開盤大漲288%,盤中飆漲超300%,市值一度突破1000億元!
上周四(7月16日),晶片龍頭「中芯國際」剛剛上演完一出首日成交480億的高光大戲,本周一(7月20日),「AI晶片第一股」寒武紀(688256)正式登陸科創板。
從誕生到上市,寒武紀的身上擁有眾多令人矚目的標籤:晶片獨角獸、估值超過200億元,明星機構股東入股、與華為的早期合作,還有就是它的「少年天才」創始人。
陳天石,出生於1985年,現任寒武紀創始人、董事長、CEO。2016年3月,陳天石與哥哥陳雲霽一起合夥創立了寒武紀科技公司。而隨著今天寒武紀成功上市,這位年輕創始人的個人財富水漲船高。
招股書披露,陳天石作為實控人,發行前持有寒武紀約1.2億股股份,持股比例高達33.19%,此外,他還間接持有公司股份,直接及間接合計擁有41.71%股權。
寒武紀持股佔比前十大股東,圖/雷鋒網
按照開盤價計算,中一籤(500股)的投資者將獲益9.28萬元,陳天石身家將超400億元。
拋去寒武紀的光環,陳天石的身份也是響噹噹,16歲入中科大少年班,25歲博士畢業,31歲研發出首款AI晶片。
但陳天石自己卻不這麼想,他曾用「學渣」來形容自己。高中和大學本科沉迷電子遊戲,大二學期的光學和原子物理課甚至一節也沒去。
到了大四,陳天石決定換專業考研的理由和我們許多普通人一樣,怕自己成績並不好的數學專業出來以後沒飯吃。最後靠抓鬮的方法,從計算機專業和物理專業中選擇了前者。
彼時,老師們對這位成績不優秀、代碼也沒寫過的學生,另眼相待,如伯樂一般將他帶進人工智慧(AI)領域。陳天石完成了碩博連讀。
博士畢業後,陳天石受中科大的師兄、龍芯中科總裁胡偉武邀請,加入龍芯工作。
在龍芯團隊裡,還有另外一位人物——大陳天石兩歲的哥哥陳雲霽。
1983年出生的哥哥陳雲霽為弟弟做出了很好的榜樣:14歲入讀中科大少年班,19歲轉入中科院計算所碩博連讀,24歲便取得了計算機博士學位,25歲更是成為8核龍芯3號的主架構師。
陳雲霽的研究方向是晶片,陳天石主要是做人工智慧,雖然當時AI的概念遠沒有現在普及,但兄弟倆還是超前地提出了大膽的設想,「如果把AI和晶片結合起來,能不能做點東西出來呢?」
於是,在2016年「阿爾法狗」與李世石激戰正酣之際,寒武紀誕生了。
說來,寒武紀的名字也是有來歷的。歷史書上有記載,大約6億年前在地質學上被稱作「寒武紀」的時代,大量無脊椎動物在短時間內出現「生命大爆發」。
而公司取名「寒武紀」,意喻人工智慧即將迎來大爆發的時代。
寒武紀和阿爾法狗有什麼不同?用中科院計算所所長孫凝暉的話說,「它每秒可以處理160億個神經元和超過2萬億個突觸,功能非常強大,功耗卻只有原來的1/10。未來,甚至可以把整個『阿爾法狗』的系統都裝進手機裡去。」
畢竟背靠中科院計算所這個頂級機構,寒武紀獲得的投資也都是TOP級別的。2017年8月,寒武紀科技完成一億美元A輪融資。融資中的機構包括國投創業(A輪領投方),阿里巴巴創投、聯想創投等等。這輪融資使得寒武紀成為全球AI晶片領域第一個獨角獸公司。
圖 /東方IC
在明星機構投資光環的加持下,陳天石和他的寒武紀一直堅持踏實的研究工作。
在外界看來,陳天石公開露面的場合併不多,寒武紀發布會的次數也十分有限。據悉,陳天石90%以上的時間都在悶頭幹活。
2017中國AI英雄風雲榜商業創新人物中,有一段關於陳天石的介紹是這樣的:
在IEEE/ACM Transactions、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ISCA、HPCA、IJCAI、AAAI、SPAA、DATE等重要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40餘篇。曾先後獲得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中國計算機學會優秀博士論文獎、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獎、中國科學院院長獎、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優青」、Intel青年學者獎等榮譽。
因為從事領域處於科技前沿,在創業之初,陳天橋幾乎要向身邊的每一個人解釋一遍「AI晶片是什麼」,連同也要解釋寒武紀公司是做什麼的。
直到2017年同年11月,在寒武紀的首場發布會上,陳天石首次公開證實授權華為使用寒武紀1A處理器,最終打造出全球首款AI手機晶片:麒麟970。寒武紀頓時名聲大噪。
在當天發布會公布的寒武紀的合作夥伴中,阿里巴巴、科大訊飛、曠視科技、聯想、商湯等都赫然在列。
2020年3月26日,陳天石帶領寒武紀進入科創板「考場」,經過兩輪問詢後快速過會,歷時68天,創下了今年以來科創板過會企業的最快速度。
但在公司提交給上交所的科創板招股書中,因客戶流失而造成業績下滑,引來上交所的問詢。
5月,寒武紀作出回復,其中,有關「大客戶公司A」的問題受到受到重點關注。
從寒武紀前五大客戶情況來看,2017年、2018年對公司A的銷售金額分別為771.27萬元和11425.64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是98.34%和97.63%。
但到了2019年,銷售額榜首的公司A營收佔比驟降到14.34%。
從這些描述細節不難發現,A即為華為海思。
雖然寒武紀明確表示,二者不再合作的原因僅是因為公司A已經使用自主研發的相關產品和技術,寒武紀方面不存在終端智能處理器IP產品研發方面的技術難點和壁壘。但還是引來業內人士對其未來發展的質疑和討論。
其實,早在2018年10月,華為拋出了「AI全局戰略」時,鋪天蓋地預估寒武紀結局的報導就已經產生。
當時,華為的昇騰晶片不再像華為麒麟晶片一樣使用寒武紀的AI晶片計算架構,這被解讀為「華為要與寒武紀做徹底的切割」,走向獨立造芯之路。
漩渦之下,陳天石接受了甲子光年的專訪。專訪中,陳天石表示,「2016年,寒武紀將AI晶片的思想和技術帶入華為,持續至今的合作讓寒武紀和華為都獲得了高速成長。再過十年回頭看,我相信我們的合作會成為中國晶片領域的裡程碑事件——寒武紀是第一家作出最原始創新(從學術理念到商業產品)的中國集成電路晶片設計公司,而華為是第一家敢吃螃蟹的巨頭,敢把地球上從未商業化過的技術用到最核心的手機晶片上……這是這個時代的奇蹟,這種事情,過去真的在中國沒有發生過。」
除了正面回應質疑,陳天石還篤定地說出了他的願景:「智能時代將誕生硬體新巨頭,我不諱言寒武紀想當這個將軍。」這位創始人低調,但不代表他不想當將軍。
陳天石創立寒武紀的初衷,是要讓全世界都能用上智能處理器。至於高光IPO之後寒武紀怎麼走?離開華為怎麼活?陳天石其實也在寒武紀啟動上市輔導的今年3月給出了答案:
「老老實實地做,持續迭代雲端、終端、邊端三條產品線,持續服務好客戶——我沒有那種激情式的口號,我認為戰略就是老老實實幹活、搬磚。」
「我長得帥不帥,髮型酷不酷,穿得潮不潮,風格是粗俗還是高雅,有沒有風度,這都不重要,關鍵還是晶片要好用,客戶要開心。」
「我希望寒武紀能夠走遠一些,給行業給社會做點貢獻。被收購退出從來不是我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