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的歷史名字(9月18日重慶得名830年)
2023-10-19 11:07:42 6
許多人都知道,「重慶」這個城市名,得名於南宋時期,淳熙十六年八月初七,宋光宗將自己的潛藩「恭州」升府改名為「重慶」。
至此,「重慶」這個城市名就伴隨著這座擁有3000多年歷史的城市走到了現在。
可是宋光宗為什麼將「恭州」定名為「重慶」呢?
是一時興起,還是深有考究?
「重慶」名稱究竟代表著什麼寓意?
淳熙十六年八月初七,換算成公曆,就是1189年9月18日,這是「重慶」得名整整830年的日子。
今(17)日,重慶市文史專家何江,用自己多年對重慶地名的研究,在浩如煙海的史書中,探尋到了「重慶」得名的真正原因——
「如果要用一句簡單的詩句來表述,『君親重慶日,家國中興年』最為恰當不過。『重慶』不僅代表著古代人四世同堂的美滿喜樂,還代表著對國家中興的祈望。」
古代朝廷取名重慶絕非突發奇想
「重慶」這個名字究竟是隨意定的,還是有特殊含義?
通過自己多年的研究,何江發現,歷史上,以「重」字命名的地名非常少,作為年號名的也很少,「重」字並不是一個古人的常用字。
那麼是不是當時的南宋朝廷突發奇想,為「恭州」取了個「重慶」的名字呢。
對此,何江明確否定。在古代,民間對地名的取名可能比較隨意,但是朝廷對地方行政區劃的取名就一定是字字斟酌、煞費苦心、慎之又慎。
比如在《景定嚴州續志》裡,就詳細記載了溫州、嚴州、宜州、忠州討論確定府號的過程。
何江說,由此可見,「重慶」這個府號的確定,一定是經過了當時南宋朝廷的反覆斟酌。
「我發現之前許多專家是從古代地理志上尋找答案,然而志書編寫者往往也沒有第一手史料,而且工作量巨大,難以對每一個地名嚴加考證。於是我想從當時的歷史中去尋找與重慶有關的線索,如果『重慶』這個詞對南宋皇帝有特殊的意義,那麼就一定還會在歷史的其他角落出現。」
讓何江沒想到的是,他的探尋真的帶來了驚人的發現,「重慶」這個詞,不但在宋光宗身邊反覆出現,而且具有重要意義。
「這也許就是重慶得名的真正由來」
「重慶」對「中興」
詞語中富含濃厚家國情懷
那麼,在古代,有沒有「重慶」這個詞?
這個詞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如果我們穿越回南宋,你隨口和老百姓們說起『重慶』一詞,大家一定會對你會心一笑,因為這在當時是不言自明的。古代,只要祖輩和父輩至少各有一位老人健在,都可以稱之為『重慶』。簡單來說這個詞代表著三世同堂或者四世同堂的家庭。」何江說。
「重慶」的意義真的就這麼簡單嗎?
答案是否定的。對宋光宗來說,有一個詞語頻繁地與「重慶」出現在了一起,這個詞語就是「中興」。
翻開手中的史書,何江一一數來。
當宋光宗在東宮做皇太子時,為慶祝他的生日,大臣範成大曾經獻上兩首《東宮壽詩》,其中各有一句提到了重慶。
它們分別是:「中興歸濬哲,重慶啟元良。」和「君親重慶日,家國中興年。」
用白話翻譯這兩句詩文,前一句是說,國家中興歸功於有智慧的君主,皇室的福澤延綿啟發開導了賢德的太子。
後一句則是說,皇家四世同堂的日子,也是國家興盛的年代。
「這兩句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都以『中興』對『重慶』,也就是把國家的繁榮興盛與皇家的四世同堂並排在一起看待,強調了國事與家事關係緊密,難以分開。」
除此之外,圍繞宋光宗,在一些官方文書和相關詩詞當中,也多次出現「重慶」一詞,足可見這個詞對國家、對皇室、對光宗都意義重大。
「在光宗和他身邊的人看來,沒有祖宗的福澤,沒有兩位先帝建立的大業,他就不可能當上皇帝,所接手的也不會是一個『中興』的國家。」
宋光宗將封王之地改名「重慶」府
那麼從「恭州」改為「重慶」又是源於何事呢?
為什麼宋光宗會選擇恭州作為「重慶」這個名稱的落戶地呢?
何江說,古代有一種民間傳統,三世或四世同堂的家庭,通常會在給家裡老人祝壽時,把自己家的廳堂改名叫做「重慶堂」。而恭州是宋光宗的潛藩,潛藩就相當於是皇帝的另一個「家」。光宗把恭州改名叫重慶府,其實就是效法民間的習俗,把自己的另一個「家」,改名為「重慶府」。
這裡的「府」,既是行政區劃的建制名,又是表示貴族所居住的府第,「重慶府」是一個絕妙的雙關語。光宗的這樣一種做法,體現了古代民間習俗與朝廷地方管理之間的一種有趣互動。
「宋光宗其實是一個很有創意的皇帝!」
這一種說法聽起來有點玄,有沒有證據呢?
有!還有一個從未被人發現過的疑點!
何江說,在南宋時,潛藩升府有一個規律,宋高宗在建立年號紹興時,把駐蹕之地越州改為紹興府,從此以後的南宋皇帝就把即位年號作為潛藩升府的名字,比如宋孝宗升隆慶府、宋寧宗升慶元府、宋理宗升寶慶府、宋度宗升鹹淳府。然而,唯獨宋光宗有些例外。
雖然光宗也有一個以自己年號「紹熙」命名的潛藩,就是今天四川自貢的榮縣,當時的榮州(紹熙府),但這並不是宋光宗自己升格的,而是他的孫子宋理宗完成的。那麼問題來了,恭州升府改名,本來應該叫紹熙府,可是卻偏偏叫重慶府,為什麼呢?
何江說,宋光宗在位時期,曾有兩次潛藩升府:
一次是1189年八月初七,升恭州為重慶府;另一次是1190年九月十日,升劍州為隆慶府。
這兩次升府,都與過生日祝壽有關,意義重大。對光宗來說,吳太后和父親孝宗是最重要的兩個家人,這兩次升府都可以看做是為了表達對吳太后和孝宗的感恩、恭敬和孝順之心。
劍州是宋光宗父親宋孝宗的潛藩,潛藩其實具有強烈的皇帝私人屬性,對潛藩的升府都含有很深的用意。九月十日正逢宋光宗生日重明節慶期,此時追升父親的潛藩,借用父親年號「隆興」命名為隆慶府,體現了光宗對父親的感恩,這就象我們現在過生日時,時常說不要忘記母親生產時的艱辛一樣。
之前的八月初七,正臨近吳太后的生日,此時光宗把自己的潛藩以「重慶」命名,就是為了體現對吳太后的恭敬和孝順之心。而民間改名重慶堂這個習俗一般就發生在給老人祝壽之時,所以這裡正好可以解釋前面的疑問。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分析,重慶得名的由來,很可能是宋光宗為了給吳太后賀壽,效法民間習俗,把視同自己另一個『家』的潛藩改名為『重慶』府以示慶賀,讓萬世永遠記得這個「四世重慶」的皇族之家,也提醒自己不忘『中興』的使命。」何江說。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李晟 孔曉渝 實習生 劉雨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