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一隻知更鳥教會我們什麼(殺死一隻知更鳥)
2023-09-22 10:38:53 1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一部既映射著教育對孩子命運巨大導向作用,又反應了大蕭條時期美國社會上種族歧視問題的小說。
全書主要分兩部分展開,作者通過兩部分的敘述,來分別呈現了兩個主題:第一部分,描寫了拉德利因年少時犯錯,而被父親永久關在家裡,失去了人生自由的故事;第二部分,描寫阿蒂克斯為黑人辯護,遭受了種種質疑和不公正的故事。
這本書是作者哈珀·李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獲得了「普利茲文學獎」。
作者借用「知更鳥」的獨特象徵意義,貫穿了整個故事的主線。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透過探析「知更鳥」的不同象徵意義,分別探索社會、家庭對人生的導向作用。
一、透過「知更鳥」的典型象徵意義,看社會因素對人生的決定作用在書中,「知更鳥」的核心意義是善良、純潔。在書中,最典型的「知更鳥」形象就是黑人湯姆。
1、他是善良的「知更鳥」,卻從未被社會接納
《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劇照
湯姆被梅科姆父女倆以強姦的罪名,告上了法庭。斯考特的父親阿蒂克斯,被委任為湯姆的辯護律師。
隨著案件的展開,阿蒂克斯逐漸還原了事情的真相。湯姆是一個善良、自食其力且彬彬有禮的黑人。事發當天,是梅科姆請求湯姆到家裡幫忙幹活。善良的湯姆答應了梅科姆的請求,卻沒想到遭到了梅科姆的強吻。
這一幕恰好被梅科姆的父親看見了,對此大發雷霆。問題的癥結在於,梅科姆是一個白人,在大蕭條時期的美國,種族歧視依然是一個典型的社會風氣。一個白人主動親吻一個黑人,是一種不可饒恕的墮落行為。
儘管梅科姆所在的尤厄爾家族,在當地的以不學無術、行為不端出名。但是與生俱來的膚色,讓哪怕身為「低等」白人的他們,都比勤懇、善良的黑人更加高貴。
膚色,成了所有黑人的原罪,足以掩蓋掉他們所有美好的品行,以及為生活做出的所有努力。
所以,哪怕最終證明了湯姆是被冤枉的。由白人組成的陪審團,依然投票認定了湯姆是有罪的。
在他們看來,種族的榮譽,勝過一個普通黑人的生命。
2、社會因素的導向性,勝過一個人的所有努力
《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劇照
不公平的社會定位,成了掛在所有像湯姆一樣想努力改變生活的黑人身上的枷鎖。哪怕他們拼盡了權利,也換不來命運的轉變。
心灰意冷的湯姆在監獄中為自己的命運做了最後一次嘗試,他想逃跑,衝出那個束縛著他的柵欄,重新獲取自由。可身後的槍響了,湯姆也永遠倒下了。湯姆是用自己的生命,在與整個不公平的社會制度抗爭。
可一種根深蒂固的社會風氣的存在,絕不會因為一兩個人而完全改變。
但湯姆的死並非完全沒有意義,他死後,在當地的報紙上出現了一篇言辭激烈的文章,認為殺死湯姆就像殺死沒有反抗之力的鳴禽一樣。
這說明,他的死,起碼讓一些白人的思想開始覺醒,讓他們重新思考種族歧視的公平性。
一個人想撼動由來已久的社會制度是很難的,但不公正的社會制度,勢必會隨著社會的發展慢慢衰落。現在雖然美國種族歧視依然存在,但已經不像湯姆存在的那個時期那麼明顯。
這是無數像湯姆一樣勇敢的人,為命運抗爭所帶來的結果。
二、3種深層「知更鳥」隱喻分析,看家庭因素對人生的導向作用1、貧窮白人梅科姆,被主流價值觀控制的矛盾「知更鳥」
《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劇照
表面看來,梅科姆主動親吻湯姆,隨後為了白人的榮譽,反過來誣陷湯姆,是一個「邪惡十足」的人。但梅科姆,其實也是一隻充滿矛盾的「知更鳥」。
她親吻湯姆,是因為她對愛情產生了渴望,那是她內心中真實想法的呈現,也是她的「知更鳥」性格的展現。從中可以看出,在她心裡並非完全認可「種族歧視」,膚色的不同,不該成為愛情抉擇的標準。
可當父親出現,瞬間把她拉回了現實,按照主流價值觀的標準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由此,產生了屈辱感和愧疚感。父親,變成了主流價值觀的代言人,讓梅科姆不敢偏離「正確」的軌道。
雖然當時存在著嚴重的種族歧視,但並非所有白人都認為愛上黑人是十惡不赦的事情。故事中的雷蒙德先生,就娶了一位黑人妻子。
為什麼梅科姆會成為這樣的人?這跟她的家庭有很大的關係。
《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劇照
梅科姆幼時,母親就去世了,她的父親是一個喜歡打罵孩子,嗜酒如命的人。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受過任何正規的教育。她只知道,父親從不參加勞動,他們家只能靠保證金生活,甚至要每天去附近的垃圾堆旁跟流浪動物搶食物。
這樣的家庭,讓梅科姆沒有機會接觸正確的價值觀,更沒有辦法形成自己的獨特判斷力,甚至她不能明白為什麼會有種族歧視。於是,她形成了一個矛盾個體,既希望表達內心真實的想法,又受到了無法理解的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壓迫。
梅科姆的痛苦,是源於她內心有著「知更鳥」的單純思想,又不得不向社會妥協的矛盾。家庭教育的缺失,讓她無法正視這些矛盾,沒有力量抵抗由此造成的心靈衝擊。
2、怪人拉德利,被社會偏見質疑著的善良「知更鳥」
《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劇照
拉德利是鎮上的怪人,被居民們認為是像「幽靈」一樣的人。他在青少年時期,因為犯了錯,被父親關在了家裡,從此再也沒被放出來。
從此,在居民們的猜測中,有了各種關於拉德利的故事。他只在晚上出現,他的一口哈氣可以凍壞一盆鮮花。如果有人從他門前走,就會受到傷害。
這些從未有人見過的事情,卻像事實一般被套在了拉德利身上,他被迫接受著居民們的道德審視。
可事實證明,拉德利並不是這樣的人。斯考特的哥哥跑進他家的院子「探險」時,沒有受到任何傷害,甚至刮破而遺落在院子裡的褲子,也被縫好整齊地掛在了他家的圍牆上。
斯考特和哥哥經常在拉德利門外的樹洞裡,發現各種各樣的「禮物」,那是拉德利在用這樣的方式疼愛著善良的孩子。
甚至,在阿蒂克斯為黑人辯護之後,梅科姆的父親想要殺掉斯考特兄妹來報仇時,是拉德利挺身而出,救了他們。
拉德利是一個被社會偏見質疑著,卻始終保持內心的美好、善良的「知更鳥」。
為什麼拉德利會成為被社會質疑的對象?究其原因,在於其父親獨特的「教育」方式。
《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劇照
拉德利犯的錯誤並非多麼嚴重, 是很多青春期調皮搗蛋的孩子都會犯的錯。他跟一群朋友,在某個晚上開車繞廣場兜圈子,治安官想要抓住他們,卻反而被這群孩子惡作劇般關了起來。後來,這群孩子被送到了法官面前,法官的判決是把他們送到一個學校改造。
去那裡並不會吃苦,也不丟人,可拉德利的父親卻不願意讓兒子前去。他向法官保證,不再讓兒子犯錯,從而將他帶回了家。但他避免孩子犯錯的方法,就是從此不再讓他出門。
沒有一個孩子成長中是不犯錯的,如果一味拒絕孩子的錯誤,那放棄的也是孩子的成長。
拉德利因為這種獨特的管教方式,逐漸與社會脫離。從此他再也沒犯過錯,卻受到了比以往更多的質疑。
3、斯考特兄妹,始終保持思想純潔的「知更鳥」
《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劇照
斯考特兄妹,在故事中是一對幸福的孩子,因為他們始終保持著純潔的童心,所以通過他們視角,我們才得以重新審視了小鎮上的所有不公正。
在小鎮居民看來,湯姆因為是黑人,就註定了道德敗壞,內心邪惡。可是當斯考特兄妹去參加了庭審之後,清楚地看到湯姆是無辜的,而身為白人的梅科姆父女才是真正的「惡魔」。
在小鎮居民看來,娶了黑人的白人雷蒙德先生是自甘墮落的。但是通過斯考特兄妹的觀察,我們知道雷蒙德先生活得清醒且明白,只是不願與這個社會上根深蒂固的偏見抗爭。
在小鎮居民看來,白人是比黑人高等的,他們不屑於與黑人成為朋友。可斯考特兄妹卻願意跟隨家裡的黑人保姆卡爾去黑人專屬教堂,甚至想要去她家裡做客。
在小鎮居民看來,格格不入的拉德利是「惡魔」,可通過斯考特兄妹的觀察,我們知道他是一個堅守著善良的好人。
斯考特兄妹是故事中,始終如一的純潔「知更鳥」。
為什麼斯考特兄妹能夠質疑社會的不公正,始終保持思想純潔?從他父親的日常教育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劇照
當斯考特想要嘲笑沃爾特的貧窮時,父親告訴她經濟危機對沃爾特家帶來的打擊。告訴她沃爾特的父親用柴火和蔬菜來支付律師費用,這種雖貧窮但仍然不肯拖欠別人的行為,就是值得肯定的。
當斯考特的父親接受了為黑人湯姆辯護,而受到了小鎮居民的譴責,依然願意堅持的理由,是希望自己有正確的價值觀,來影響自己的孩子。
斯考特兄妹的父親,用自己的言行和教育,來幫助兄妹倆始終保持著「知更鳥」的善良品性。
三、作為父母,該怎樣保持孩子心中的「知更鳥」性格湯姆的命運結局是時代的悲哀,但對比梅科姆、拉德利和斯考特兄妹,我們可以發現:在同樣的社會制度中,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也決定著孩子不同的命運走向。
社會不是某個人能改變的,但我們能做的,是怎樣儘可能發揮家庭的作用,來幫助孩子塑造更好的價值觀,保留他們心中的「知更鳥」性格。
1、疑問,是孩子了解世界的方式
《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劇照
梅科姆的矛盾性格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她必須接受她所不理解的社會制度,甚至要為此壓制自己的真實思想。兩種價值觀的衝擊,讓她比絕大多數白人都要痛苦。
她的父親不曾為她解釋過種族歧視的原因,卻用打罵強迫她必須接受這種思想,成了她痛苦的根源。
相比於梅科姆的父親,斯考特兄妹的父親卻每次都耐心解答兄妹倆的問題。無論這個問題是否符合當時的社會價值觀,或者是否正確,都會得到父親的認真答覆。
每一個孩子成長中都帶著對社會的各種好奇和疑問,而父母是他們成長中最好的答疑者。幫他們解答對這個社會疑問的過程,就是培養他們價值觀的過程。
2、犯錯,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手段
《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劇照
拉德利的命運悲哀,在於他父親認為,阻止孩子犯錯是家長應該放在首位的事情。所以,為了避免他再次犯錯,就採取了讓他與社會隔離的方式。
這樣做,成功避免了拉德利犯錯,卻也讓拉德利失去了本應該幸福的人生,背負了長久的猜疑,成為了只能生活在孤獨和黑暗裡的人。
而斯考特兄妹,在成長中也在不斷犯錯,但他們的父親從未用暴力或者關起他們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他給了他們足夠的自由,來探索這個世界。只在他們走出行為邊界時,適時制止。因為他明白,只靠自己的教育和解答無法滿足孩子的所有成長需要。讓孩子在成長中試錯,才能更有利於他們適應社會,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方向。
3、言傳身教,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劇照
這本書中的阿蒂克斯,是一個偉大的父親,他一直在用言傳身教的方式,教育著自己的孩子。
他想要讓孩子尊重他人,他就先做到尊重別人,關愛他人。無論是平窮的坎寧家的人,還是黑人保姆,他都做到了尊重友愛。
他想要孩子不被錯誤的社會制度左右,用價值觀來決定自己的行為,所以哪怕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也依然要給無辜的黑人辯護。因為他想要成為一個正義的人,來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
他想要孩子明白公正的重要性,所以哪怕是自己的孩子犯錯,也想說出事實的真相。
董卿說過:「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就先讓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
阿蒂克斯成為了一個懂得尊重,有獨立價值觀,維持正義的人,而他的兒女也在他的引導下,始終保持著如「知更鳥」一般善良、純潔的人。
結語:一個人的命運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身為父母能為孩子做的,是儘可能發揮更好的家庭引導作用。
但與此同時,我們身為一個獨立人,也該不斷審視周圍的各種影響因素,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把自己塑造成更好的人,成為孩子更好的父母。
一個人的成長該用一生的時間來實現,兒童時期正確的引導,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成長。但如若沒有,我們也可以用自己的學習和自省,來幫助自己重新找到正確的方向。
社會可以影響我們的判斷,父母可以影響我們的成長,但真正能決定我們成為哪種人的只有我們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