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懷念的經典影視(催生了多少影視經典)
2023-09-22 07:50:21 1
大家好,我是戴著眼鏡拿著話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最近有個熱搜,很有意思。
它說的是:有城管給小商小販打電話,讓他們趕緊來擺攤。
是的你沒看錯,小商販的「敵人」城管喊你來擺攤了。
這個熱搜一出,大家也get到一個知識點:
今年,為了儘快恢復經濟、社會秩序,保障民生需求,國內很多城市可以擺攤。
消息一出,群眾歡呼雀躍,感覺隨著國內疫情走入尾聲,市井文化要回歸了。
網絡上也有各種梗橫飛。
最近頻繁被cue的「後浪」們似乎找到了就業致富的好出路。
自媒體人也可以把擺攤經歷作為素材寫進下一個爆款。
大佬們的擺攤往事也被扒了出來。
街頭唱吧創始人也蹭了波熱度,上街賣唱。
五菱還因為推出地攤車,股票大漲。
不過講真光是這個車就五六萬,擺攤的門檻也是有點高
已經進入地獄模式的影視行業也沒閒著。
BTW,之前北京百老匯已經在線上擺攤了,把影院儲存的零食賣了出去
其實,在疫情爆發前,有些城市也是可以擺攤的。
但受疫情影響,一些原本就靠擺攤生活的家庭受到了嚴重影響。
相信不少網友過年期間都見過這條新聞。
感慨之餘,還有很多人立了各種flag,說疫情結束之後要去夜市、小吃街逛個夠。
大家如此一呼百應,一方面是為了那些艱難生存的商販們。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地攤經濟承載了太多國人的共同記憶。
就算人到中年(其實沒有),每次我在地鐵口偶遇烤冷麵推車,也抑制不住消費的小手。
當年家長永遠不讓吃校門口地攤上的零食,背地裡孩子們其實一樣也沒落下。
那時衛龍還很樸實。
再看看這些小零食,你吃過多少,你的童年我的童年是不是都一樣?
地攤上還有各種神奇的小玩意兒。
媽見打的生長球。
這個非智能遊戲機眼不眼熟。
也是沒想到當年玩套圈遊戲就很快樂的我,現在打排位都快樂不起來。
《火力少年王》同款。
估計每個男生都覺得自己的球技能制霸校園。
還有夜市上的打氣球遊戲。
因為我在這個遊戲上表現得過於優秀,小時候一直以為自己是幹特工的料。
除了這些玩玩鬧鬧的童年回憶,也有別的。
賣打口碟的地攤兒,曾是多少音樂愛好者的精神聖地。
有些年輕的小夥伴可能都不知道啥是打口碟。
它指的是特殊年代裡,一些音像製品被切個口當作」垃圾「引進。
很多人了解國外的搖滾樂,都是通過這個渠道。
地攤經濟最火的時候,除了這些打口帶、打口碟,精神食量還少不了書攤。
那時書攤上全是各種盜版全集,從《全球通史》到郭敬明、韓寒作品集。
這些盜版全集厚度驚人、價格便宜,就是字兒太小,費眼睛。
當然除了陽春白雪,地攤宇宙裡也有下裡巴人。
比如襪子攤兒的高音喇叭裡,一年四季都喊著「出口轉內銷,十塊錢六雙」。
爹媽也從賣瓷器的小推車上淘換過家裡用的奶鍋碗盤。
影視作品裡,跟地攤有關的情節也不少,它們都見證了地攤時代的輝煌。
《盲探》裡,劉德華扮演的盲人偵探,特別好吃,他在電影裡吃了個路邊攤,叫「其記臭腸」。
臭腸是香港的街頭小吃,主要食材是豬腸。
電影中,劉德華西裝革履的吃著臭腸,瞬間香特的市井氣撲面而來,
電影的原劇本裡,其實沒有這個橋段,是導演杜琪峯後來加上的。
杜導是個老饕,生長在香港九龍寨城的他,其記是他吃了幾十年的老攤點。
說起香港的路邊攤,富豪雪糕車肯定也是繞不過去的。
09年的喜劇電影《矮仔多情》裡,Angelababy在富豪雪糕車上兼職賣冰激凌。
那輛富豪雪糕車,留下了baby早年最驚豔的片段。
有小夥伴要問了,富豪雪糕車是啥?
它是香港的流動雪糕售賣點,上世紀六十年代被英國人帶來香港。
過去車上會播放《藍色多瑙河》,只要能聽見旋律聲,順著聲兒就找過去了。
雖然叫富豪雪糕車,但其實裡面的雪糕物美價廉,它是幾代香港人的童年回憶。
1978年起,香港停止發放流動小販牌照,很多推車美食都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
但富豪雪糕車因為其歷史價值,保留了十幾張限定牌照。
不過現在仍在運營的雪糕車只剩幾輛了,想在香港街頭跟它偶遇全靠運氣。
說完了香港這邊,咱們再看看內地的影視作品。
《老炮兒》裡,燈罩和媳婦兒經營了一個煎餅果子攤兒,想必大家都對它很熟悉。
大冬天,這夫妻倆就把煎餅果子攤安在炸油條的小攤旁邊。
煎餅、油條、豆漿冒著熱氣,馮小剛帶領哥兒幾個圍坐在路邊吃早點。
這是多少人曾經的早餐日常啊。
吃貨估計看出門道來了,這煎餅攤兒擺得講究。
郭德綱老師有言:煎餅攤兒就得擺在油條攤兒旁邊。
為啥?
方便現炸的油條趁熱往煎餅裡卷啊!
軟糯的雜糧煎餅卷上炸得酥脆熱乎的油條,嘖嘖嘖,想想就饞。
除了早餐,夏夜在路邊吃燒烤,絕對是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全方位覆蓋的娛樂活動。
大鵬的代表作《屌絲男士》裡除了洗腳城,最出圈的場景估計就是燒烤攤了。
去街邊兒吃燒烤,圖的不是味道,而是氛圍。
俗話說得好,「燒烤配茅臺,小勁兒馬上來」。
下班後,各行各業的人在燒烤攤狹路相逢。
它也成為了「江湖人士」匯聚的大舞臺。
喜劇人好像都喜歡跟燒烤打交道,可能因為它特別接地氣。
陳佩斯和朱時茂在1986年春晚表演了小品《羊肉串》,成了一代經典。
它講的是一個賣羊肉串的小販,如何和城管鬥智鬥勇。
陳佩斯幽默的表演,既諷刺了地攤的衛生問題,也活靈活現的展現了小商販的見利忘義。
講了這麼多都是吃的,其實地攤兒文化博大精深,可不只是吃吃喝喝。
夜市上的衣服鞋帽、義烏小商品、十塊一張五分鐘搞定的貼膜攤、還有各種真真假假的文玩古董,都是擺攤創業好項目!
趕上財政赤字,胡八一和王凱旋兩位同志不也上潘家園練攤兒去了嗎。
《龍嶺迷窟》開篇,一個老外看準了攤上的一件假掛墜,王凱旋張嘴就要三千。
結果小伎倆被識破,買賣也黃了。
不一會兒,又來一人兒,王凱旋這回才給了個實在價格。
原來老外看準的那件東西,才五塊。
這也忒黑了。
劇裡另一個擺攤的是潘粵明老師,就睡覺這個
不過論擺攤,潘粵明老師可不是新手。
早在2001年的電影《情不自禁》裡,他就有在王府井賣盜版碟的經驗了。
潘粵明在片中飾演一個臥底警察,掩護身份就是小混混,主業賣碟,副業隨緣。
女主角是個片兒警,不明真相的她以為男主就是個賣碟的小流氓,倆人見面就不對付。
小潘那句「我交槍」,估計殺到了很多少女。
華語愛情電影的經典《甜蜜蜜》裡,黎明和張曼玉也賣過磁帶。
兩個南下的打工仔,為了賺錢,不斷想靠點副業貼補家用。
不過他們投錯了項目,這倆人整了好多鄧麗君的磁帶,但香港人呢,不愛聽國語歌。
所以想擺攤,你得先了解一下本地風土人情。
說了這麼多,又回味了如此多的影視經典,你有沒有心動,也想擺個攤呢?
最後讓我們暢想一下,如果你有機會做個小本買賣,擺個攤,你會賣什麼呢?
咱們留言區好好聊聊吧。
拜了個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