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喪葬習俗全步驟(祈子的吉祥儀式)
2023-10-20 23:52:09 3
傳袋 傳席 迎娶之時,當花轎臨門新娘下轎時,都要舉行「傳袋」或「傳席」儀式。傳袋,即用三個布袋或麻袋鋪地,隨著新娘走的腳步,從新娘頭上漫過後次第前傳,諸一鋪上,讓新娘走在袋上進婆婆家門及洞房門內。故名「傳袋」。「袋」與「代」同音,取早生貴子、「傳宗接袋」的寓義。傳席也和傳袋一樣,「蓆子」與「喜子」諧音,「喜」有喜慶之意,也有「傳喜」之意,「喜」與日後懷「喜」相關,即今日喜「新娘」,明年喜「孩娘」、「傳」是接連不斷延續的意思。
撒豆撒帳 新娘下轎後,走進門裡,便有抱鬥的漢子,從鬥中抓一大把一大把谷豆,向新娘頭上臉上拋撒而去,拋撒的新人眼不能睜,臉不敢抬。其意有二種:其一,撒谷豆可以避六邪,即白虎、烏雞、蛇、天狗、青牛。其二、谷豆為五穀,即豆、谷、高梁、稷,麥,皆為多籽植物。有多子之意,有歌曰:「抓一把,撒一把,今年娶來明年芽,明年生個娃娃叫大大(爸爸)」。
撒帳,原於撒豆,但主要是說多子多福,所撒物品中有五穀、有棗、有慄子,也有麩子等。意為早生貴子,子孫滿堂,歌曰:「一把慄子,一把棗,小的跟著大的跑。」「一把麩子一把面,小的跟著大的段段」。「抓一把,撒一把,明年生個胖娃娃」。
鋪床 鋪床要找嬸子、哥嫂「全福人」(有兒有女夫妻二人)鋪床,鋪床主要體現了多子多福的儀式,其鋪床原料也與生育有關,如高梁桔意為一節接一節延衍不斷,芝麻秸,意為子多福多,高梁根,俗稱秫秫疙瘩,意為多子根,後世有根的意思。
滾喜床 鋪好床後,要找一個10歲以下的男孩兒,在床上滾來滾去,俗稱滾喜床,寓為早生貴子和人丁興旺。在新娘未進門前一夜也有的找10歲左右的男孩與新郎同睡在床上,俗稱「壓喜床」因喜床忌空著,空著又叫「空房」不吉利。有決曰:「翻過來生秀才,翻過去生進士」。小男孩滾翻越多,寓意為生的兒子多。而且兒子有財份。
填枕頭 填枕頭。一般為家中的「全福人」,如嬸子、嫂子、夫婦二人填,一人一把交換填,一邊填一邊唱歌訣:「一把麩子,一把草,又生閨女又生小。」放枕頭時也有歌訣:「枕頭一擱,孩子成窩,枕頭一拿,孩子會爬」。同時所填的枕頭,只是枕頭瓤,枕頭皮在女方嫁妝中;晚間,新人開箱子,拿出枕頭皮,夫妻二人把填好的枕頭瓤套上,放在床頭,好睡覺,這種裝套枕瓤男方和枕皮在女方的寓意,即是性教育。枕頭瓤暗示男生殖器,枕頭皮暗示女生殖器,二者要交合一體暗示性事。一般是兩個枕頭都放在一頭,暗示夫妻應枕一個枕頭,在一頭睡覺便於性事。
長命雞 洞房床底下,在拜天地之前,要放好一對公、母雞,用紅線繩拴著,俗稱長命雞,又稱長生雞,待入洞房喝過合巹酒後,讓一對公母雞出洞房。據說公雞先出去,生男孩,母雞先出去生女孩,最喜的是母雞能在床下下個蛋,意為早生子孫,所以家長一般都找正在下蛋的母雞作長命雞。長命雞,不能吃,任其老死或病死。
跨火盆。 新人進入院中或拜天地後,或入洞房時需要從火盆跨過。火盆中放有松枝,並撒上麩子和鹽,麩子意為幸福美滿;鹽為鹹即賢惠,為圓即緣份,天作良緣。而「松枝」與「宗事」諧音,主要祝願生子和多子多福,意為長壽多子,「松籽」與「宗子」「生子」音近。另方面「火」屬陽,有淨身避邪,得陽氣生子的意思。也有的在新娘剛進大門時,就令其跨過火盆的,其形式不同,目的一樣。
合巹 入洞房多舉行合巹禮,合巹原為葫蘆開成兩瓣的瓢,合巹禮主要是在上床時進行夫妻性生活教育和祝願生子的禮俗,喝合巹酒,即交心酒,用葫蘆開成的兩瓣盛酒。男左女右端著,交叉互相飲酒,而後將兩個瓢又合在一起,新人一瓣仰口放在下面,新郎一瓣合放在新人的上面,將此放在床下,這個儀式就是教育新人新郎,要和美相愛,多做女下男上的性生活,早生貴子。葫蘆為多籽植物,故用葫蘆瓢喝交心酒,意為多子多福。現在喝交心酒用酒盅舉行,但其意不變。有訣曰:「交杯換盞團團圓圓,夫妻恩愛樂相隨,老君送來麒麟子,明年生個狀元兒。」
長命燈 洞房內有長命油燈,一般放在床頭的燈鑿上的,拜天地前,就由全福人的大娘去點燈,並念口訣:「燈兒亮,燈兒明,照得媳婦要早生,生個兒子叫小燈;燈兒爹,燈兒娘,我是燈兒他大娘。」同時「燈」與「丁」皆音,「點燈」即「添丁」、「丁」指人丁,男兒俗叫丁兒。邳州人辦喜事,儀式雖小,但寓意深遠。這些儀式,都體現了性教育。都體現了多子多福的祝願。直至今日,這種儀式仍延續,所以婚嫁中的民俗,大家光知道做,而少知其意圖,是可悲的。故而要認真地了解邳州的民俗文化。
(本文作者:王如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