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報讀後感450字
2023-10-22 08:12:57 2
篇一:《森林報》讀後感
暑假,我閱讀的第一本書就是蘇聯,維。比安基寫的《森林報》。
《森林報》這本書被分為春、夏、秋、冬四個部分,它講解了四個季節中森林裡的災難故事,動物們生活的習性,和植物之間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作者以記錄的形式把一個個小故事裡的景象、動態描寫得一絲不苟。我感到身臨其境,仿佛走在林間小道上。
讀了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很多東西。書中最令我感興趣的是獵人狩獵與動物們的故事。有一次一個獵人來到茂密的雲杉林中,發現了一窩小琴雞,但還沒來得及舉槍瞄準,那群小琴雞就飛到濃密的雲杉樹枝上了。這些小琴雞看來除了媽媽表示安全的叫聲響起後,才會飛下來了,那個聰明的獵人便用口袋中的笛子來吹出它們媽媽的叫聲。結果好幾隻小琴雞竟然真的飛出來了,它們都被騙了,獵人舉起獵槍,幾槍打去,它們紛紛死在了獵人的槍下。我感嘆不已,不僅僅覺得獵人聰明,還為那些小琴雞的愚昧無知而感到惋惜,它們就這麼被獵人給騙了。
這本書寫出了狐狸的狡猾,寫出了松鼠的活潑,寫出了鴨子的憨厚,寫出了狼的兇猛,更寫出了獵人的殘忍。我覺得這本書非常好看,讓我懂得了許多知識,還讓我明白了我們人類要保護環境,保護大自然。顯然,這本書是大自然寫給我們人類的一封求和信,要求我們人類保護動物、植物,和大自然和諧相處!
篇二:《森林報》讀後感 陸亦舟
要問我暑假裡讀過的最有意義的書是什麼,那一定是《森林報》了。
在我看來,這本書精彩到了比《昆蟲記》更通俗,比童話更真實,它介於童話故事和科技作品間,所以語言也格外柔和。它讓我體會到了大自然四季輪迴交替的奇妙,帶領我們去探索發現。
這本書以一年春夏秋冬12個月為小標題,以生動有趣的語言,描述出發生在森林,鄉村,田野裡的真實故事,將生物們一年的生活表現得栩栩如生,把詩情畫意和童心童趣洋溢在字裡行間。它讓我知道了,原來大自然中的新聞其實不比城市裡的少。
這本《森林報》故事有些登到過語文《時代報》上呢,都是最好最經典的故事了,我看過的其中有篇《雪地裡的兔寶寶》就非常引人入迷:兔媽媽生下了它們的孩子,孩子們很聽話,吃完奶就乖乖地躲著,但它們的媽媽卻不知去向。幾天過去了,兔媽媽還沒有回來。倒是有位兔阿姨跑了過來,義務餵小兔子的奶。而它們自己的媽媽,現在正在給別的兔子餵奶呢。原來,兔媽媽不管在哪裡看到小兔子,都會給它們義務餵奶。
看!這故事多有意思。既讓我們增長了知識,而且是一邊看故事一邊長知識。這本森林報中,就全是這樣的故事,讓我忍不住把這本比新華字典還厚還牛的書一口氣看完。
如果你也想讀一本好書,那我絕對建議你讀森林報,只有你讀森林報,只有你讀了,你才會知道它的魅力。
篇三:《森林報》讀後感 汪子煦
我終於看完了《森林報》,我很喜歡這四本書。《森林報》,一開始聽到這個名字時,我以為就是一種報紙,直到這四本不大厚的書放在我手裡時,我才明白這是前蘇聯著名科普作家維·比安基的代表作。 這些書是講天上的飛禽和地上跑的走獸他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作者通過自己手中的筆,把森林中新聞故事呈現在我們面前, 同時還告訴我們一些道理。其中有一個故事令我感悟很深。
故事講有一天牧場有一頭小牛被野獸咬死了,大家都認為是熊咬死的,可是有一位年輕的獵人沒有馬上發表意見,他仔仔細細的觀察了小牛身邊野獸留下的腳印以及周邊的痕跡,他認為不是熊咬死的小牛而是猞猁。因為他發現野獸留下的腳印是圓的,沒有爪子,只有猞猁走路時才會收起爪子,留下圓圓的腳印,所以是猞猁咬死的小牛。大夥才恍然大悟。
我很佩服這位年輕的獵人的觀察力,只有仔細觀察才可以解迷。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身邊發生的事情要留心觀察,不要想像。
在《森林報》中,我懂得了候鳥的習性,知道了松鼠如何儲藏食物留給自己過冬吃,學會了如何分辨鳥的腳印。維·比安基的《森林報》使我更加熱愛大自然,更加熟悉大自然,更加了解大自然,以後,我也要去探索這神秘的大自然!
篇四:《森林報》讀後感
書是前蘇聯作家維。比安其寫的,它分為春、夏、秋、冬四本。這個假期我一口氣把它讀完了,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森林報》真好看!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小熊洗澡」和「帶了小豬崽打狼」這兩個故事。因為「小熊洗澡」這個故事寫得非常好玩,一對熊兄弟在泥灘裡玩,突然被熊媽媽發現了,把它們兩個拉到池塘去洗澡,熊媽媽坐了下來,把一隻小熊拖到水裡,小熊馬上就尖聲怪叫起來,四腳亂蹬,可熊媽媽緊咬著不放,直到把他浸到水裡,洗得乾乾淨淨,這才罷休,另外一隻小熊怕洗冷水澡,一溜煙逃進了樹林裡,熊媽媽去追它,頓時給了它一巴掌,然後照樣把它浸在水裡洗,洗著洗著,熊媽媽一個不小心把另外一隻小熊掉到了水裡,熊媽媽跳下水幾個耳光,打的它們嚎嚎直叫。「帶了小豬崽打狼」是個非常刺激而又危險的故事,一個獵人在回家的途中,發現有狼的出沒,就把馬頭一轉,在狼追過來時,突然拿著霰彈槍把三匹狼全部都打死了,然後把三匹狼裝上車就拉走了。
看過《森林報》後,我知道了世界上真的有琴雞和朱雀,琴雞的尾巴像兩把勾子,而朱雀的胸部是紅色的,生活在印度和西伯利亞,我以前一直認為朱雀是神獸呢。
書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如果你有時間,這值得你去欣賞的。
篇五:《森林報》讀後感
最近,老師推薦我們看《森林報》這本書。《森林報》主要分為春、夏、秋、冬四個部分,作者是前蘇聯的維·比安基。
這本書十分新奇,它一點也不比普通報紙差。因為在普通報紙上,盡刊登人的消息和人的事情,可是,孩子們也很想知道飛禽走獸和昆蟲是怎樣生活的,而《森林報》卻真正地寫出了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生活方式和住宅。
森林裡的新聞也並不比城市裡的少,森林裡也進行著工作,也有愉快的節日和可悲的事件。當然,森林裡也有英雄和強盜。可是,這些事情在城市的報紙上卻很少有人去報導,但是在《森林報》上卻有很多,有:沒有翅膀的小蟲在嚴寒的冬天,光著腳丫在雪地上亂跑;「林中大漢」—駝鹿打群架;候鳥大搬家;秧雞徒步走過整個歐洲……
本書的作者——維·比安基,從小就跟著父親出去打獵,他的父親告訴他所遇到過的每一株草、每一隻飛禽走獸的名字,教他怎樣識別鳥類與野獸、如何記錄下大自然的觀察印象。因此,擅長描寫動植物生活的他,能用輕快地筆調、採用報刊的形式,有層次、有類別地報導森林的新聞,將動植物的生活表現得栩栩如生,引人入勝。
《森林報》還告訴了我們應該如何去觀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的方法。因為只有熟悉大自然的人,才會熱愛大自然!
篇六:《森林報》讀後感
寒假裡,我讀了《森林報》這套書。森林報共有4本,分別是春、夏、秋、冬。我4本都讀了。這套書的作者是蘇聯的著名 科普 作家維·比安基。小時的他不相信博物館裡的標本是死的,他想這些東西肯定是給一個魔術家定住了,只要學會咒語他們就能動了。於是比安基就決定當個作家,讓那些動物標本都「活」起來。
在普通的報紙上,刊登的都是人的信息,人的事情。但我們小孩子也很喜歡知道飛禽走獸是怎樣生活的。
森林裡也有新聞的,而且不比城市的少。森林裡各種動物都有自己的職責,也有令人歡喜的節日和令人可悲的事件,森林裡有森林英雄和森林強盜,可這些事情很少人知道,因為城市報紙並不經常報導。
打個比方,誰看過在刺骨的冬季裡,沒翅膀的小蚊蟲從土地裡鑽出來,光著腳丫在地上亂跑?你從什麼報紙上能看到「林中大漢」駝鹿打群架、候鳥大搬家和秧雞徒步走過整個歐洲的令人發笑的旅行消息?
所有的這些新聞,《森林報》都讓我知道了。
《森林報》是有層次,有類別的報導這些訊息的。森林中的事件和節日還有英雄與強盜動植物的生活描述得引人入勝,令我感覺栩栩如生。《森林報》告訴了我應如何去觀察大自然,還告訴了我應如何比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的方法。
篇七:《森林報》讀後感
《森林報》的裡面有許多的有趣故事,它是按春、夏、秋、冬的順序寫的,為我們描畫了森林裡一幅幅多彩的畫面。
「大地甦醒」這篇文章講了春天的到來,鳥、獸都非常歡迎春天的到來,小何解凍了,小動物們不用再冬眠了。小雀兒從角落裡飛了出來,撲騰著翅膀和我們一起唱歌,小雲雀那雙烏溜溜的眼睛好像葡萄乾。
「北方飛回來的鳥」這段文章講了從北方飛回來的鳥有許許多多,各式各樣、五顏六色,比如:有紅胸脯、紅腦袋的朱頂鶴;有菸灰色的太平鳥 ;還有金綠色的黃雀,以及鮮豔美麗的灰雀。黃雀和朱頂鶴吃赤楊子和白樺子。太平鳥和灰雀吃山梨和其他漿果。
「熊終於找到了過冬的地方」這段文章講了一隻熊冬天找窩過冬的故事。人類三番兩次的把熊的窩弄壞,它不得不再找一個地方過冬。看看這棵樹吧!夏天,大雕把幹樹枝和軟草叼到這裡,鋪成窩,孵出小鳥。這個窩後來被廢棄在這裡。冬天,這頭找不到安身之地的熊,受到了驚嚇後趕到這裡來。在空中的窩裡安心地睡了下來。
維·比安基的《森林報》使我更加熱愛大自然,更加了解大自然,讓我明白了不去大自然中仔細觀察、不斷實踐、善於思考,就不會懂得這麼豐富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