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磁和普通磁鐵怎麼分辨(為什麼沒有磁金)
2023-10-22 08:01:31 1
磁現象的發現早在5000年前人類就發現了磁現象的存在,到了戰國時期,人們都已經積累了許多這方面的知識。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鐵)也因此被記載下來。《管子》的數篇中就寫到:「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銅。」
磁石
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磁的應用也更加廣泛,磁懸浮、磁共振、甚至曾被提出的「電磁炮」,並且有些司機也會拿一塊磁鐵放到排氣管道外防止回流。但是你知道磁鐵為什麼具有磁性嗎?你真的了解磁鐵嗎?曾經我就看到過這樣一個問題說:有磁鐵,為什麼沒有磁金、磁銀,磁銅?
什麼是磁鐵?我們常說磁鐵又叫吸鐵石,顧名思義就是能吸附鐵的石頭。最初,人們發現了一種可以吸附鐵製品的天然礦石——磁鐵礦(四氧化三鐵),並經過大量的嘗試後,發現這些石頭不僅不能吸附金、銀、銅等金屬,也不能吸引磚瓦之類的物品,只能吸引鐵製品。
後來隨著磁學的發展,我們把具有吸引鐵磁性物質如鐵、鎳、鈷等金屬的特性的物質叫做磁鐵,它是本身具有磁矩的物質。(因為磁矩才是一切磁現象的本源)所以說磁鐵並不是鐵,它只是一類物質的統稱,也就別提什麼磁金、磁銀了。
磁鐵磁場
物質的磁性其實世間萬物都有磁性,不管是我們身邊的書桌板凳還是組成物質的分子原子,甚至行星都具有磁性。只是有些物質對外顯磁性,有些物質對外不顯磁性罷了。
談及磁的本原問題就要從物質的本原說起,都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組成,在原子的內部又含有原子核和大量的電子。在原子內部的這些電子會發生自旋運動和圍繞原子核的軌道運動。
原子的內部結構
這裡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例子,他把原子核比作太陽,核外電子比作繞太陽運動的行星(但是要注意的是核外電子做的是無規則運動),所以電子的自旋就好比地球的自轉,電子的軌道運動就好比地球公轉。
電子「自轉」和「公轉」都會產生磁矩(磁鐵的一種物理性質),其中自旋產生的稱為自旋磁矩,繞核運動產生的叫做軌道磁矩。
磁矩是一個具有方向的矢量,磁鐵的磁矩方向是從磁鐵的指南極指向指北極,大小則取決於磁鐵的磁性與量值。
雖然說電子都是一樣的,電子磁矩也應該一樣,但是由於原子,分子的種類不同,甚至是原子、分子的排列順序不同就導致了物質磁性的差別。在學術上我們按照物質的磁性特徵把物質大致分為順磁質、抗磁質、鐵磁質三類,統稱為磁介質。
如果在一個外磁場B中放入介質,而介質中的分子(或原子)中都存在著運動的電荷,運動電荷將受到磁力的作用而使物質處於一種特殊的狀態,處於特殊狀態的物質又會反過來影響磁場的分布,即磁化。受到磁化後的介質會產生一個附加磁場B',磁介質中的磁場B''為外磁場B與附加磁場B'的疊加結果。有的磁介質中的磁場要比外磁場大些,有的則比外磁場小些,實驗發現對均勻磁化的磁介質,磁介質中的磁場和外磁場的關係為B''=μB,μ叫做介質的相對磁導率。
順磁質顧名思義,這種物質會順應磁場的變化,也就是附加磁場與外磁場同向,使磁化後介質中的磁場B''大於原磁場B,但兩者大小相差很少,也就是說相對磁導率μ是比1稍大些的常數。鋁、鉻、錳、氮氣、空氣這些都是是順磁質。
抗磁質和順磁性物質剛好相反,抗磁質會抵抗磁場的變化,也就是說磁化後附加磁場與外磁場反向,磁化後介質中的磁場B''小於原磁場B,這兩者的大小相差也很少,μ就是比1稍小些的常數。鉍、銅、銀、氫等是抗磁質。
鐵磁質這個就厲害了,它磁化後,附加磁場與外磁場也是同向,但不同的是它可以讓磁化後的磁場翻上千倍,甚至是上萬倍。也就是說這種物質的相對磁導率μ遠遠大於1,而且這個μ還不是一個常數,它與原磁場B有關(上邊兩個的μ都是常數)。
一些鐵磁質的相對磁導率
像鐵、鎳、鈷這樣的金屬就屬於是鐵磁質,它們的原子結構特殊。
除此之外,鐵磁質還有以下幾個特點:
隨著外磁場B的增加,介質內B『』也增加,但B『』與B不成線性關係,也就是上面說的μ不為常數。當達到飽和時,B『』幾乎不再增大,我們稱之為磁飽和。鐵磁質一旦磁化後再去掉外磁場,鐵磁質仍保留部分磁性,這種現象稱為剩磁(部分人造磁鐵就是利用剩磁較大的原理)。當反向磁場強度的大小達到H。時,鐵芯中的B才等於零,這時的磁場強度H。稱為矯頑力。如果對鐵磁質加熱,當鐵磁質的溫度高於某個臨界溫度T。(鐵磁相變的臨界溫度,稱為居裡點)時,它就轉變成了順磁質。後面會講到原理
磁滯曲線——鐵磁質在外磁場H下的B-H曲線圖
順磁質、抗磁質及鐵磁質的磁化機制根據上面的內容我們了解了順磁質、抗磁質和鐵磁質的根本區別,但是還是沒講為什麼會這樣,這裡我來系統的解釋一些。
磁矩是其中的關鍵!
上面說了原子內的核外電子會發生「自轉」和「公轉」,正因為電子自身的這種「自轉」和「公轉」,所以在原子中會同時產生兩種磁矩,自旋磁矩m(自)和軌道磁矩m(軌)。加一起就是一個電子的總磁矩m總=m軌 m自
電子的自旋與磁性
那麼原子(分子)中的的總磁矩就是這兩種磁矩的矢量和,即m分≈∑m總= ∑m軌 ∑m自
由於有的物質是由分子組成,所以加個括號!
電子的自轉會使電子本身具有磁性,成為一個小小的磁鐵,具有N極和S極。這裡也可以類比地球,地球的自轉形成了地磁場,那麼電子的自轉也可以形成一個電子磁場。同時電子的公轉也會產生磁場,這就是好比是一個閉合的電流迴路產生磁場(電流的磁效應)。這樣一來原子是不是就帶有了磁場呢?並不是的!
比如抗磁質,組成它的分子或原子的固有磁矩就為零。下面會介紹(補充:固有磁矩就是分子或原子的總磁矩)
如果把一種磁介質放入外磁場中,就會出現兩種效應:一種是原子(分子)的固有磁矩在外磁場作用下受到力矩作用時,就會使原子(分子)的固有磁矩轉向與外磁場B的方向大致相同,使得磁介質中磁場要加強,我們稱之為順磁效應。另一種是當磁介質進入外加磁場時,電子軌道運動也要產生一個附加磁矩△m,並且可以證明這個附加磁矩的方向總與外磁場B的方向相反,削弱了外磁場,我們稱之為抗磁效應。
對抗磁效應的解釋
這裡可以發現
前者——順磁效應是由原子(分子)的固有磁矩(總磁矩)決定的。而固有磁矩是可以為0的,為什麼呢?想想看,其實電子的自旋方向是有上下兩種的,在大多數物質中,具有向上自轉和向下自轉的電子數目幾乎差不多,它們產生的自旋磁矩就會互相抵消,而且電子的軌道磁矩也會因「公轉」方向不同而相互抵消,所以最後表現出來的固有磁矩只剩下很少一部分甚至為零。
後者——抗磁效應則是由電子的軌道磁矩決定的,也可以說是原子中所有電子的軌道磁矩決定的,在外磁場的作用下,這個磁矩永遠不會為0,因為原子都會有電子。這就意味著不管什麼介質放入磁場中都會產生抗磁效應!
對於順磁質,它的固有磁矩並不為零,所以它內部原子(分子)的磁化就是由順磁效應和抗磁效應共同實現的,但其中順磁效應比抗磁效應強得多,所以總體上就顯示順磁性。
對於抗磁質,因為它的原子(分子)固有磁矩m分=0,即原子(分子)不顯磁性,也就沒有順磁效應,但是當磁介質加入到外磁場中時,電子軌道運動仍要產生附加磁矩,即抗磁效應,所以總體就會顯示抗磁性。那麼為什麼單單鐵磁質可以使磁場變為原來的成千上萬倍?
這就是自旋磁矩在作怪了。
剛才說了,大多數物質中電子自旋方向相反的數量差不多,就會抵消很多。但是在鐵、鈷、鎳這樣的鐵磁性物質中可不是這樣,因為組成這些物質的原子(分子)內部的電子自旋可以在小範圍內自發地排列起來,形成一個自發磁化區,稱作磁疇(包含上千億甚至上億億個原子,可以看做是一個小磁針)。比如說順磁質本來是要在外加磁場的條件下才能實現磁化(使磁矩發生偏轉以影響原磁場),現在鐵磁質自發就能進行了,不過這只是一個個的小區域。
現在把鐵磁質放入外磁場時,其內部的磁疇就會整整齊齊、方向一致地排列起來,使磁性大大加強。磁鐵的吸鐵過程也就是對鐵塊的磁化過程,被磁化的鐵塊磁籌方向和磁鐵的磁場方向相同,不同極性間產生吸引力,鐵塊就牢牢地與磁鐵「粘」在一起了。
現在也可以很好的解釋為什麼有的物質不顯磁性,有的物質顯磁性了。總體可以分為兩類:
該物質本身的固有磁矩就為零,也就是說組成這個物質的原子或分子的磁性都為零,那它本身自然也就沒有磁性了。物質自身的固有磁矩並不為零,比如鐵,它內部有很多磁籌(小磁針),但是由於宏觀物體上很多磁籌雜亂無章的排列,相互抵消也就使其本身不顯磁性了。上面說的隨著溫度的升高,鐵磁質可以變為順磁質也是由於磁籌的作用。當溫度達到居裡溫度時,熱運動使磁矩平行排列成為不可能,破壞了電子自旋的排列,也就是自發磁化區沒了,不能自發磁化了,電子的自旋也變得雜亂無章了,互相抵消就成了順磁質那樣,鐵磁性就消失了。
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看這句話:磁鐵是本身具有磁矩的物質。所以才說磁矩是一切磁性的本原。
到目前為止,磁的這些知識點算是講清楚了,下面講點簡單的!
永久性磁鐵和非永久性磁鐵磁鐵可分作「永久性磁鐵」與「非永久性磁鐵」。
什麼叫永久磁鐵?
顧名思義就是沒有外加磁場下,能夠長久保持自身磁性的物體。一般可以保持10年以上。在古代永久磁鐵都是天然產物,又稱天然磁石,但是科技發達的今天人工也可以製造永久磁鐵了。
永久磁鐵又可分為兩大類
金屬合金磁鐵包括釤鈷磁鐵(SmCo)、鋁鎳鈷磁鐵(ALNiCO)、鐵鉻鈷磁鐵(FeCrCo)等
其中鐵鉻鈷磁鐵被稱為永磁鐵中的變形金剛,合金永磁可變形之最,可以拉絲(0.2-0.3mm)拉管軋帶以及各種機械加工,能製成各種形狀複雜的永磁元件,尤其對細小、長薄元件顯示出獨有的特性。最薄的帶材可以達到0.05mm,最細的絲材可以加工成到0.1mm。
鐵氧體永磁鐵釹鐵硼磁鐵(Nd2Fe14B)、釤鈷(SmCo)、鋁鎳鈷磁鐵等
古代最先發現的磁石(四氧化三鐵)也屬於鐵氧體永磁鐵。
目前最為廣泛應用的就是釹鐵硼磁鐵和鐵氧體永磁鐵!
釹鐵硼強磁
什麼叫做非永久性磁鐵?
非永久性磁鐵是指只有在某些條件下會有磁性的磁鐵,一般是為電磁鐵,也就是利用電流來強化磁場產生的磁鐵。
圓盤形電磁鐵,通電後可吸80千克
世界上最強的磁鐵目前世界上最強的磁鐵就是稀土類磁鐵,其中釹鐵硼磁鐵被稱為「磁王」,能吸起相當於自身重量640倍的重物。到底有多強,我就直接上圖了。
啞鈴片一下三塊,還不會掉
小小的兩塊合到一起,實驗人員用了老大勁才拿開
直接把自己幹碎了
釹鐵硼永磁材料由於其優異的磁性能和較高的性價比,自問世以來,就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電子,機電,儀器儀表,醫療等領域。而且非技術領域使用也越來越廣泛,如吸附磁鐵,玩具,首飾等。迅速成為稀土永磁市場中的主導者,其產值佔據世界稀土永磁材料產值的90%。
雖說釹鐵硼磁鐵是「磁王」,但是在200攝氏度以上的環境中,釤鈷才是最強力的磁鐵。所以說選用磁鐵還要根據條件來選用。
最後,希望這篇4000字的文章可以讓大家真正的了解磁的本質,不懂得可以在下方留言哦!
本文由@八戒科學原創,歡迎轉發分享!
更多精彩科學知識,歡迎關注@八戒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