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450字
2023-10-22 14:16:08 1
篇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張程程
在這個寒假,我又把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看了一遍,其中的哲理給了我很大的人生啟示!
美國盲聾學校有位女學者,名為海倫·凱勒。她雙目失明,又失去聽力,可是她卻憑著超強毅力,學會講話,學會了五種語言以及文字,為人類作出了許多巨大貢獻,深受各國人民的愛戴與讚揚,她聞名各地的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永遠在人與人之間飄蕩,廣為流傳。
她不屈的表現,不僅是殘疾兒童的模範,連身心健康的人也應效法。有人說生命是無價的;因為生命得來不易,一旦失去了也永不回頭,所以我們珍惜它。也有人說生命是有價的;因為生命的價值,是決定於擁有那個生命的主人一生的作為。
在這本書中,你會看到一個可敬的例子——她並沒有因為身體的殘疾而放棄生命,反而笑著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使生命散發出永恆的光輝。
這時,我深刻認識到:一個人能否取得成訓,不在於自生條件的好壞,而在於有沒有奮鬥精神。平日裡,有某人總以條件差,困難多作為不能取得成功的理由。但是,與海倫·凱勒相比,這些條件顯得多麼的微不足道呀!一個人只要胸懷遠大,並為這個志向、目標去不懈努力,那他一定能成功的!
篇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莎莉文小姐的童年時代曾經發生過這樣的故事。
莎莉文小姐也是盲人,小時候脾氣很壞,莎莉文的媽媽很早就去世了,親戚覺得她脾氣暴躁,沒人願意收留她,最後親戚們決定把她送到救濟院去。那裡的條件很差,吃的麵包都發黴了,老鼠在宿舍亂竄。莎莉文常常坐在蘋果樹下,想像著離開救濟院,去上學。
一次,考察團來救濟院檢查,莎莉文喊著說:「團長,我要上學!」,但團長只是問了她幾個其它問題就走了。幾天後,與莎莉文同宿舍的一位老人告訴她了一個好消息:你可以上學了!
莎莉文上學了,但第一天她就撞翻了一排桌椅,校長決定把她送回救濟院,她感到很害怕!第二天早上,莎莉文看到床邊站著一個人,「別害怕,我是你的義母,校長同意你留下了!」,聽到她親切地說,莎莉文高興極了!
這以後,莎莉文的義母就一直陪著她,畢業典禮時,義母為她縫製了一件飽含愛的禮服。
我懂得了每個人、每一樣物品都需要愛的滋養。生活中,如果您常常在生氣時,用別的東西出氣,那麼請您想一想,我們要對每一件物品付出愛,假如我們付出愛,別人也會用愛回報。
請大家都獻出一點愛,讓世界成為愛的海洋。
篇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董文凱
假如你即將失明,上帝給你三天時間,你會怎樣去度過?
海倫· 凱勒,這個名字相信所有人都熟悉,凱勒在出生後19 個月的時候就因為猩紅熱而導致失聰失明成了個聾啞人,但她卻創造了奇蹟,這奇蹟,她雖然不會說話,也看不見這美妙的世界,但她卻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希臘文字,她以頑強的精神考上了哈佛拉德克裡夫學院。這是何等的毅力和堅持啊!
三天,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如果你現在站在生命的終點,生命的火花即將滅亡,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呢? 在這最後的三天中,你有什麼想做的,想說的,是否會將自己的一切都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呢?人啊!為什麼總要等到失去了才後悔莫及呢! 為什麼總要如此的貪心,不去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卻渴望那些我們所沒有的東西! 某一天,你睜開矇矓的睡眼,你是否意識到,一天已經過去,新的一天即將來臨。僅僅是這微不足道的一天,卻組成了人生一個個的片斷。也許,你會認為,父母現在給予我們的,都是理所當然的。可你有沒有想過,當某一天,你擁有的東西,甚至生命,都將失去,你會是怎樣?
朋友們,珍惜生活吧,一起享受這光明,盡心享受這美好的世界!
篇四: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要給「我」三天光明?或許是黑暗世界的祈禱吧。這是我沒有翻開這本書之前的想像,它可能是一本童話吧,可當我真的把它打開的時候,才知道,這是一本蘊含著人生哲理的好讀物。
作者海倫。凱勒是一位又聾又啞的殘疾人,這本書就是記錄她一生的故事。
因為一歲左右的一次高燒,使海倫凱勒的雙耳失聰,雙目失明,她睜開眼的時候,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周圍黑乎乎的一片,就跟世界末日似的。但她面對黑暗,卻堅強樂觀,毫不示弱於常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會看人,看身邊每個善良溫厚的人;第二天,我要迎接壯麗的曙光,迎接白晝和黑夜的到來;第三天,我會再次的擁抱黎明,擁抱陽光。如果讓海倫介紹自己,她一定會說自己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她用寬容化解了憤怒,用堅強戰勝了病殘,用執著實現了夢想,用博愛幫助了他人。
是啊!她是個又聾又啞的人,但她的毅力高於常人,她的堅強勝於常人,海倫的一生是我們常人無法體會的,她對生活的態度和世界的寬容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難道一個正常的人會比殘疾人弱?讓我們用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不要被一點點的小困難和小挫折擊倒,站起來,抬起頭,甩掉憂傷,走向光明與快樂。
篇五: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趙亞琦
最近我閱讀了一本名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一本書,這本書是美國的海倫·凱勒寫的。 海倫·凱勒(1880——1968),一位美國女作家、教育家。1964年被授予總統自由勳章。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這本書中,讓我更深一步了解海倫童年的生活經歷。海倫是一個集盲、聾、啞於一身的殘疾人,這是由於在她兒時的一次高燒造成的,從此海倫便永久的生活在了黑暗中。
7歲錢的海倫由於沒有獲取正確信息的途徑,心靈之窗被禁錮,照成他性格乖戾、脾氣暴躁。但就在這關鍵時刻,海倫的家庭教師——莎莉文小姐來了,他用極大的愛心、耐心和毅力,引燃海倫的生命之火,成功的將海倫從一個又聾又啞的小女孩逐漸培養成一個知書達理、才換橫溢的少女,並且海倫也自強不息、積極向上,不僅學會了唇讀能夠與他人進行交流,還掌握了多門語言,學識淵博,成為教育史上最偉大的成就。
文中,海倫將自己與視聽健全的人做對比,表達出自己對生命,對生活態度。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三天對海倫而言就是生命中追完美的三天。而每一個擁有健全生命的人,誰又曾在意這三天呢? 海倫說:「我努力求取知識的目地在於為社會為人類貢獻一點力量。」從一個殘疾人身上,我們看到了人類美好的心靈、最善良的天性。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像海倫一樣。每天懷著友善、朝氣、渴望去生活,我們的人生將會增添更多歡樂與幸福。
篇六: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這個暑假我爬上了一個又一個階梯。其中最讓我記憶深刻的那層階梯是—— ——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書中的主人公:海倫 · 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給人們帶來光明的女性。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幽閉在盲聾啞的人,竟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夫學院,並用生命建起一家家慈善結構,為殘疾人造福。
她的世界無光、無聲、無語。
但她卻頑強地認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
第一天:我要透過 「 靈魂之窗 」 看到那些鼓勵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溫厚與心懷感動的人們。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
第三天:我將在當前的日常生活中度過,到為生活而奔忙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去體驗他們的快樂、憂傷、 …… 感動與善良。
我們仔細想一想:海倫 · 凱勒,這個殘疾的弱女子,為人們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我們不殘疾,卻沒有人們做出什麼貢獻。原因就在:海倫 · 凱勒靠的是一顆不屈不撓的心,並且有著一種對學習的渴望,還以驚人的毅力面對種種困難。而有些同學卻不好好學習,一遇到困難就退縮。因此我們要向海倫 · 凱勒一樣勇敢地面對困難,從黑暗中尋找光明。以樂觀的精神向上!
我有這樣一本好書做我的良師益友,相信我以後的日子會過得更充實。
篇七: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馬宇龍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這句話如果用來形容 20 世紀一個人,那是再貼切不過的了。
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倫 —— 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度過了 88 個春秋,卻熬過了 87 個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絕歲月的女子。
然而,正是這麼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裡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時代周刊》評選為 20 世紀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創造這一奇蹟,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海倫、凱勒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
雖然海倫 —— 凱勒看不見,聽不著,還說不出,學習的方式也很特殊,但她勇敢的去面對,去挑戰。雖然她有時會因為說不出或學不會而又踢又打,但她從不懈氣。我真無法想像她是怎麼學習的,因為在她的內心世界裡有著比我們健全人還豐富的色彩世界,有著更多的生命體會。她的手代替了「眼」「口」「耳」三個器官。雖然她的肉體不自由,但心是自由的。
做為一個健全的人,我們應該用明亮的眼睛觀察世界,用我們的耳朵聆聽這個世界,用我們的雙手把這個世界建造的更加美好和諧。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