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門題字
2023-10-06 14:34:14
彰德府地處直隸、河南兩省交界之地,乃殷商故都。古城繁華,商賈雲集。府城南門上書「南通十省」四字,字大如鬥,氣勢非凡。很多文人學士不遠千裡趕來,就為一睹橫匾四字風採。此匾出自清朝乾隆、嘉慶年間風流才子劉更新之手。寫這字時劉更新只有十四歲。
話說乾隆四十六年春天,劉更新參加彰德府院試,取了案首第一名,成為秀才。放榜之後無事,劉更新欲到城南遊覽名勝,走出城南門太陽才剛剛露頭,巍峨的城牆鍍了一層金色。只見城門洞的上方闢一匾額,牙磚鑲邊,雪白的底子,還沒題字。幾個人正在用長杆和木板搭腳手架,據說是今天要請「彰德一支筆」任翰墨城門題字。
劉更新一聽有人題字,來了興致,就上前和搭架子的人攀談。一個滿臉鬍鬚的漢子道:「請『彰德一支筆』寫一個字,就要五兩銀子,還需好酒好飯伺候著。」
劉更新有點不解,漆黑的眼睛瞪得溜圓,說:「不就是寫幾個字嗎,還要銀子?」
「小孩子家懂得什麼!」那人放下木桿說,「沒有名氣的人白寫也沒人要,出了名的人寫的字就成了金豆子。名氣越大,字就越值錢。我們一大早就肩扛手提地忙活,為人家搭架子。等人家拿筆寫完了再拆,手忙腳亂地一天掙不了二分銀子!這就叫有智吃智,沒智吃力啊。」說完又嘆口氣轉身幹活。
劉更新想起當地出版的《彰德墨寶》裡有任翰墨寫的字,筆力沉渾,但缺少了幾分柔美,與輯錄的歷代名家作品比較,只能算個中等。想到這些,劉更新腦子裡有了個想法,便朝扛木桿的漢子說:「這位大哥,你不用嘆氣,今天大家定能掙到一兩銀子!」
那漢子扭過頭來,哈哈地笑著說:「小兄弟,話兒中聽,可誰給呀,你給嗎?」
劉更新拍拍胸脯:「我雖然年幼,也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漢,絕無戲言!」
正在這時,一聲鑼響,從城門洞裡抬出一頂轎子,探出一個身穿白鷳補服的五品官員。他環顧周圍人群,又向城上掃一眼問道:「準備得怎麼樣了?」一個文吏上前躬身答道:「回稟府臺大人,一切準備就緒。只是任先生臨時變卦,不肯來了。」
「什麼?昨天說得好好的,怎麼又不來了?你們這幫奴才真不中用!」
文吏撲通一聲跪下道:「回大人,不是小人辦事不力,是先生嫌『潤筆』少,說……昨日我與任先生講定,每個字五兩銀子,城門上題『南通十省』四個字,共付他二十兩潤筆費。大人已準了,銀子也備了,與任先生說好今日辰時初刻備轎去接。可剛才我按時趕到,任翰墨卻說:『古名士一字千金,我雖不敢與名士相比,五兩銀子也太寒磣了。錢不在乎,就傳出去怕跌了面子。』小吏問他要多少,他說最少一字再加五兩,十兩還馬馬虎虎說得過去。我說這個我可做不了主……」
知府聽著,變了臉色。「這老雜毛,竹槓敲到老子頭上了!區區一字,竟要十兩銀子,寫四個字倒頂我半年的俸祿!也忒黑了些。」說到這兒,他用手重重地在腳手架上一拍道,「離了張屠夫,就不吃豬肉了?我們到衛輝府另請高明。」
「大人,不可如此!」說話的正是劉更新。
知府扭頭一看,道:「小孩子家,懂得什麼?站一邊去!」
「大人所言差矣!我雖然年紀尚幼,卻是新榜生員院試案首,也算有功名的人,怎敢無端胡言亂語,只是想為知府大人分憂罷了。」
知府聽試官們說過,這次院試案首是個十多歲的少年,不但文章字字珠璣,字也寫得剛勁秀拔,閱者無不稱為奇才。難道就是面前這個孩子?
「你叫什麼名字?」
「學生姓劉名更新。」
「試官都誇你文、字俱佳,果然一表人才。說說看,你有什麼辦法?」
「為一塊牌匾到外府請人,花費不會小,算銀子帳不划算;更划不來的是面子,堂堂彰德府竟連個寫字的人都找不到嗎?」
「可這幾個字事關重大,為什麼要寫『南通十省』?」知府掃一眼眾人,接著說道,「就是說彰德以南的兩湖兩廣、雲貴川陝,還有贛皖等十幾個省份進京都要經過此門,內中有多少名流碩儒、文壇高手,因此寫不好就會讓人小看我們彰德,大才難求啊!」
「大人不必憂慮,我來試試怎樣?」劉更新望著知府說道。
「你?」知府大笑,「彰德府稍有名氣的書法高手幾十人,除了一個任翰墨外還沒人敢接這個差事,別耍脾氣了,讓人見笑了!」
劉更新生氣了。「我還沒有寫呢,你怎麼斷定不行?」
「書家出手十年功。你才多大,寫幹了幾缸水?磨禿過多少支筆?」知府說著揮揮手,「本官念你年幼無知,不與你計較,快退下吧。」
劉更新高聲說道:「是騾子是馬還需遛遛看,咱們打個賭行不?」
看小更新那個搖頭晃腦的樣子,逗得知府來了興趣,笑著問:「怎麼個賭法?」
劉更新指著城門上方粉白的匾額道:「反正腳手架已搭好,我上去寫了。讓大家評評,說不行,立刻鏟掉,工錢物料由我出,另賠紋銀十兩。」
知府笑著說:「也行,反正今天任翰墨寫不成了,就讓你這孩子耍弄耍弄,也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可你的銀子在哪兒呢?」
劉更新說:「我是來趕考的,身上確實沒帶那麼多錢,但家有良田五十畝,自願立下字據,作為抵押。你是父母官,又當著這麼多人的面,還怕我耍賴嗎?」
知府沒料到一個少年,卻有如此膽量氣魄,暗暗稱奇,心裡便生出幾分喜歡。說道:「本府成全你,就寫寫看吧。」劉更新看著知府說:「如果我寫得好呢?既然打賭,不能只押一方!」說著看了看那夥剛才搭腳手架的人又說,「俺的字要是眾人叫好,知府大人也覺得『當門無愧』,便請賞學生十兩銀子。」
知府心想這不過是開個玩笑,便說:「行,本府答應你!」
知府請「彰德一支筆」任翰墨在南城門上題字,城裡城外遠遠近近的人都趕來看熱鬧。府城周圍的文人學士,爭睹「一支筆」風採和現場盛況,所有童生秀才只要聽到消息沒有不到的。真是人山人海。開始聽說任先生不肯來,很多人覺得掃興,正準備離開,竟跳出來個十多歲的娃娃,誇下海口,還敢與知府大人打賭,立時吊起了眾人胃口,爭相觀看。只見劉更新把長袍前襟撩起掖在腰間,敏捷地登上腳手架,在高臺上站定,朝下面的人群躬身作揖,朗聲說道:「各方父老鄉親、文人前輩,更新今日獻醜了!」說完拿起臺上準備好的掃帚般的大筆,在墨水盆裡蘸蘸,面對粉白巨匾,略一端詳,運氣揮筆,刷,刷,刷,刷,人們還沒看清是怎麼回事,「南通十省」四個大字已經出現在匾上。那字顏筋柳骨,又兼二王之神韻,靈動傳神。從筆畫到布局,珠聯璧合,與城樓渾然一體。全場立刻歡聲雷動。更新轉過身來,作一個揖,這才提著那杆大筆下臺來。
忽然有人高喊:「字寫得這麼好,可還沒有寫完全呢,怎麼不寫了?」
眾人細看時,果然那個省字還少最後一點。都跟著嚷起來。更新也不答話,微微笑著示意眾人後退幾步。
只見他雙腳一縱,右臂一掄,那筆「嗖」地飛了出去。不偏不倚,筆頭正好落在省字著點的位置。啪的一聲,那筆也隨之墜落。再看時「省」字已完整無缺。那點兒上尖下圓,似一隻飛上去的燕雀:尖是喙,粗黑微彎處是軀,兩條分叉朝著字的重心向上勾挑又恰似爪。竟比手寫上去的還要準確精當!更有懂行者認為那點有畫龍點睛之妙,使整塊匾額更加氣韻不凡,生動傳神,妙不可言。
原來劉更新生性活潑,平日習字時也不安分,寫到帶點的字不肯當即就點,喜歡貼到牆上、懸到樹上擲筆加點。這本是孩子淘氣,不想今日當眾露了一手。
再說那個號稱「彰德一支筆」的任翰墨老先生,雖然百般推辭,聽說要用個孩子題寫,也從家裡跑來,想躲在人堆中看笑話。可劉更新一出手就把他震了。任翰墨分開眾人,拉住劉更新的手連聲讚嘆:「後生可畏,奇才,奇才!」接著又道,「別說在彰德一府,就是整個河南十二府文士的字老夫能看上眼的也不多。可今天我服你了!老夫從此再不敢以『彰德一支筆』自居了。」
劉更新走到知府跟前道:「知府大人,咱們打的賭該兌現了吧!」
知府叫過身邊衙役,把準備給任翰墨的潤筆銀子取出一半交給劉更新。劉更新接過銀子,招呼剛才搭腳手架的那個大鬍子:「我答應給你們每人一兩銀子的,十個人,正好,拿去吧。」「大鬍子」和那幫苦力連連稱謝。
從此,劉更新在彰德府家喻戶曉,「南通十省」四字匾額譽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