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已試點垃圾分類的城市(江西11個設區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基本實現)
2023-10-13 05:59:35
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訊 記者鄭周贇報導:南昌、宜春完成國家試點任務,基本建成分類系統,達到「回收利用率35%以上」這個硬指標;其他設區市完成「公共機構基本實現全覆蓋,中心城區廚餘垃圾處理設施基本建成」的目標任務;所有縣(市)全部啟動垃圾分類工作,覆蓋範圍進一步擴大……10月27日,江西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全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視頻會,總結部署全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宜春市、南昌市、贛州市位列設區市前三名
據介紹,在住建部今年開展的一、二季度垃圾分類工作評估中,江西位列中部區域第一方陣,與去年第四季度評估成績相比有了較大提升,被評定為成效逐步顯現。
今年3月1日,《江西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這是全國首個明確碳減排要求、專設農村生活垃圾特別規定的省級《條例》,我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邁入法治化軌道。
在2021年度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核中,宜春市、南昌市、贛州市位列設區市前三名,共青城市、井岡山市、宜豐縣、靖安縣、進賢縣、尋烏縣、武寧縣、石城縣、蘆溪縣、玉山縣位列縣(市)前十名。
今年,江西進一步完善評估辦法、優化考核方式,按季度開展評估並排名通報,對排名靠後的城市進行約談提醒,進一步壓實了地方責任,推動了工作落地落細。
南昌市3年投入36億元 建成兩座焚燒發電廠
記者從推進會上了解到,國家試點城市南昌市、宜春市分別探索形成了「末端倒逼前端」的「南昌模式」和「習慣養成」的「宜春模式」。
南昌市3年投入36億元,建成日處理能力合計3600噸的泉嶺和麥園兩座焚燒發電廠,餐廚垃圾處理能力達到300噸,收運處理體系基本建成,經驗得到住建部肯定。宜春市注重宣傳發動,通過創建示範片區、選樹一批典型、強化網格化管理、配足投放收運設備、完善終端處置設施、建立考核制度等舉措,實現中心城區區域全覆蓋,居民基本養成生活垃圾分類習慣。
此外,九江市試行「小區撤桶並點」,按照300戶一個分類點的標準,建設分類投放亭,實行「定時定點」投放和誤時投放相結合的投放措施。吉安市委託第三方開發「垃圾分類我先行」小程序,生動展示垃圾分類知識,推動垃圾分類「入腦入行」。
據了解,全省有14個縣(市、區)試點開展農村垃圾分類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工作,探索出「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區域處理」城鄉一體化農村垃圾處理模式。廣豐區被住建部評為「2020年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縣」。
11個設區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基本實現「零填埋」
在源頭減量方面,全省黨政機關帶頭不使用一次性杯具,倡導四星級以上酒店(飯店)不主動提供一次性消費用品,升級「限塑令」。在全社會推行「光碟行動」,動員引導廣大企業減少過度包裝。省機關事務管理局以全省黨政機關食堂和公務接待場所為主陣地,加強宣傳督導,推行簡約供餐,僅省級黨政機關集中辦公區每日大米用量減少10%、日餐廚垃圾數量減少28%。上饒市在分類試點小區、學校、醫院、農貿市場等場所,科學投放垃圾智能回收機、智能分類回收箱,並設置垃圾分類屋、分類房。
在生活垃圾處理能力方面,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38座,日處理能力3.365萬噸,2020年以來新建25座,新增日處理能力2.445萬噸,11個設區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基本實現「零填埋」,焚燒設施建設在全國處於領先。已投入運營的廚餘垃圾集中式處理設施36座,日處理能力2163噸,2020年以來新增30座,新增日處理能力1902噸。11個設區市中心城區基本建成廚餘垃圾處理設施。
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習慣的養成很重要。江西全面深入開展《江西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宣講,製作《條例》「一圖讀懂」,推動生活垃圾分類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家庭。各地採取「小手拉大手」「紅黑榜評比」「綠色帳戶」「環保檔案」「積分兌換」等舉措,以喜聞樂見的新媒體方式,提高生活垃圾分類的群眾知曉率、參與率。于都縣開設垃圾分類抖音號,浮梁縣組織開展垃圾分類「在線訪談」活動,崇義縣將垃圾分類融於歌曲與舞蹈,拍攝了專題宣傳片。
「前分後混、混裝混運」問題仍存在 分類投放精準度不高
在推進會上,江西省住建廳表示,總體上看,全省垃圾分類工作正在縱深推進,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也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
首先,工作合力還未形成。有的地方發揮領導小組聚合力不夠,普遍存在城管部門獨立支撐,或者部門各自為戰的現象。有的還有畏難情緒和觀望心態,特別是街道、社區、物業等沒有真正將垃圾分類責任扛起來。
其次,分類投放精準度不高。生活垃圾入戶宣傳覆蓋率較低,居民對垃圾分類知識的掌握不足,再加上督導員工作機制和人員配置沒有落實到位,垃圾分類標準執行不嚴,不能有效提升投放準確率。
再次,「前分後混、混裝混運」問題還存在。有的地方對分類轉運體系建設重視不夠,統籌規劃不科學,投入和監管不到位,導致分類收集轉運能力不夠。
最後,末端處理設施建設還要再提升。大部分地方未建設分揀中心和大件垃圾拆件中心。可回收物回收和資源化利用體系不健全,玻璃類、紡織類等低價值可回收物回收力度不夠。部分縣(市)還未建設廚餘垃圾處理廠,廚餘(餐廚)垃圾處理能力不足,收運來的廚餘垃圾仍然送往焚燒廠進行處理。
建設大件垃圾拆解中心 探索廚餘垃圾就地處理模式
江西省住建廳稱,下一步,將在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前端、中端、後端下足功夫,全力以赴把生活垃圾分類抓實、抓好、抓出成效,爭取在全國的考核評估中提檔進位。
在前端,進一步強化「分類共識」。全方位、多層面、高密度開展宣傳動員,加強定時定點指導監督,提升生活垃圾分類的居民感受度、參與度、滿意度,推動實現由「要我分」轉向「我要分」。督促各地充分發揮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作用,推動成員單位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在中端,進一步完善「收運體系」。指導各地根據轄區生活垃圾的產生量,科學配置和規範標識分類運輸車輛,合理確定收運頻次、收運時間和運輸線路,新建改造垃圾中轉設施,解決轉運能力不足的問題。督促各地加快謀劃建設生活垃圾分揀中心和大件垃圾拆解中心,確保轄區內產生的可回收物在中心內有統一暫存之處,真正建立與生活垃圾分類品種相配套的收運體系和再生資源利用相協調的回收體系。
在後端,進一步補齊「處理設施」。持續推進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力爭早日實現全省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加快推進廚餘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探索廚餘垃圾就地處理模式,不斷提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和資源化利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