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牛文化(牛民俗牛文物牛地名)
2023-10-12 22:32:02 5
寧夏牛文化?農曆牛年,正向我們奔來在廣西,牛年都有什麼獨特的民俗?八桂出產的文物中,哪些與牛息息相關?南寧的地名裡,有多少以「牛」命名?本地春節拜年,討喜的「牛言牛語」怎麼說?在牛年即將到來之際,南國早報推出專題報導「牛年說牛」,一起聊聊廣西的「牛」事,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於寧夏牛文化?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寧夏牛文化
農曆牛年,正向我們奔來。在廣西,牛年都有什麼獨特的民俗?八桂出產的文物中,哪些與牛息息相關?南寧的地名裡,有多少以「牛」命名?本地春節拜年,討喜的「牛言牛語」怎麼說?在牛年即將到來之際,南國早報推出專題報導「牛年說牛」,一起聊聊廣西的「牛」事。
田東縣江 城鎮群眾在「牛魂 節」上舉行祭牛魂 儀式。 新華社發
牛民俗
春牛舞和牛魂節傳遞美好的祝願
在廣西民間,有著許多與牛相關的節慶習俗。
例如南寧壯族春牛舞,是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江南區各鎮一直盛行。每年的「壯族三月三」慶典系列活動中,都能看到「春牛舞」的身影。其表演形式除了模擬牛的各種習性、動作和神態之外,還會有模擬犁田、播種、插秧、挑谷等農業生產的舞蹈表演。因為表演者多是農民,與耕牛朝夕相處,對牛的性情、習慣了如指掌,因此表演時,動作自如,神態逼真,形象生動,深受當地群眾歡迎。
廣西還有一個與牛有關的重要民俗節日——牛魂節。該節日又被稱為牛生日、牛王節、脫軛節,是壯、侗、仫佬、仡佬等民族祭祀牛神的傳統節日。牛魂節多在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八舉行。這一天,農家會給牛放假一天,各家各戶把牛欄修整一新。村中父老對全村的牛評頭品足,並告誡各家要愛護耕牛。家家蒸製五色糯飯,用枇杷葉包裹餵牛。有的地方還在堂屋擺上酒肉瓜果等供品,由家長牽一頭老牛繞著供品行走,邊走邊唱,以讚頌和酬謝牛的功德。
廣西民俗學博士、廣西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研究中心主任陸曉芹表示,這些和春耕相關的牛民俗在廣西各地長期流傳發展,有著深遠的歷史和文化根源。進入農耕社會以來,牛在人類生產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人們認識到只有愛惜、呵護耕牛,才能發展生產,維持生計。因此,廣西各地的春牛民俗與農耕有著緊密聯繫,人們以各種儀式和活動表達對耕牛愛護、敬重的心理,也體現了廣西稻作民族愛牛勤耕的古老傳統。舞春牛、逗春牛、鬥牛……在大眾看來,這些沿襲至今的春牛習俗儘管多被當作增添節日喜慶氣氛的活動,但牛傳遞的誠實、勤勞、奉獻等寓意,也會激勵著人們不斷努力,開創美好未來。
牛文物
廣西這些牛寶貝你最喜歡哪一個
在廣西博物館館藏的眾多文物中,也能尋找到不少牛的蹤跡。
2003年,廣西合浦縣風門嶺26 號墓出土了一對漢代銅牛。二牛均兩前腿直,兩後腿略彎,作站立狀,尾斜下垂。其中一牛為雄黃牛,一耳缺失(後修復),背駝峰高高聳起,顯示出雄牛特徵;另一牛兩角向上彎曲,體型矮粗似已懷孕的雌黃牛。據了解,甌駱人很早就養殖黃牛,用牛耕地,有崇拜牛的習俗。西漢時期,隨著農業發展,糧食增加,甌駱地區開始有條件大量飼養家畜。豬、羊、牛、犬、雞、鴨、鵝等畜禽模型明器在漢墓中屢見不鮮,現實中,家畜家禽的數量成了當時人們擁有財富多寡的一個重要標誌。
獸面紋提梁銅卣 (商),1974 年武鳴馬頭鄉 全蘇免嶺出土。 廣西博物館供圖
自古以來,牛親近人類和土地,且性情溫和,頗有「厚德載物」的象徵意義。在我國歷代畫家筆下,牛始終是被讚美的對象。清代廣西臨桂人朱倫所畫的《老子騎牛圖》,作於乾隆丁酉(1777 年)夏月。畫面講述的是老子騎牛出函谷關的典故:相傳春秋時期周室衰亡,老子決定出關準備隱居。在出函谷關的時候遇見守關令尹喜,於是老子將一卷道德經送予,得以出關。老子因此留下道德經傳世,之後被視為道教聖人之一。這幅圖是一幅小寫意作品,傳說「聖人出關,紫霞相伴」,該圖寓意吉祥。
1974 年,武鳴馬頭鄉全蘇免嶺出土了一件獸面紋銅卣([yǒu],音同「友」)。這是古時候一種盛酒器,卣身及蓋有四面稜脊,提梁上有牛頭紋飾。此為典型的中原器物,可能是通過賞賜、購買或交換而來,也有可能是戰利品。
在柳州也曾出土了一件戰國銅牛。該銅牛高5.2釐米,身長8.8釐米,牛首正視前方,兩角平立,四腿豎直而立,尾下垂至兩後腿間,為當時的喪葬用品。
牛地名
南寧牛字地名多背後故事真不少
在南寧,不少地名都是以「牛」來命名。記者從南寧市民政局區劃地名科獲悉,全市含「牛」的地名就有數百個。這些地名中,有的是街道路名,有的是居民點村落名,有的是山名,有的則是渡口。
其中,含牛字的山名(含山坡、山峰等)最多。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各城區的牛字山名就有100 多個(武鳴區的最多,西鄉塘區的最少)。牛頭山、牛角山、母牛山、牛屎山、牛肝嶺、古牛不出欄……這些千奇百怪的牛字山名都是如何得來的?據了解,這些山名有的源自山形,例如武鳴的牛角山因形如牛頭兩角直立而得名;有的是由當地村民口口相傳音譯而來;還有的則因過去都是牛群集中放養的地方。
金牛橋遺址 南國早報記者 黃婧攝
南寧的牛字路名雖少,但背後也藏著不少故事。最出名的要數「金牛橋」了,以它衍生出來的還有金牛橋路、金牛橋社區等。金牛橋曾是南寧通往賓陽的交通要道。1914 年,古橋坍塌後,兩廣巡閱使陸榮廷、廣西都督譚浩明曾倡議捐資重修。金牛橋的名字由來有多個版本的傳說,有的說神牛幫助貧苦善良的夫婦打死無賴後化身為石橋,有的則講述金牛幫老漢智鬥財主的故事。2021年1 月26日,記者在民主路拐往長興路的路口找到了金牛橋的遺址。當年的石橋變成了水泥路,沒有潺潺溪流,兩邊遍布民房。破舊的橋欄被壓在樓房牆下,橋欄頭的一邊標註著有關民國建橋的文字,另一邊則刻著「金牛橋」三個大字。
在南寧的老城區中心,也有一條路與「牛」有關,它就是夾在鑽石廣場和新朝陽商業廣場之間的北寧街。北寧街的西南段原名牛角灣,80 歲的老南寧洪先生兒時就曾居住在這裡。他告訴記者,牛角灣的街道狹長彎曲,因地勢低,容易積水,久而久之,人們就稱之為牛角灣。在他的記憶中,牛角灣原是南寧市民聚居之處,解放後那一帶改建為桂劇院,成為南寧市文化中心之一。「薛覺先、譚玉真、楚岫雲、尹羲、謝玉君等,當年的戲曲名角都曾在位於牛角灣的桂劇院舞臺上留下過足跡。」洪先生說,後來那裡建起了商業大樓,酒樓、小吃店、旅店一間挨著一間,很是熱鬧,關於牛角灣的故事,只留存在部分老南寧的記憶裡了。
牛祝詞
卯足牛勁行牛運 今年拜年這麼說
新春拜年,親朋好友都會互道一些吉祥祝福語。與牛有關的祝福語都有哪些?怎麼說才討喜?記者採訪了廣西師範大學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執
行主任、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劉惠。劉惠表示,在祝福語文化中,「牛」象徵友好、忠厚、樸實、勤奮、富有親和力,更重要的是它有傳遞負重前行、堅韌不拔的精神。在傳統的牛年祝福語中,一般講求對稱、韻律和諧、蘊含深厚的中華文化的元素。例如「牛氣沖天」,漢語裡其實並沒有這個成語,它是仿擬「怒氣衝天」而來。「怒氣衝天」指憤怒到了極點,帶有貶義色彩,但祝福語「牛氣沖天」則是不折不扣的褒義詞,用來祝福對方事業興旺發達、蒸蒸日上,也祝福友人諸事順遂,越來越厲害。
一些祝福語還有對「牛」的「拆解」,比如「牛年送頭牛,全家樂悠悠。牛蹄為你開財路,牛尾為你拂憂愁,牛角為你撞鴻運,牛背為你馱康壽,讓這頭牛陪你左右,你不牛也牛!」「金牛獻瑞,好運相隨。摸摸牛嘴,生活有滋有味;握握牛角,日子越過越好;拍拍牛背,一年稱心如意;捏捏牛腿,事業大有作為!」「喝牛奶,吃牛肉;進牛市,攥牛股;看牛博,遇牛人;騎牛背,執牛耳;鉚牛勁,發牛財;行牛運,過牛年。牛年大吉!」等,這些祝福語基本都韻律和諧。
劉惠指出,語言是現實生活的鮮活反映,2020年鼠年大家經歷了較多苦難和考驗,人們也因此對即將到來的牛年充滿更多期待。加上網絡的普及,各語言文化之間交流碰撞更頻繁,新一代的牛年祝福語正不斷衍生。例如「Happy 牛Year」「牛轉乾坤」等,反映出人們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以更開放的心態守正創新。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