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白臉憤青包拯的故事

2023-10-13 04:29:04 4

  包拯長得其實並不黑。

  1037年春天,安徽天長縣官道上,出現了一個風塵僕僕的白面書生。他一襲長衫、幾件行李,誰也想不到,這就是新上任的縣令包拯。

  此時,包拯39歲。老大不小的年紀,卻是第一次入仕。距離他本人即將獲得的著名"青天"稱號並不遙遠,但距離他當上開封市長、名副其實的"開封有個包青天",卻還有20年。

  濺了皇帝一臉唾沫

  包拯有個幸福的童年——這一點又和傳說不一樣,父母雙全,備受寵愛。在官宦世家長大的他,倒很有上進心,29歲中了進士。然而,為侍奉漸漸老邁的雙親,包拯拒絕出去做官,在家一呆10年,直至父母病逝、守孝完畢。

  所以,他在北宋官場上一露面已是中年,但舉止全然是個"憤青".

  在仕途第二站廣東肇慶一一彼時還叫端州,大名鼎鼎的端硯就是它的創收項目。不過,在官僚盤剝下,打著"進貢"旗號的端硯,十有八九成了行賄受賄的拳頭產品,真正送到皇帝手上的沒有幾方,更別說拿到市場上成交了。

  包拯一來,就下令端硯定額進貢。而他自己,直到離開端州,也不曾帶走一方端硯。"端硯事件"很讓朝廷賞識,3年後包拯就調入開封。這是自進京考試之後,包拯第二次來到京城。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是一個士大夫意識高度覺醒的年代。漢唐時期的"貴族社會"已經完全轉變為"文官社會",不少士大夫"以天下為己任",敢於在朝堂上和皇帝正面交鋒。更有甚者,覺得二個人單挑皇帝不過癮,就約齊一幫同事,展開圍攻皇帝的洶洶舌戰。而包拯嘛,就算不是箇中翹楚,起碼也是讓宋仁宗相當頭疼的"牛皮糖",其主攻方向還是最敏感的人事問題。

  宋仁宗寵愛張貴妃,她的伯父張堯佐坐著"直升飛機"一路飆升。除了是財政部長,還身兼四大要職,在北宋的外戚任命史上創下了絕無僅有的記錄。

  一千大臣為此吵鬧不休,集體開足馬力,要求皇帝撤張堯佐的職。爭論達到高潮時,包拯站在仁宗跟前,滔滔不絕,唾沫星子橫飛,濺了皇帝一頭一臉。仁宗氣得說不出話來,拂袖而去,回到後宮對張貴妃發脾氣:"你只知道讓他官升宣徽使、宣徽使,就不知道現在的御史中丞是包拯!"

  在宋仁宗的偏袒下,彈劾工作並不順利。圍繞老張的人事任命,包拯等人和皇帝陷入了一場持久戰,老張就在戰爭裡上上下下地浮動一一彈劾風頭最盛時他地位稍低,風頭過後又迅速攀升。直到老張不久後死了,整場戰役才算正式結束。

  此後,二彈郭承佑、七彈王逵……"牛皮糖"包拯樹立起了絕不放過一個貪官汙吏的光輝形象。

  "慶曆新政"的兩份奏章

  範仲淹在政壇上呼風喚雨。掀起"慶曆新政"的高潮時,包拯還是一個剛剛從地方調進中央的"小菜鳥".

  對範仲淹改革,是支持還是反對?朝廷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黨爭":你是改革派,還是保守派?把包拯從端州拉到監察御史位子上的,是保守派的王拱臣。王拱臣的舉薦,很可能是為了給保守陣營充充數、壯壯膽,並不指望這個年紀一大把的"新秀"還能在擠垮改革派上有何貢獻。

  然而,這場改革以吏治為第一目標,恰恰與包拯的政治關懷不謀而合。他盯上了"按察使"這是新政的重要舉措之一,範仲淹向各地派出按察使,專門監督地方官吏。按察使一句話,就能決定地方官是上中央、還是下監獄,正所謂大權在握、為所欲為。

  包拯的奏章,一針見血來勢洶洶,《請不用苛虐之人充監司》。

  立刻,關於"按察使"是否加重了吏治腐敗的爭論,達到白熱化。宋仁宗開始意識到,改革派官員也不是一潭清水,同樣有人渾水摸魚。

  "小菜鳥"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扳倒改革派的作用,保守派大臣喜出望外,以為包拯可以為自己所用了。但接下來的事情讓他們大跌眼鏡。

  1045年新春,範仲淹罷相離京,新政失敗,保守派彈冠相慶。誰料這當口上,包拯一篇《請依舊考試奏蔭子弟》,洋洋灑灑,大談範仲淹用考試選拔士大夫子弟的政策應該維持下去。

  如此堂而皇之地對已經否決的一項政策進行肯定,保守派們瞠目結舌:此人犯渾嗎?

  殊不知,在包拯的眼裡,沒有派系,只有公理;沒有黨爭,只有實情。

  6年後,官升知諫院的包拯,顯然早把範仲淹改革的倒黴下場忘了個一乾二淨。他向宋仁宗交了一篇著名的奏章《七事》一一區別奸忠、不信朋黨、信用賢能、治奸妄之人、用人不疑、訪才用賢、啟用貶逐之臣一一赫然與"慶曆新政"如出一轍。

  群臣這下明白了:包拯,就是個實話實說的官場異類。

  當包拯彈劾宋庠時,沒人覺得驚詫了。宋庠文採風流,做宰相7年,一沒貪贓枉法,二沒苛政暴政,三沒道德敗壞,實在無錯可挑。但是包拯說,無錯,是因為你沒幹事;國之重臣,毫無建樹,就是"尸位素餐",當然應該彈劾。

  他的措辭或許激烈,但他的眼光實在透徹。

  從開封府到財政部

  1057年陽春三月,59歲的包拯終於來到了開封府。他第一個舉措,是改革訴訟制度。在北宋。平民要告狀,得通過"門牌司"層層上遞案件。刁滑的小官吏,就是利用這個機會訛詐百姓。包拯二話沒說,裁撤門牌司,人們可以直接接觸辦案官員,頓時民心大悅,"開封有個包青天!"

  事實上,包拯在開封市長任上,只做了不到兩年。61歲的他,接到仁宗又一項重任:出任三司使,打理國家財政。

  在這個位子上,包拯展現出了經濟改革的天賦變"利率"為"和市".當時,朝廷向百姓徵用過度。包拯說,進貢物品也是商品,朝廷要按照一定價格,在"和市"上向百姓購買。至於急需物資,那就跟富翁們要吧。

  事出湊巧,包拯主管財政這兩年,江淮、兩浙災荒不斷。北宋時期,朝廷收稅,只要現金,不要實物。於是人們得把糧食賣給官府"折變"為現金,官吏們趁機壓低糧價。平時還好,災荒之年就民不聊生。包拯充分發揮"牛皮糖"特點,一口氣上了四道奏章,"請免江淮、兩浙折變".

  經濟改革的成效,讓皇帝愈發信賴包拯。1061年,他官至樞密副使(副宰相職),成為中樞重臣。但63歲的包拯已是風燭殘年。歐陽修說,包拯一生"少有孝行,聞於鄉裡,晚有直節,著在朝廷",這樣的至情至性,消耗了他的生命。儘管還有很多他看不慣、希望改的事情,但他已無能為力。

  宋仁宗親自到了包拯家裡,探視病情。這是君臣倆的最後一面。1062年5月,包拯病逝於開封,舉國哀慟。

  千年以後,我們回首包拯的一生,會發現他的仕途其實很平淡。他沒有砍過負心的駙馬,身邊沒有英姿颯爽的七俠五義,更沒發明過三口威風的鍘刀,甚至沒有一張黑臉和一個月牙胎記。也許你要問,他幹過些什麼?

  他帶人挖過井,給人免過稅,他關心開封的建設,也關心宋朝的外交出使遼國。不過,他幹得最得心應手的,是就事論事給仁宗寫報告。有時彈劾人,有時出主意,偶爾耍脾氣。說他是"諫臣"並不完全,他更多的是個埋頭苦幹的良臣。一點一滴,將他的改革進行到底。

同类文章

救賊

明洪武年間,天方縣新任縣令叫王存寶,30多歲,眼小面黃。他上任沒多久,就制服了賊夫妻劉勝、張菊香,還剿滅了為害多年的山匪。   說起劉勝、張菊香,可謂賊名響亮,近兩年,他倆明裡賣豆腐,順手摸金子,得手後兔子似的跑回家。那金子只要進了他家門,就是挖地三尺也找不出來了,就像化了一樣。   這天

七竅塞

  亂世藏金,盛世藏玉。時逢康乾盛世,「廣軒閣」少東家邵倉當然懂得這個老理兒。這天清晨,邵倉帶上家丁牛二,又到偏遠鄉村尋寶去了。   山路難走,日頭又毒,沒走上兩個時辰,主僕二人已累得滿身臭汗。就在嗓子眼兒噌噌躥火的當兒,牛二突然撒丫子開跑:「少東家,快看,村口有水井!」   抬眼望去,不

血色軍號聲

 我二爺華青施18歲時,是國民黨第9軍的司號兵,軍長是杜聿明中將。   當時,每個連都有一個號兵。軍號有「嗒當嘀利」四個音符,經過排列組合,編出不同號譜。平時,官兵聽號聲起床、出操、開飯、熄燈;打起仗來,集合、散開、衝鋒、撤退,號令如山,連戰馬聽見隱蔽號都應聲臥地。   那年,第9軍被編入

熊膽

 這天,迦路瓦山下的藏族村落裡來了一個漢人,他在村頭一株大樹上貼了一張告示,用藏語寫著:「誠徵勇士捕獵活熊,每頭1000元。」   告示迅速吸引了全村老少。雖然迦路瓦山上有大量黑熊,但它們性情暴戾,體形龐大,捕獵起來非常困難。現在這個漢人竟要求捕活熊,就更加危險了,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幹的活。

倒錯的穿

劉凱買了一張由寧波去上海的船票,開船時間是晚上七點。劉凱沒排隊就提前上了船。呵呵,因為輪船碼頭的值班經理是他的老同學。   大約半小時後,其他乘客才陸續上了船。   劉凱住二等艙,房內有三張床鋪。他的兩位室友,一個是矮矮胖胖的上海老太,另一個是長相帥氣的山東小夥。   為了消磨時間,劉凱決

隔行隔山

 京城有個瓷器店,店老闆叫宋士河,憑著他獨特的經營之道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這一年,愛熱鬧的乾隆皇帝在皇宮裡開闢出商業一條街,這條街上酒肆茶樓應有盡有,和一般的商業街毫無二致,唯一不同的便是所有的店鋪經營者都是宮裡的太監宮女,顧客自然是乾隆和宮裡大小嬪妃與皇宮貴胄。   皇宮商業街經營

神秘的竊賊

 這天,綠蔭城公安局刑警大隊接到富豪馬練的報案,說他全家外出旅遊回來,發現家中被盜,凡是沒有放到保險柜裡的貴重物品都被偷走了。   刑警大隊長梁鴻帶領警察趕到現場察看,發現馬家的防盜門、防護欄、報警系統等絲毫無損,家中也沒有留下任何偷盜者的指紋。   馬練沮喪地說:「我放在抽屜裡的幾萬塊錢

清妃陵飄出古裝人

 沉睡地下200多年的逸妃陵在河北某地被發現,但挖掘的時候卻怪事連發。先是工棚裡半夜鬧鬼,後是挖掘的工人失蹤,最後又全部離奇死亡,致使挖掘工作無法進行,只能暫時停了下來。   省公安廳成立了「逸妃陵專案組」,刑偵處處長劉剛親自出馬,帶領周揚和郭力趕往案發現場。   在離妃子陵一公裡的地方,

燒包袱

 馬上就到鬼節了,按老北京民間的習俗,七月十五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燒包袱。其實就是把燒紙、銀錠什麼的裝進紙糊的包袱裡,上面寫上三代祖上的名字,然後由晚輩進行焚化。包袱年年燒,可今年燒包袱卻鬧出了大風波,因為天香閣的妓女英蓮也要燒包袱。   英蓮是天香閣的頭牌,不僅模樣可人,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

惡匪剋星

 早年,癩頭山下有個田家村,村裡除了老李頭一家,其他都是田姓。   村外的大路邊有片瓜田,這天,老李頭起了個大早,扛著钁頭剛到瓜田,就見一胖一瘦兩個過路的漢子正在瓜田裡摘瓜。他們摘一個,用拳頭砸開,啃兩口就丟在一旁,半爿地都被糟蹋了。   老李頭不樂意了:「我說你們兩個後生,走路口渴了,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