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24節氣俗語(節氣與物候)
2023-10-12 02:52:36 1
節氣與物候
【二十四節氣】
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一歲四時,春夏秋冬各三個月,每月兩個節氣,每個節氣均有其獨特的含義。
中國古人將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統稱「二十四節氣」,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指導著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是中國傳統曆法體系及其相關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二十四節氣的劃分充分考慮了季節、氣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
①反映季節: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②反映太陽高度: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其中夏至日太陽高度角最大,白晝時間最長;冬至日太陽高度角最小,白晝時間最短;春分、秋分白晝、夜晚時間各半。
③反映寒熱程度: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
④反映降水現象:雨水、穀雨、小雪、大雪。
⑤反映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白露、寒露、霜降。
⑥反映作物的成熟、收成情況:小滿、芒種。
⑦反映自然物候現象:驚蟄、清明。
【七十二候】
萬物應節候而異,稱為物候。
七十二候為一種物候歷,是中國最早的結合天文、氣象、物候知識指導農事活動的曆法。古書記載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一年有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每一個候均有一個物候現象相應:
立春: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
雨水: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
驚蟄: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
春分: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
清明: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鴽,三候虹始見。
穀雨:一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三候戴勝降於桑。
立夏: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小滿: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
芒種: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夏至:一侯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
小暑;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
大暑: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立秋: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處暑: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白露: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
秋分: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
寒露: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
霜降: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
立冬: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冰,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小雪: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騰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
大雪:一候鵑鷗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冬至: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
小寒: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雊。
大寒:一候雞始乳,二候徵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
(彭可心 輯)
[責編:彭可心]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