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活著》讀書筆記

2023-10-12 02:31:49 2

《活著》讀書筆記700字(精選10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活著》讀書筆記700字(精選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著》讀書筆記1

  這是一本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書,講述的也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事,但簡單的故事在沒有任何華麗詞藻的修飾下向人們展現了一個深邃的哲理。樸實的語言中流露著真摯的感情。往往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淚流滿面。抑或是陷入深深的思考。

  作者餘華為大陸先鋒派小說代表人物,與葉兆言、蘇童等人齊名。1960年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因父母都為醫生,所以他從事過五年牙醫。後棄醫從文,正因為他有過醫生的經歷,所以他的作品也像一個熟練的外科醫生慢條斯理地將生活俄殘酷本質從虛假人道中剝離出來一樣,而《活著》正是他眾多代表作品中的經典之一。

  本書以獨特的寫作特點,以第一人稱的獨特視角向讀者展現了本書主人公福貴平凡而又坎坷的一生。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貧困之中的福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被抓了壯丁。後回到家鄉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子女,女兒不幸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讀一頁都讓我們止不住淚溼雙眼。因為生命裡難得的溫情一次次被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下老了的福貴和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人為什麼而活著?這是每一個讀過此書的人都會思考的問題,也許大家的回答都是不一的,但作者卻給出了一個統一的答案:人活著本身除了活著以外並無任何意義,那麼如果一定要賦予其意義,那麼唯一可以作為意義的只有活著本身。正如書中所寫:人只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作者將一個個希望展現給讀者卻又一次次無情的將其打破。這就是本書的一個特點,其實人生也正是如此。上帝就像一個精明的生意人,給你一份快樂就搭配幾倍於快樂的苦難。所謂的幸福與生命存在的價值也在快樂與苦難不斷交替中有所體現。

  一個生命的消逝如同一顆流星的隕落,那麼自然,自然的讓我們害怕,但生老病死如同四季的變更,沒有人能夠改變,我們所能做的就只有好好的活著,即使有多大的苦難,我們依然有存活下去的信念和勇氣。

  《活著》讀書筆記2

  在一個沒有漫天繁星、只有天上明月與房內一盞微弱燈光的夜裡,我翻開了這本書,進入了一個令我為之落淚為之感慨的世界。在那裡有著無邊無際的金色稻田,有著質樸的農家姑娘與健康的小夥,有著美麗的火燒雲以及嫋嫋炊煙,還有一個寂寞而滄桑的老人。

  他叫徐福貴。他曾是天地間活的最暢快的人,也是如今背負著那些猶如傷疤般回憶的普通人。他的手中曾握過各類金銀珠寶,也曾抱緊過他的妻子、兒女與孫子的毫無溫度的軀殼。他也有過再艱難也要活下去的信念,也有過透徹的絕望。他一遍遍逃離生死,卻也經歷著常人無法忍受的生離與死別。他的雙眼看見過戰爭的可怕,看見過摯愛的死亡,他見證了人民的勝利,也經歷了一個民族的浩劫。他看見過他以往的戰友,華麗閃亮的蛻變與悲慘黯淡的結局。他沒有經歷過生死,卻知曉比生死更令人懼怕的離別是何種滋味。

  作為一個旁觀者,我無法想像也不敢想像福貴的一生是如何。我不敢想像,徐福貴背著他的妻子站在村口,看著那條小路,看著漫天的雪花,卻再也聽不到兒子赤腳跑在路上時的腳步聲,他是該多麼難過多麼憂傷;無法想像,當飽受生活艱辛與孤獨的他,在將盡一生的盡頭時,淡然開口陳述過往時複雜的心情。

  讀完這本書,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在當時的背景下,福貴的一生是坎坷的,一次又一次的磨難,仿佛生來是為了消磨他年輕時所犯下的過錯。他的一生像是萬千石子中的一個,不是金子也不是寶石,然而卻有著獨屬於他的紋路與滄桑。

  生命是如此脆弱卻又頑強。而活著一詞又是如此微妙。徐福貴在信念中尋找生機,終在結局看清了自己。在結局時我始終相信有慶他們還活著,正如書中所說:生的終止不過一場死亡,死的意義在於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時間。

  我相信他們還活著。只是活著,而已。

  《活著》讀書筆記3

  活著,本身就是一種意義。學會擁抱不完美的自己,把每一天當作最後一天,以自己的方式認真生活。苦難雖多,但是人間值得。

  早前就讀過餘華的《活著》,疫情期間二刷了這部作品。作者以一種平靜的口吻向讀者講述了徐福貴充滿波折的一生。福貴出生在地主家,一出生就衣食無憂,少年時期成為了一名精通吃喝嫖賭的紈絝子弟。在賭博中,輸掉了祖上留下的所有的家產,淪落至為三餐溫飽而奔波的佃農。而後,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所有的親人相繼離去。他親手埋葬了所有的家人,最後與一頭老牛相伴。

  初讀《活著》覺得故事很壓抑,整本書裡沒有希望,每當福貴一家燃起希望之時,生活便給他們沉重的當頭一擊,把他們再度拉入痛苦的深淵。有時候我會想結局會不會有什麼反轉。然而作者就是無情地揭露了一個事實:活著註定是要與苦難和挫折相伴的,人生是沒有一帆風順的。活著實屬不易。福貴的一生與苦難為伴,仍活著。不禁感慨到「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相較於福貴來說。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卻仍時常抱怨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於是我便時常告訴自己知足常樂,懂得感恩。

  疫情期間再讀《活著》,又是一番新的感悟。「活著」這個詞在打擊和困境下,是充滿著力量的。它不單是與命運的抗爭和吶喊,更是一種接受,接受自己肩膀上沉甸甸的責任,接受生命中所有的起起伏伏,坎坎坷坷,接受現實給予我們的無聊,跌宕,苦難和幸福。接受命運給予的種種,感激他,仇恨他,擁抱他,但是不拋棄他。正如作者所說「活著是自己去感受活著的幸福和辛苦,無聊和平庸;倖存,不過是旁人的評價罷了。」就像作者說的:「在旁人眼中,福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對於福貴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輸掉了家業,家還在;經歷了生死,命還在;福貴更是在苦難中品嘗了生活的滋味。所以除去苦難和不幸,他的生活裡是有幸福快樂的。

  去過的地方,見過的人,那都是屬於自己的經歷。不斷的提高思維的寬度和內心的包容度。學會擁抱不完美的自己,以一種姿態去抒寫自己的人生。把每一天都當作是最後一天,認真生活。苦樂參半的人生裡,愛自己,便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活著》讀書筆記4

  要讀懂一本書,首先要了解作者以及他的生活時代背景,餘華通過他獨特的寫作方式創作了《活著》這篇小說,它主要講述了富貴一生悲歡,詳細體現了富貴一生的起落剩衰。年少的富貴是富家公子,有著村裡人所不能及的生活,享受著他人所不能享的尊寵。就是因為這樣滿足與幸福的生活,富貴開始變得焦躁不安了。

  這篇小說富貴把自己的一生生活縮成了一個故事,年少的他在自身生活習慣的影響下,煙花柳巷像無形的磁場,一步步的陷進其中。當他讓青樓女子背著穿梭在大街上時,他不顧一切,包括他妻子的父親。但他從未想過此刻的逍遙只是曇花一現。人總是在自由中忘乎所以,放浪形骸,當一切浮華都成為過去時,繁華也就悄然無息了,富貴不知道自己正在給自己挖陷阱,而這一陷再也沒出來過。

  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他這一生雖然很可憐,但都是他自己一手釀成的。賭城上的輸贏就像夢一般若真若幻,他不知道自己正在輸掉自己的一生。嘆息之餘我感嘆人生換位的易,富貴不再是富少了。其實人表面的平靜是虛偽的,人內心的驚濤駭浪才是真實的,富貴父親的死恰恰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

  人一旦黴運當頭時屋漏偏逢連陰雨,父親的死悲氣氛還未退卻,又增加了一份妻離之痛,緊接著家珍的父親鑼鼓張聲奪走了自己的女兒,同時帶走了未出生的孩子。這充分體現了男人一旦傾家蕩產後就少了擁有時的霸氣,他親眼看著妻子的離去,整個世界都奔潰了,只好自己一人默默種著人家給的五畝地養活著一家人。人往往在活的自在的時候不安分的活,而在難以活下去的時候又要竭力的活下去,所以他得靠自己生存,學會了耕地,學會了自己做飯等,從他母親的過世,女兒的離開,妻子過世以及最後兒子的過世,妻離子散正是真實的寫照。

  《活著》像一支古老的歌謠,在向我們講述著一個生命中脆弱與堅強、歡喜與哀傷的真相,讓我們懂得人性的溫情能夠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前進的力量。每個人的生活都不一樣,自己的生活別人不會懂,別人的生活自己也不用刻意去懂,但我們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切不能犯下不可迴轉的大錯,但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勇敢堅強的活下去,不要懼怕死亡,上帝給我們關上一個窗戶的同時就會打開另一個窗戶。

  《活著》讀書筆記5

  當我合上這本書時,內心感到了難受,充滿了壓抑,甚至一兩滴眼淚滴落在這黑皮紅字的封面上。我曾和作者餘華一起笑那耕田的老人,也曾目睹被醫生抽空血而死的孩子的悲痛,但這本書,帶給我的,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

  《活著》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中國舊社會一個地主少爺福貴悲慘的人生遭遇。福貴,曾因為為所欲為而毀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經過各種遭遇,他終於在貧困中覺悟,也許那也不算晚吧。可厄運的陰影似乎一直在追隨著他的腳步,殘暴地奪走了每一個與他有緣的人的生命。但「活著」是一種忍受,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與平庸;去承擔生命賦予我們的一份份責任。

  可不知是不是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或另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在失去所有親人後孤獨的活了下來,靠著一隻老牛,一遍又一遍的喊離世親人的名字來陪伴自己。在經歷了那麼多人難以想像的苦難後,他學會了忍受,忍受那如石頭一般的生活壓力的重壓。

  我幾乎是哽咽著踏在福貴的人生之路上,每打開一次書,每走出一小步,我都能感受到那苦難的沉重,重重的壓在福貴的身上;甚至感受到淚水的無用,空氣中處處瀰漫著絕望的嘆息,希望支柱似乎隨時都會倒塌,會在眨眼間煙消雲散。福貴幾乎每時每刻都盤桓在生與死的邊緣,痛苦得掙扎、忍受著至親們一個一個的離去,在一次次希望破滅中堅韌不屈的依舊活著。我合上書,淚水不停下落,心中似乎在為福貴抱不平為何讓一個平凡的人承受這樣的痛苦。

  後來我才明白,活著是一種責任。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並不是逝去的人,而是那被迫承擔這一切結果的生者,因為他們似乎多了一份責任,卻又失去了一個能夠共同承擔的人。也正是因為這樣,生者更應該堅定信念的生活著,因為他們味道不僅僅是自己的明天,而是帶著希望,為了活著而活著。

  看過一句活「笑著活下去」,「笑著」是一種人生態度,「活下去」則是要去踐行生命的一種狀態,「笑著活下去」就是以一種樂觀的心態去對待生活並實現生命,而這,也便是像我們這樣,所謂的人。

  我們無權去評價他人活著是否幸福,便如賀拉斯所說:「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在他的生前,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

  《活著》讀書筆記6

  上師範的時候現當代文學老師就給我們推薦過餘華的《活著》一書,當時看了一部分,覺得不是很喜歡,太過壓抑和苦悶,今天回想起來也許是年紀和閱歷的原因吧。今年寒假開始的第一天去逛書店,準備買一些書打發寒假單調枯燥的生活,很巧,一眼就看到了《活著》,於是,上學時候的美好記憶被勾起,毫不猶豫買下了它。

  回到家,從五六本書中間抽出《活著》這一本,躺在床上,用了三個小時的時間,一口氣將它讀完。說老實話,我讀書比較慢,喜歡邊讀邊品,看看作者的語言妙在何處。可是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完全不一樣,它的故事情節非常緊湊,環境描寫、心理描寫等細膩的句子很少,作者餘華的敘述手法非常直白樸素,沒有任何的煽情。在他的筆下,人物在動物本能和人性之間苦苦掙扎,主人公福貴經歷的每個悲劇都是痛苦的,中國過去六十年所發生的一切災難,都一一發生在福貴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擊令我在讀的過程中都感覺透不過氣來,有一種欲哭無淚的感覺,正如美國《西雅圖時報》的評論所說——「《活著》是一次殘忍的閱讀」。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沒有那種功力去評論《活著》在當代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除了看過作者餘華的幾篇不同版本的自序外,也沒有認真查找資料研究過作者。但我分明看出了本書給讀者提供了一種理念,即如何生活,如何在困境中求生的理念。主人公福貴雖然有著種種惡行,但是在文革的大背景下還是學會了如何生活。且看小說的結尾,那可真叫人難忘。敘述者看著老人和他的牛,一隻名字叫福貴的牛,在暮色蒼茫中慢慢消失,留下他獨自一人:「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的來臨。」這樣的結尾有什麼寓意呢?餘華在日文版自序中的最後一句話也許會給我們啟示:「我知道福貴的一生窄如手掌,可是我不知道是否也寬若大地?」

  我們的一生也窄如手掌,可是我們能否讓它寬若大地呢?我們該以怎樣的方式活著呢?我想,讀完《活著》我們是該思考活著的意義以及如何活著。

  《活著》讀書筆記7

  《活著》是一本有生命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著》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後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隱秘的期待——呼喚著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福貴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麼的殘忍與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地讀到最後。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湧動;似乎是悲哀,是一抹濃重的嘆息,又仿佛一陣熱烈的律動……我的淚直直地落下來了。

  書中,隨著福貴悠長的笑,娓娓道來他的一生。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到終於敗壞家業,淪落到為餬口而下地,在跨越抗日戰爭、內戰、饑荒、大躍進……的年代裡,他死裡逃生,而家庭卻被命運肢解。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飢餓的年代裡,活活噎死。他布滿老繭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與淚水,終於只孑然一身與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這應是一個悲劇吧。然而他淡淡地講述著,沒有大悲大慟,這個被厄運磨礪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著。在書裡作者與讀者一樣是一個聆聽者,他沒有評論,甚至沒有一聲短短的嘆息,他只是呈現著,但他想說的都悠悠地說了。

  回味的時候,我常常驚訝,這仿佛是看見一綹極纖細的髮絲被-逼迫著承受千萬斤的重量,然而它卻沒有斷。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著人生絕望的不存在。福貴的人生,仿佛是一株盤剝的冬筍——

  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華、一層層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賴,一層層摧毀著人的堅強。可到最後,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個人最柔軟、最純淨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著,為了活著而活著。活著,執著地活著——已成為一個唯一能描述福貴的形容,也是對福貴的最好的肯定與頌讚。至於幸福或不幸福,我們無法斷言,也許在旁人的眼裡,福貴的一生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也許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賀拉斯說: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在他的生前,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

  《活著》讀書筆記8

  活著是一種人們追趕時間的基本姿態,更是生命面臨死亡的吶喊。活著,承載了多少意義,情感和力量呢?它是生命的一種狀態,更是靈魂的永恆追求。

  活著是繁花落盡一片蕭瑟中對生命意義的終極關懷。當我們聽著故事的敘述者福貴將自己的故事娓娓道來時,可以感受到他的內心世界的變化,感受到生命在苦難中沉浮時的彷徨與吶喊。福貴的一生就像他所唱的「少年好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一樣悽涼孤苦。他年少無知時,萎靡地活著,享盡榮華富貴;他看盡生死後,麻木而樂觀地活著,無依無靠,亦無欲無求。

  也許,生命本就是這樣的無常。生活充滿了許多的磨難和挑戰,人的一生就要不斷地迎接命運的挑戰,不斷地超越自我,不斷地積極進取,實現生命的價值,追求活著的意義。人們盤踞生活之山,日日與兩條巨蟒摩娑盤旋,一條叫命運,一條叫死亡。福貴經歷過大浮大沉的一生,但最終卻以一種滑稽的方式死去,昭示著高貴命運不過是人類苦苦追尋的虛妄而已,而活著是生命最有力的吶喊。

  佛說:婆娑世界,眾生皆苦。婆娑即為忍受,這與餘華《活著》的真諦恰恰吻合。又有詞云:人生百歲,七十稀少,更除十年孩童少,又十年皆老,都來五十載,一半被睡魔分了。那二十五載中,寧無些個煩惱。

  面對命運,福貴選擇與其鬥爭到底,寧死不屈;面對生命,福貴選擇守護等待,頑強樂觀。其實對於死亡來說,活著也是人們強有力的吶喊和進攻。畢竟,死亡只需要一時的意氣,而活著卻需要一輩子的勇氣。

  福貴的一生飽含滄桑和痛苦卻又樂觀積極。活著是福貴生命的吶喊,是他渴望天倫之樂的體觀,更是他不屈不撓的一生的寫照。

  靜水流深,總有一種力量在默默中玉汝於成;細水流長,總有一種聲音衝破歲月依舊洪亮,那便似福貴生命的吶喊——活著,那般清脆卻又深意悠長。

  《活著》讀書筆記9

  人活著,最怕的應該是孤獨吧。無論多麼輝煌的背景,轉身既是孤獨的背影。有時候看完一本書是享受的,但是有時候覺得看完一本書是悲傷的。前不久看完了餘華的作品《活著》,如果要問我說,看完是什麼感受,那一定是:壓抑。當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個死去,最後只剩下主人公富貴和那頭老牛的時候,不免會覺得作者太過無情、冷血,但又是作者那種冷靜幾近殘忍的寫作手法,才會給我們那麼多的思考。

  今天我又把書本拿了出來,我有在書中做筆記的習慣,我翻到了這段話:「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著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後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我該為誰而活,我為什麼要活著。」這句話我想大概每個人都想過吧,只是都沒有一個太好的答案,可以滿足自己,也就不了了之。悲傷的時候我認為是不適合看《活著》這本書的,因為它會把你帶入一個更加悲傷的情緒中,也許更糟糕的是,會讓你無法自拔。

  有時候,你不會不敢把文章串聯起來,因為一旦串聯,你會發現,這書中的主人公未免也過得太慘了吧,這樣的承受能力,我想在現實生活中,都是很難想像的,太可怕了,主人公所遭遇的一切。

  但是,當我們經常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會有兩種情況,其中一種是我們在一個死胡同裡走不出來,另一種是我們越想越敞亮。也許,活著,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為「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活著》讀書筆記10

  最初被吸引是電影《活著》,一開始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葛優和富貴就緊緊的融合在了一起。

  後來找來小說去讀,已記不清讀了多少遍了,一本薄薄的小說,讀出那麼多厚重,隨著富貴少爺的命運沉浮,體味著人生的沉重。繁華過後,沉澱的只有人生的本真。就象吹盡了黃沙,留下顆顆真金。

  生在溫柔寶貴鄉裡的富貴少爺,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過起了佃戶生活,娘沒有嫌棄她,被他百般侮辱的妻子家珍也回到了身邊,和女兒鳳霞,兒子有慶一起過著幸福的生活。好景不長,富貴被抓丁,以歷戰場上的九死一生。回家後和家珍相濡以沫,平淡的生活中有溫情,但更多是生活的艱辛,很多時候只是僅僅為了填飽肚子。一個小人物的命運隨著社會的動蕩而隨波逐流,就象一片樹葉漂浮在茫茫大海之上。

  《活著》用樸實無華,平鋪直敘的方式詮釋了人生的真諦。使我們看到那一份份濃濃的親情和小人物的內心保留的那份純真那份善良。富貴的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先是和他一樣敗家的父親和舐犢情深母親離去了,後來有慶被抽血而死,女兒鳳霞死於難產,和他一起飽嘗苦難的家珍也離開了,後來是二喜,就連苦根也沒能保住。只剩下一頭老牛「富貴」。

  很多鏡頭在心裡久久不能消失,在賭場被富貴毒打的家珍,槍斃龍二時的幾聲槍響,有慶和鳳霞的死令人揪心的疼。而家珍那句「春生,你欠我們家一條命,所以你不能死」更是催人淚下。從中看到了人性深處的偉大。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堅持活著,再苦再難也要活著。《活著》是一支古老的歌謠,講述著生命的脆弱與頑強,歡喜與哀傷,讓我們懂得卑微生命中蘊藏著些微的卻如金子般閃亮的光芒。讓我們懂得人性的溫情能夠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前進的力量。

同类文章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

  《格列佛遊記》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諷刺手法的運用上,尖銳深邃的諷刺是這部作品的靈魂。  當時的英國是作者抨擊和挖苦的對象。格列佛曆險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這個縮微的國度裡,黨派之爭勢不兩立,鄰邦之間不但想戰勝而且要奴役對方。小人國的國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選拔官員,為獲得國王賞給的幾根彩色絲線

世界因你不同的讀書筆記

  世界因你不同  拿出這本勵志書籍,我立刻被這六個充滿鼓勵的大字所吸引。引文介紹的李開復有著許許多多不平凡的成就: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卡內梅基隆這兩所國際頂尖名校;獲得諸多創新獎項,在蘋果、SGI、微軟、谷歌四大國際網際網路公司擔任重要職位……這些成就鑄造了一個普通人心中成功人士的形象。但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三篇)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合集。作品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歷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是回憶散文。全書的主題是憑藉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文化苦旅》獲上海市出版一等獎,上海市文學藝術優秀獎,臺灣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金石堂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精編

  《三國演義》曹操的狡詐,劉備的謙虛恭謹,孔明的小心,周瑜的胸懷狹小,每獨自一個人物都具備不一樣的性情,筆者塑造的痛快淋漓,細細品嘗,讓讀者似乎進入一種境界。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  在高年級,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裡面的人物也

水滸傳讀書筆記匯總

  水滸傳讀書筆記300字  《水滸傳》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書中講了宋代的農民起義,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水滸傳》中共有一百零八位好漢,他們各有各的技法,而且剛剛英勇無比。殺了好多貪官和壞人,保護正義,寧死不屈,連朝廷都制服不了他們。  如果我是在這一百單八將中的一員,絕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匯總)

  《格列佛遊記》是以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週遊四國的經歷。由於暴風雨、上岸找淡水、遭遇海盜、被部下劫持等等種種情況,格列佛共到了四個不同的國度:「小人國」——利立浦特王國,「大人國」——布羅丁奈格王國,有著異想天開卻又不著實際想法人的「飛島國」,最後一個是由一種有智慧的馬管理的「慧駰國」。 

西遊記讀書筆記

  西遊記讀書筆記300字  我看過很多的書,比如:《瞧,這幫壞小子》、《愛的教育》……其中我最喜歡《西遊記》。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去西天取經,途中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所有妖魔鬼怪,取上了真經。  《西遊記》這本書有四個主人公,其中我最喜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精選)

  《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臘人傳給後世的一部飽含生活智慧的文學作品。相傳,這部寓言集中的寓言為伊索所作,因而稱為《伊索寓言》。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著名的寓言家。他與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萊辛並稱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曾被轉賣多次,但因知識淵博,聰穎過人,最後獲得自由。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

  書中的主人公——一個好強、老實,又富有理想的鄉下人——祥子。來到北平後,幹起了拉車這一行。他的理想就是買上一輛自己的車。為了車,他吃盡了苦頭。被搶、被詐,無奈成親,卻喪了妻,喜歡的人也走了。這一路上起起伏伏,坎坎坷坷。這樣無情的社會就像一瓢冷水,連希望的星火也被澆熄了。曾經向上、不屈的祥

讀《水滸》,品永恆的傳奇

  論古道今說英雄,水滸好漢稱第一。  ——題記  說英雄,說風流倜儻,善良正義;說英雄,說追求勇氣,行俠仗義;說英雄,說肝膽相照,替天行道。  《水滸傳》一部經典之作,是我國首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描寫了一群不堪暴政壓迫的好漢揭竿而起的故事。這一百單八將,或身懷絕技,或足智多謀,但他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