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桂系三巨頭簡介 桂系軍閥為什麼那麼厲害?
2023-04-01 16:12:51 2
桂系軍閥是辛亥革命之後,以廣西為統治的基地,以廣西籍軍政人物為代表的集團,桂系是國民黨內部的一支精兵悍將,而桂系的領軍人物就是李宗仁,白崇禧和黃紹竑,三人又被稱為「新桂系三巨頭」,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新桂系三巨頭:
一、李宗仁
李宗仁,字德鄰,廣西桂林臨桂區人,著名抗日英雄。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內「桂系」首領,曾任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他是北伐戰爭中有著重要影響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兩廣統一,奠定北伐的基礎,促成北伐。與山西王閻錫山的晉系、西北王馮玉祥的西北軍一起發動反蔣戰役的桂系軍閥李宗仁是桂系三雄中的第一位,他是國民黨的一位一級上將,著名愛國將領。其於1930年與馮玉祥、閻錫山等人發動反蔣戰役——中原大戰。1936年又與廣東軍閥陳濟棠發動兩廣事變。
「九·一八」事變後,抗日戰爭爆發,李宗仁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1938年指揮國民黨對日本軍國主義的正面戰爭第一次大勝利——臺兒莊戰役。1948年國民黨行憲,當選副總統。蔣介石下野後,一度任代總統,欲以和談挽救國民政府未果。之後出走美國,但最終偕夫人郭德潔於1965年7月經瑞士、中東回到北京,受到毛澤東及其他中共領導人歡迎,於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二、白崇禧
白崇禧,字健生,廣西桂林市臨桂區人,回族,回名「烏默爾」。因與李宗仁是同學,而和李宗仁結下深厚友誼的國民黨一級上將白崇禧是一位綽號「小諸葛」的新桂系三把手 ,又與李宗仁和稱李白,在新桂系時代擔任新桂系的國防部部長。最初二人一同加入孫中山在廣州的革命陣營,又聯合一起驅趕廣西的舊軍閥。北伐時,率廣西軍隊攻至山海關。北伐成功後,和蔣介石及其他地方勢力多次開戰;八年抗戰爆發後,二人動員廣西的軍隊抗擊日軍,合作指揮多場大戰,並屢有勝果。解放之後與李宗仁一起赴美國。李宗仁於1965年來到中國大陸,而白崇禧則來到臺灣。白崇禧沒有得到蔣介石的重用,於1966年抑鬱而死(另說是被蔣介石殺死),安葬於臺北六張犁回民公墓,享年73歲。
三、黃紹竑
黃紹竑,字季寬,新桂系三巨頭的第二位,以政治謀略見長,歷任第7軍黨代表,廣西省主席,15軍軍長,湖北省,浙江省主席,內政部長等要職。是他將新桂系融入國民黨,使之成為黨內最大的實力反對派,他本人也不拘於廣西一地,側身廟堂之上,為新桂系開創了廣闊的政治空間,李宗仁成為總統就是他政治生涯的頂峰。1949年和談之際,他再次施展謀略,意圖為桂系保住20萬軍隊,但卻被白崇禧拒絕,最終沒能挽救新桂系的覆滅。1966年在文革風暴中自殺。
桂系軍閥為什麼那麼強大?
國民黨軍中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就是「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可以知道桂系是國民黨軍中最強的隊伍,主要還是因為新桂系主要人物大都出身軍校,受過相應的教育先進的軍事影響,素質相對高一些,開辦廣西大學,招攬人才。新桂系將領多為同學,團結力強於其它軍閥。
民風彪悍,廣西自古以來,以民風彪悍著稱,長年居於山地間,士兵體能素質好,善於長途奔襲,擅長山地作戰,以近戰夜戰出名。桂系兵力最強盛的時候達40餘萬.其中戰鬥力最強悍的是第七軍.該軍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廣西人.戰鬥力頑強.在歷次戰役中,經常是團級軍官帶隊衝鋒 .雖然相對裝備差很多,但是意志堅強,不懼犧牲,軍官能帶隊衝鋒的事情在國軍是很少見的。在軍閥中,除了蔣介石在中央軍,存活時間最久的也就是桂系軍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