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蠔也有寄生蟲?它們不但無孔不入,甚至同類相食
2023-03-31 09:50:07 2
來源對話。
作者安德魯·大衛
中小企業技術故事的翻譯/整合
如果你是牡蠣愛好者,看到一條毛茸茸的蟲子在你的開胃菜上爬上爬下,即使這條蟲子對人類無害,你也可能沒有胃口。
用「牡蠣」和「蟲子」作為關鍵詞來搜索,你會得到大量的圖片,每一張圖片都不會讓人有任何胃口。
雖然令人厭惡,但它們寄生的生活方式非常吸引人。儘管這確實對宿主造成了一些損害,但這些寄生蟲也是地球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寄生蟲是動物王國的常見來源
泥泡蟲屬於一大群環節動物,統稱為多毛類。泥泡蟲是許多鑽入牡蠣、鮑魚和扇貝等動物殼的物種之一,它們在那裡度過整個成年期。
然而,牡蠣和扇貝的殼是由碳酸鈣製成的,營養價值極低。蠕蟲在這裡猖獗似乎很奇怪。然而,它們不吃貝殼。這些蠕蟲在殼矩陣中創造了一個驚人的隧道網絡。
與其他直接以宿主為食的寄生蟲不同,泥蟲侵入宿主的外殼,必須從外部獲取食物才能生存。
這些蠕蟲利用宿主的殼作為場所而不是食物來源。它們將觸角伸入外殼的小孔中,從周圍的海水中獲取食物。
一個外殼能容納多少蠕蟲?研究人員曾在一隻寄生嚴重的太平洋牡蠣殼中發現多達120隻蠕蟲。
寄生牡蠣的表面看起來並不奇怪。一旦浸入一種特殊的刺激物溶液中,就會出現數量驚人的蠕蟲,就像殭屍電影中的那些生物一樣。
成年人通常會永久地定居在宿主的殼裡,這意味著他們會呆在自己創造的隧道裡,不會自願離開家園。然而,它們的後代是自由遊動的,幼體在出生後被釋放到水中,並擴散到整個海洋。
交配後,雌性會產生一個包含數千個卵的卵囊。有些卵能孵化出幼蟲,而有些則根本不能孵化。後者已成為「種蛋」,即養育成長後代的食物。這是事情變得有趣的地方。
在對這些蠕蟲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當乳卵耗盡時,較大的幼蟲通常會惡意攻擊並吃掉卵囊中的兄弟姐妹,這種同類相食甚至在乳卵仍然存在時也會發生。
雌性昆蟲會選擇一個時間用觸鬚打破卵囊並釋放幼蟲。因為它獨自負責將後代從卵囊中解放出來,所以雌性實際上控制著後代兄弟姐妹的生死。
兄弟姐妹互相殘殺,這聽起來很殘忍,但在動物王國卻很普遍。例如,沙虎鯊表現出類似的行為。兄弟姐妹在子宮裡互相爭鬥,直到死去。然而,雌鯊並沒有像泥蟲的雌蟲那樣控制得那麼好。
當沙虎鯊在母親的子宮裡發育時,一些幼崽比其他的長得更快更大,它們通常是第一個從封裝的受精卵中孵化出來的。當達到一定的尺寸時,飢餓的幼崽會轉向較小的兄弟姐妹,作為方便和易得的食物。
「這隻大約100毫米的幼崽開始攻擊、殺死並最終吃掉其他幼崽,在此期間實現了指數級的增長和發展。」一個研究小組在《生物學快報》上寫道。
更重要的是,一旦未出生的幼崽吃掉了所有的活胚胎,它們就會轉向母親的未受精的卵子,這被稱為「卵巢吞噬」。
像許多動物一樣,雌性沙虎鯊與多隻雄性鯊魚交配。在自然界中,女性通常會選擇身邊最好的單身漢來決定她們的後代可能擁有的基因。如果一個女性與多個男性交配,產生的後代可能與不同父親的兄弟姐妹共享同一個子宮。
然而,在同類相食的情況下,有兩種選擇模式。雌性可以選擇配偶,但這並不能保證雄性基因能成功地傳給下一代。它們參與的胚胎必須在隨後的瘋狂食人中存活下來。
然而,同類相食的進化意義以及同類相食為什麼會發生在相互關係密切的動物如蠕蟲和鯊魚身上,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這仍然是進化生物學研究的一個熱點領域。
幸運的是,這些寄生在貝殼上的蠕蟲對人類沒有威脅。除了意外的「額外膳食」蛋白質,不小心吃這些蠕蟲不會引起任何健康問題。
然而,這些蠕蟲在水產養殖中臭名昭著。嚴重的昆蟲災害會減緩貝類的生長,因為這種軟體動物必須把它不斷增長的能量轉移到修復殼上。此外,據報導,被感染的牡蠣的肉比未被感染的牡蠣的肉在稠度上更「稀」。這些影響導致了水產養殖場的損失。
碾碎的牡蠣
在過去的幾年裡,科學家已經建議使用化學物質或生蠔的熱刺激來控制蠕蟲,但是沒有靈丹妙藥來根除蠕蟲寄生。
然而,寄生是地球上生物最重要的生存策略,它通過穩定食物網和調整種群大小在維持生態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可能是動物學中最容易被忽視的事實之一。
像許多海洋無脊椎動物一樣,這些蠕蟲的幼蟲作為食物鏈頂層動物的浮遊食物,也對海洋群落的整體結構做出了巨大貢獻。
所以,下次你在海鮮餐館點一些牡蠣,試著敲碎貝殼——也許在你吃完之後,你會發現一些隱藏的吃白食者。
原始連結:
https://phys . org/news/2020-06-寄生蟲-蠕蟲-貝類-令人毛骨悚然-流行.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