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勤高級技師練習試題(線路工初級技師技能實作題庫)
2023-07-29 21:43:08 1
工勤高級技師練習試題?第一題 無縫線路應力放散施工組織設計,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工勤高級技師練習試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工勤高級技師練習試題
技師實作題庫第一題 無縫線路應力放散施工組織設計
一、命題依據
依據《國家職業標準-鐵路線路工》3.4 和《鐵路特有工種技能培訓規範-鐵路線路工》K5-Ⅱ-P、K5-Ⅱ-G 確定。
二、考核目的
能夠進行應力放散與調整,能編寫三級及以下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並組織施工。
三、考場準備
教室一間,自帶書寫筆、直尺、三角板、科學計算器等學習用具。四、技術要求
1. 施工組織設計的主要內容應完整,符合現行的規章、標準和文件的規定。
2. 施工概況和主要施工數據清楚。
3. 作業方法正確,人員安排合理。
4. 進度圖安排合理有序。五、考核要求
根據給定的線路資料編寫無縫線路應力放散施工組織一份(原則上不超 2km),時間 60 分鐘。
六、作業方法及步驟
1. 線路設備大修施工單位接到正式批准的設計文件後,應立即組織人員了解設計文件的內容,全面掌握施工項目、地點、數量、做法和標準。
2. 現場調查和施工測量,研究制定施工方案:
(1)勘察道床厚度、坡度銜接、道岔類型及軌道與道岔的連接形式、材料的來源、數量、放置地點、運距、施工時佔用車站股道和職工生活
保障設施等,核實設計與現場有無錯誤。
(2) 如設計和現場有不吻合時,要提請設計人員校正。對已設置的樁點,要全面核對和補齊,確認直線和曲線的撥量正確,各樁點的標高正確。
(3) 在進行路基大修時,開工前應測量放樣,並在工地附近設立臨時水準點,以便於施工中隨時檢驗標高正確。
(4) 校對長大橋隧的限界尺寸,避車臺或避車洞的位置和個數等。3.根據設計文件和核實資料,按工程件名或批准的施工計劃,編制
施工組織和安全技術措施。其主要內容如下:
(1) 編制依據及設備現狀;
(2) 施工技術條件和技術標準;
(3) 施工計劃和施工進度安排;
(4) 工程數量及材料供應;
(5) 施工方法、勞動組織、機具使用和施工配合;
(6) 施工作業程序;
(7) 施工安全、質量和進度控制措施;
(8) 施工臨時設施。
【案例】根據給定需進行無縫線路應力放散的 km 線路資料,計算放散量並編寫無縫線路應力放散施工組織:
1、施工地點: 線k ~k
2、施工時間: 年 月 日
3、施工內容: kg/m 鋼軌無縫線路應力放散。線路原鎖定軌溫 ℃,設計鎖定軌溫 ℃。
4、施工封鎖及慢行條件:
①慢行條件:開通後第一列 km/h,第二列 km/h,第三列 km/h,其後恢復常速。
②施工天窗:封鎖要點 分鐘。
【答題要點】
一、施工機具、材料主要機具材料包括軌距尺、拉伸機、撞軌設備、鋸軌機、鋁熱焊材料及設備等。次要機具材料包括拐子、滾筒、撬棍、改道器、長效油脂、龍口軌、長孔夾板、短軌頭、內燃扳手等。一般機具材料包括汽車、發電機、電線、加力扳手、450m 扳手、搖鈴扳手、30m 鋼捲尺、3m 鋼捲尺、木摺尺、麻繩、防護用品、小鏟子、軌溫計、砂輪片、鑽眼機、聯結配件等。
二、放散量計算放散量 L=(設計鎖定軌溫-原鎖定軌溫)×鋼軌長度×0.0118 三、編寫施工組織
(一)編制依據及說明依據《鐵路技術管理規程(普速部分)》、《普速鐵路工務安全規則》、
《普速鐵路線路修理規則》、集團公司《普速鐵路營業線施工安全管理實施細則》等有關文件,及批准的設計文件和施工計劃。
(二)工程概況××線路由於鋪設無縫線路長鋼軌時鎖定軌溫較低。為確保行車安全,決定進行無縫線路應力放散。根據 安排及線路設備狀況, 對 線 站 行線K -K 應力放散施工。
1.施工地點: 線路 k —k
2.施工時間:××××年××月××日
3. 施工項目:無縫線路應力放散
(三)施工組織××放散由××車間負責施工。設施工負責人 1 名,負責線路放散施工全面工作。工地設技術員 人,協助施工負責人搞好施工組織、材料計劃申請、質量控制、技術資料收集整理歸檔等工作。具體人員安排如下:
1. 技術組:由車間技術員等有關人員等 人組成,負責設立臨時觀
測點,檢查各點的走動情況,傳達施工領導人的命令給各組,施工結束後進行放散效果調查。(一般為 3~5 人)
2. 扣件組: 人,負責拆卸、擰緊扣件、塗油,加墊滾筒,拆除並恢
復影響移動的障礙物,放散結束後恢復線路,收集舊料,清理場地。(一般按每人一節鐵即 25m 計算)
3. 撞軌組: 人,根據施工領導人的安排進行撞軌。(一般每個撞軌
機 6~8 人)
4. 龍口組: 人,負責鋸軌、拉伸和鋼軌焊接。(一般為 5~8 人)
5. 防護組:駐站防護員 人,遠端防護員 人,現場防護員 人,
負責施工防護和聯絡。(現場防護員一般條件下按每 300 米配置一個,困
難條件下按每 200 米配置一個) 共需人員 人。
(四)封鎖及放行列車條件1. 慢行條件:點後第一趟列車慢行 km/h,第二列慢行 km/h;
以後恢復常速。
2. 施工天窗:封鎖要點 分鐘(具體以集團公司批准的施工計劃為準)。
(五)施工方法及流程: 1.施工進度圖2.施工方案
作業流程:設置防護→復緊放散前後各 50m 線路扣件→卸下全部扣件→切軌→軌底墊入滾筒→撞軌(拉伸)→抽出滾筒,丈量軌距、整正膠墊、塗油、上緊扣件→焊接、打磨、探傷→全面復緊扣件,檢查線路
→撤除封鎖防護→放行列車→重新油漆位移觀測樁上的標記及長軌資料。
⑴點前準備①認真做好現場調查工作:調查放散位置、長度,確定放散計劃。根據計劃鎖定軌溫正確計算放散量及鋸軌長度(預留軌縫),在龍口處畫出切口位置。
②劃出松、卸及復緊扣件作業班組,設好安放滾筒、撞軌器位置標記;準備好滾筒或支墊物;在軌底做好位移觀測點標記,觀測點以每 100m 為宜。
③備好施工機具及材料,如撞軌及拉伸設備、鋸軌機、鋁熱焊設備及料具、通訊設備等,並檢查所有通訊設備及機具,確保設備狀態完好。
④防護員必須提前到位,所有參加作業的人員及各種材料機具全部到位。
⑤做好施工組織安排,對作業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和安全教育。
⑵點內作業①接到施工封鎖命令,防護員按規定設置好防護,施工負責人下達施工命令。
②電務、供電配合人員拆除電容線、絕緣處引入線及供電地線、吸上線等設備,扣件組拆除有礙施工的軌道加強設備。
③扣件組作業人員立即拆除全部扣件,並每隔 10~15m 撤除枕上橡膠墊板,同時墊入滾筒或支墊。撞軌組安裝撞軌夾具,撞軌器上道。
④龍口組使用鋸軌機械根據提前在鋼軌上標出的鋸軌標記切割鋼軌。
⑤在龍口處安裝好拉伸機。
⑥所有扣件鬆開後,聽從龍口處施工負責人的統一指揮,開動鋼軌拉伸器油泵拉伸長軌,同時通知各輔助撞軌點開始撞軌。當龍口處伸縮量達到計劃放散量時,技術人員檢查各位移觀測點的位移量,達到要求後通知撞軌組停止撞軌。
⑦撞軌作業完成後,撞軌器下道,扣件組人員取出滾筒和支墊,檢查校正軌距,整正並上緊軌枕扣件。龍口組對龍口進行鋼軌焊接,恢復無縫線路軌道結構。電務、供電人員恢復各自設備並確認設備完好。
⑧檢查線路幾何尺寸,將作業機具清出限界以外,達到放行列車條件,開通線路。
⑶點後作業①線路開通後利用 60km/h 及以下慢行時間內整修線路,消滅超限處所,上齊缺少的軌枕扣件。
②技術組重新標記防爬觀測點,做好標記,並恢復鋼軌上的其它標記,做到鋼軌上的標記齊全、正確、清晰。整理應力放散技術資料。
③整理線路外觀,做到散砟回收徹底,邊坡平整,斷面符合設計要
求。
④清點材料機具,回收舊料,清理場地,做到工完料淨。3.作業質量
⑴長軌條總放散量達到計算放散量數值,且沿鋼軌全長放散量均勻,
確定鎖定軌溫準確。
⑵軌枕間距均勻,允許速度大於 160km/h 的線路,鋁熱焊縫距軌枕邊不得小於 100mm,其他線路不得小於 40mm。
⑶軌距、扣件螺栓扭力矩符合《普速鐵路線路修理規則》要求。
⑷軌道加強設備安裝齊全,作用良好。
⑸位移觀測樁齊全。標誌準確,明顯。
⑹其它由於施工作業造成的軌道幾何尺寸偏差,符合《普速鐵路線路修理規則》要求。
(六)安全保證措施1. 勞動安全
⑴要認真貫徹《普速鐵路工務安全規則》、《普速鐵路營業線施工安全管理實施細則》和《普速鐵路作業防護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堅持人身安全與行車安全並重的原則,提高職工遵章守紀的自覺性。
⑵施工人員在作業前要充分休息,保持精力充沛,班前 10 小時不得飲酒,發現飲酒者,應立即停止其工作。
⑶按規定正確使用勞動保護用品,穿戴統一作業標誌,上崗作業嚴禁穿高、中跟鞋,防止滑落和扭傷。
⑷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分組、分段設置專人防護,遇瞭望條件不良增設中間聯絡人員,確保通信暢通、防護到位。
⑸遇來車時,作業人員按規定距離攜料具下道避車,並防止機具材料侵限。
⑹雙線或鄰近公路有影響作業安全隱患時,按照規定設置防護繩, 嚴禁隨意跨越。
⑺使用起撥道機、撬棍、拉伸器、撞軌器等機具作業時必須輕拿輕放,聽從工班負責人統一指揮,動作協調一致。
⑻使用撬棍翻動鋼軌時,應組織有經驗的人員操作,其他人員應遠離撬棍和鋼軌翻動方向,防止撬棍傷人,並禁止用手翻動鋼軌。
⑼嚴禁坐在鋼軌、軌枕頭、道床上或在停留車輛下坐臥休息或避雨、乘涼。
⑽所有作業人員乘坐交通工具,必須嚴格遵守交通安全規則,汽車停穩方準上下。接送民工上下班必須有職工帶領。
2. 行車安全⑴ 對影響作業的電務和信號電纜等,提前 3 天通知相關單位進行配
合。
⑵ 對所有參加作業人員在上道前必須進行安全教育,交清作業程序和安全注意事項。作業前作業負責人必須給工長、帶班人員講清施工程序、施工步驟、安全注意事項、應急處理預案。
⑶作業負責人確認封鎖命令無差錯,防護已設好,各項安全措施已落實,方可發布命令開始作業。
⑷撬棍、起道機手柄等,均要安裝絕緣套筒;抬運鋼軌時,不得搭接兩股鋼軌、絕緣接頭、引入線及軌距杆。
⑸撞軌器應避免安裝在焊縫等處,使用前應對夾具進行檢查。
⑹作業負責人必須隨時掌握施工進度,檢查作業質量,及時處理作業中所遇到的問題。確認線路達到放行列車的條件,且無料具侵限後, 方可開通線路。
⑺開通後,及時消滅超限處所。列車通過後,要組織複查線路,確認線路設備達到規定要求,方準收工。
3. 應急預案⑴ 工地需備有龍口軌、長孔夾板、短軌頭及切割工具、以備急用。
⑵拉伸、焊接或探傷中發現傷損不能保證安全時,必須採取插入短軌方式進行臨時處理,必要時申請降低行車速度,確保行車安全。
⑶加強對夜間照明設備的檢修,作業期間應有備用設備一套,防止照明設備故障。
七、評分表
無縫線路應力放散施工組織設計評分記錄表
序 號 | 考核內容 | 考核要點 | 配 分 | 評分標準 | 扣分 | 得分 |
1 | 機具、材料 | 機具材料齊全 | 5 | 主要機具每缺一項扣 2 分,次要 機具每缺 1 項扣 0.5 分。 | ||
2 | 根據給定無縫線路資料, 計算無縫線路應力放散 量(包括計算公式) | 應力放散的依據應準確 | 10 | 公式錯誤扣 41 分,計算過程或結 果錯誤扣 10 分。 | ||
3 | 編制依據 | 依據應合理 | 5 | 依據錯誤扣 41 分,不合理每項扣 5 分。 | ||
4 | 施工概況 | 施工概況數據清晰 | 5 | 數據不完整、不清晰酌情扣 5~ 20 分。 | ||
5 | 施工組織 | 分組和人員配置合理 | 10 | 分組和人員配置嚴重不合理扣41 分,分組每漏一組扣 10 分, 不合理扣 5 分。 | ||
6 | 封鎖和放行列車條件 | 符合有關規定 | 5 | 不符合規定每項扣 5 分。 | ||
7 | 施工進度圖 | 進度圖描述進度完整、合理、有序 | 10 | 錯誤或嚴重違反有關規定扣 41 分,描述進度不合理,每步扣 10 分。 | ||
8 | 施工方案描述 | 準備作業、點內作業 (作業過程)、點後作業、作業質量描述完 整,作業方法正確 | 30 | 嚴重違反有關規定扣 41 分,描述不完整每項酌情扣 1~10 分。 | ||
9 | 安全保證措施 | 勞動安全、行車安全、應急預案等安全保證 措施到位 | 20 | 安全保證措施不到位,每項扣5~10 分。 | ||
10 | 卷面 | 卷面整潔,無塗改 | 卷面不整潔或塗改,酌情扣 1~5 分。 | |||
合 計 | 100 | |||||
否定項:若考生發生下列情況之一,則應及時終止其考試,考試成績記為零分。 ⑴不遵守考場紀律,大聲喧譁;⑵攜帶電子通訊設備或與考試有關的學習資料進入考場;⑶考場作弊;⑷考生答卷雷同。 |
一、命題依據
依據《國家職業標準-鐵路線路工》3.4 和《鐵路特有工種技能培訓規範-鐵路線路工》E4-Ⅱ-P 確定。
二、考核目的
能夠使用經緯儀、全站儀。三、考場準備
1. 選擇視野開闊,無遮擋物,規模不小於 100×100m 的場地一塊。在場地適當位置測設一條直線,並在直線兩端埋設兩個樁,以標記直線位置,並標明公裡數。
2. 工具、材料:測量傘 1 把、鉛筆 1 支、紅藍鉛筆 1 支、經緯儀或
全站儀(含三角架)1 臺、工具袋 1 個、平板夾 1 個 、鐵錘 1 把、測
釺適量、30m 鋼捲尺 1 把、紅色指揮旗 1 面(或對講機 2 臺)、垂球 2 個、
線繩 100 米,小釘、木樁、鋼釺、大錘等。
3. 配合人員 1 人,配合人員除在考生的指揮下輔助考生完成測設工作以外,不得從事其它作業。
四、技術要求
1. 檢查工具、材料及儀器是否齊全,狀態是否良好。
2. 正確使用各種工具、儀器。
3. 計算正確,數據保留位數符合規定,清楚記錄數據。
4. 作業完畢,整理並歸位所有材料、設備及機具。五、考核要求
使用經緯儀定位 9 號或 12 號單開道岔一組,時間 30 分鐘。六、作業方法及步驟
新線鋪設及既有線上鋪設或更換不同型號道岔,必然會導致道岔鋪設位置的改變。改變道岔位置有中交點位置不變、起點位置不變、終點不變、道岔位置全部變動等四種情況。究竟採用哪種方案,應根據現場
具體情況確定。
一般使用經緯儀進行放樣。放樣工作的主要內容:在線路上確定道岔中心點樁位,道岔始端、尾端樁位,同時應對道岔連接曲線放樣;對交叉和交分道岔還需確定菱形、短軸端樁位。放樣主要數據:①道岔全長 L;②道岔前長a;③道岔後長 b;④道岔轉向角α。
1. 撥正道岔及其前後線路方向,確定直股中心線位置。
2. 以線路中心線的出岔位置或就近鋼軌接頭,作為道岔始端,可沿一股鋼軌丈量出道岔前長,並從該點鋼軌工作邊向線路中心方向垂直量取該處軌距的一半定出道岔中心,並打好木樁,標出道岔中心樁 1,如圖所示。若已知中心樁位置,可直接標出。
3. 在道岔中心樁上安置經緯儀,對中整平儀器後,向道岔始點放直線,從中心樁沿直線方向丈量道岔前長 a 定出始端樁 2。倒鏡放直線,丈量道岔後長 b 定出岔尾樁 3。
4. 向右(或左)轉α角度,在視線上丈量長度 b 定出側線岔尾樁 4。
5. 用鋼尺覆核道岔全長 L 是否正確。
6. 道岔後連接曲線放樣
道岔放樣的同時,應將道岔後連接曲線放樣。
(1) 在測定岔尾樁 4 的同時,根據給定的線間距,視線再向前方延伸,並從中心樁 1 沿視線丈量′長度,定出道岔後連接曲線的交點樁 5, 如圖所示。
′長度可用道岔直股和曲股線間距 D 與轉轍角 α 進行計算,即′=
=b+′+T。式中′應大於 6m,T=R·tan。
sinα 2
(2) 根據給定的曲線半徑,將儀器搬移至連接曲線的交點樁 5 安置,
瞄準道岔中心樁 1,從交點樁 5 向岔心方向丈量曲線切線長 T,定出曲線始點樁 6。
(3) 倒鏡後向內側轉 α 角,使視線在側股切線方向上。從連接曲線交點樁 5 沿切線方向丈量曲線切線長 T,定曲線終點樁 7。
(4) 儀器從切線方向再向右轉180°−角度。在視線方向上,從連接
2
曲線交點樁 5 丈量出曲線外矢矩 E,定出曲線中心樁 8。
E=R·( 1 -1)= R
2
-R=
os
2
os
2
2
(5) 檢算夾直線長度、曲中點位置,用鋼尺覆核是否正確。方向觀測結束後,應立即按各方向觀測值計算角度閉合差。 多邊形內角總和的理論值為∑ 理=(n-2)×180°
設實測的多邊形內角總和為∑ 測,則角度閉合差=∑ 測-∑ 理
規範規定,多邊形的角度閉合差的限值限=±30″√n,式中:n 為多邊形的內角個數。
若≤限時,說明測角精度合格,應進行角度閉合差調整。
角度閉合差調整採用反號分配的原則,即將反符號平均分配於各個內角觀測值中。各角改正數為
v=−
n
改正數應取位至秒,若有餘數,應分配到含「短邊」的角中。
檢查角度閉合差時應注意:角度閉合差的符號(+,-),應大致均勻出現,若一連幾個或大多數閉合差都是同一符號,就應該檢查一下是否存在系統誤差的問題。因為以上現象不符合偶然誤差的特性。如果角度閉合差超限,在一般情況下,可考慮以下處理辦法:
①應對閉合差較大的相關測站進行重測。
②對閉合差出現同一符號的多邊形,部分或全部重測,最後採用閉合的重測成果。
七、評分表
使用經緯儀進行單開道岔定位評分記錄表
序 號 | 考核 內容 | 考核要點 | 配 分 | 評分標準 | 扣分 | 得分 |
1 | 工具的使用及維護 | ⑴領取儀器要檢查。 ⑵儀器攜帶要扣緊鎖。 ⑶操作儀器要輕慢,步驟正確,熟練。 ⑷儀器零件無損壞。 | 10 | 每項未做到扣 3 分。 | ||
2 | 作業程序 | ⑴準備工作。清點儀器、工具和材料。定施測方案。 ⑵測設道岔。 ①按設計裡程在主線中線上定出岔心位置釘樁。 ②確定岔頭位置及直股岔尾位置。③在道岔中心位置安置經緯儀。 ⑶測設轍叉角。 ①望遠鏡對準主線中線方向(水平度盤調至0°00'00")水平制動。 ②鬆開水平制動螺旋,向側線方向撥動轍叉角度α值,水平制動,此時望遠鏡視線方向為側線方向。確定側線岔尾位置。 ⑷釘樁位固定後,複測距離。覆核水平角度值 使之滿足精度要求。 | 30 | ⑴準備不充足扣 5 分。 ⑵儀器安置錯誤扣 10 分。 測量數據不準確一處扣 2 分。 ⑶測設轍叉角方法不正確, 扣 5 分。 ⑷未覆核,一項扣 5 分。 | ||
3 | 作業質量 | ⑴清點儀器、工具和材料。 ⑵測設道岔、測設轍叉角、確定道岔位置。 ⑶複測距離、水平角度值;記錄準確。 | 50 | ⑴不全,每少一件扣 5 分。 ⑵不正確,扣 5 分。 ⑶精度不符要求,水平角每差 10″扣 10 分,距離每差5mm 扣 5 分,塗改扣 5 分。 | ||
4 | 作業安全 | ⑴按規定穿戴、使用勞保用品。 ⑵儀器無磕碰。 | 10 | ⑴未按規定穿戴、使用勞保用品扣 10 分。 ⑵有,每次扣 5 分。 | ||
5 | 作業 時間 | 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內容。 | 每超時 1 分鐘,從總分扣 2 分,總超時 5 分鐘停止作業 | |||
合 計 | 100 | |||||
否定項:若考生發生下列情況之一,則應及時終止其考試,考試成績記為零分。 ⑴數據出現嚴重偏差;⑵測量過程中,考生操作儀器帶有嘗試性;⑶測量過程中,由於考生責任發生儀器傾倒事故;⑷總超時超過 5 分鐘;⑸發生其他不安全因素。 |
附:
鐵道行業職業技能鑑定
鐵路線路工技師操作技能答題卡
單位: 姓名: 準考證號:
裝 訂 線
試題名稱:使用經緯儀進行單開道岔定位
使用經緯儀進行單開道岔定位測設記錄表
道岔圖號: 轍叉角:
道岔總長: 前長: 後長: 記錄測量數據並檢算:
第三題 用往返測量法測量並繪製線路縱斷面圖作業一、命題依據
依據《國家職業標準-鐵路線路工》3.4 和《鐵路特有工種技能培訓規範-鐵路線路工》C2-Ⅱ-P、C2-Ⅱ-G 確定。
二、考核目的
掌握線路平面圖、縱斷面圖繪製。三、考場準備
1. 選擇視野開闊,無遮擋物,高差在 1m 以內,長度不小於 300m,寬度不小於 10m 的場地,標註起始點,並在起點假設已知高程。
2. 工具、材料:測量傘 1 把、雙面尺 1 把、毛筆 1 支、水準儀(含
三腳架)1 臺、尺墊 2 個、工具袋 1 個,油漆、計算紙(米格紙)、記錄手簿等。
3. 若上道作業,按規定申請作業派工單,設好防護。
4. 配合人員 1 人,配合人員除在考生的指揮下配合扶尺以外,不得從事其它作業。
5. 教室一間,考生自帶書寫筆、鉛筆、直尺、三角板、橡皮、科學計算器等學習用具。
6.
計算、檢核准確無誤,成果核算在容許閉合差範圍內【Fh=±30√L】, 正確調整高差閉合差並得出改正後的高程,且結果在允許誤差範圍以內。
四、技術要求
1. 正確使用各種工具、儀器。
2. 置鏡點、轉點位置設置合理。
3. 讀數準確、規範,記錄簿填寫清楚。
4. 作業完畢,整理並歸位所有材料、設備及機具。五、考核要求
每 20 米一點,測量線路長度 200 米,轉點至少 2 個(不含第一次置
鏡),並繪製線路縱斷面圖,時間 60 分鐘。
六、作業方法及步驟
水準測量可以測出兩水準點間的高差,由一已知水準點的高程加高差可得另一水準點的高程。在鐵路水準測量中,由於兩水準點間一般相距較遠,地面起伏較大,安放一次儀器無法測出其高差,必須將兩水準點間的距離分為若干段,在每段內安置儀器,檢查高差的測量結果是否正確,往返測量法應進行兩次測量,即從 A 點測到 B 點測出每段兩端地面高差,進而求出兩水準點間的高差。從 A 點測到 B 點稱為往測,再從B 點測到 A 點稱為返測。返測時,轉點應選在與往測不同的路線上,獨立進行。
1. 設置測點
根據水準儀類型和操作人員的目測測距,將儀器放置前後於測點中間平坦、通視良好的位置。
2. 置鏡
安置三腳架,先將三腳架上的固定螺栓鬆開,按需要調整腳架長度, 然後將其擰緊,將三腳架放到平坦寬暢不易滑動的地方,(大致成等邊三角形),把三腳架的腳尖踩入土中,並使三腳架大致水平。然後把水準儀從箱中取出,放在三腳架上,細心地將三腳架的中心螺栓旋入儀器的基座內擰緊。檢查、調節腳螺旋,使其高度適中;移動並踩實腳架,使圓水準器氣泡不緊靠圓水準器的內壁。
3. 整平
⑴粗平。使圓水準器的氣泡居中,其方法是轉動其中兩個定平螺栓, 使支架大致水平即豎軸大致鉛垂,然後轉動第三個腳螺旋使氣泡居中。在整平過程中,氣泡移動方向與左手大拇指轉動腳螺旋的方向一致。
⑵精平。目視望遠鏡中管水準影像左、右兩側是否對齊,否則轉動微調螺栓,氣泡左側的影像移動方向和轉動傾斜螺旋的右手拇指方向一致,使管水準重疊成形。
自動安平水準儀由於沒有制動螺旋、管水準器和微傾螺旋,在觀測時候,在儀器粗略整平後,即可直接在水準尺上進行讀數,因此自動安
平水準儀的優點是省略了「精平」過程,從而大大加快了測量速度。4.瞄準
⑴首先進行目鏡對光,使十字絲清晰;
⑵瞄尺。用鏡筒上的準星照準水準尺,當水準尺的影像進入望遠鏡視線後,將望遠鏡制動,再進行物鏡對光,使水準尺的影像清晰,最後用微動螺栓使十字絲的豎絲靠近水準尺的影像。
⑶清除視差。在瞄準工作做好之後,還要檢查是否有十字絲視差存在,十字絲視差存在的原因是目標在望遠鏡內形成的像沒有落在十字絲平面上,對讀數影響很大。清除視差的方法要再進行目鏡和物鏡對光。
5. 讀數
讀取十字絲橫絲所截的水準尺的分劃數。每次在尺上讀出四位讀數, 先讀米、分米、釐米,最後估讀毫米,每次讀數前應檢查管水準是否錯開,否則要重新調整。讀數之前要注意水準尺的分劃式樣及注字位置, 以免讀錯。讀數時按由小到大的方向,米位和分米位根據尺子註記的數字直接讀取,釐米位則要數分劃數,毫米位需要估讀。讀數後應再檢查水準管氣泡是否居中,若不居中,應再次精平,重新讀數。
6. 記錄並計算兩點高程差
將可讀數值記錄到標準的記錄紙上,用後視讀數減去前視讀數即可算出兩者間的高程差。
7. 繪製縱斷面圖
將各點的計算高程按比例標在相應的位置上,然後將各點分別用直線相連,最後註明起訖裡程和行別等。
七、評分表
用往返測量法測量並繪製線路縱斷面圖作業評分記錄表
序 號 | 考核 內容 | 考核要點 | 配 分 | 評分標準 | 扣分 | 得分 |
1 | 工具的使用及維護 | 根據需要一次帶齊所有料具。 | 10 | 工料具準備不全每少一件扣 5 分;工具使用不當每次 扣 5 分,損壞每件扣 10 分 | ||
2 | 作業程序 | ⑴選擇測站。在兩測點間大致中間位置設置測站,保證測站前後視距應大致相等,相差不得過大。 ⑵安置儀器。在測站上打開三角架,調節架腿使高度適中,目估使架頭大致水平,檢查腳架腿是否安置穩固,腳架伸縮螺旋是否擰緊,然後打開儀器箱取出水準儀,置於三腳架頭上, 一隻手扶住儀器,以防儀器從架頭滑落,另一手用連接螺栓將儀器牢固的連接在架頭上。 ⑶粗略整平。旋轉腳螺旋使圓水準器的氣泡居中。然後使儀器轉動 180°並觀察圓水準器氣泡是否居中,如不居中則應更換儀器。 ⑷瞄準水準尺。首先轉動目鏡螺旋使十字絲清晰;鬆開制動螺旋,用照門和準星瞄準水準尺擰緊制動螺旋;通過望遠鏡觀察水準尺,並調焦、轉動微動螺旋使目標清晰,位置準確,期間應注意消除視差。 ⑸精平與讀數。通過目鏡左方的符合氣泡觀察窗看水準管氣泡,右手轉動微傾螺旋,使氣泡兩端的像吻合;讀出水準尺上讀數,估讀到毫米,且保證每個讀數均為 4 位。 ⑹在記錄手簿上,正確位置,清楚、規範地填寫觀測數據,並隨時符合觀測數據,確保正確無誤。 ⑺整理儀器到下一測站按上述步驟進行測量記錄。 ⑻作業完畢,整理並歸位所有材料、設備及機 具。 | 30 | ⑴儀器安置位置不符合規定,一次扣 5 分。 ⑵儀器操作程序錯誤扣 5 分。 ⑶ ⑷ ⑸儀器安置未整平即讀數扣 5 分。 ⑹記錄手簿填寫錯誤或有塗改扣 5 分。 ⑺未按規定設置轉點每少一次扣 10 分。 ⑻整理不徹底、未全部歸位 扣 5 分。 | ||
3 | 作業質量 | ⑴內業計算。在記錄簿上進行數據處理,得出實際測量的高差,並進行檢核,在誤差允許範圍內時調整閉合差,並計算各測點高程。 ⑵繪製縱斷面圖。將各點的計算高程按比例標在相應的位置上,然後將各點分別用直線相 連,最後註明裡程位置等。 | 50 | ⑴內業計算錯誤一處扣 5 分;閉合差超過容許誤差扣10 分,成果檢核超限扣 10 分。 ⑵未按比例標在相應的位置上,每錯一處扣 5 分;未 註明裡程位置,每處扣 5 分 | ||
4 | 作業 安全 | 按規定穿戴、使用勞保用品。 | 10 | 未按規定穿戴、使用勞保用 品扣 10 分。 | ||
5 | 作業 時間 | 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內容。 | 每超時 1 分鐘,從總分扣 2 分,總超時 5 分鐘停止作業 | |||
合 計 | 100 | |||||
否定項:若考生發生下列情況之一,則應及時終止其考試,考試成績記為零分。 ⑴測量過程中,考生操作儀器帶有嘗試性;⑵測量過程中,由於考生責任發生儀器傾倒事故;⑶ 總超時超過 5 分鐘;⑷發生其他不安全因素。 |
附:
鐵道行業職業技能鑑定
鐵路線路工技師操作技能答題卡
單位: 姓名: 準考證號:
裝 訂 線
試題名稱:用往返測量法測量並繪製線路縱斷面圖作業
水準測量記錄手簿
觀測日期 天氣狀況 儀器編號
測點 | 水準尺讀數 | 高差 | 計算高程 | 採用高程 |
後視 | 前視 | - | ||
計算檢核 |
一、命題依據
依據《國家職業標準-鐵路線路工》3.4 和《鐵路特有工種技能培訓規範-鐵路線路工》H3-Ⅱ-P 確定。
二、考核目的
能夠進行平、縱斷面測量作業,計算平、縱斷面調整量。三、考場準備
1. 路堤(或路塹)線路 10m。
2. 工具、材料:測量傘 1 把、雙面尺 1 把、毛筆 1 支、水準儀(含
三腳架)1 臺、尺墊 2 個、工具袋 1 個,油漆、計算紙(米格紙)、記錄手簿等。
3. 若上道作業,按規定申請作業派工單,設好防護。
4. 配合人員 1 人,配合人員除在考生的指揮下配合扶尺以外,不得從事其它作業。
5. 教室一間,考生自帶書寫筆、鉛筆、直尺、三角板、橡皮、科學計算器等學習用具。
6.
計算、檢核准確無誤,成果核算在容許閉合差範圍內【Fh=±30√L】, 正確調整高差閉合差並得出改正後的高程,且結果在允許誤差範圍以內。
四、技術要求
1. 正確使用各種工具、儀器。
2. 置鏡點、轉點位置設置合理。
3. 讀數準確、規範,記錄簿填寫清楚。
4. 作業完畢,整理並歸位所有材料、設備及機具。五、考核要求
一個橫斷面,轉點至少 2 個(不含第一次置鏡),時間 40 分鐘。 六、作業方法及步驟
在直線地段,橫斷面方向是與線路中線垂直的方向;在曲線地段,
橫斷面方向是與線路施測點的切線相垂直的方向。橫斷面方向可用方向架或經緯儀測定。
1. 選擇橫斷面的測量位置。如百米標、由填方變為挖方的零點處、縱向地形的邊坡點、路堤和路塹的最高與最低處、隧道洞口等處。
2. 安置水準儀並進行整平,水準測量時,須先後視軌頂求出儀器高程。
3. 使用水準尺讀出下面各點的讀數,主要有既有線中點、軌頂標高、道床的砟肩、道床的坡腳、路肩、側溝或排水溝的溝底、路堤和路塹邊坡變化點等。
4. 使用鋼尺測出每兩點之間的距離。
5. 繪製橫斷面圖。七、評分表
既有線橫斷面測量作業評分記錄表
序 號 | 考核 內容 | 考核要點 | 配 分 | 評分標準 | 扣分 | 得分 |
1 | 工具的使用及 維護 | 根據需要一次帶齊所有料具。 | 10 | 工料具準備不全每少一件扣 5 分;工具使用不當每次扣 5 分, 損壞每件扣 10 分。 | ||
2 | 作業程序 | ⑴了解施測精度,選擇適當的測量方法。在直線地段,橫斷面方向是與線路中線垂直的方向;在曲線地段,橫斷面方向是與線路施測點的切線相垂直的方向。橫斷面方向可用方向架或經緯儀測定。(口述) ⑵選擇橫斷面的測量位置,如百米標、由填方變為挖方的零點處、縱向地形的邊坡點、路堤和路塹的最高與最低處、隧道洞口等處。 ⑶安置水準儀並進行整平,水準測量時, 須先後視軌頂求出儀器高程。 ⑷使用水準尺讀出下面各點的讀數,主要有既有線中點、軌頂標高、道床的砟肩、道床的坡腳、路肩、側溝或排水溝的溝底路堤和路塹邊坡變化點等。 ⑸使用鋼尺測出每兩點之間的距離。 ⑹作業完畢,整理並歸位所有材料、設備及機具。 | 30 | ⑴缺此項扣 5 分。 ⑵測量位置不正確或未標記,一處扣 5 分。 ⑶儀器安置位置不符合規定,一處扣 5 分;儀器操作程序錯誤扣 5 分;儀器安置未整平即讀數扣 5 分。 ⑷記錄薄填寫錯誤或塗改扣 5 分。 ⑸ 測量方法錯誤或誤差超過10mm,每處扣 10 分。 ⑹整理不徹底、未全部歸位扣 5 分。 | ||
3 | 作業質量 | ⑴內業計算:在記錄簿上進行數據處理, 得出實際測量的高差,並進行檢核,在誤差允許範圍內時調整閉合差,並計算各測點高程。 ⑵繪製縱斷面圖。將各點的計算高程按比例標在相應的位置上,然後將各點分別用 直線相連,最後註明測量位置等。 | 50 | ⑴內業計算錯誤一處扣 5 分;閉 合差超過容許誤差扣 10 分,成 果檢核超限扣 10 分。 ⑵未按比例標在相應的位置上, 每錯一處扣 5 分;未註明裡程位 置,每處扣 5 分。 | ||
4 | 作業 安全 | 按規定穿戴、使用勞保用品。 | 10 | 未按規定穿戴、使用勞保用品扣 10 分。 | ||
5 | 作業 時間 | 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內容。 | 每超時 1 分鐘,從總分扣 2 分, 總超時 5 分鐘停止作業。 | |||
合 計 | 100 | |||||
否定項:若考生發生下列情況之一,則應及時終止其考試,考試成績記為零分。 ⑴數據出現嚴重偏差;⑵測量過程中,考生操作儀器帶有嘗試性;⑶測量過程中,由於考生責任發生儀器傾倒事故;⑷總超時超過 5 分鐘;⑸發生其他不安全因素。 |
附:
鐵道行業職業技能鑑定
鐵路線路工技師操作技能答題卡
單位: 姓名: 準考證號:
裝 訂 線
試題名稱:用往返測量法測量並繪製線路縱斷面圖作業
水準測量記錄手簿
觀測日期 天氣狀況 儀器編號
測點 | 水準尺讀數 | 高差 | 高程 | 備註 |
後視 | 前視 | - | ||
計算檢核 |
一、命題依據
依據《鐵路特有工種技能培訓規範-鐵路線路工》L1-Ⅱ-P、L1-Ⅱ-G 確定。
二、考核目的
能夠整正道岔連接曲線。三、考場準備
1. 岔後連接曲線 1 條。
2. 工具、材料:軌距尺 1 把、30m 鋼捲尺 1 把、弦線 1 副、木摺尺
(或 150mm 鋼板尺)1 把、石筆 1 支、方尺 1 把、曲線檢查記錄本 1 本、起撥道器 2 臺、砟耙 1 把、石砟叉 1 把。
3. 按規定申請作業派工單,設好防護。
4. 配合人員 2 人,配合人員除在考生的指揮下配合拉弦繩和扶尺以外,不得從事其它作業。
5. 考生自帶書寫筆、科學計算器等文具用品。四、技術要求
1. 岔後連接曲線與直線連接處不得有反彎、「鵝頭」。
2. 正矢測量誤差不超 1mm。
3. QZ、ZY、YZ 及各測點定位標註正確、規範。五、考核要求
整正岔後連接曲線 1 條,時間 60 分鐘。六、作業方法及步驟
為了保持連接曲線圓順,當正矢超限時,必須及時整正。
連接曲線的整正方法較多,如長弦矢距法、直股支距法、繩正法、簡易支距法等。過去,我們常用長弦矢距法和直股支距法來整正連接曲線,這兩種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前者因弦繩較長(一般有 40~60m) 容易受風的影響;後者又受道岔直股方向的影響。若用繩正法雖然具有
計算簡單、撥量較小、現測現撥、算了就撥等優點,但是不能保證側線與直線平行。所以,在整正連接曲線時,最好將繩正法與直股支距法結合起來進行綜合整正。
1. 撥正岔後直股方向。
2. 整正或撥正曲線兩端直線,使 ZY 點前的直線在道岔側股方向線上, 使 YZ 點後的直線平行道岔直股方向。
岔後夾直線應用支距尺按以下公式計算進行現場改正:
=
式中:—側線內股與直線內股工作邊的垂直距離;
—直線內股鋼軌至轍叉理論尖端之間的距離; N—道岔號數(如 9、12、…)。
3. 在曲線後方側線與直線平行段,量取側線內股工作邊與直線內股工作邊之間的距離 D,每隔 50~100m,量取 3 處取平均值。
4. 先在圓曲線上任意布幾個點(點間距為 5m)量取其正矢,求其平均值平。根據平均正矢反求連接曲線的既有半徑:
既
=12500
平
5. 計算曲線長:
曲
=(+0.75)
180
6. 計算轍叉理論尖端至連接曲線中央點的水平距離
中
=D·N-1.435
2
7. 根據計算,從轍叉理論尖端沿內直股鋼軌丈量中,用方尺(或用弧交法)引伸至側線外股鋼軌相交得一點,即為連接曲線的曲中點。
(第 6、7 步的操作方法較多,可計算轍叉理論尖端至連接曲線內股中央點的水平距離中=D·N,根據計算,從轍叉理論尖端沿內直股鋼軌丈量中,用方尺(或用弧交法)引伸至側線內股鋼軌相交得一點,然後用
方尺將該點方正至外股鋼軌,即為連接曲線的曲中點,如圖所示,這種方法計算簡單,便於操作。
也可計算轍叉理論尖端至側線內股鋼軌連接曲線 ZY 點距離,內=
-Rtan,根據計算,先從轍叉理論尖端沿側線內股鋼軌丈量 得出
2 內
ZY 點,用方尺將其方正至外股鋼軌,然後量半個曲線長,定出曲中點。這種方法全在側股完成,不受直股影響。)
8. 從曲中點向兩端,沿外股鋼軌各量半個曲線長,定出連接曲線的頭尾。再由曲中點向兩側布點(曲線的起、終點都不在測點上),點間距為 5m。
9. 計算各點的計劃正矢。
( )=2
1
2
(
)=(1-2)
2 −1
2
10. 測量現場正矢,計算撥量,標註撥道量,撥正曲線。七、評分表
岔後連接曲線整正作業評分記錄表
序 號 | 考核 內容 | 考核要點 | 配分 | 評分標準 | 扣 分 | 得 分 |
1 | 工具的使用及 維護 | 根據需要一次帶齊所有料具。 | 10 | 準備不全每少一件扣 5 分 工具使用不當每次扣 5 分 損壞每件扣 10 分。 | ||
2 | 作業程序 | ⑴設置防護。 ⑵撥正岔後直股方向。 ⑶撥正或改正曲線頭尾方向。 ⑷調查線間距、量取圓曲線正矢,反算曲線半徑。 ⑸計算轍叉理論尖端至連接曲線曲中點的水平距離(或轍叉理論尖端至 ZY 點的距離、或轍叉理論尖端至 YZ 點的水平距離)和曲線長度。 ⑹標註曲線QZ、ZY、YZ 及各測點位置(每 5m 設置一個測點,分中法或從一端布點任選)。 ⑺計算各點計劃正矢。 ⑻測量正矢,計算撥量(用流水撥道法或簡易撥道法任選)。 ⑼標註撥道量。 ⑽回收料具,撤除防護。 | 30 | ⑴ ⑵未撥正扣5分。 ⑶未撥正扣5分。 ⑷未調查或量取,每項扣10 分。 ⑸ ⑹ ⑺ ⑻ ⑼未標註或標註錯誤每點扣 5 分。 ⑽未撤除扣 10 分。 | ||
3 | 作業質量 | ⑴轍叉理論尖端至連接曲線曲中點的水平距離計算正確。 ⑵QZ、ZY、YZ 及各測點定位標註正確、規範 ⑶各點計劃正矢計算正確。 ⑷測量正矢誤差不超 1mm。 ⑸撥道量計算方法正確、合理,撥後正矢達到作業驗收標準。 | 50 | ⑴計算錯誤,扣 10 分。 ⑵標註位置錯誤每處扣 5 分,不規範每處扣 2 分。 ⑶計算錯誤,每點扣 10 分 ⑷誤差每處每超 1mm 扣 3 分。 ⑸不符合要求,每處扣 5 分。 | ||
4 | 作業 安全 | 按規定穿戴、使用勞保用品。 | 10 | 未按規定穿戴、使用勞保 用品扣 10 分。 | ||
5 | 作業時間 | 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內容。 | 每超時 1 分鐘,從總分扣 2 分,總超時 5 分鐘停止作業。 | |||
合 計 | 100 | |||||
否定項:若考生發生下列情況之一,則應及時終止其考試,考試成績記為零分。 ⑴不設防護上道;⑵磕碰手腳;⑶總超時超過 5 分鐘;⑷發生其他不安全因素。 |
一、命題依據
依據《國家職業標準-鐵路線路工》3.4 確定。二、考核目的
能組織鋪設或拆除便線。三、考場準備
1. 150m 直線線路一段;或選擇視野開闊,無遮擋物,規模不小於 150
×15m 的土質場地一塊,在場地適當位置測設兩條直線代表兩股鋼軌,並在直線兩端各埋設兩個樁,以標記直線位置,並標明公裡數。
2.工具、材料:30m 鋼捲尺 1 把、弦線 1 副、木摺尺 1 把、1m 鋼板
尺 1 把、木樁 20 個、斧頭 1 把、白線繩 200m、小釘適量。3.若上道作業,按規定申請作業派工單,設好防護。
4. 配合人員 2 人,配合人員除在考生的指揮下配合扶尺和拉繩以外, 不得從事其它作業。
5. 考生自帶直尺、圓規、鉛筆、書寫筆、橡皮、科學計算器等學習用具。
四、技術要求
1. 便線行車速度不大於 45km/h。
2. 在便線上設置曲線,要結合地形條件、地質條件,因地制宜,合理選用。
3. 曲線半徑一般地段不小於 300m,特殊困難條件下不小於 200m。
4. 曲線間最小夾直線長度,一般條件下為 50m,困難條件下不短於
25m。
五、考核要求
正矢法鋪設便線 1 條,先計算,後操作,時間 60 分鐘。六、作業方法及步驟
如圖所示,被衝毀直線線路一段,O 點為衝毀範圍內的線路中心點,
現需向線路橫移 D= m,試計算並用正矢法鋪設便線。
要求:曲線半徑不小於 300m,夾直線長度不短於 25m。
1. 現場量取 OE 之間的距離,假設為 3m。
2. 在線間距D、夾直線長度 K 和曲線半徑 R 確定後,即可對 L、T 及α之值進行計算計算:
(1) 求 L 值
2=2+4RD-2,即
L=√252 4 × 3 × 300-32=64.931m
(2) 求切線長度及曲線轉角T= = 300×3 =10.007m
+ 64.931+25
α=2(−1)
=2(−1) 10.007)=3°49′15.51″
|
300
2α=3°49′15.51″×2=7°38′31.03″
(3) 求各曲線長度
、 =Rα=×300×3°49′15.51″=20.007m
1 3 180
180
=Rα=×300×7°38′31.03″=40.013m
2 180
180
(4) 求各切線點、交點到既有線線路中心的投影長度及距離
C 點、G 點縱距=Tsinα=10.007×in3°49′15.51″=0.667m
C 點、G 點橫距=L-T- 縱距=64.931-10.007- 0.667 =44.938m
3°49′15.51″
D 點、F 點縱距=(T+K)sinα=(10.007+25)×sin3°49′15.51″=2.333m
D 點、F 點橫距=L-T- 縱距=64.931-10.007- 2.333
=19.992m
E 點縱距=D=3m E 點橫距=0m
3°49′15.51″
A 點、H 點、I 點、B 點縱距=0
H 點、I 點縱距=L-T=64.931-10.007=54.924m A 點、B 點橫距=L=64.931m
(5) 計算曲線正矢
10m 弦 f=12500=12500=41.667≈42
300
3. 便線的現場放線
(1) 從病害地點向兩頭拉鏈。
由於線路 AO 為既有線,故通過支距法確定線路中線位置後,用鋼尺放出圖標各點位置並釘樁,然後將 A、H、C、D、E、F、G、I、B 點用準備好的大白粉(或白線繩)連接起來,做好標記。
(2) 曲線放樣。曲線放樣可用偏角法、矢距法和正矢法,曲線較短時也可用長弦矢距法。
正矢法曲線放樣是,自曲線 ZY 點和 YZ 點向直線方向丈量弦長的一半,定出一點,弦線一頭放在該點上,拉緊後向曲線內側擺動,當在 ZY 點或 YZ 點的擺動為圓曲線正矢的一半時,在弦線的另一頭定出二點。將弦線移到 ZY 點或 YZ 點拉緊後向內擺動,自二點量出一個正矢值,在弦線另一端定出三點。按照上述方法,定出 4、5、6…各點至曲終點。
也可從曲線兩頭向中間布點。如果從兩頭布至曲中點,曲中點位置相互重合,則可將各個樁點用曲線連接起來,形成曲線。如果不重合, 則應重新核實。
3.便線鋪設
(1)填築路基:將基床的淤泥清除,搶修時間緊張時可採用拋片石
的辦法;表層路基應儘量選擇透氣性、滲水性較好的粘沙土,也可摻入一定比例的細沙或混砂,分層墊埋壓實。
(2) 鋪枕:在便線路基已形成的基礎上,按便線定向、軌枕間距大致擺勻。
(3) 架軌:在距枕木頭 450mm 處先釘曲上股,再按軌距釘曲下股。
(4) 卸砟:先人工使用籮筐和平板車將就近石砟運到便線,鋪好底砟,大致調整好便線幾何尺寸,撥接好線路後,可用軌道車推送路料車到便線卸砟。
(5) 整道:起道後,先方枕,再搗固、改道、復緊扣件,撥整線路 ,整理道床。
(6) 壓道:軌道車或單機以不超過 5km/h 運行,每通過一列車,都要檢查線路變化,及時消除偏差,列車速度可根據便線狀態逐步提高。
七、評分表
便線計算及鋪設(正矢法)評分記錄表
序 號 | 考核 內容 | 考核要點 | 配 分 | 評分標準 | 扣分 | 得分 |
1 | 工具的 使用及維護 | 根據需要一次帶齊所有料具。 | 10 | 準備不全每少一件扣 5 分;工具 使用不當每次扣 5 分,損壞每件 扣 10 分。 | ||
2 | 作業程序 | ⑴根據給定條件計算曲線半徑及各點位置。 ⑵設置防護。 ⑶用鋼尺放出圖標各點位置並布樁。 ⑷用正矢法進行曲線放樣。 ①自曲線頭 1 號點向直線方向丈量弦長的一半,定出一點。 ②弦線一端放在一點上,拉緊後向曲線內側擺動,當曲線頭點擺動正矢的一半時, 在弦線的另一端定出二點。 ③將弦線的一端移到曲線頭點拉緊後向內擺動,自二點量出一個正矢值,在弦線的另一端定出三點。 按上述方法依次定出 4、5、6……各點, 直至曲線尾為止。 ⑸回收料具,清理場地。 ⑹撤除防護。 | 30 | ⑴ ⑵ ⑶樁點位置錯誤每處扣 5 分。 ⑷測點位置錯誤每處扣 5 分。 ⑸回收不徹底,每件扣 5 分。 ⑹未撤除扣 10 分。 | ||
3 | 作業質量 | 內業計算: ⑴卷面整潔、無塗改。 ⑵夾直線長度符合要求。 ⑶各點位置及曲線正矢計算正確(要求有原始公式)。 | 50 | ⑴未做到扣 5 分。 ⑵不符合扣 10 分。 ⑶計算錯誤每處扣 5 分。 | ||
4 | 作業 安全 | 按規定穿戴、使用勞保用品。 | 10 | 未按規定穿戴、使用勞保用品扣 10 分。 | ||
5 | 作業 時間 | 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內容。 | 每超時 1 分鐘,從總分扣 2 分, 總超時 5 分鐘停止作業。 | |||
合 計 | 100 | |||||
否定項:若考生發生下列情況之一,則應及時終止其考試,考試成績記為零分。 ⑴不設防護上道;⑵磕碰手腳;⑶總超時超過 5 分鐘;⑷發生其他不安全因素。 |
一、命題依據
依據《國家職業標準-鐵路線路工》3.3 和《鐵路特有工種技能培訓規範-鐵路線路工》M3-Ⅲ-P、M3-Ⅲ-G 確定。
二、考核目的
能夠分析和整治曲線常見病害。三、考場準備
1. 無要素、無緩和曲線的單圓曲線(不超 100 米)或岔後連接曲線一條。
2. 工具、材料:軌距尺 1 把、10m 或 30m 鋼捲尺 1 把、弦線 1 副、木摺尺(或鋼板尺)1 把、石筆 1 支、線路檢查記錄本 1 個、曲線檢查記錄
本 1 個。
3. 按規定申請作業派工單,設好防護。
4. 配合人員 2 人,配合人員除在考生的指揮下配合點撬、扶尺、拉弦繩以外,不得從事其它作業。
5. 考生自帶書寫筆、科學計算器等文具用品。四、技術要求
1. 正確熟練的進行曲線線路幾何尺寸檢查,並清楚的記錄數據。
2. 圈畫病害準確全面無遺漏,並提出合理的整修方案。
3. 作業完畢,按要求整理工具。五、考核要求
檢查曲線一條(不超 100m),軌距水平每 25m 量八處,曲線正矢用 10m 弦每 5 米測量一處,其他項目暫不檢查,時間 60 分鐘。
六、作業方法及步驟
1. 目視確定曲線頭尾。站在曲線內距曲線頭(尾)約 50m~100m 向外目視,在鋼軌上點出曲線始、終點的具體位置。
2. 布點。從目視始點用鋼捲尺每 5m 量一點,順量至曲線尾,並用石
筆做出標記。順量的最後一點應落在目視終點以外,並量取目視終點距最後一測點的距離。
3. 測量現場正矢。測量時,應向曲線兩端多測幾個點。若夾直線過短,可將兩條曲線一同測量計算。
4. 計算圓曲線內平均正矢和曲線半徑,確定超高和軌距加寬量。
(1)圓曲線平均正矢=圓曲線實測正矢合計
圓曲線測點數
(在曲線頭、尾沒有算出之前,可在曲線中部選擇大致相同的正矢)
(2)曲線半徑= 12500
圓曲線平均正矢
(3) 根據半徑確定軌距加寬
曲線半徑(m) | R≥295 | 295>R≥245 | 245>R≥195 | R<195 |
軌距(mm) | 1435 | 1440 | 1445 | 1450 |
加寬值(mm) | 0 | 5 | 10 | 15 |
軌距加寬遞減,如無緩和曲線,則在直線上遞減,遞減率不得大於1‰。在困難條件下,站線上的軌距加寬可按 2‰遞減。特殊條件下的軌距加寬遞減,鐵路局可根據具體情況規定,但不得大於 2‰。
站線道岔與曲線或道岔與其連接曲線之間的直線段長度不應小於7.5m,困難條件下不應小於 6m。軌距加寬遞減率不應大於 2‰,困難條件下不應大於 3‰。
(4) 確定超高。
根據具體情況按 5 的倍數確定,無緩和曲線時在直線上順坡的超高不應大於 25mm。允許速度不大於 120km/h 線路,在直線上順坡坡度不應大於 1/(9vmax ),在困難條件下,可適當加大順坡坡度,但允許速度大於 120km/h 的線路不應大於 1/(8vmax);其他線路不應大於 1/(7vmax), 當 1/(7vmax)大於 2‰時,按 2‰設置。
岔後連接曲線超高不應大於 15mm,順坡不應大於 2‰。5.檢查軌距、水平。
6. 檢查完畢按標準勾畫超限病害,並將超限的正矢用簡易撥道法在檢查本上將曲線撥順。
7. 用分中法重新布設曲線,計算曲線長度及各點正矢。
(1) 計算實量正矢倒累計(或正累計)和現場實量正矢總和。
(2) 計算曲中點位置
曲線中央點位置=現場實測正矢倒累計合計
現場實測正矢合計
(或 曲線中央點位置=曲線測量終點+1-現場實測正矢正累計合計)
現場實測正矢合計
(3) 計算曲線長分段數(或圓曲線長度) 曲線長分段數=現場實測正矢合計
圓曲線平均正矢
(或 圓曲線長度=點間距×現場實量正矢總和÷圓曲線平均正矢)
(4) 計算圓曲線頭尾(ZY、YZ)位置
曲線頭(ZY)=曲線中央點-曲線長分段數
2
曲線尾(YZ)=曲線中央點+曲線長分段數
2
(5) 圖示布點
單圓曲線曲中點應位於測點上。
(6) 計算各點正矢
始終點相鄰兩點計算公式:
( )=2
1
2
(
)=(1-2)
2 −1
2
8. 圖示標註
將 ZY、YZ 點距測量始點和末點的距離及各測點計算正矢標註在圖中。七、評分表
曲線線路檢查及病害分析作業評分記錄表
序 號 | 考核 內容 | 考核要點 | 配 分 | 評分標準 | 扣分 | 得分 |
1 | 工具的 使用及維護 | 根據需要一次帶齊所有料具。 | 10 | 準備不全每少一件扣 5 分;工具 使用不當每次扣 5 分,損壞每件 扣 10 分。 | ||
2 | 作業程序 | ⑴設置防護。 ⑵校核量具。軌距尺水平誤差不超 1mm。 ⑶核查曲線。按要求布置臨時測點。 ⑷測量曲線正矢。按測點位置將實測正矢記錄在曲線檢查記錄本中,測量誤差不超過 1mm。 ⑸計算曲線半徑,確定超高和軌距加寬量。 ⑹檢查軌距、水平。按「先軌距、後水平的順序在規定的檢查點上測量,將實測軌距和水平的差數記入記錄本中。(水平以高於基準股為「+」,低於基準股為「-」 ⑺回收料具,撤除防護。 ⑻按給定標準勾畫超限病害。 ⑼用簡易撥道法計算撥道量,使曲線圓順,撥後正矢達到作業驗收標準。 ⑽用分中法重新布設曲線,計算曲線長度 及各點正矢,並圖示標註。 | 30 | ⑴ ⑵未校核扣 5 分。 ⑶未布置,每個測點扣 2 分。 ⑷測量位置或方法錯誤每處扣 5 分。 ⑸計算錯誤扣 10 分。 ⑹測量位置、距離錯誤或記錄錯誤每處扣 5 分。 ⑺未撤除扣 10 分。 ⑻ ⑼ ⑽ | ||
3 | 作業質量 | ⑴填寫測點號、軌號、檢查日期及檢查人姓名等要素記錄齊全。 ⑵現場檢查數據記錄正確、無塗改,測量誤差不得超過±1mm。 ⑶超限處所勾畫正確、規範。 ⑷撥道量計算方法正確、合理,撥後正矢達到作業驗收標準。 ⑸各點位置及曲線正矢計算正確(要求有原始公式)。 ⑹圖示標註正確。 | 50 | ⑴每漏一項扣 3 分。 ⑵記錄位置錯誤或塗改每處扣 5 分;誤差超過規定每處每超1mm 扣 3 分。 ⑶漏勾、錯勾,每處扣 5 分。 ⑷計算錯誤或超限每處扣 5 分, 撥後正矢填寫錯誤每處扣 5 分, 撥道位置錯誤每處扣 10 分,不 合理每處扣 5 分。 ⑸計算錯誤,每處扣 5 分。 ⑹未圖示標註扣 15 分,標註錯 誤每處扣 2 分。 | ||
4 | 作業 安全 | 按規定穿戴、使用勞保用品。 | 10 | 未按規定穿戴、使用勞保用品扣 10 分。 | ||
5 | 作業 時間 | 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內容。 | 每超時 1 分鐘,從總分扣 2 分, 總超時 5 分鐘停止作業。 | |||
合 計 | 100 | |||||
否定項:若考生發生下列情況之一,則應及時終止其考試,考試成績記為零分。 ⑴不設防護上道;⑵磕碰手腳;⑶無檢查記錄數據或整治方案;⑷總超時超過 5 分鐘;⑸發生其他不安全因素。 |
一、命題依據
依據《國家職業標準-鐵路線路工》3.3 和《鐵路特有工種技能培訓規範-鐵路線路工》M3-Ⅲ-P、M3-Ⅲ-G 確定。
二、考核目的
能夠分析和整治曲線常見病害,能計算撥道量並整正。三、考場準備
教室一間。 四、技術要求
1. 實測正矢合計等於計劃正矢合計。
2. 正矢差合計數為零。
3. 曲線終點的正矢差累計為零。
4. 正矢差累計的合計數為零。
5. 曲線終點的半撥量為零。五、考核要求
用流水撥道法計算 1 條曲線的撥道量(差累計調整法),時間 90 分鐘。
六、作業方法及步驟
流水撥道法撥量計算的方法較多,主要有差累計調整法、計劃正矢調整法、計劃正矢對稱調整法、半撥量調整法等,不管採用哪一種方法, 其基本原理都是一樣的。
差累計調整法,顧名思義就是對正矢差累計進行調整。基本要點是: 當正矢差累計合計不為零時,說明計算出的曲線終點撥量不為「0」,應對差累計進行調整,使正矢差累計合計為零。調整時,一般多在圓曲線上調整,少在緩和曲線上調整。調整以後,撥後正矢也隨之發生變化。在用連續為「+1」的每一數組調整差累計時,在第一個「+1」的測點號處撥後正矢較計劃正矢減少 1mm,最末一個「+1」的次測點號(即後一
個測點號)處撥後正矢較計劃正矢增加 1mm。連續使用「-1」,則相反。
【例】已知某曲線實測正矢、計劃正矢如下表所示,試完成表中撥道量計算。
差累計調整法撥量計算表
測點 | 實量 正矢 | 計劃 正矢 | 正矢差 | 正矢差 累計 | 修正量 | 半撥量 | 撥量 | 撥後 正矢 | 記事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1 | 4 | 4 | 0 | 0 | 0 | 0 | 4 | ZH | |
2 | 19 | 22 | -3 | -3 | 0 | 0 | 22 | ||
3 | 47 | 45 | 2 | -1 | -3 | -6 | 45 | ||
4 | 62 | 67 | -5 | -6 | 1 | -4 | -8 | 66 | -1 |
5 | 92 | 89 | 3 | -3 | 1 | -9 | -18 | 89 | |
6 | 108 | 111 | -3 | -6 | -11 | -22 | 112 | 1 | |
7 | 146 | 134 | 12 | 6 | -17 | -34 | 134 | ||
8 | 145 | 152 | -7 | -1 | -11 | -22 | 152 | HY | |
9 | 158 | 156 | 2 | 1 | -12 | -24 | 156 | ||
10 | 162 | 156 | 6 | 7 | -11 | -22 | 156 | ||
11 | 152 | 156 | -4 | 3 | -4 | -8 | 156 | ||
12 | 151 | 156 | -5 | -2 | -1 | -2 | 156 | ||
13 | 158 | 156 | 2 | 0 | -3 | -6 | 156 | ||
14 | 150 | 151 | -1 | -1 | -3 | -6 | 151 | YH | |
15 | 132 | 132 | 0 | -1 | -4 | -8 | 132 | ||
16 | 106 | 109 | -3 | -4 | -5 | -10 | 109 | ||
17 | 92 | 87 | 5 | 1 | -9 | -18 | 87 | ||
18 | 66 | 65 | 1 | 2 | -8 | -16 | 65 | ||
19 | 43 | 42 | 1 | 3 | -6 | -12 | 42 | ||
20 | 20 | 20 | 0 | 3 | -3 | -6 | 20 | ||
21 | 0 | 3 | -3 | 0 | 0 | 0 | 3 | HZ | |
∑ | 2013 | 2013 | +34 -34 | 26 -28 -2 | 2013 |
1. 計算實測正矢和計劃正矢合計,調整計劃正矢,使實測正矢合計等於計劃正矢合計。
實測正矢合計等於計劃正矢合計是整正曲線的基本原則,是撥量計算的必要前提。在現場實際中,實測正矢總和往往不等於計劃正矢總和, 這主要是受正矢測量誤差和曲線兩端直線方向不良的影響,需要經過調整才能使之相等。在現場實際中,計劃正矢總不等於設計正矢,因為鋼軌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隨著軌溫的變化設計正矢也有輕微的變化,計劃正矢應依據現場實測正矢進行編制。在撥量計算時,緩和曲線計劃正矢的編制最好採用原計劃正矢,現場實測正矢總和與計算正矢總和的差
數應放在圓曲線內調整,且應儘量放在圓曲線中部,這樣才能保證曲線的正確狀態。
2. 計算正矢差
正矢差=實量正矢-計劃正矢
當實量正矢大於計劃正矢時,正矢差為「+」號,當實量正矢小於計劃正矢時,正矢差為「-」號。正矢差的「+」號和「-」號分別加在一起,其數值必然相等,否則要複查和改正計算上的錯誤。
如表中計算結果,正矢差的正值與負值均為 34mm。3.計算正矢差累計
計算正矢差累計可按表中箭頭表示的方向,用「斜加平記」的方法進行累計。如表中,第 4 測點的正矢差累計=第 4 測點的正矢差(-5)+
第 3 測點的正矢差累計(-1)=-6。
每個測點的差累計數算出來以後,對其正號值與負號值分別累加比較,如數值相等,則不必修正,即可進行半撥量計算;如數值不等,說明曲線始點或終點將發生撥道量,故應進行修正。
4. 修正正矢差累計
用梯形修正法在一些測點上,加一些與正矢差累計合計的符號相反, 總的數值相同的修正量,在本例中需要加正數,總的修正量為 2,即在測點 4、5 上各設修正量為+1,其合計為+2,與正矢差累計合計數相同, 符號相反,這樣就可以消去了-2,保證了曲線頭尾位置不變的要求。
如果需要消去的差累計合計數值較大,可在多個測點上修正。為了保證曲線的圓順性,相鄰測點修正量應排列成梯形的漸變形式,漸變量為 1mm,一般不要超過 2mm,並且在相鄰測點上修正量,由增加轉變為減少時,至少有兩個相鄰測點上的修正量相同,以確保曲線圓順。
5. 計算半撥量
半撥量按表中箭頭指的方向用「平加下記」的方法進行計算。半撥量=前點正矢差累計+前點修正量+前點半撥量
表中,第 5 測點的半撥量=4 測點的差累計+4 測點修正量+4 測點
半撥量=-6+1-4=-9。
上表計算結果,第一個測點和最後一個測點的半撥量均等於零,符合始、終點半撥量等於零的要求。
如果半撥量很大,要求把它減少到許可程度,也可用梯形修正法。一般情況,曲線的上半部半撥量「-」號大,曲線軌道往下壓得多,可先用正號梯形來修正,在下半部用負號梯形來反修正;反之,如曲線上半部半撥量「+」號大,曲線軌道往上挑得多,可先用負號梯形來修正, 在下半部用正號梯形來修正。但修正量的合計與正矢差累計的合計必須符號相反,絕對值相等。
6. 計算撥量
撥量=半撥量×2 7.計算撥後正矢
撥後正矢=實量正矢+撥量-起點撥量+後點撥量
2
如上表中,第 5 測點的撥後正矢=5 測點實量正矢+5 測點撥量-(4 測點撥量+6 測點撥量)/2=92+(-18)-(-8-22)/2=89mm。
通過計算,撥後正矢合計應與實量正矢合計、計劃正矢合計相等; 若干點撥後正矢與計劃正矢相比較的增減數,應和修正量的計算根據相吻合,否則應複查在計算上的錯誤。
對照撥後正矢與計劃正矢值可以發現,梯形修正,在修正過程中, 雖然沒有考慮計劃正矢,但實際上與調整計劃正矢的原理是完全相同的, 修正差累計實質是改變了計劃正矢。
七、評分表
使用流水撥道法計算曲線撥道量評分記錄表
序 號 | 考核 內容 | 考核要點 | 配 分 | 評分標準 | 扣 分 | 得 分 |
1 | 作業程序 | ⑴實測正矢合計和計劃正矢合計, 並調整計劃正矢使其相等。 ⑵計算正矢差。 ⑶計算正矢差累計。 ⑷修正正矢差累計。 ⑸計算半撥量。 ⑹計算撥量。 ⑺計算撥後正矢。 | 100 | ⑴計算錯誤扣 10 分,調整不合理每處扣 5 分,調整後合計數不相等扣 5 分。 ⑵每錯一處扣 2 分,正矢差合計數不等於零 扣 10 分。 ⑶每錯一處扣 2 分。 ⑷修正錯誤每處扣 10 分,修正位置錯誤致 使撥量過大,位置每錯一格扣 2 分,修正後 正矢差累計不為零扣 10 分。一個點 ⑸每錯一處扣 2 分,曲線終點的半撥量不為 零扣 10 分。 ⑹每錯一處扣 2 分。 ⑺每錯一處扣 2 分。 | ||
2 | 作業 時間 | 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內容。 | 不得超時。 | |||
合計 | 100 | |||||
說明:前一個數值發生錯誤,後面的結果全視為錯誤。如一個點的半撥量計算錯誤,那麼不管公式使 用是否正確,該點的撥量及計算撥後正矢均視為錯誤。 | ||||||
否定項:若考生發生下列情況之一,則應及時終止其考試,考試成績記為零分。 ⑴不遵守考場紀律,大聲喧譁;⑵攜帶電子通訊設備或與考試有關的學習資料進入考場;⑶考場作弊。 |
一、命題依據
依據《鐵路特有工種技能培訓規範-鐵路線路工》M1-Ⅱ-P、M2-Ⅱ-P 確定。
二、考核目的
能夠計算曲線始點、中點和終點位置。三、考場準備
1. 長度不超過 300m 有緩和曲線的單曲線 1 條,與之相符《設備綜合臺帳》1 份。
2. 工具、材料:軌距尺 1 把、30m 鋼捲尺 1 把、弦線 1 副、木摺尺
(或鋼板尺)1 把、石筆 1 支、方尺 1 把,空白曲線履歷表 1 張。3.按規定申請作業派工單,設好防護。
4. 配合人員 2 人,配合人員除在考生的指揮下配合拉弦繩、扶尺以外,不得從事其它作業。
5. 考生自帶書寫筆、科學計算器等文具用品。四、技術要求
1. 按規定位置測量,數據準確。
2. 測量位置、項目與設備技術臺帳相符,數據核對處理無誤。五、考核要求
用設備技術臺帳計算核對現場曲線 1 條(長度不超 300m),時間 90分鐘。
六、作業方法及步驟
1. 計算曲線外股鋼軌伸長量及緩和曲線各測點設計正矢。
(1) 曲線外股全長 :
=(+0.75)+
外 180 0
(2) 曲線總分段數:N=曲線外股全長(外)/點間距(λ)
(3) 確定曲中點測點號位置:起點號數為 1,對稱曲線的 QZ 測點號
數=曲線總分段數+1(向上取整)
2
(4) 確定測點總數:一般從 QZ 向兩端布點,對稱曲線的末點號數
=QZ 測點號×2-1
(5) 計算各測點設計正矢
①無緩和曲線時,始終點相鄰兩點正矢的計算
( )=2 ( )=(1 − 2)
1
2
2 −1
2
②有緩和曲線時,各點正矢的計算
緩和曲線分段數m=緩和曲線長度
點間距
d=
圓曲線正矢
緩和曲線分段數
=1 3
=(
3
曲起(曲終) 6 d
緩始 +6 ) d
= -(+ 3)
= -1 3
緩終
6 d 圓始(終)
6 d
緩和曲線中間各點正矢等於緩和曲線正矢遞增率乘以由曲線起點到該測點的分段數,即=(i-a)d=id-Δd=−1+d。
2. 核對曲線起終點位置及長度。利用設備臺帳的起終點里程與曲線
的現場實際起終點位置進行核對,看計算曲線長度是否與現場實際相符。3.核對緩和曲線長度。從曲線起終點位置,用 30m 鋼捲尺實地丈量
緩和曲線長度,看 HY 點和 YH 點位置是否正確。4.核對曲中點及各測點距離及位置。
①看曲中點位置和測點號是否與計算相符。
②用鋼尺從曲中點分別向兩端沿曲線外股鋼軌丈量,看各測點位置及編號是否正確。
5. 核對緩和曲線各測點正矢,看各點正矢是否與計算相符。。
6. 核對曲線超高及超高順坡。
一般為每 25m 測量 4 處(R≤450m 為 8 處),按軌號測量位置設置。在現實中,軌號位置與實際裡程可能存在偏差,故緩和曲線超高布置應在現場實地進行。
①量取超高順坡起點距第一個測點的距離,乘以超高順坡率,即為該點應設超高。
②以該點為基準,每 6.25m(或 3.125m)設置一個測點,以此類推, 直到超高順坡終點。
超高順坡率=圓曲線超高/超高順坡長度
超高遞增率=6.25(或 3.125)×超高順坡率
布置超高時應注意:計算第一測點的超高和超高遞增率時,應保留不少於 3 位小數,否則布置的超高可能有誤;順坡起點的超高應為零, 順坡終點的超高應等於圓曲線設計超高;在超高順坡長度範圍內只能有一個超高順坡率。
7. 填寫曲線履歷表。
七、評分表
用設備技術臺帳計算核對現場曲線評分記錄表
序 號 | 考核 內容 | 考核要點 | 配 分 | 評分標準 | 扣分 | 得分 |
1 | 工具的 使用及維護 | 根據需要一次帶齊所有料具。 | 10 | 準備不全每少一件扣 5 分;工具 使用不當每次扣 5 分,損壞每件 扣 10 分。 | ||
2 | 作業程序 | ⑴設置防護。 ⑵計算曲線外股鋼軌伸長量及緩和曲線各測點設計正矢。 ⑶核對曲線起終點位置及長度。用臺帳的起終點里程與現場實際起終點位置進行核對,計算曲線長度是否與現場實際相符。 ⑷核對緩和曲線長度。從曲線起終點位置用 30 米鋼捲尺實地丈量緩和曲線長度, 看 HY 點和 YH 點位置是否正確。 ⑸核對曲中點及各測點標記及位置。用鋼尺從曲中點分別向兩端沿著曲線外股鋼軌丈量,確認各測點編號和距離正確。 ⑹核對緩和曲線各測點正矢是否與計算相符。 ⑺核對曲線超高及超高順坡。曲線超高以現場軌號為起點,每 6.25m 設置一個測點,看超高及超高順坡是否與臺帳相符。 ⑻核對完成後,將核對數據填寫在曲線履歷表。 ⑼回收料具,撤除防護。 | 30 | ⑴ ⑵ ⑶核對錯誤每處扣5分。 ⑷核對錯誤每處扣5分。 ⑸核對錯誤每處扣5分。 ⑹核對錯誤每處扣5分。 ⑺核對錯誤每處扣5分。 ⑻ ⑼未撤除扣 10 分。 | ||
3 | 作業質量 | ⑴曲線外股伸長量及各測點正矢計算正確。 ⑵曲線履歷表數據正確、規範、完整。 | 50 | ⑴伸長量計算錯誤扣 10 分,測 點正矢計算錯誤每處扣 5 分。 ⑵每錯、漏一處扣 5 分,塗改和 不符合要求,每處扣 2 分。 | ||
4 | 作業 安全 | 按規定穿戴、使用勞保用品。 | 10 | 未按規定穿戴、使用勞保用品扣 10 分。 | ||
5 | 作業 時間 | 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內容。 | 每超時 1 分鐘,從總分扣 2 分, 總超時 5 分鐘停止作業。 | |||
合 計 | 100 | |||||
否定項:若考生發生下列情況之一,則應及時終止其考試,考試成績記為零分。 ⑴不設防護上道;⑵磕碰手腳;⑶總超時超過 5 分鐘;⑷發生其他不安全因素。 |
一、命題依據
依據《國家職業標準-鐵路線路工》3.4 和《鐵路特有工種技能培訓規範-鐵路線路工》E4-Ⅱ-P 確定。
二、考核目的
使用經緯儀、全站儀進行測量作業。三、考場準備
1. 選擇視野開闊,無遮擋物,規模不小於 10×100m 的場地一塊。在場地適當位置測設兩條延長線可相交直線段,並在直線兩端各埋設兩個樁,以標記曲線兩端直線段位置,並標明公裡數。
2. 工具、材料:測量傘 1 把、經緯儀或全站儀(含三腳架)1 臺、工具袋 1 個、、鐵錘 1 把、測釺適量、指揮旗 1 面、垂球 2 個。
3. 若在線路上作業,按規定申請作業派工單,設好防護。
4. 配合人員 2 人,配合人員在考生的指揮下,輔助考生完成測設工作,計算、儀器使用由考生單獨完成。
四、技術要求
1. 檢查工具、材料及儀器是否齊全,狀態是否良好。
2. 正確使用各種工具、儀器。
3. 計算正確,數據保留位數符合規定,清楚記錄數據。
4. 作業完畢,整理並歸位所有材料、設備及機具。五、考核要求
使用經緯儀測量 1 條曲線的轉角,時間 40 分鐘。六、作業方法及步驟
曲線轉角測量可沿線路中心線、外軌頂面中心及外移樁進行。
1. 若在線路上作業,為避免曲線頭尾本身方向不良,首先應目視確定曲線頭尾。站在距曲線頭(尾)約 50m~100m 的曲線內向外目測,指派一人配合在外股鋼軌上點出曲線始、終點的位置。
2. 清點儀器、工具和材料。定施測方案。
3. 安置儀器,觀測記錄。
①在曲線起點(儘量在直緩點外方的直線上)設置樁點 A,並安置經緯儀,整平對中軌道中心(定點方尺)或外軌頂面中心(定點木塊)。正鏡後視距置鏡點 100m 左右直線方向的一點,照準直立在方尺小孔上的長測針,讀角記錄或將水平度盤調至 0°00'00"。鬆開水平制動螺旋,順時針轉鏡照準曲線終點方向(儘量在終端緩直點外方的直線上)樁點 B, 測得 A 角。倒鏡重複上述過程,正倒鏡兩次所測之誤差要求在 20″內。如果滿足精度要求,則取其平均值,然後便可進行下一步的測角工作。
②將儀器移至曲線終點,在樁點 B 上安置儀器,望遠鏡對準曲線外方直線鋼軌中線方向(水平度盤調至 0°00'00")水平制動。鬆開水平制動螺旋,向曲線起點方向撥動,對準樁點 A,測得 B 角。倒鏡,反向依次再測一遍。
4. 內業計算:在記錄簿上進行數據處理,並進行檢核,最終得出曲線轉角角度值。
七、評分表
使用經緯儀測量曲線轉角作業評分記錄表
序 號 | 考核 內容 | 考核要點 | 配 分 | 評分標準 | 扣 分 | 得 分 |
1 | 工具的使用及維護 | ⑴領取儀器要檢查。 ⑵儀器攜帶要扣緊鎖。 ⑶操作儀器要輕慢,步驟正確,熟練。 ⑷儀器零件無損壞。 | 10 | 每項未做到扣 3 分。 | ||
2 | 作業程序 | ⑴設置防護。 ⑵若在線路上作業,首先應目視確定曲線頭尾。站在距曲線頭(尾)約 50m~100m 的曲線內向外目測,指派一人配合在外股鋼軌上點出曲線始、終點的位置。 ⑶清點儀器、工具和材料。定施測方案。 ⑷安置儀器,觀測記錄。 ①在曲線起點(儘量在起端直線上)設置樁點 A,並安置經緯儀。望遠鏡對準曲線外方直線鋼軌中線方向(水平度盤調至 0°00' 00")水平制動。鬆開水平制動螺旋,向曲線終點方向(儘量在終端直線上)撥動,測得 A 角,定出樁點 B。倒鏡,反向依次再測一遍。 ②將儀器移至曲線終點,在樁點 B 上安置儀器,望遠鏡對準曲線外方直線鋼軌中線方向 (水平度盤調至 0°00'00")水平制動。鬆開水平制動螺旋,向曲線起點方向撥動, 對準樁點 A,測得 B 角。倒鏡,反向依次再測一遍。 ⑸內業計算:在記錄簿上進行數據處理,並進行檢核,最終得出曲線轉角角度值。 ⑹作業完畢,整理並歸位所有材料、設備及機具。 ⑺撤除防護。 | 40 | ⑴ ⑵未確定始終點扣 10 分。 ⑶準備不充足每次扣 5 分。 ⑷儀器安置錯誤每次扣 10 分,選擇的測量方法不符合要求每次扣5 分;安置儀器不好每次扣 5 分 ⑸ ⑹未做到扣 5 分。 ⑺未撤除防護扣 10 分。 | ||
3 | 作業質量 | ⑴清點儀器、工具和材料。 ⑵記錄準確,計算正確,數據保留位數符合規定,清楚記錄數據。 ⑶成果核算在容許誤差範圍內。 | 40 | ⑴不全,每少一件扣 5 分。 ⑵記錄不準每次扣 5 分,計算不 正確每處扣 10 分,塗改每處扣 5 分。 ⑶精度不符要求,每差 1″扣 2 分。 | ||
4 | 作業安全 | ⑴按規定穿戴、使用勞保用品。 ⑵儀器無磕碰。 | 10 | ⑴未按規定穿戴、使用勞保用品扣 10 分。 ⑵有,每次扣 5 分。 | ||
5 | 作業 時間 | 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內容。 | 每超時 1 分鐘,從總分扣 2 分, 總超時 5 分鐘停止作業。 | |||
合 計 | 100 | |||||
否定項:若考生發生下列情況之一,則應及時終止其考試,考試成績記為零分。 ⑴不設防護上道;⑵磕碰手腳;⑶數據出現嚴重偏差;⑷測量過程中,考生操作儀器帶有嘗試性; ⑸測量過程中,由於考生責任發生儀器傾倒事故;⑹總超時超過 5 分鐘;⑺發生其他不安全因素。 |
附:
鐵道行業職業技能鑑定
鐵路線路工技師操作技能答題卡
單位: 姓名: 準考證號:
裝 訂 線
試題名稱:使用經緯儀測量曲線轉角作業
水平角觀測記錄(測回法)
儀器型號: 日期:
天 氣: 地點:
注意:精度差要求≤20″。
計算和檢算過程:
第十一題 無要素曲線檢查、計算與整正作業一、命題依據
依據《鐵路特有工種技能培訓規範-鐵路線路工》M1-Ⅱ-P、M2-Ⅱ-P 確定。
二、考核目的
能夠計算曲線始點、中點和終點位置,能夠計算和調整曲線超高。三、考場準備
1. 帶緩和曲線無任何曲線標記的單曲線(長度不超 300 米)1 條。
2. 工具、材料:軌距尺 1 把、30m 鋼捲尺 1 把、弦線 1 副、木摺尺
(或鋼板尺)1 把、石筆 1 支、曲線檢查記錄本 1 個。3.按規定申請作業派工單,設好防護。
4. 配合人員 2 人,配合人員除在考生的指揮下配合點撬、拉弦繩以外,不得從事其它作業。
5. 教室一間。
6. 考生自帶書寫筆、科學計算器等學習用具。四、技術要求
1. 正確熟練的進行曲線線路幾何尺寸檢查,並清楚的記錄數據。
2. 超高設置合理,正矢計算正確。
3. 作業完畢,按要求整理工具。五、考核要求
檢查、計算和整正 1 條無要素曲線,時間 120 分鐘。六、作業方法及步驟
有的曲線因直線方向變化,頭尾位置不對,以致測量出的現場正矢數很不正常。如果在這基礎上去計算和撥正曲線,不僅撥道量大,而且曲線也不圓順。在這種情況下,應先通過計算,找出曲線中央點,確定曲線頭尾位置,重新測量現場正矢與計算撥量。
如有資料或標記時,應儘量採用原中央點位置。如無資料可查或原
曲線中央點誤差較大時,則需用現場實測正矢重新計算校對曲線中央點的位置,然後從曲線中央點開始重新布點測量。
如果曲線兩端直線較好,頭尾位置變動不大,可以不計算中央點。個別曲線因直線方向或位置發生變化,致使頭尾位置不對或曲線技術資料不明,導致測量出的現場正矢很不正常,應先對曲線五大樁位置進行重新計算,找出曲線中央點(簡稱曲中點),定出曲線頭尾位置,然後重新確定曲線位置,再按新確定的位置測量現場正矢,並計算撥量撥正曲線。
1. 在現場實際中遇到無樁點的曲線時,應先由一人站在距曲線頭(尾) 約 50m~100m 的曲線內,目測曲線始(終)點,另一人在鋼軌上點出曲線始(終)端的具體位置。
2. 用鋼尺布設各測點位置。從目測始點開始每 10m 布一點,並在曲線外股劃好標記和編出測點號,順量至曲線尾,順量的最後一點要落在目測終點之外。
3. 測量假定曲線頭尾裡程位置,測量曲線現場正矢和圓曲線超高。
4. 計算曲線各樁點位置。
【例】某曲線資料不明,現場實測正矢如表所示。
測站 | 目 標 | 盤位 | 水平度盤 讀數 | 半測回角值 | 一測回角值 | 備 注 |
A | 左 | |||||
右 | ||||||
B | 左 | |||||
右 | ||||||
測點編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實測正矢 | 0 | 8 | 22 | 28 | 35 | 36 | 53 | 61 | 66 | 64 | 66 | 67 | 67 | 61 | 58 | 51 | 42 | 30 | 24 | 13 | 1 | 0 |
解:(1)曲線中央點位置的計算
①計算現場正矢合計,本例中∑ =853。
②計算現場正矢倒累計合計,本例中現場正矢倒累計合計∑ ∑ = 9610。
③計算曲中點
QZ=現場正矢倒累計合計=∑ ∑ =9610=11.266
現場正矢合計
∑
853
曲中點表示曲線起點至圓曲線中央點的距離。曲中點小數點前為測點號數,小數點後為半弦長的比例數。如 11.266 是指 QZ 點位於 11 號測點與 12 號測點之間,若為 20m 弦測量,則該點距離 11 號測點是 2.66m;
若為 10m 弦測量,則該點距離 11 號測點是 1.33m。
(2) 圓曲線平均正矢
在現場實際工作中,圓曲線平均正矢一般採用圓曲線正矢合計除以圓曲線的測點數,即
c 均
=∑
園
如上例中採用測點 9~14 點的平均正矢作為計劃正矢,即
c 均
=391=65
6
如果知道緩和曲線長度,可用實測正矢總和除以圓曲線測點數與緩和曲線總測點數的一半之和計算;如果知道曲線半徑,也可用半徑直接計算出圓曲線平均正矢。
(3) 假定圓曲線分段數(包括兩端緩和曲線各一半)
假定圓曲線分段數為 N,則 N 等於現場正矢合計除以圓曲線平均正矢,即
|
N= = =13.123
c 均 65
又因每個測點之間的距離一般為 10m,故上例中假定圓曲線的全長 L
=13.123×10=132.23m。
(4) 假定圓曲線始終點
①圓曲線始點(ZY)
ZY=QZ- =11.266-13.123=4.705
2 2
②圓曲線終點(YZ)
YZ=QZ+ =11.266+13.123=17.828
2 2
(5) 緩和曲線分段數
緩和曲線分段數等於曲線總點數減 1 再減去假定圓曲線分段數,即m=(總-1)-N(向下取整數)。
本例中,曲線的總點數為 22,緩和曲線分段數 m=(22-1)-13.123
=7.877,取整數即為 7 段。
在現場實際當中,緩和曲線長度一般都是已知的,可直接計算。若不知,也可根據緩和曲線的相鄰正矢差,大致能看出緩和曲線的位置。
(6) 緩和曲線正矢遞增率
緩和曲線遞增率等於圓曲線平均正矢除以緩和曲線分段數,即
c 均 65
遞= = 7 =9.286
(7) 四大樁點位置的確定ZH=ZY-=4.705-7=1.205
2 2
HY=ZY+=4.705+7=8.205
2 2
YH=YZ- =17.828-7=14.328
2 2
HZ=YZ+ =17.828+7=21.328
2 2
5. 現場布設曲線
(1) 布點。曲線布點有從一端布點、從中間向兩端布點和從兩端向中間布點之分。一般是從中間向兩端布點,即用鋼尺從曲中點沿外股鋼軌上丈量,每 10m 或設置一個測點。丈量時,還應標出五大樁(直緩、緩圓、曲中、圓緩、緩直)的位置。
(2) 按重新布設的曲線計算各點計劃正矢曲線總分段數N=HZ-ZH
起點號數為 1,QZ 測點號數=曲線總分段數+1(向上取整)
2
末點號數=QZ 測點號×2-1
①無緩和曲線時,始終點相鄰兩點正矢的計算
( )=2 ( )=(1 − 2)
1
2
2 −1
2
②有緩和曲線時,各點正矢的計算
緩和曲線分段數 m=緩和曲線長度
點間距
d=
圓曲線正矢
緩和曲線分段數
=1 3
=(
3
曲起(曲終) 6 d
緩始 +6 ) d
= -(+ 3)
= -1 3
緩終
6 d 圓始(終)
6 d
緩和曲線中間各點正矢等於緩和曲線正矢遞增率乘以由曲線起點到該測點的分段數,即=(i-a)d=id-Δd=−1+d。
在實際操作中,應先計算,後丈量。
6. 根據現場,按軌號每 6.25m 設置一處超高,布置緩和曲線各測點超高。
一般為每 25m 測量 4 處(R≤450m 為 8 處),按軌號測量位置設置,超高布置宜在現場實地進行。
①量取超高順坡起點距第一個測點的距離,乘以超高順坡率,即為該點應設超高。
②以該點為基準,每 6.25m(或 3.125m)設置一個測點,以此類推, 直到超高順坡終點。
超高順坡率=圓曲線超高/超高順坡長度
超高遞增率=6.25(或 3.125)×超高順坡率
布置超高時應注意:計算第一測點的超高和超高遞增率時,應保留不少於 3 位小數,否則布置的超高可能有誤;順坡起點的超高應為零, 順坡終點的超高應等於圓曲線設計超高;在超高順坡長度範圍內只能有一個超高順坡率。
7. 重新測量現場正矢,計算撥量,撥正曲線。七、評分表
無要素曲線檢查、計算與整正評分記錄表
序 號 | 考核 內容 | 考核要點 | 配 分 | 評分標準 | 扣分 | 得分 |
1 | 工具的使用及維護 | 根據需要一次帶齊所有料具。 | 10 | 準備不全每少一件扣 5 分;工具 使用不當每次扣 5 分,損壞每件 扣 10 分。 | ||
2 | 作業程序 | ⑴設置防護。 ⑵假定曲線頭尾位置。站在距曲線頭(尾約 50m~100m 的曲線內,目測曲線始(終點,另一人在鋼軌上點出曲線始(終)端的具體位置。 ⑶用鋼尺布設各測點位置。從目測始點開始每 10m 布一點,並在曲線外股劃好標記和編出測點號,順量至曲線尾,順量的最後一點要落在目測終點之外。 ⑷測量假定曲線頭尾裡程位置,測量曲線現場正矢和圓曲線超高。 ⑸計算曲線各樁點位置。 ⑹現場布設曲線,並計算各測點計劃正矢。 ⑺根據現場,按軌號每 6.25m 設置一處超高,布置緩和曲線各測點超高。 ⑻測量現場正矢。 ⑼用簡易撥道法計算撥量。 ⑽撤除防護。 | 30 | ⑴ ⑵錯誤每處扣 5 分。 ⑶布置誤差過大或布置錯誤,每處扣 5 分。 ⑷測量方法錯誤每處扣 10 分, 記錄錯誤每處扣 5 分。 ⑸ ⑹不準或錯誤,每處扣 5 分。 ⑺ ⑻ ⑼ ⑽未撤除扣 10 分。 | ||
3 | 作業質量 | ⑴填寫測點號、軌號、檢查日期及檢查人姓名等要素記錄齊全。 ⑵現場檢查數據記錄正確、無塗改,測量誤差不得超過±1mm。 ⑶各樁點位置及曲線正矢計算正確。 ⑷曲線超高布置正確,順坡率符合要求。 ⑸撥道量計算方法正確、合理,撥後正矢達到作業驗收標準。 | 50 | ⑴每漏一項扣 3 分。 ⑵記錄位置錯誤或塗改每處扣 5 分;誤差超過規定每處每超1mm 扣 3 分。 ⑶計算錯誤每處扣 5 分。 ⑷錯誤每處扣 5 分。 ⑸計算錯誤或超限每處扣 5 分, 撥後正矢填寫錯誤每處扣 5 分, 撥道位置錯誤每處扣 10 分,不 合理每處扣 5 分。 | ||
4 | 作業 安全 | 按規定穿戴、使用勞保用品。 | 10 | 未按規定穿戴、使用勞保用品扣 10 分。 | ||
5 | 作業 時間 | 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內容。 | 每超時 1 分鐘,從總分扣 2 分, 總超時 5 分鐘停止作業。 | |||
合 計 | 100 | |||||
否定項:若考生發生下列情況之一,則應及時終止其考試,考試成績記為零分。 ⑴不設防護上道;⑵磕碰手腳;⑶總超時超過 5 分鐘;⑷發生其他不安全因素。 |
一、命題依據
依據《鐵路特有工種技能培訓規範-鐵路線路工》K4-Ⅱ-P、K4-Ⅱ-G 確定。
二、考核目的
能夠進行曲線縮短軌計算及搭頭、空頭量計算。三、考場準備
1. 教室一間。
2. 考生自帶書寫筆、科學計算器等學習用品。四、技術要求
1. 預留軌縫計算。普通線路鋼軌接頭,應根據鋼軌長度與鋼軌溫度預留軌縫。軌縫的標準尺寸按《普速鐵路線路修理規則》規定的計算方法計算。
2. 作業軌溫範圍。12.5m 鋼軌地段,作業時不受軌溫限制。25m 鋼軌地段,作業時軌溫為(Tz+30℃)~(Tz-30℃)。
3. 計算正確,正確選用縮短軌。五、考核要求
計算布置 1 條曲線的縮短軌,時間 60 分鐘。六、作業方法及步驟
(一)配置縮短軌
線路上兩股鋼軌的接頭應當對齊,而曲線上,由於外股鋼軌中心線要比內股鋼軌長,所以要鋪設同樣長度的鋼軌,內股鋼軌接頭必然比外股鋼軌接頭錯前。為了滿足鋼軌接頭對接的要求,在曲線內股應適當鋪設縮短軌。
使用縮短軌要做到曲線內股與相對外股的鋼軌接頭相錯的距離,不超過所使用縮短軌縮短量的一半。我國廠制縮短軌,12.5m 標準軌有縮短量為 40mm、80mm、120mm 三種,25m 標準軌有縮短量為 40mm、80mm、160mm
三種。
【例】緩和曲線長 80m,圓曲線長 28.27m,曲線半徑 400m,第一根鋼軌進入曲線的長度為 7.06m,用 12.50m 標準軌及 12.42m 的縮短軌鋪設(即縮短量為 80mm),如圖所示。
【解】1.計算縮短量及縮短軌
(1) 圓曲線的縮短量
縮圓=1500×圓曲線長(m)=1500×28.27=106mm
曲線半徑(m) 400
(2) 一端緩和曲線的縮短量
縮緩=1500×一端緩和曲線長(m)=1500×80=150mm
2×曲線半徑(m) 2×400
(3) 整個曲線的總縮短量
縮總=縮圓+2×縮緩=106+2×150=406mm
(4) 縮短軌根數
根數= 縮總 =406=5.1 根(用 5 根)
一根縮短軌的縮短量 80
2.確定縮短軌的鋪設位置
有了縮短軌的數量後,應安排每根縮短軌的位置,為此,應計算出從 ZH 至每個接頭的縮短量。ZH 點至第一緩和曲線上各接頭的縮短量, 可以用緩和曲線內股任意點縮短量的計算公式求得。ZH 點至圓曲線各接頭的縮短量等於第一緩和曲線的縮短量加圓曲線起算點至計算點的縮短量。計算 ZH 點至第二緩和曲線上各接頭的縮短量時,逆算比順算簡單, 所以最好採用逆算法。即整個曲線的縮短量減去 HZ 點至第二緩和曲線各接頭的縮短量。最後,將算得各接頭的縮短量與所選用的廠制縮短軌進
行比較,當餘數大於縮短軌縮短量的一半時,應配置一根縮短軌。計算過程如下表所示。
配置縮短軌計算表
接頭號數 | 由 ZH 或 HY 到接頭的距離(m) | 接頭總縮短量(mm) | 標準軌(○)或縮 短軌(×) | 實際縮短量 (mm) | 接頭錯開量 (mm) | 備註 |
⑴ | ⑵ | ⑶ | ⑷ | ⑸ | ⑹ | ⑺ |
1 | 7.06 | 2 縮⑴=1500×7.06 =0.0234×7.062 2×400×80 =1 | ○ | 0 | -1 | 進入緩和曲線 7.06m |
2 | 7.06 12.51=19.57 | 縮⑵=0.0234×19.572=9 | ○ | 0 | -9 | |
3 | 19.57 12.51=32.80 | 縮⑶=0.0234×32.802=24 | ○ | 0 | -24 | |
4 | 32.80 12.51=44.59 | 縮⑷=0.0234×44.592=47 | × | 80 | 33 | |
5 | 44.59 12.51=57.10 | 縮⑸=0.0234×57.102=76 | ○ | 80 | 4 | |
6 | 57.10 12.51=69.61 | 縮⑹=0.0234×69.612=113 | ○ | 80 | -33 | |
7 | 69.61 10.39=80.00 2.12 | 縮⑺=0.0234×802 1500×2.12= 400 158 | × | 160 | 2 | 進入圓曲線2.12m |
8 | 2.12 12.51=14.63 | 縮⑻=150 1500×14.63=205 400 | × | 240 | 35 | |
9 | 14.63 12.51=27.14 | 縮⑼=150 1500×27.14=252 400 | ○ | 240 | -12 | |
10 | 1.13 80.00-11.38=68.62 | 縮⑽=406-0.0234×68.622= 296 | × | 320 | 24 | 進入緩和曲 線 11.38m |
11 | 68.62-12.51=56.11 | 縮⑾=406-0.0234×56.112 =332 | ○ | 320 | -12 | |
12 | 56.11-12.51=43.60 | 縮⑿=406-0.0234×43.602= 361 | × | 400 | 39 | |
13 | 43.60-12.51=31.09 | 縮⒀=406-0.0234×31.092= 383 | ○ | 400 | 17 | |
14 | 31.09-12.51=18.58 | 縮⒁=406-0.0234 ×18.582= 398 | ○ | 400 | 2 | |
15 | 18.58-12.51=6.07 | 縮⒂=406-0.0234×6.072=405 | ○ | 400 | -5 |
在表中:
①第⑵欄為每個接頭到直緩點或緩圓點的距離。
例如:7.06—1 號接頭到直緩點的距離(實地測量)。19.57—2 號接頭到直緩點的距離(計算得來)。
14.63—8 號接頭到緩圓點的距離(計算得來)。
②第⑶欄為各接頭處的總縮短量。
例如:第 7 號接頭有 10.39m 在緩和曲線上,有 2.12m 進入圓曲線, 其總縮短量應為一端緩和曲線總縮短量加 2.12m 長的圓曲線縮短量。
③第⑷欄為縮短軌的布置
「○」代表標準軌;「×」代表縮短軌。
當計算的縮短軌量大於縮短軌縮短量的一半時,插入一根縮短軌。
例如:4 號接頭的縮短量為 47mm,大於 40(80)mm,所以插入一根縮
2
短軌。7 號接頭的縮短量為 158mm,158-80=78mm>40mm 所以插入第 2 根縮短軌。
④第⑸欄為實際縮短量
當插入一根縮短軌時,實際縮短量就縮短 80mm。
例如:4 號接頭插入第 1 根縮短軌,實際縮短量 80mm;7 號接頭插入第 2 根縮短軌,實際縮短 160mm。
⑤第⑹欄為接頭錯量
接頭錯量=第 5 欄-第 3 欄
例如:1 號接頭錯量=0-1=-1。4 號接頭錯量=80-47=33。
「+」表示上股在前;「-」表示下股在前。
(二)計算空搭頭
當新軌組布置在道心時,靠近外股的新軌組間有一搭頭,靠近內股的新軌組間應有一空頭,如圖所示。
當新軌組布置在枕木頭上時,在外股外的新軌組間應有空頭,在內股外的新軌組間應有一搭頭,如圖所示。
空搭頭的計算方法與縮短軌縮短量計算一致,圓曲線的縮短量圓=
|
1
。根據曲線半徑不同,弧長不同的原理,如用空
(搭
)表示空頭或
搭頭,用 d 表示新舊鋼軌軌頂中心間的距離(新舊軌組之間的距離+新舊軌頭的平均寬度),δ 表示軌縫,L 表示鋼軌組長度。則弧線差
圓
=
|
=
|
2
如為空頭,則
空
= +δ
如為搭頭,則
搭
= -δ
即,空頭和搭頭長度的計算方法如下:
新舊軌組鋼軌中心弧線差=軌組長×新舊軌間距離+新舊軌平均寬
曲線半徑
計算軌組長、曲線半徑單位為 m,軌組間距離、軌頭寬單位均為 mm。
【例】曲線半徑為 800m,曲線全長為 420m,其中園曲線長 320m,每端緩和曲線長 50m。舊有鋼軌為 43kg/m,新軌組為 50kg/m 鋼軌,新軌組為四組,第一、二、三組為 100m,第四組為 120m,均放入線路中心,新舊軌組中心線間距為 380mm,計算軌縫為 6mm。試求上股搭頭和下股空頭的數值?
【解】1.第一組孤線差
緩
+
50+50
= + = 2 園d= 2 ×380=35.6mm
1 2 緩
800
上股搭頭=孤線差-1 個軌縫=35.6-6=29.6mm 下股空頭=孤線差+1 個軌縫=35.6+6=41.6mm 2.第二、三組孤線差
2、3
=100×380=47.5mm
800
上股搭頭=47.5-6=41.5mm 下股空頭=47.5+6=53.5mm 3.第四組孤線差
50+70
|
= 2 ×380=45.1mm
800
上股搭頭=45.1-6=39.1mm 下股空頭=45.1+6=51.1mm 七、評分表
曲線縮短軌配置及空搭頭計算評分記錄表
序號 | 考核 內容 | 考核要點 | 配分 | 評分標準 | 扣分 | 得分 |
1 | 作業程序 | ⑴計算縮短量及縮短軌。 ①圓曲線的縮短量; ②一端緩和曲線的縮短量; ③整個曲線的總縮短量; ④縮短軌根數。 ⑵確定縮短軌的鋪設位置。 ⑶計算空搭頭。 | 100 | ⑴計算錯誤每項扣 10 分。 ⑵計算錯誤每處扣 5 分,預留軌 縫計算錯誤扣 10 分。 ⑶計算錯誤每處扣 10 分。 | ||
2 | 作業 時間 | 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內容。 | 不得超時。 | |||
合計 | 100 | |||||
說明:前一個數值發生錯誤,後面的結果全部視為錯誤。 | ||||||
否定項:若考生發生下列情況之一,則應及時終止其考試,考試成績記為零分。 ⑴不遵守考場紀律,大聲喧譁;⑵攜帶電子通訊設備或與考試有關的資料進入考場;⑶考場作弊。 |
一、命題依據
依據《鐵路特有工種技能培訓規範-鐵路線路工》N3-Ⅱ-P 確定。二、考核目的
能夠根據動態檢查資料進行線路病害分析。三、考場準備
1. 軌檢車檢測質量不良的線路 1km(可以是直線、曲線,也可以是道岔),並提供動態檢測數據、線路設備臺帳各一份。
2. 工具、材料:軌距尺 1 把、鋼捲尺 1 把、檢查錘 1 把、弦線 1 副、
鐵路專用塞尺或鋼板尺 1 把、木摺尺 1 把、石筆 1 支。3.按規定申請作業派工單,設好防護。
4.考生自帶書寫筆、鉛筆、直尺、三角板、橡皮、科學計算器等學習用具。
四、技術要求
1. 正確熟練的分析動態檢測數據,並在圖紙上準確標出綜合病害處所,無遺漏。
2. 清楚準確的寫出超限病害的位置、峰值。
3. 現場覆核綜合病害,各項作業熟練規範。
4. 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合理的整治方案。五、考核要求
根據動態檢查資料分析 1km 的線路病害,現場複查核對病害 5 處, 時間 60 分鐘(數據分析 20 分鐘,現場查找病害及編寫整治方案 40 分鐘)。
六、作業方法及步驟
1. 校對超限處所裡程及位置。
利用線路設備技術臺帳與波形圖中的地面標誌進行核對,找出偏差值,確定超限處所的實際裡程。
2. 核對超限峰值。
根據波形圖波幅峰值進行分析,找出超限處所的超限項目及最大峰值。
3. 分析病害原因。
根據波形圖其對應的位置相關各項進行分析,找出病害原因。如與垂向有關的應依次分析查看高低、水平、三角坑及垂直加速度等項目, 與橫向有關的應依次分析查看軌向、軌距、水平、三角坑、橫向加速度等項目。
4. 選用檢查工具。
根據超限情況準備檢查工具,選用量具應正確、準確。上道後首先對道尺進行線上標定。
5. 現場複查。
根據在圖上標註的病害和圖紙分析方案到現場查找病害,根據現場實際情況修改整治方案在圖紙上作出整治標記,在圖紙上註明現場發現的問題和整治方案。
(1) 現場查找時,要充分利用結構特點最大可能接近病害,減少位置偏差。要在圖紙上修正位置裡程的基礎上,最好應用病害附近的圖紙特徵如:接頭、橋梁頭高低變化、道岔前接頭等減少裡程差。根據需要目視線路前後 50~100 米高低、軌向,同時查看線路的動態情況,找出重點,並在線路上做好標記。
(2) 根據需要,用軌距尺檢查軌距、水平,用弦線檢查高低、軌向。
(3) 檢查其它病害,包括軌枕、扣件、焊縫、接頭、膠墊、尼龍座及道床板結、翻漿、暗坑、空吊、坍砟和鋼軌病害等。
病害點有超墊,應撤除超厚墊板;如病害在接頭處要觀察接頭處光帶的變化以及對於壓潰等鋼軌病害,如必要需提出打磨修復鋼軌外形要求。
6. 根據檢查數據勾畫找出超限原因,並制定整改方案。整修範圍應等於或寬於圖標範圍,並根據圖紙和現場測量在線路上找到病害的位置
標在圖紙上。
七、評分表
根據動態檢查資料進行線路病害分析評分記錄表
序 號 | 考核 內容 | 考核要點 | 配 分 | 評分標準 | 扣 分 | 得 分 |
1 | 工具的使用及 維護 | 根據需要一次帶齊所有料具。 | 10 | 準備不全每少一件扣 5 分;工 具使用不當每次扣 5 分,損壞 每件扣 10 分。 | ||
2 | 作業程序 | ⑴校對超限處所裡程及位置。利用線路設備技術臺帳與波形圖中的地面標誌進行核對,找出偏差值,確定超限處所的實際裡程。 ⑵核對超限峰值。根據波形圖波幅峰值進行分析,找出超限處所的超限項目及最大峰值。 ⑶分析病害原因。根據波形圖其對應的位置相關各項進行分析,找出病害原因。如與垂向有關的應依次分析查看高低、水平、三角坑及垂直加速度等項目,與橫向有關的應依次分析查看軌向、軌距、水平、三角坑、橫向加速度等項目。 ⑷選用檢查工具。根據超限情況準備檢查工具,選用量具必須正確、準確。 ⑸現場複查。①根據需要目視線路前後 50~ 100 米高低、軌向,同時查看線路的動態情況找出重點,並在線路上做好標記。②根據需要用軌距尺檢查軌距、水平,用弦線檢查高低、軌向。③檢查其它病害,包括軌枕、扣件、焊縫、接頭、膠墊、尼龍座及道床板結、翻漿、暗坑、空吊、坍砟和鋼軌病害等。 ⑹找出病害原因、制定整改方案。根據檢查數 據勾畫找出超限原因,並制定整改方案。 | 40 | ⑴漏、錯,每處扣 5 分。 ⑵漏、錯,每處扣 5 分。 ⑶每處每漏、錯一項扣 3 分。 ⑷失誤扣 5 分,失準扣 2 分。 ⑸每處每錯、漏一項扣 5 分。 ⑹每處每錯、漏一項扣 5 分。 | ||
3 | 作業質量 | ⑴核對位置準確,實際偏差不超 4m。 ⑵正確使用量具,測量誤差不超 1mm。 ⑶檢查項目、數據齊全,檢查記錄規範。 ⑷超限處所勾畫準確,整改方案合理。 | 40 | ⑴超過每處扣 10 分。 ⑵誤差超過規定每處每超 1mm 扣 3 分。 ⑶未做到每處扣 5 分。 ⑷錯誤或不合理每處扣 10 分 | ||
4 | 作業安全 | ⑴按規定穿戴、使用勞保用品。 ⑵來車時按規定攜帶料具下道避車。 | 10 | ⑴未按規定穿戴、使用勞保用品扣 10 分。 ⑵料具未全部撤出限界扣 10 分。 | ||
5 | 作業 時間 | 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內容。 | 每超時 1 分鐘,從總分扣 2 分 總超時 5 分鐘停止作業。 | |||
合 計 | 100 | |||||
否定項:若考生發生下列情況之一,則應及時終止其考試,考試成績記為零分。 ⑴不設防護上道;⑵來車時下道晚;⑶磕碰手腳;⑷不會檢查高低、軌向或不會使用軌距尺;⑸ 無檢查記錄數據或無整治方案;⑹總超時超過 5 分鐘;⑺發生其他不安全因素。 |
一、命題依據
依據《國家職業標準-鐵路線路工》3.4 和《鐵路特有工種技能培訓規範-鐵路線路工》L2-Ⅱ-P 確定。
二、考核目的
能夠預鋪單開道岔。三、考場準備
1. 現場單開道岔(CZ560)一組,轉轍部分岔枕的墊板及膠墊不安裝。
2. 單開道岔(CZ560)轉轍部分兩側 1~33 號岔枕墊板,道岔鋪設說明書一份。
四、技術要求
1. 正確讀圖,並清楚準確的將轉轍部分一側 1~33 號岔枕的墊板及膠墊圖號填入表中。
2. 準確的將各墊板及膠墊分發到現場。
3. 正確口述墊板及膠墊的安裝要求。五、考核要求
配置單開道岔轉轍部分一側(1~33 號岔枕)的墊板,時間 60 分鐘。六、作業方法及步驟
預鋪單開道岔的作業程序及方法: 1.確定搭設位置
(1) 選擇待換道岔一側或兩線間較寬闊的場地,並清理場地,將影響搭臺的障礙物,如土堆、舊軌、電桿、圍牆、建築物等拆移搬遷(應事先聯繫或召開協調會)。
(2) 大站場道岔比較集中,兩側又無搭臺場地,必須佔用運行線時,應與運輸部門聯繫,由上級主管部門進行協調。施工單位需到現場調查,提出佔用的股道名稱和時間,到時按規定設置防護。
(3) 也可以利用已組裝並經驗收合格的道岔上再重疊組裝一組。上
下兩組道岔應不安排在同一天施工。
2.
設架臺。先整平架臺基礎,用廢舊枕木交叉堆放平整。整組道岔要搭設 7~9 個架臺,架臺枕木垛間距一般為 4~7m,根據道岔不同部位的重量確定具體架臺枕木垛位置,並能確保道岔接頭位置和全部荷載均勻地分布於各個枕木垛上。架臺的高度較既有線軌面低 300mm 左右為宜。架臺的標高基本保持一致,同一架臺水平要好,有利於提高道岔組裝和調試質量。
新道岔平臺圖
3. 鋪設架軌。架軌一般採用 43kg/m 軌或 50kg/m 軌,平行既有道岔縱向設置,靠轉轍部位設兩根平行的架軌,間距為 1.5m 左右。在道岔中交點之後,應根據道岔的開向再斜放一股架軌,架軌全長一般控制在45~ 48m 間,保證提速道岔全部承放在架軌上。架軌要求穩固,水平一致。
4. 在組裝平臺上用 50 米鋼尺將岔枕的設計枕間距點放出控制,並標註岔枕編號。
5. 將岔枕按控制點抬鋪到組裝平臺上,及時調整枕間距,減少誤差。
6. 用弦繩在直股鋼軌外側大螺栓孔中心選取岔前、岔後兩點控制岔枕橫向距離(轉轍機處兩根岔枕除外),偏離弦繩的進行撥正。
7. 放置大膠墊和鐵墊板及軌下膠墊,用已塗好黃油的大螺栓將鐵墊板與岔枕聯接固定。
8. 將尖軌及基本軌組件、轍叉及護基軌和其他連接軌抬鋪到岔枕鐵墊板上入承軌槽,先將直股鋼軌(直尖基軌一側)用夾板聯接起來(預留軌縫按鋪設圖設置,焊接軌縫不用夾板聯接)。
9. 用 50 米鋼尺在直尖基軌這一側的軌面上由岔前至岔後量取設計枕間距,並用白漆標識到鋼軌外側(線寬不超過 2mm)。
10. 將岔枕按照直股標示枕木點初撥到位,安裝扣件,塗抹長效油脂上螺絲(緊松能撥動岔枕為宜),用撬棍精調岔枕位置至 T 型螺栓柱中心對準枕木點,然後上緊 T 型螺栓。
11. 將曲尖基軌軌端與直尖基軌軌端用方尺方正,聯接內直股鋼軌及叉心(預留軌縫按鋪設圖設置,焊接軌縫不用夾板聯接),安裝扣件,塗抹長效油脂上螺絲(緊松能撥動岔枕為宜),用方尺依據直股枕木點精調岔枕位置至 T 型螺栓柱中心對方尺,逐根進行。完後調整尖軌框架尺寸, 調整軌距達到標準範圍,上緊 T 型螺栓。
12. 聯接導曲上下股鋼軌,先做用支距控制導曲上股鋼軌位置,再做用軌距控制導曲下股鋼軌位置。
13. 安裝直曲護軌,調整 91/48 尺寸使至達到標準範圍。
14. 全面檢查道岔各部尺寸,整治誤差超限處所,全面復緊各部螺栓。
15. 量取確定道岔各部幾何尺寸檢測位置,刷新標誌標記,清理機具材料。
16. 焊接道岔,膠粘絕緣接頭。
17. 組織線下驗收,確認符合上道要求。七、評分表
單開道岔轉轍部分墊板配置作業評分記錄表
序號 | 考核內容 | 考核要點 | 配分 | 評分標準 | 扣分 | 得分 |
1 | 清點圖紙和材料 | 清點準確 | 5 | 清點不準確,缺一項扣 2 分。 | ||
2 | 讀圖 | 讀圖正確 | 20 | 讀圖錯誤,錯一項扣 2 分。 | ||
3 | 將轉轍部分一側 1~33 號岔 枕的墊板及膠墊圖號確定,填入表中 | 完成填表 | 25 | 未完成填表,漏、錯每項扣 2 分 | ||
4 | 現場實物與圖紙一一對應找 出 | 對應找出 | 20 | 找不出、找錯每處扣 5 分。 | ||
5 | 將找出的墊板及膠墊按圖紙順序在道岔上對位(就位) | 墊板及膠墊對位(就位) | 10 | 墊板及膠墊對位,不正確每處扣5 分。 | ||
6 | 口述墊板及膠墊安裝技術要 求 | 技術要求清 楚 | 10 | 技術要求不清楚、不全,酌情扣 1-10 分。 | ||
7 | 作業安全 | 按規定穿戴、 使用勞保用品。 | 10 | 未按規定穿戴、使用勞保用品扣10 分。 | ||
8 | 作業時間 | 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 內容。 | 每超時 1 分鐘,從總分扣 2 分, 總超時 5 分鐘停止作業。 | |||
合 計 | 100 | |||||
否定項:若考生發生下列情況之一,則應及時終止其考試,考試成績記為零分。 ⑴不設防護上道;⑵磕碰手腳;⑶無檢查記錄數據或整治方案;⑷總超時超過 5 分鐘;⑸發生其他不安全因素。 |
一、命題依據
依據《鐵路特有工種技能培訓規範-鐵路線路工》K1-Ⅱ-P 確定。二、考核目的
能夠根據成段調整軌縫條件及作業軌溫範圍、軌縫及接頭相錯量進行軌縫調整,能夠制定成段調整軌縫施工方案並實施。
三、考場準備1.教室一間。
2.考生自帶科學計算器一部。四、技術要求
1. 預留軌縫計算。普通線路鋼軌接頭,應根據鋼軌長度與鋼軌溫度預留軌縫。軌縫的標準尺寸按《鐵路線路修理規則》規定的計算方法計算。
2. 作業軌溫範圍。12.5m 鋼軌地段,作業時不受軌溫限制。25m 鋼軌地段,作業時軌溫為(Tz+30℃)~(Tz-30℃)。
3. 計算正確。五、考核要求
500 米線路的軌縫調整計算,時間 60 分鐘。六、作業方法及步驟
調整軌縫時,應根據鋼軌串動量安排作業計劃,決定是否插入短軌頭和應採取的預防措施。如軌縫普遍偏大或偏小,總誤差不符合規定時, 應在成段調整軌縫的同時,安排調整鋼軌長度的計劃。調整軌縫作業時, 按每根鋼軌的計劃串動量去串動鋼軌,而不能以計劃軌縫值為依據。如溫度應力放散後,軌縫不夠均勻,可互相調整。
【例】直線地段軌縫調整,實測軌縫、實測直角錯差、計劃軌縫值如下表所示,調整軌縫時的軌溫為 45℃,最高軌溫為 60℃,最低軌溫為
-10℃,標準軌長 12.5m,要求完成軌縫調整計算。
【解】
1. 計算計劃軌縫
中間軌溫: =1(
+ )=60−10=25℃
2
2
計劃軌縫:a =αL(t -t
)+1
=0.0118×12.5×(25-45)+
0 0
1×18=6.05mm 取 6mm
2
2
2. 編制整正軌縫計算表
整正軌縫計算表
軌號 | 左股 | 右股 | 兩股串動量差 | 實量接頭錯差 | 計算串動後的錯差 | 原有鋼軌長度差 | 左股修正 | 右股修正 | 修正後錯差 | 附註 | ||||||||||||
實量軌縫 | 實量軌縫 累計 | 計劃軌縫累計 | 計算串動量 | 實量軌縫 | 實量軌縫 累計 | 計劃軌縫 累計 | 計算串動量 | 換軌修正 | 軌縫修正 | 修正後串動量 | 修正後軌縫 | 換軌修正 | 軌縫修正 | 修正後串動量 | 修正後軌縫 | |||||||
⑴ | ⑵ | ⑶ | ⑷ | ⑸ | ⑹ | ⑺ | ⑻ | ⑼ | ⑽ | ⑾ | ⑿ | ⒀ | ⒁ | ⒂ | ⒃ | ⒄ | ⒅ | ⒆ | ⒇ | (21) | (22) | (23) |
1 | 1 | 1 | 6 | -5 | 1 | 1 | 6 | -5 | 0 | 0 | 0 | -5 | 6 | -5 | 6 | 0 | ||||||
2 | 2 | 3 | 12 | -9 | 8 | 9 | 12 | -3 | -6 | 6 | 0 | 2 | -9 | 6 | -3 | 6 | 0 | |||||
3 | 0 | 3 | 18 | -15 | 3 | 12 | 18 | -6 | -9 | 7 | -2 | -15 | 6 | -6 | 6 | -2 | ||||||
4 | 3 | 6 | 24 | -18 | 7 | 19 | 24 | -5 | -13 | 11 | -2 | 20 | -20 | -18 | 6 | -5 | 6 | -2 | 左股抽換 -20 鋼軌 | |||
5 | 4 | 10 | 30 | -20 | 8 | 27 | 30 | -3 | -17 | -5 | -22 | 20 | 0 | 6 | -3 | 6 | -2 | |||||
6 | 2 | 12 | 36 | -24 | 3 | 30 | 36 | -6 | -18 | -4 | -22 | 20 | -4 | 6 | -6 | 6 | -2 | |||||
7 | 5 | 17 | 42 | -25 | 10 | 40 | 42 | -2 | -23 | 1 | -22 | 20 | -5 | 6 | -2 | 6 | -2 | |||||
8 | 2 | 19 | 48 | -29 | 10 | 50 | 48 | 2 | -31 | 5 | -26 | 20 | -9 | 6 | 2 | 6 | -6 | |||||
9 | 0 | 19 | 54 | -35 | 11 | 61 | 54 | 7 | -42 | 16 | -26 | 20 | -15 | 6 | 7 | 6 | -6 | |||||
10 | 4 | 23 | 60 | -37 | 15 | 76 | 60 | 16 | -53 | 27 | -26 | 20 | ±20 | -17 | 6 | 16 | 6 | -6 | 左股抽換 -20 鋼軌 | |||
11 | 0 | 23 | 66 | -43 | 9 | 85 | 66 | 19 | -62 | 16 | -46 | 40 | -3 | 6 | -1= 1 | 20 | 5 | -7 | ||||
12 | 3 | 26 | 72 | -46 | 9 | 94 | 72 | 22 | -68 | 22 | -46 | 2 | 40 | -6 | 6 | -1= 2 | 24 | 5 | -8 | |||
13 | 3 | 29 | 78 | -49 | 10 | 104 | 78 | 26 | -75 | 27 | -48 | 40 | -9 | 6 | -1= 3 | 29 | 5 | -11 | ||||
14 | 2 | 31 | 84 | -53 | 4 | 108 | 84 | 24 | -77 | 29 | -48 | -2 | 40 | -13 | 6 | -1= 4 | 28 | 5 | -12 | |||
15 | 1 | 32 | 90 | -58 | 3 | 111 | 90 | 21 | -79 | 33 | -46 | 20 | ±20 | -18 | 6 | -1= 5 | 26 | 5 | -11 | 左股抽換 -20 鋼軌 | ||
16 | 5 | 37 | 96 | -59 | 1 | 112 | 96 | 16 | -75 | 9 | -66 | 60 | 1=-1 | 0 | 7 | -1= 6 | 22 | 5 | -13 | |||
17 | 2 | 39 | 102 | -63 | 0 | 112 | 102 | 10 | -73 | 7 | -66 | 60 | 1=-2 | -5 | 7 | -1= 7 | 17 | 5 | -15 | |||
18 | 0 | 39 | 108 | -69 | 0 | 112 | 108 | 4 | -73 | 7 | -66 | 60 | 1=-3 | -12 | 7 | -1= 8 | 12 | 5 | -17 | |||
19 | 3 | 42 | 114 | -72 | 0 | 112 | 114 | -2 | -70 | 4 | -66 | 60 | 1=-4 | -16 | 7 | = 8 | 6 | 6 | -18 | 左股抽換 -20 鋼軌 | ||
20 | 2 | 44 | 120 | -76 | 0 | 112 | 120 | -8 | -68 | 2 | -66 | 60 | =-4 | 0 | 6 | = 8 | 0 | 6 | 2 | |||
合 計 | 44 | 120-44=76 | 112 | 120-112=8 |
① ⒀項=本點⑿項-後點⑿項
② 安排調換鋼軌位置和數量:
左股鋼軌計算縮短 76mm,現決定用-20mm 縮短軌解決。並將左股較右股長 20mm 左右的 4 號、10 號、15 號換掉,另換 19 號一根,以解決軌縫不足。
③ ⒁欄和⒅欄為更換鋼軌後,對鋼軌串動量的影響量,換短軌時, 影響量為「+」號,反之為「-」號。
④ ⒂欄和⒆欄為軌縫修正值及對鋼軌串動量的影響量,增大計劃軌縫對串動量的影響為「-」(即向前進方向串動),反之為「+」號。
⑤ ⒃欄和⒇欄為修正後的鋼軌串動量,即採用的鋼軌串動量。
⒃欄=⑸欄+⒁欄+⒂欄的等號後面數值。
⒇欄=⑼欄+⒅欄+⒆欄等號後面數值。
⑥ ⒄欄和(21)欄為調整後的實留軌縫。
⒄欄=計劃軌縫+上一點⒂欄的後項-本點⒂欄的後項。(21)欄=計劃軌縫+上一點⒆欄的後項-本點⒆欄的後項。
⑦ (22)欄為調整後的直角錯差。(22)欄=⒃欄-⒇欄+⑾欄
⑧ (23)欄為附註欄,註明換軌位置。
七、評分表
軌縫調整計算評分記錄表
序號 | 考核 內容 | 考核要點 | 配分 | 評分標準 | 扣分 | 得分 |
1 | 作業程序 | ⑴計算計劃軌縫。 ⑵根據給定調查數據,編制整正軌縫計算表。 ①實測軌縫累計; ②計劃軌縫累計; ③計算串動量; ④兩股鋼軌串動差; ⑤計算串動後的錯差; ⑥換軌修正; ⑦軌縫修正; ⑧修正後串動量; ⑨修正後軌縫; ⑩修正後錯差。 | 100 | ⑴計算錯誤扣 20 分。 ⑵計算錯誤每處扣 5 分。 | ||
2 | 作業 時間 | 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內容。 | 不得超時。 | |||
合計 | 100 | |||||
說明:前一個數據發生錯誤,後面的結果全部視為錯誤。 | ||||||
否定項:若考生發生下列情況之一,則應及時終止其考試,考試成績記為零分。 ⑴不遵守考場紀律,大聲喧譁;⑵攜帶電子通訊設備或與考試有關的學習資料進入考場;⑶考場作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