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大家都背過,為何老師隻字不提滕王是誰?實在不好提!
2023-04-02 04:22:29 1
唐朝是中國文學發展到最頂峰的一段時期,可謂是才子詩人遍地。而王勃便是「初唐四傑」之冠,他英年早逝,流傳下來的作品並不多。但是偏偏都是經典中的經典,比如那首《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早已是千古名句。當然,在很多人眼中王勃的「代表作」還是他的《滕王閣序》。
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重陽節,王勃來到了南昌洪州,正逢趕上了閻伯嶼在鄱陽湖畔舉行盛大宴會。並邀請了各方名流登閣做賦,以抒雅興。宴會開始的時候,閻伯嶼逐一邀請席間的大咖們吟詩寫文。待大咖們都寫完了之後,一個穿著破舊的青年站了出來。
這個青年正是王勃,王勃說自己願意寫文一篇,以博得大家一笑。閻伯嶼並不認識眼前這青年是誰,一打聽才知道,此人名叫王勃,因探親路過了南昌。於是閻伯嶼以為這青年是急於表現自己,並沒有什麼文採,但是既然王勃提出了也不好拒絕了,只能點頭應允。
閻伯嶼端坐在主席臺上文杰是誰,看王勃能寫出個什麼東西來,紙條很快遞了上來:「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伯嶼面無表情,這麼平淡的開頭,誰都會寫。
第二個字條又遞了上來:「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這算什麼嘛,真的是。當寫到「層巒聳翠,上出重霄」的時候閻伯嶼忍不住默默的點了點頭,而當「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遞上來的時候他終於坐不住了,驚得拍案而起,讚嘆道:「此乃千古名篇也!」
這就是《滕王閣序》的由來,全篇近一千個字文杰是誰,已經成為了學生必背的課文。但是老師雖然讓我們背誦,但是卻從來沒有提到過建造者「滕王」是誰,這是為什麼呢?
滕王的來頭還真不小,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親弟弟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禪位後所生。李元嬰是一個典型的紈絝子弟,紈絝到什麼地步?連他的哥哥李世民去世的時候,他還在飲酒作樂,除此之外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土霸王。
《新舊唐書》中寫道:「太宗崩,集宦屬燕飲歌舞,狎暱廝養。巡省部內,從民借狗求罝,所過為害,以丸彈人,觀其走避則樂。」意思是他,常常以彈弓襲擊路人取樂,養惡犬到處串街,因為身份特殊還沒有人敢招惹他。
根據史料記載,他在九歲得到時候就被封為了騰王,而逢地正是在山東滕州,這傢伙一到滕州後便大興土木,為自己建造行宮,而滕王閣也是在這一時期所修建的。唐顯慶四年(公元659年),因為李元嬰的囂張行徑,百姓的怨聲越來越大,於是李治將他調到了江南洪州。到了洪州的李元嬰又修建了一座「滕王閣」,但是李元嬰的紈絝秉性依舊沒有改,李治又將他調到了蘇州貶為刺史。
無論李元嬰走到哪裡,行宮就修到哪裡,勞民傷財、驕奢淫逸導致百姓怨聲怨道,實在是一個沒有什麼好稱道的人。或許也是這個原因,老師在教《滕王閣序》的時候,隻字不願提「滕王」李元嬰這個人,因為實在不好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