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廚藝,
2023-03-31 08:02:48 2
烹飪學習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烹飪學習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烹飪學習心得體會1
雖然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都在做菜、燒菜,但做什麼菜,各有特色;怎麼做,各有方法;做得怎樣,各有味道。話說做菜,也是要講學問的。在千年的中華傳統文化裡,說到做菜,不得不提及商朝的伊尹。據典故記載,伊尹初至殷時,為祈求神靈保佑,成湯曾特意為伊尹舉行盛大祭典,歡迎伊尹的到來。祭祀完畢之後,成湯虔誠地向伊尹請教關於「治國平天下」的策略。
對此,伊尹並未冠冕堂皇,坐而論道,更未談高深玄妙的大道理,而是「說湯以至味」,為使自己的言說更具感染力和說服力,伊尹選擇了人世間最為平常,而自己又最為擅長的飲食烹飪來現身說法。於是就有了「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於王道」的說法。民以食為天,通過品嘗人間美味,伊尹以烹飪中精妙細微的奧秘,用形象生動的比喻,深入淺出地教給了成湯許多治國之道,為湯治國提供了寶貴的經略。事物都是有共通性的,烹飪與法學也不例外。
烹飪與法學都要求具有實踐性。理性認識來源於實踐,但又對實踐活動進行指導。下廚做菜,用什麼火候,放什麼調料、何時放調料、放多少調料,何時出鍋,都需要在多次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來。林淡秋在《馬逢伯》中說道:「小菜還是平常的小菜……但一經過這位女廚師的神手烹飪,的確有一種不平常的滋味。」是的,小菜還是那樣的小菜,但是經過多次下廚實踐,熟能生巧,慢慢領會出做菜的奧妙,做出來的菜才美味可口。
作為一種知識,法學也需要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探索和總結出來。法學是司法具體實踐的總結和升華。脫離實踐的法學,就像是沒有放油鹽醬醋的菜,苦澀無味,會讓人產生排斥,甚至是厭惡。源於實踐的法學,才更具有生命力。近年來,司法機關建立與法學院校雙向交流機制,對於總結和提升司法實踐的理論層次,加深和促進法學研究的具體應用,實現司法實踐與法學理論研究的互動大有裨益。
烹飪(做菜)是家常便飯,法學也應該通俗易懂,成為老百姓的拿手「好菜」。在法學理論著述中,「陽春白雪」當然不可缺少,但「下裡巴人」亦是不可或缺。因此,法學應該走出超塵脫俗的「象牙塔」,步入尋常百姓家,讓法理在具體生活中運用自如。作為法律人,我們不是生活在紙質的法律之上,而是生活在現實社會裡。法律本身是整個社會體系中的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法律與社會的良好運行息息相關。
因此,我們不能將法律從社會體系中剝離開來。法律人只有以社會的背景為考量,用社會常識、常理、常情,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法律,進而做出更為準確的判斷。民國時期的法學家孫曉樓說:「只有了法律學問而缺少了社會常識,那是滿腹不合時宜,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即不能算作法律人才。」用老百姓的話,說老百姓的事,談老百姓關注的問題,講老百姓生活中的法理,應該是我們作為法律人的追求。烹飪的靈感、法學的理性都來自老百姓的生活中。好吃的菜和法學理論要用於百姓尋常生活之中,烹飪與法學都需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法學不能只是文人墨客的言說,更應該是尋常百姓口中的談資。
烹飪學習心得體會2
按照自治區世行項目辦公室的安排,我有幸參加了在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舉辦的烹飪培訓班,在這次短暫的培訓學習期間學習地道的中式美食烹飪,感受美食的味道!真正體會舌尖上的中國,讓我重新認識了烹飪這門專業。 對於這次的培訓課程,我想我只能用受益匪淺這四個字來形容了。老師們的博文廣識、生動講解、精彩案例無不在我的腦海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只恨自己才疏學淺、文筆糟糕,不能夠將所有的感觸都通過文字顯然於紙上。但是我還是盡力絞盡腦汁,以祈求能將培訓完後心中所想所獲能表達出來。
12345下一頁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