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多歲土樓不長蜘蛛網 大煉鋼鐵時險遭拆毀
2023-03-31 09:24:47 2
前天,記者去參與安溪縣一茶葉推行活動,聽說感德鎮龍通村有一座清初土樓,歷經360多年風雨洗禮,仍然保存無缺,更為獨特的是:雖然無人居住打掃,但土樓內卻從不長蜘蛛網,於是改道趕往安溪感德鎮探訪。
牢 屹立三百多年不倒。
龍通村離感德鎮區有13公裡,是一個四面環山的偏遠小山村,通往該村只要一條3米寬的水泥路。在感德鎮宣委小顏的帶領下,記者沿著山路迴旋扭轉而上,腳下便是呈梯狀的茶山,深不見底,有一種膽戰心驚的感覺。
從遠處看,土樓更像個古堡,呈正方體,高約20米。外牆是白色,因年代久遠,下半部分的白灰現已掉落,顯露斑斑駁駁的泥牆,屋頂蓋著青瓦。走近一看,牆基由石頭砌成,厚約2.3米,上面土牆厚近2米。正大門框用鐵條和石條構成,有1.8米厚,鞏固反常,掛有一黑色金字匾額,題寫「崇墉永峙」四字,落款為「甲申年」,距今已有360多年的前史了。
據許氏族譜記載,土樓是清初順治三年 (1646年)開端製作,製作者為當地富紳許明哲,傳說土樓建到一半時就去世了,其妻續建。
奇 土樓從不長蜘蛛網
土樓長、寬各有29米,佔地面積有近900平方米,建築面積有2000多平方米。我們推開了土樓的大門,看見裡面是一個 「四合院」,昂首仰望,陳舊的三層樓閣式古民居盤繞四周,古色古香。大門邊靠牆有一條峻峭的1米多寬的石階,下堂左右兩頭都有木板梯能夠上下。記者一行沿著樓梯登上二樓、三樓,但見一條1.7米寬的走廊繞著土樓四周,有如走進邊關陣地。給人的印象是規劃合理、無懈可擊。
在土樓四周的屋簷下,正面各有6個望窗口,兩側各有7個,望口其實是個正方形小窗戶,寬約80釐米,可用於望和射擊,周圍還有數不清的用竹筒做成的射擊孔。透過望口,可賞識村中美景。
土樓內的房間大小不一,大的有20多平方米,小的只要10多平方米,據說,這樣的房間一共有72間,古時足以包容全村人避難。
「最為獨特的是,整座土樓內15年無人居住,前段時間村委會派人去打掃,驚異地發現居然很潔淨,沒有看到一張蜘蛛網。市、縣文管部分看到也嘖嘖稱奇。昨日我們連一根蛛線也沒發現,當地鄉民、幾位專家也感到難以想像。
險 土樓屢次逃過劫難
龍通村老人還告知記者,民國初年,龍通村與鄰村曾引發過一次牴觸,鄰村人請來一個連的戎行幫助施行報復,龍通村人見勢不妙,全部躲進土樓,戎行將土樓團團包圍,但便是攻不下土樓,於是調來大炮朝土樓開炮,不料開了三炮,卻只要一發炮彈擊中了土樓,竟然也沒有爆破,軍官就下令撤離,後來鄉民曾被土匪圍困在土樓裡,土匪放火也攻不進來,7天後撤退了。
上世紀50年代末,全國大煉鋼鐵的時分,有人提議要將土樓拆毀,磚石作為煉爐用,但遭到大部分鄉民反對,古樓又躲過了一劫。
曾到感德鎮進行文物普查的安溪縣文管會負責人對記者說,龍通土樓雖歷經300多年前史,但基本保存無缺,對感德開展生態旅遊有著積極意義,因而他們主張政府進行就地保護。
據悉,安溪縣財政已撥出了部分專款,預備對龍通土樓進行修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