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精誠,只是還沒來得及告訴你
2023-03-30 20:10:03
《大醫精誠》一文出自我國唐朝孫思邈所著之《備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醫學典籍中,論述醫德的一篇極重要文獻,為習醫者所必讀。《大醫精誠》論述了有關醫德的兩個問題:第一是精,亦即要求醫者要有精湛的醫術,以為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習醫之人有必要「博極醫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誠,亦即要求醫者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以「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發「大慈惻隱之心」,從而發願立誓「普救含靈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聲譽」、「恃己所長,經略財物」。
中文名
大醫精誠
醫術通曉
張湛曰⑴:夫經方之難精⑵
稱號
「東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詞」
概述
《大醫精誠》一文出自我國唐
經方
一般指《傷寒雜病論》
目
錄
1原文及注釋
醫術通曉
誠意救人
大醫之體
為醫之法
2譯文
3理論
4含義
5影響
1原文及注釋修改
醫術通曉
張湛曰⑴:夫經方之難精⑵,由來尚矣⑶。今病有內同而外異⑷,亦有內異而外同,故五臟六腑之盈虛,血脈榮衛之通塞⑸,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診候以審之。而寸口關尺有浮沉弦緊之亂,腧穴流注⑹有高下淺深之差,肌膚筋骨有厚薄剛柔之異,唯用心精微者,始可與言於茲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⑺,求之於至粗至淺之思,豈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虛而損之,通而徹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熱而溫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見其死矣。故醫方卜筮⑻,藝能之難精者也。既非神授,何故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讀方三年,便謂全國無病可治;及看病三年,乃知全國無方可用。故學者有必要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⑼,深自誤哉。
⑴張湛:東晉學者。曉攝生之術,撰有《攝生要集》十卷、《延生秘録》十二卷,均佚。今有《列子注》八卷傳世。
⑵經方:一般指《傷寒雜病論》等著作中的醫方。此泛指醫道。
⑶尚:久遠。
⑷今:語首助詞,猶言「夫」。
⑸榮:通「營」。指營氣。
⑹流註:謂經絡氣血運行灌注。
⑺今:假如。
⑻卜筮(誓):佔卜。古時佔卜吉兇,用龜甲稱卜,用蓍草稱筮,合稱卜筮。
⑼了:盡。
誠意救人
凡大醫看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⑴,怨親善友⑵,華夷愚智⑶,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左顧右盼,自慮吉兇,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悽愴。勿避險巇、晝夜、寒暑、饑渴、疲憊⑷,專注赴救,無作功夫蹤跡之心⑸。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自古名賢看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於愛命,人畜一也,損彼益己,物情同患⑹,況於人乎⑺。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吾今此方,所以不必生命為藥者,良由此也。其虻蟲、水蛭之屬,市有先死者,則市而用之⑻,不在此例。只如雞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⑼,必有大段要急之處⑽,不得已隱忍而用之⑾。能不必者,斯為大哲⑿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瘡痍下痢,臭穢不行瞻視,人所惡見者,但發羞愧悽憐憂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⒀,是吾之志也。
⑴妍媸:美醜。 妍,嬌美。蚩,通「媸」,醜陋。
⑵怨親善友:謂聯繫親疏。善,往來一般者。友,過從接近者。
⑶華夷:謂不同民族之人。華,漢族。夷,古代對異族的統稱。
⑷險巇(xi):險阻高低。
⑸功夫:時刻,此謂耽誤時刻。 蹤跡:客套,此謂婉辭推脫。
⑹患:厭恨。
⑺於人:《醫心方》引作「聖人」。
⑻市:購買。
⑼混沌:古人幻想中六合未分時渾然一體的狀況。此指雞雛成型前的狀況。
⑽大段:猶言十分。
⑾隱忍:克制忍耐。
⑿大哲:才幹識見超越尋常的人。
⒀蒂芥:又作「芥蒂」,細微的堵塞物。喻鬱積在胸中的怨恨和不快。
大醫之體
夫大醫之體⑴,欲得澄神內視⑵,望之儼然⑶。寬餘汪汪⑷,不皎不昧⑸。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詳察形候,纖毫勿失。處判針藥,無得參差⑹。雖曰病宜速救,要須臨事不惑。唯當審諦覃思⑺,不得於性命之上,率爾自逞俊快⑻,邀射聲譽⑼,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縱綺羅滿目⑽,勿左右顧眄⑾;絲竹湊耳,無得似有所娛;珍饈迭薦⑿,食如無味;醽醁兼陳⒀,看有若無。所以爾者,夫一人向隅,滿堂不樂⒁,而況患者苦楚,不離斯須,而醫者安靖歡娛,傲然自得,茲乃人神之所共恥,至人之所不為⒂,斯蓋醫之原意也。
⑴體:風姿。
⑵內視:謂不視外物,掃除雜念。
⑶儼然:莊重貌。
⑷寬餘:氣量寬宏。 汪汪:水寬廣貌。此喻胸懷寬闊。
⑸不皎不昧:謂不亢不卑。
⑹參差:過失。
⑺審諦:細心觀察。 覃思:沉思。
⑻率爾:輕率貌。 俊快:灑脫迅捷。
⑼邀射:獲取。
⑽綺羅:指穿戴綺羅的人。為貴婦、美女的代稱。
⑾顧眄:斜視。
⑿珍饈:貴重珍奇的食物。 迭,交替。 薦,進獻。
⒀醽醁(ling lu):美酒名。
⒁「夫一人」二句:語本西漢劉向《說苑·貴德》。 隅,旮旯。
⒂至人:古代之思想道德到達極高境地的人。(中醫傳自道家,道家將高人由高到低分為真、至、聖、賢四個等級。)
為醫之法
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鬧⑴,道說是非,議論人物,誇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己德。偶爾治瘥一病,則昂頭戴面⑵,而有自許之貌,謂全國無雙,此醫人之膏肓也⑶。
老君曰⑷:人行陽德⑸,人自報之;人行陰德⑹,鬼神報之。人行陽惡,人自報之;人行陰惡,鬼神害之。尋此二途,陰陽報施⑺,豈誣也哉?所以醫人不得恃己所長,專注經略財物⑻,但作救苦之心,於冥運道中⑼,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有,處以寶貴之藥,令彼難求,自炫功能,諒非忠恕之道⑽。志存救助⑾,故亦曲碎論之⑿,學者不行恥言之鄙俚也⒀。
⑴談謔:談笑。謔,惡作劇。 喧鬧:大聲喧嚷。
⑵戴面:仰面。
⑶膏肓:此喻惡劣習氣。
⑷老君: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諡曰聃,春秋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唐代乾封元年上尊號「玄元皇帝」,武后時改稱「老君」。俗稱「太上老君」。
⑸陽德:指公開做的有德於人的事。
⑹陰德:指私自做的有德於人的事。
⑺陰陽報施:即上文所云陽施則有陽報,陰施則有陰報。
⑻經略:獲取。
⑼冥運道:猶冥道。冥界。
⑽諒:的確。 忠恕之道:儒家倫理思想。「忠」謂活躍為人,「恕」謂推己及人。
⑾救助:救世濟民。
⑿曲碎:細碎。
⒀鄙俚:粗鄙。
2譯文修改
晉代學者張湛說:「經典的醫方難以通曉,由來現已很久了。」這是由於疾病有內涵的病因相同而外在症狀不同,和內涵的病因不同而外在症狀相同的原因。
因此,五臟六腑是充盈仍是虛損,血脈營衛之氣是疏通仍是堵塞,本來就不是單憑人的耳朵眼睛所能了解得到的,一定先要診脈來了解它。但寸關尺三部脈象有浮、沉、弦、緊的不同;腧穴氣血的流通輸注,有高低淺深的差別。肌膚有厚薄、筋骨有健壯軟弱的區別,只有用心精密的人,才可以同他談論這些道理。假如把極精密、極奇妙的醫學道理,用最大略最浮淺的思想去根究它,莫非不是很風險嗎?假如實證卻用補法治它,虛證卻用瀉法治它;氣血通利的卻還要去疏通它,分明不順利卻還要去堵塞它;寒證卻給他用寒涼藥,熱證卻給他用溫熱藥。這些醫治方法是在加重患者的病況,你期望他能痊癒,我卻看到他更加危重了。所以醫方、佔卜,是難以通曉的技藝。已然不是神仙傳授,憑什麼能懂得那艱深奇妙的道理呢?世上有些愚蠢的人,讀了三年醫方書,就誇口說全國沒有什麼病值得醫治;等到治了三年病,才知道全國沒有現成的方劑可以用。所以學醫的人一定要廣泛深化地探究醫學原理,專注勤奮不鬆懈,不能道聽途說,一知半解,就說現已明白了醫學原理。假如那樣,就大大地害了自己呀!
但凡道德醫術俱優的醫師看病,一定要安靖神志,無慾念,無企求,首要表現出慈善同情之心,決計解救人類的苦楚。假如有患病苦來求醫師救治的,不管他的貴賤貧富,老幼美醜,是仇人仍是接近的人,是往來接近的仍是一般的朋友,是漢族仍是少數民族,是愚笨的人仍是聰明的人,一律同樣看待,都存有對待最接近的人相同的主意,也不能左顧右盼,考慮本身的利弊得失,珍惜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到患者的煩惱,就像自己的煩惱相同,心裡悲痛,不避諱險阻、晝夜、寒暑、饑渴、疲憊,全心全意地去救助患者,不能發生推託和擺架子的主意,像這樣才幹稱作大眾的好醫師。與此相反的話,便是公民的大害。自古以來,有名的醫師看病,大都都用活物來救治危急的患者,儘管說人們以為畜牲是低賤的,而以為人是尊貴的,但提到珍惜生命,人和畜牲都是相同的。損害別個有利自己,是生物之情一起憎恨的,何況是人呢!殺戮畜牲的生命來求得保全人的生命,那麼,離開「生」的道義就更遠了。我這些方劑不必活物做藥的原因,的確就在這裡!其間虻蟲、水蛭這一類藥,市上有現已死了的,就買來用它,不在此例。只是像雞蛋這樣的東西,由於它還處在成形前的狀況,一定遇到緊急情況,不得已而忍痛用它。能不必活物的人,這才是能識見超越尋常的人,也是我比不上的。假如有患者患瘡瘍、瀉痢,汙臭不堪入目,他人都不肯看的,醫師只能表現出從心裡感到難過的同情、憐惜、關心的心情,不能發生一點不快的想法,這便是我的志趣。
一個德藝兼優的醫師的風姿,應能使思想純淨,知我內省,目不旁視,看上去很莊重的樣子,氣量寬宏,堂堂正正,不卑不亢。診察疾病,專注致志,詳細了解病狀脈候,一絲一毫不得有誤。處方用針,不能有過失。儘管說對疾病應當迅速救治,但更為重要的是臨證不惑亂,並應當周詳細心,深化考慮,不能在人命關天的大事上,輕率地誇耀自己才幹出眾,動作快捷,獵取聲譽,這樣做就太不仁德了!還有到了患者家裡,縱使滿目都是華麗的鋪設,也不要左顧右盼,東張西望,琴瑟簫管之聲充滿耳邊,不能為之分心而有所喜樂,美味佳餚,輪流進獻,吃起來也像沒有滋味相同,各種美酒同時陳設出來,看了就像沒看見相同。所以這樣做的原因,由於只需有一個人悲痛,滿屋子的人都會不高興,更何況患者的苦楚,一刻也沒有離身。假如醫師安心無慮地高興娛樂,傲慢地洋洋自得,這是人神都以為可恥的行為,道德高尚的人所不做的事,這些大概便是醫師的基本道德吧。
做醫師的原則,應該是慎於言辭,不能隨意跟他人惡作劇,不大聲喧鬧,談說他人的矮處,誇耀自己的名聲,詆毀攻擊其他醫師,藉以誇耀自己的功德。偶爾治好了一個患者,就昂頭仰面,而有自我讚許的樣子,以為自己全國無雙,這些都是醫師的不行救藥的壞毛病。
老子說:「一個人公開地有德於人,人們自然地會報答他;一個人私自有德於人,鬼神會報答他。一個人公開地作惡於人,人們自然會報復他;一個人私自作惡於人,鬼神會來害他。」根究這兩個方面的行為,陽施有陽報,陰施有陰報,莫非是騙人的嗎?
所以醫師不能依仗自己的專長專注獲取財物,只需存有救助他人苦楚的主意,(積下陰德)到陰曹地府之中,自會感到是多福的人了。還有,不能由於他人有錢有地位,就任意給他開寶貴的藥物,讓他難以找到,來誇耀自己的技能,這的確不符合儒家的忠恕之道。我志在救助協助世人,所以瑣碎地談論了這些。學醫的人不能由於我說得粗鄙而感到羞恥。
3理論修改
孫思邈
孫思邈
[唐]孫思邈(541~682年) 學者有必要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凡大醫看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左顧右盼,自慮吉兇,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悽愴勿避險巇 晝夜寒暑、饑渴疲憊,專注赴救,無作功夫蹤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關於對立殺生,殺生求生,去生更結的一段,略)。其有患瘡痍下痢,臭穢不行瞻視,人所惡見者,但發羞愧悽憐憂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芥蒂之心,是吾之志也。夫人醫之體,欲得澄神內望,望之儼然,寬欲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詳察形候,纖毫勿失,處判針藥,無得參差。雖曰病宜速救,要須臨事不惑,唯當審諦覃思;不得於性命之上,率爾自逞俊快,邀射聲譽,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縱綺羅滿目,勿左右顧盼,絲竹湊耳,無得似有所娛;珍饈迭薦,食如無味,醽 醁兼陳,看有若無。……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鬧,道說是非,議論人物。誇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已德;偶爾治瘥一病,則昂頭戴面,而有自許之貌,謂全國無雙。此醫人之膏肓也(關於「陰陽報施」一段,略)。醫人不得恃已所長,專注經略財物,但作救苦之心。
4含義修改
孫思邈《大醫精誠》,被譽為是「東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詞」。它明確地說明了作為一名優秀的醫師,不但要有精湛的醫療技能,還要擁有良好的醫德。這篇文章廣為流傳,影響深遠。直到現在,我國的不少中醫院校仍用它作為醫學誓詞,並用它作為原則來嚴格要求自己。每個醫師都應秉承「大醫精誠之心」,全心全意地為患者服務。
5影響修改
北京中醫藥大學校訓:勤求博採 厚德濟生
廣州中醫藥大學校訓:厚德博學 精誠濟世
浙江中醫藥大學校訓:求本遠志
成都中醫藥大學校訓:厚德博學 精思篤行
山東中醫藥大學校訓:厚德懷仁 博學篤行
吉林醫藥學院校訓:博學厚德 扶傷濟世
長春中醫藥大學校訓:啟古納今 厚德精術
遼寧中醫藥大學校訓:厚德博學 繼承創新
江西中醫藥大學校訓:惟學惟人 求強求精
瀋陽醫學院校訓:博學潔行 厚德濟世
福建中醫藥大學校訓:大醫精誠 止於至善
安徽中醫藥大學校訓:至精至誠 惟是惟新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校訓:博極醫源 精勤不倦
齊齊哈爾醫學院校訓:大學至善 大醫精誠
桂林醫學院校訓:弘德善醫
右江民族醫學院校訓:大醫精誠
南京醫科大學校訓:博學至精 明德至善
陝西中醫學院校訓:精誠仁樸
山西中醫學院校訓:求真
南邊醫科大學校訓:博學篤行 尚德濟世
寧津縣中醫院院訓:精誠仁愛
河南中醫藥大學校訓:厚德博學,承古拓新
廣東醫學院校訓:立志,立德,求真,求精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院訓:厚德精醫 博學篤行
廣東省公民醫院院訓:大醫厚德 精博至善
貴陽中醫學院校訓:厚德正確 篤學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