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名菜家喻戶曉 領略韓國傳統飲食
2023-04-01 05:04:23
烤肉、泡菜、炒年糕、石鍋拌飯這些都是韓國名菜,家喻戶曉,韓國餐廳在鵬城更是遍地都是。味道是否正好?食客和餐廳間似乎早已達成了某種共識,所謂入鄉隨俗,根據本地人口味進行合理的調整是很正常的。地道的韓餐還是要到起源地才能吃得到,如果有一點也不合你的胃口,那可以選擇別的。下面跟隨36常識網了解一下吧!
在這次韓國旅途中經常吃的就是韓國火鍋,時值韓國的冬季,吃火鍋最適合的。第一頓的餐館是當地導遊弟弟開的,「土」得很地道很熟悉。飯桌是矮桌,需脫去鞋子盤腿坐在木質地板上用餐。這種用餐方式讓很多人不習慣。吃到一半,有人忍不住將腿往邊上伸直,有人索性拿著飯碗站起來吃,又有人要了幾張小圓凳,實際是大家坐太久腳麻了。
火鍋
熱辣辣的火鍋煮開了,鍋內早就先做好放好粉條、金針菇和豬肉的準備,湯底帶有醬料甜味。韓國火鍋種類豐富,有年糕火鍋、餃子火鍋和海鮮火鍋等等。韓國火鍋不是「涮著吃」而是「煮著吃」,上桌前肉類海鮮早已放鍋內,煮好就能吃。第二天午餐吃餃子火鍋,韓國餃子比中國餃子要大得多,內餡是成蓉的豬肉、白菜、粉條等,餃子靠湯汁清甜帶出味道。根據調查,在韓國餃子館有三種湯底可選,餃子湯、年糕餃子湯和年糕湯。第三天晚上在濟州島則嘗到海鮮火鍋,你會很滿意,沒有一點海鮮鮮甜。想起鹽田海鮮街裡的海鮮忍不住咽口水。
黃醬
黃醬和醬油一樣,是製作韓國菜餚的基本調味料之一,它廣泛地用於韓國人的每一餐飯菜之中,也是他們最喜歡的家常菜「黃醬火鍋」和「黃醬湯」的主料。
黃醬的製作是在每年的11~12月間,將黃豆煮熟搗碎,做成木枕大小的豆塊,之後再經過三、四個月的反覆晾曬、發酵,並逐步加入幹紅辣椒、大棗和鹽等工序,最後用紗布封缸,防止雨水和異物進入,經過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就做成了韓國人人愛吃的黃醬。
在韓國旅遊時經過的不少鄉村,都可以看到當地人晾曬在自家屋簷下的、用麻繩網兜串起的一串串或圓或方的黃醬餅,與院子裡地上擺放的一壇壇泡菜相映成趣,散發出濃濃的古樸鄉村生活氣息。
辣椒醬
到了韓國才知道,韓國人比我想像的更能食辣,飯桌上的大部分菜餚都帶有辣味,只是與中餐川、鄂、湘、雲、貴等地的辣截然不同,辣度稍輕,且辣中帶有鹹、甜、酸等複雜口感。總之,到韓國旅遊,如果你不擅食辣,可能就會餓肚子了。
韓餐菜餚中的辣多來自於辣椒醬,淳昌是韓國辣椒醬的重要產地,隨處逛逛都可以在鄉村的街上看到製作辣椒醬的人家,她們會熱情地從自家醬缸中舀出一勺邀觀光客品嘗。而韓國的辣椒醬與我國的製作方法有很大區別,主料為糯米、麥芽糖水、鹽、黃豆粉辣椒麵、韓國醬油,辣度自然比四川辣醬的幹辣輕得多了。除了民間製做,當地還有一家知名的現代化辣椒醬工廠,設備先進,加入了更符合國際口味的原料,可以作禮品帶回國。
烤沙參
韓國有9個「道」,「道」即我國的「省」,全羅南道、全羅北道是韓國人公認的製作菜餚口味最棒的地方,拌飯和烤沙參便是代表菜。
沙參叫「參」卻不是人參,被當地人當做菜來吃,韓國日常價格較高的植物前三位依次是人參、沙參、桔梗。沙餐常採用燒烤食法,洗淨後片成片狀,在表面刷上辣椒醬、芝麻、湯、鹽等拌成的醬料,在塗了油的烤盤上烤熟即食,顏色通紅、醬料濃香,如果你不在意其中摻加的特有味道,它便算是美味了。
參雞湯
到人參的故鄉當然要品嘗最正宗的「參雞湯」,在當地最知名的「元祖參雞湯店」,老闆告訴我們製作「參雞湯」的訣竅:必須選用49天內未下過蛋的童子雞,從肛門擠出內臟、洗淨,再從肛門處塞進糯米、紅棗、慄子等原材料,保持雞身體的完整不破裂,在湯中加入人參、黃芪、天弓、大蒜、銀杏、生薑、甘草等配料後長時間燉煮至熟。
燉湯的容器是韓國典型的石鍋,上桌之後熱氣騰騰、肉香撲鼻,可根據個人口味邊吃肉邊加鹽、胡椒粉和辣醬,營養豐富,只是搞不懂為什麼韓國人把它尤其推崇為「炎夏的高級補品」,也許是因為其有迅速補充體內養分和水分的功效。
韓定食
也就是傳統的「韓式套餐」,沿襲了朝鮮時代宮廷菜的傳統風味,各式小菜擺滿桌面,除了泡菜以外,一般不加辣椒粉。結合蒸、烤、燙、拌等各種烹調方法,材料、調味、配色花樣繁多。雖然經營韓定食的每家餐廳推出的食譜、價格、檔次各不相同,但幾乎都會有如下品種:用小麥煎餅包肉類、蔬菜等八種小菜組合而成的最最傳統的「九折板」,以及加放肉類、魚類、蔬菜、蘑菇燉煮的火鍋「神仙爐」。此類餐廳大多陳設著韓國傳統家具,讓你有如走進了古代的高宅貴室,一般需電話提前預定,午餐較為價廉。
漢城的「韓國之家」是最值得一去的此類場所之一,餐廳坐落於一座古老美麗的老式韓屋,庭院寬敞優雅、環境高檔,附設有觀賞傳統歌舞表演的劇院。我們在此品嘗的一頓大餐為人均7萬韓幣(約合550人民幣),內容相當豐富,大大小小的碟、盤、碗讓人眼花繚亂,並欣賞到相當專業的傳統韓劇。據導遊介紹,當地人平時極少到如此高檔的餐廳(人均45100韓幣起,約合350人民幣)就餐,但依己之見,作為領略韓國傳統飲食的完美場所,還是物有所值、讓 人難忘。
烤肉
遍布北京街頭的韓式烤肉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嘗嘗「源發地」的正宗韓式烤肉自然是不可錯過的項目之一。漢城的普通烤肉店與北京的烤肉餐廳有不小區別,席地而坐的包間內幾乎看不到排風設施,卻不覺燻嗆,烤肉用具也更加原始,用的不是箅子,而是一塊黑色的鐵板,巧妙的是支在灶上一頭高一頭低,烤肉出來的油汁自然流向低側鐵板下面的小盒內。
在多種烤肉中最受歡迎的是烤牛肉和烤牛排,是將醃製入味的肉在鐵板上烤熟,吃時蘸辣椒醬或黃醬,用生菜、芝麻葉等蔬菜卷包後食用。餐廳一般會附帶提供3~5樣小菜或泡菜,米飯和湯則需單點。烤五花肉相比較而言屬於大眾料理,因為在韓國豬肉比牛肉便宜,吃時要蘸香油鹽佐料,也用生菜加黃醬卷而食之。
如果把韓國比作一個在泡菜罈裡泡大的民族,也許並不過分。泡菜是每個韓國家庭的生活必備之品,也是一日三餐的佐餐美味,以白菜、蘿蔔泡菜最為典型。做法是在用鹽醃過的蔬菜上加上辣椒末、大蒜、姜等配料,並使它發酵。
真沒想到,在外國人眼裡平淡無奇的蔬菜,經過韓國家庭主婦的擺弄,竟會變化出如此多的花樣來。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材料,泡菜約可分為200種。
紫菜包飯
顧名思義,即是用紫菜包卷米飯。方法是:在飯裡先加上香油、鹽、芝麻等後攪拌,再把切成條狀的雞蛋餅、菠菜、甜蘿蔔、火腿等放在紫菜裡,一起卷。帳篷攤子裡賣的紫菜包飯一般比餐廳裡賣的要小很多,因此又有迷你紫菜包飯之稱。
韓國人飲食十分清淡,每餐都有泡菜、豆芽等四個或六個醃製小菜,一兩個大菜如火鍋、烤肉,配上一碗湯、一碗米飯就成一餐。對於用油炒菜做飯的中國人來說,一點「油水」都沒有的韓國菜實在讓腸胃難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嘗嘗別人的美食是新鮮,只有自家那桌飯菜才會天天都喜歡吃。飲食習慣已經成為了身體的一部分,融入到每一個細胞、器官。正如在自己的國家出生成長到一定歲數,她的歷史、文化、思想、風俗習慣都自然而然的融入你的身心,流入你的骨子裡。你無論走到哪裡,身體都會提醒你,你來自哪個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