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茂陵

2023-04-01 20:14:32 2

茂陵是西漢五陵之一,是西漢武帝劉徹的陵墓,規模最大的西漢帝王陵。所在地原屬漢代槐裡縣茂鄉,故稱茂陵。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衛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它位於陝西省鹹陽市區與興平市之間的五陵塬上,屬鹹陽,距西安約40公裡,陵的封土,略呈方錐體形,平頂。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茂陵

時間

公元前139年

 

朝代

漢武帝

目錄

1概述

2地理位置

3自然氣候

4旅遊景區

5旅遊指南

6歷史文化

摺疊編輯本段概述

漢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武帝劉徹在此建壽陵,公元前87年武帝死後葬於此。其陪葬的珍寶在漢帝陵中是最多的,「武帝棄天下,帝幼弱,霍光專事,不知禮正,妄多藏金錢財物、鳥獸魚鱉、牛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盡展藏之」。由於陪葬物品多,許多物品放不進墓,只好放入陵園內,以致西漢末年農民起義軍打開茂陵園羨門,成千上萬的農民俑入陵園搬取陪葬物,搬了幾十天,園中物品還「不能減半」。1981年在茂陵東側出土200多件珍貴文物,其中鎏金銅馬,鎏金鎏銀竹節燻爐均為稀世珍品。

漢武帝劉徹是歷史上可以和秦始皇相提並論的很有才略的偉大的帝王,他在位時,是漢帝國的鼎盛時期,他採用獎勵農耕、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抗擊匈奴的宏偉戰略,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制的同時,在經濟上實行煮鹽、冶鐵、運輸和貿易的官營制度,興修水利,發展農業,開展對外貿易;在軍事上抗擊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牢固的控制了河西走廊,向南直抵海南,基本上形成了中華民族生存空間的格局,從而使漢帝國以統一、繁榮、強大的姿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茂陵建築宏偉,墓內殉葬品極為豪華豐厚,史稱「金錢財物、鳥獸魚鱉、牛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盡瘞藏之」。

摺疊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茂陵位於今陝西省興平縣東北原上,南位鄉的東南部,西距興平縣12公裡,東距鹹陽市15公裡。其北面遠依九駿山,南面遙屏終南山。東西為橫亙百裡的「五陵原」。此地原屬漢時槐裡縣之茂鄉,故稱「茂陵」。它高46.5米,頂端東西長39.25米,南北寬40.60米。據《關中記》載:「漢諸陵皆高12丈,方120丈,惟茂陵高14丈,方140丈。」上述與今測量數字基本相符。總佔地面積計為56878.25平方米,封土體積848592.92立方米。陵園四周呈方形,平頂,上小下大,形如覆鬥,顯得莊嚴穩重。[1]

摺疊編輯本段自然氣候

溫帶半乾旱氣候。

摺疊編輯本段旅遊景區

茂陵博物館

茂陵博物館

茂陵博物館在漢孝武帝一千米東側。如圖左側為大將軍衛青的廬山冢,右側為驃騎將軍霍去病的祁連山墓冢,博物館的正門對霍去病墓冢修建,墓前因列有當時的著名的『馬踏匈奴』等石刻而更具觀賞價值。

摺疊編輯本段旅遊指南

摺疊茂陵博物館

如今的博物館,在漢孝武帝一千米東側。如圖左側為大將軍衛青的廬山冢,右側為驃騎將軍霍去病的祁連山墓冢,博物館的正門對霍去病墓冢修建,墓前因列有當時的著名的「馬踏匈奴」等石刻而更具觀賞價值。

如今的茂陵博物館(衛青、霍去病墓冢)

茂陵博物館建館27年間,動員當地群眾交獻文物和廣泛徵集茂陵文物達4000餘件,其中不乏國寶文物,如錯金銀銅犀尊、玉雕鋪首、鎏金馬、鎏金銀竹節燻爐等。茂陵博物館曾先後榮獲首批「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文博系統先進單位」和「全國首批AAAA級旅遊區」等180多個獎項和榮譽稱號。茂陵是西漢帝陵9座中規模最大的一座,耗時最久,陪葬品也最為豐富,因而有著「中國金字塔」的美譽。《漢茂陵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已經鹹陽市市政府2008年第37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摺疊門票

旺季::80元;淡季::40元

摺疊交通

在西安城西客運站乘坐去興平的長途巴士到終點站興平第一客運站下車,票價16.00元,第一客運站即是11路(興平—定周)公交車的起始站,票價4元,直接可到博物館門口或坐當地私營的計程車,博物館門票80.00元,學生證可以半價。

鹹陽可以在七廠十字乘坐4路(鹹陽—興平)公交,到符家橋路口下車,轉乘上述11路公交即可到達。

摺疊食宿

茂陵離鹹陽很近,可選擇回鹹陽的賓館住宿,比較近的有彩虹賓館、彩虹招待所,也可選擇在茂陵附近的農家樂住宿,也可選擇去茂陵街道住,便宜實惠,還可以吃到地道的陝西小吃。而且可以讓你充分領略陝西八大怪的真諦:麵條賽褲帶、鍋盔比鍋蓋、房子半邊蓋.....農家樂是季節性的,在茂陵向東到茂陵博物館的路上就有的。

摺疊編輯本段歷史文化

摺疊茂陵大事記

漢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徵募工匠、徭役數萬人,在槐裡縣(今陝西省興平市)茂鄉,開始修建茂陵。

漢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大司馬驃騎將軍冠軍侯霍去病病逝,年僅24歲,葬茂陵東側1公裡處,墓像祁連山。

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大司

馬大將軍長平侯衛青病逝,葬茂陵東北一公裡處,墓像盧山,與霍去病墓並列。

漢武帝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二月,武帝巡遊,病逝於周至五柞宮,入殯未央宮前殿,逝後18日,葬於茂陵。霍光追封已故的李夫人為孝武李皇后,李夫人墓遷至茂陵。

漢昭帝始元三年(公元前84年),茂陵被盜掘。4年後,有人在扶風(今陝西省扶風縣)買得墓中所葬玉箱、玉杖二物。

漢宣帝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茂陵復建置茂陵縣,徙天下富豪6萬餘戶居住此地。

漢宣帝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茂陵被盜掘。後河東功曹李友,入上黨抱犢山採藥,於崖石中得武帝地宮所藏雜經30卷,盛以金箱。

漢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5年),赤眉軍退走長安,西行途中盜掘茂陵。

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遣呂布盜掘茂陵。

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黃巢農民起義軍攻入長安,派兵盜掘茂陵。

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地方官吏在霍去病墓前豎石碑一座,保存至今。

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孟秋,陝西巡撫畢沅為茂陵和李夫人、衛青、霍去病、霍光等墓前各豎石碑一通。今霍光墓碑已損,其餘完好。

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六月,關中東府渭南、華縣、大荔回民起義,進逼興平,本縣回民群起策應。28日,戰事延至茂陵一帶,團練頭領邊獻壁率眾團丁為佔據有利地形,搶登茂陵,因陵上無工事作掩護,回民以槍炮轟擊,攻勢兇猛,經半日激戰,團練死傷400餘人。

民國二十年(1931年)西京籌備委員會負責人張繼,在霍去病墓北設立茂陵小學,於校內設立「茂陵辦事處」,胡際平為主任,負責管理文物,並在墓南面兩側,修建兩座瓦房,將9件石刻移至室內。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月26日,日本學者水野清一在東京出版的《東方學報》第三冊特刊發表《關於西漢的墓飾石刻——霍去病墓的石刻》的研究論文。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0月21日,蔣介石攜夫人宋美齡,由張學良、楊虎城等陪同,遊覽茂陵。

1956年,茂陵文管所成立。所址位於茂陵東側1公裡處霍去病墓前。僅有3間瓦房,16件大型石刻。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茂陵、霍去病墓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63年1月11日,興平縣豆馬村村民趙振秀在村北土壕起土時,發現西漢珍貴文物銅犀尊,積極交獻國家。經國家文物局專家組鑑定為國寶級文物。

5月,茂陵文管所陳列室(即兩間舊瓦房)整修完畢,16件西漢大型石刻開放展出。

1967年,6月上旬,一夥「文化大革命」中的武鬥人員搶佔霍去病墓作為據點,並揚言「破四舊」,企圖砸爛文物,茂陵文管所工作人員堅持說理鬥爭,保護了文物。

為保護文物安全,文管所在當地群眾幫助下,挖深9米,三處面積均為15平方米的地窖,並在石刻周圍用土丕砌牆,牆內充填黃土,以保護大型石刻免遭毀壞。

1976年7月,國家文物局在茂陵文管所召開全國文物保護工作現場會,國家文物局副局長沈竹作重要講話,茂陵文管所所長介紹「茂陵文管所依靠群眾開展文物保護工作」的經驗。

1977年,由國家投資,對茂陵文管所進行了整修、擴建。蓋起具有漢代建築風格的文物陳列室一座,長30米,寬10.5米,面積315平方米。

1979年12月,茂陵文管所升格為茂陵博物館。

1980年,茂陵博物館自籌資金45000元,修建第二座仿漢建築風格的文物陳列室。

3月,法國考古學家密特朗參觀茂陵博物館,並將其父1914年拍攝的霍去病墓及墓前石刻照片2幅轉交茂陵博物館收藏。

5月1日下午,興平縣西吳鄉豆馬村群眾在茂陵三號無名冢南60米處平整土地時,發現漢從葬坑一座,茂陵博物館對該從葬坑進行發掘清理,共發掘出文物236件,其中有國寶級文物兩件(鎏金馬、竹節燻爐),一級文物37件。

同年,在茂陵博物館附近16個村及廠礦、機關、學校,先後建立文物保護小組55個,發展文物通訊員269人,形成了一個以茂陵陵區為重點的文物保護網絡。

1989年2月19日,武帝陵派出所成立,主要負責茂陵田野文物安全和周圍自然村的治安工作。

2月,霍去病墓東西兩側石刻長廊建成。3月1日起,搬遷16件大型石刻藝術品,15日全部就位。

2月8日,茂陵博物館珍貴文物展覽正式對外開放。

4月5日,新修茂陵博物館至漢武帝陵旅遊複線路竣工。

1992年10月,茂陵博物館仿製品青銅錯金犀牛尊,榮獲國家旅遊局、輕工業部、商業部、紡織工業部及中國旅遊購物節組委會聯合頒發中國旅遊購物旅遊商品「天馬金獎」。

如今博物館園林景色宜人,仿漢建築群林立,亭臺樓閣,碧波蕩漾,蒼松翠柏,芬芳馥鬱、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已形成融文物、古建、園林於一體的著名旅遊觀光勝地。遊覽內容豐富,「戲觀茂陵一絕、琳池魚追遊人」,千年編鐘展演,聆聽悅耳古曲,夜景流光溢彩,浮橋噴泉迷人;欣賞《漢武帝事跡造像展覽》,領略西漢盛世風採,讓人嘆為觀止,流連忘返。國家領導人李瑞環來茂陵視察時,欣喜的說:「茂陵不光有個很好的博物館,還有一個優美的環境,我走到那裡,就把茂陵宣傳到那裡,全國所有的博物館都應建成這樣的博物館。」加拿大國立文化代表團團長、香港美術大學教授時學顏先生參觀後在留言簿上寫道:「從加拿大至中國陝西茂陵博物館,乘飛機、火車、汽車已走了萬裡路,看到茂陵工作的成就,就覺得再跑萬裡也不虛此行,此地不僅文物寶貴、陳列內容豐富、四周環境也充分表現出中國文化悠久歷史以及中國勞動人民的偉大貢獻。」

摺疊漢武帝留在茂陵的奇蹟

奇蹟之一:茂陵

這座在漢代陵墓中最為高大、宏闊的帝陵,是「漢興厚葬」的典型。造陵工期長達53年;耗資佔到當時皇朝每年供賦的三分之一;陵高「違規超限」達46.5米,四周邊長達千米,狀如覆鬥,被西方學者喻為「中國的金字塔」;方中(地宮)的隨葬品多得「再塞不進」;陵園的建築遺址比比皆是。自漢唐以來,政要學士,文人墨客等在此留下了無數的詩文墨跡、楹聯匾額,衍生了光彩奪目的「茂陵文化」。例如:「茂陵煙雨埋冠劍,石馬無聲蔓草寒」(唐·薛逢)、「漢家天馬出蒲梢……茂陵松柏雨蕭蕭」(唐·李商隱)、「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唐·李賀)、「英雄從來只數君,荒墳猶自上侵雲」 (清·徐開熙)、「茂陵何崔峻,巍巍一望中」(費尚彬)等等。

茂陵陪葬墓和其他漢陵的陪葬墓的奇異之處在於都有「象徵」的說法和意義,例如衛青墓、霍去病墓、李夫人墓等。

霍去病墓,「為冢像祁連山」。霍去病18歲隨大將軍衛青出徵,討伐匈奴,屢戰屢勝。特別是在河西走廊,祁連山一帶,縱橫馳騁,決戰千裡,將匈奴主力橫掃無遺,從而徹底開通了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為漢武王朝鞏固、開拓西北邊疆立下輝煌戰功。元狩六年(公元前117),24歲的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去世了。諡號景桓侯,彰顯其克敵服遠、英勇作戰、擴充疆土之意。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死非常悲傷,他調來玄甲軍,列成陣沿長安一直排到茂陵霍去病墓地。其冢像「祁連山」,以表彰他的不朽功勳。霍去病墓底部南北長105米,東西寬73米。頂部南北長15米,東西寬8米,佔地面積5841.33平方米,封土體積62961.24立方米。墓冢上下,墓地周圍,亂石嶙峋,蒼松翠柏,蔭蔽墓身,一派山林幽深景象。墓南東西兩角,各有回欄曲經,通向墓頂。現在的霍去病墓,從上到下,周圍百米,已是蒼松翠柏,鬱鬱蔥蔥,墓地前建成園林式博物館,仿漢建築錯落有致,曲徑迴廊花木為伴,成為「AAAA」級茂陵旅遊景區的核心。

衛青墓,「起冢像盧山(陰山)」。衛青是霍去病的舅舅,為漢武時大司馬大將軍,用兵敢於深入 ,奇正兼擅,七出匈奴而不敗,與霍去病並稱為『帝國雙壁』。衛青開啟了漢對匈戰爭的新篇章,漢朝首次以騎兵長途奔襲戰術的開創者,立下了赫赫戰功。衛青雖然戰功顯赫,權傾朝野,但從不結黨。他對士卒體恤較多,能與將士同甘苦,威信很高,在《史記》中留下了「雖古名將弗過也」的極高評價。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衛青去世,諡號烈侯,陪葬茂陵,緊鄰外甥霍去病墓「起冢像盧山(陰山)」。衛青墓底部東邊邊長113.5米,南邊邊長90米,北邊邊長67.6米,西邊邊長62米,高24.72米,佔地面積8064.55平方米,體積94412立方米。西北角凹進一部分,而西南角凸出一部分,遙望如一小山,南面坡陡,北面坡長緩,中腰有平臺。

李夫人墓,史稱英靈。皇后衛子夫因巫蠱之禍無法入葬茂陵,漢昭帝之母勾弋也獲罪下葬甘泉宮,漢武帝去世後,大司馬大將軍霍光追封了李夫人為皇后。漢書載李夫人以皇后之禮下葬。其墓冢高大,狀如磨盤,上小下大,中間有一道環線,俗稱磨子陵。《磨子陵的傳說》是一個向善而動人的民間故事。李夫人美麗到「傾城傾國」,但她紅顏薄命,早逝。漢武帝為其作長賦《傷悼李夫人賦》:「嗚呼哀哉,想魂靈兮!」

奇蹟之三:茂陵群雕

應該說這裡的群雕獸像、人獸相博的藝術造型,是漢武帝留在茂陵的十分珍貴的重大文化遺產,空前啟後的「國之瑰寶」。在十四件造像巨雕作品中有十二件被國家文物局鑑定為「國寶」。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開渠,著名作家賈平凹以及前輩文史大師郭沫若等,都曾對其有「嘆為觀止」的讚賞。特別值得指出的是,這批巨雕中的「馬踏匈奴」、「躍馬」、「臥馬」,最受歷代學者和遊人的推崇,並認為這些「馬」的作品,可能出自漢武帝的授意。漢武帝痴愛寶馬,天下聞名。在中國歷史上,為能得到寶馬、良駒而出詩作的皇帝,漢武帝是第一人。

傳說公元前120年,漢武帝得到一匹生長在「渥窪水中」的天馬,他作《天馬歌》一首:

太乙況,天馬下,沾赤汗,沫流赭。

志調儻,精權奇,策浮雲,暗上馳。

體容與,馳萬裡,今安匹,龍為友。

經過了九年之後,又從大宛國獲得寶馬,即原種汗血馬。漢武帝自是喜不自禁,又作《天馬歌》一首:

天馬徠,從西極,涉流沙,九夷服。

天馬徠,出泉水,虎脊兩,化若鬼。

天馬徠,歷無草,徑千裡,循東道。

天馬徠,執徐時,將搖舉,誰與期。

天馬徠,開遠門,竦子身,逝崑崙。

天馬徠,龍之媒,遊閶闔,觀玉臺。

由這兩首《天馬歌》而知,漢武帝是一位非常喜愛駿馬的皇帝。

摺疊奇蹟之四:茂陵的國寶

1、鎏金馬:1981年5月在平陽公主墓南,西吳鄉豆馬村農民在平整土地時發現這

件文物。高62釐米,長76釐米,通體銅鑄鎏金,昂首,翹尾,四腿直立,體態矯健。頭部造型甚為生動,粉鼻亮眼,兩耳豎立。史書記載其為「金馬」,系以西漢時大宛國的汗血馬為原型而精製的工藝品。這件國寶,現收藏在茂陵博物館。

2、鎏金銀高擎竹節燻爐:這件國寶文物與「鎏金馬」同時被發現。高58釐米,底徑13.3釐

米,口徑9釐米,蓋高6 釐米。爐蓋口外側刻銘文一周35字:「內者未央尚臥,金黃塗竹節燻爐一具,並重十斤十二兩,四年內宮造,五年十月輸,第初三」。底座圈足外側刻銘文一周33字:「內者未央尚臥,黃金塗竹節燻爐一具,並重十一斤,四年寺工造,五年十月輸,第初四」。

3、錯金銀銅犀尊:重13.3公斤,高34.1釐米,長58.1釐米,寬20.4釐米。這是一件極為精美的工藝品。1963年興平縣西吳鄉豆馬村村民趙振秀,在村北土豪內發現。這件國寶文物現收藏在中國歷史博物館。

4、四神紋玉雕鋪首:此件國寶文物繫於1975年在茂陵東側發現,是一件極為精緻的藍田玉工藝品,現收藏在茂陵博物館。

陝西省境內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安市 大雁塔 小雁塔 興教寺塔 西安城牆

西安碑林 半坡遺址 豐鎬遺址 阿房宮遺址

漢長安城遺址 大明宮遺址 秦始皇陵 西安事變舊址

藍田猿人遺址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 西安清真寺 杜陵

姜寨遺址 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 灞橋遺址 華清宮遺址

仙遊寺法王塔 西安鐘鼓樓 水陸庵 康家遺址

老牛坡遺址 櫟陽城遺址 東渭橋遺址 鳩摩羅什舍利塔

公輸堂 香積寺善導塔 西安城隍廟 八雲塔

重陽宮祖庵碑林 秦東陵 明秦王墓 長安聖壽寺塔

長安華嚴寺塔 昭慧塔 大秦寺塔 易俗社劇場

銅川市 藥王山石刻 黃堡鎮耀州窯遺址 玉華宮遺址 耀縣文廟

神德寺塔

寶雞市 周原遺址 秦雍城遺址 隋仁壽宮唐九成宮遺址 慈善寺石窟

石摞摞山遺址 北首嶺遺址 鳳凰山遺址 楊家村遺址

法門寺遺址 太平寺塔 周公廟 扶風城隍廟

楊珣碑

鹹陽市 茂陵 霍去病墓 昭陵 乾陵

順陵 大佛寺石窟 昭仁寺大殿 秦鹹陽城遺址

長陵 鄭國渠首遺址 甘泉宮遺址 泰陵

西漢帝陵 三原城隍廟 泰塔 涇陽崇文塔

武陵寺塔 鹹陽文廟

渭南市 司馬遷墓和祠 西嶽廟 唐橋陵 魏長城遺址

永陵 韓城大禹廟 甜水溝遺址 元君廟—泉護村遺址

京師倉遺址 良周遺址 唐代帝陵 倉頡墓與廟

韓城普照寺 韓城文廟 韓城城隍廟 党家村古建築群

澄城城隍廟神樓 橫陣遺址 梁帶村遺址 精進寺塔

百良壽聖寺塔 法王廟 北營廟 玉皇后土廟

玄武廟青石殿 慶安寺塔 豐圖義倉 渭華起義舊址

延安市 延安革命遺址 黃帝陵 瓦窯堡革命舊址 鐘山石窟

延一井舊址 彬縣開元寺塔 洛川會議舊址 石泓寺石窟

萬安禪院石窟 吳旗革命舊址 保安革命舊址

漢中市 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 武侯墓 龍崗寺遺址 李家村遺址

張騫墓 蔡倫墓和祠 開明寺塔 五門堰

張良廟 靈巖寺摩崖

榆林市 統萬城遺址 府州城 白雲山廟 楊家溝革命舊址

石峁遺址 李家崖城址 麟州故城 吳堡石城

榆林衛城 盤龍山古建築群 姜氏莊園

商洛市 花石浪遺址 東龍山遺址

同类文章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人們對鬼神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爭論,有的人相信鬼神的存在,並對此深信不疑,害怕獨自行走於黑暗之中,有什麼奇怪的風吹草動,他們都會覺得是鬼在作祟。但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很多人都開始相信科學,認為鬼神一說實乃封建迷信。但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卻發表言論說其實是有鬼神的存在的。關於霍金史蒂芬·威廉·霍金,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強大的唐朝,雄圖大略的唐玄宗!唐朝,是中國最強大的朝代之一,因此中國人也被世界各國成為唐人!而唐朝之所以是中國最強大的時代之一,其中之一就是唐朝的統治者有很多都是勵精圖治,雄圖大略的君主,其中就包括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治下的開元盛世,是唐朝最強盛的時候,而唐玄宗本人和擁有「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成就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中國成立的時候一共有3面國旗,第一面是五色旗第二面是晴天白日旗,第三面是現在的五星旗.在推翻清朝的時候使用的五色旗為什麼國父孫中山卻不喜歡呢,而用了青天白日旗來代替呢小編來為你們說說民國的那些事.五色旗的來歷1912年1月3日到10日,新建立的民國各省代表會議與臨時參議院先後通過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是慈禧的侄女,後來被欽定成婚第二年成為皇后,裕隆太后雖然沒有慈禧太后的政治天賦,但也絕不是一無是處的人,在最後還是權力保存了清皇室的威嚴退位讓國,之後便成為了袁世凱的妾,這裡面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隆裕太后個人簡介: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大家還記得98年的那場印尼事件嗎?那個被稱為「黑色五月暴動」的事情還有人知道了解嗎?這是我們國家建國以來華人受到最嚴重的傷害的事件。你知道當時我國政府是什麼放應嗎?當時的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傷亡有多少?下面一起喝小編來了解一下吧!1998印尼屠華事件在1998年的5月13日,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中的棉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大清朝統治了中國上百年,其中不乏出現了一些一代明君.比如什麼康熙乾隆之類的.不過在清末的時候.有一個清國皇帝是一個悲劇,他就是被後世熟知的光緒皇帝.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歲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崩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說起司馬懿評論大多是包含著貶義,因為 本人城府太深,又善於心計。並且極能隱忍。所以才會成就他卓著的一生。那麼這樣一位擁有豐功偉績的人物關於他的死因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呢!是真實的麼?司馬懿怎麼死的?民間傳說他是被報復致死的。這就和諸葛亮很有關係了,因為他是唯一能與諸葛亮抗衡的人,並且唐唐孔明都被他氣死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大清朝在康熙皇帝手中可以說是蒸蒸日上飛速發展,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代王朝,以大清朝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能匹敵,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籤訂了一份中國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什麼是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是清朝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籤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由領事為內大臣索額圖、佟國綱等人同俄羅斯使團籤訂,內容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在中國考古的歷史裡,海昏侯墓,是目前為止,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墓主的身份,是漢代的一位君王,他叫劉賀。他可以說是歷史上幾個在位最短的皇帝之一,僅僅在位27天,就因荒淫和無作為被廢,看來作為漢武大帝的孫子,後世之臣仍然不會留些情面,史稱劉賀為漢廢帝,海昏侯,這些字眼真的含有一些貶義。不管怎麼說,海昏侯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一生可以說是富有傳奇色彩,也為蜀漢政權的確立立下不小的功勞,而諸葛亮生前神機妙算,死後也早就猜到了定會有人來挖他的墳,諸葛亮墓到底在哪,有沒有被挖過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諸葛亮墓傳聞:在諸葛亮死後曾留下三個計謀,一是斬魏延、二是退司馬、三是隱藏自己的墓,諸葛亮讓姜維找來11個人為他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