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核心價值觀徵文
2023-12-04 03:30:31 2
價值觀是對於這個世界的觀點和認識,對於這個社會有著自己的見解。價值觀需要有正確的見解,才能使世界美好。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作文,快來看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我心中的核心價值觀徵文【篇一】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太陽和北風爭論究竟哪個更有力量。它們看到一位穿著棉衣的老人,就打賭說:誰能夠讓老人把外套脫下來,就承認誰的力量大。北風使勁地向老人吹去,想把老人的外套吹下來。可是它越吹,老人把外套裹得越緊。北風吹累了只好認輸。太陽從雲的背後走出來,將溫暖的陽光撒在老人身上。沒多久老人就出汗了,並把外套脫了下來。太陽笑著對北風說:「溫暖比強硬往往更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這個寓言故事很好地證明了友善力量的強大,也說明了社會為什麼特別需要友善的價值理念。
友善是一種人生態度。孟子曰:「與人為善,善莫大焉」。佛家也勸導世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隆冬的一個清晨,因貪戀熱被窩晚起了10分鐘,到早點鋪時已是人頭攢動,眼看上班時間越來越近,焦急的心情溢於言表。這時排在我前面的大媽回頭說到:「著急上班吧,你先來。」「您先來吧,您歲數大。」看出了我的顧慮,大媽又說「我不用上班,也不趕時間,你不用客氣!」連聲道謝中我買完早點上班去了。多少年過去,至今大媽慈祥的笑容和善解人意的眼神依然記憶猶新,她的友善感動著我,甚至影響了我之後的人生態度。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匆匆幾十載,做一個惡人,還是善人,每個人的悟性不同,自然選擇的道路也不同。但,毋庸置疑的是,一個善於做善事的人,他的人生是充滿陽光的,因為他的友善,不但會給別人帶來快樂,自己也會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選擇友善的人生態度,正是我們做一個快樂人的開始。
友善是一種人生智慧。「與人為善,予己為善,予己為樂」。
8月的一個周末,神經外科護士長向英一家三口回老家看望久別的父母。上午十二點剛到老家就接到患者鄭啟順女兒打來的電話,說他父親胃管昨晚就脫了,怕麻煩現在才說。放下電話,把事情原委簡單向父母講過之後,便匆匆往回趕,路上堵車晚上快八點了才到患者家裡,顧不得飢餓疲勞和暈車帶來的不適,向英迅速專業而嫻熟地為病人置好胃管。處於植物人狀態的鄭啟順自兩年前出院後,向英便主動承擔起定期上門更換胃管的任務,從未間斷。和向英一樣的醫生、護士在我院還有很多:骨科醫生梅向東幾年如一日為截癱病人定期上門更換導尿管,神經內科醫生餘哲凌晨趕往腦梗塞病人家中為其解除尿瀦留……
當我們把內心的友善變成簡簡單單的一個舉手之勞的時候,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立刻拉近了,雪中送炭的幫助中,不僅完美地詮釋了友善的魅力,也更好的實現了自身的專業價值。作為新時期的白衣天使,正是一種莫大的人生智慧。
做個友善的人,更要懂得給予。網上曾有一篇《我們只不方便三小時》的短文成為我多次授課的案例。一對夫妻坐火車回臺北,上車後卻發現有位女士坐在他們的位子上,老公示意妻子先坐在她旁邊的位子,卻沒有請這位女士讓位。仔細一看,發現她右腳有一點不方便,才了解老公為何如此。他就這樣從嘉義一直站到臺北,從頭到尾都沒向這位女士表示這個位子是他的,下了車之後,心疼老公的妻子說:「讓位是善行,但從嘉義到臺北這麼久,大可中途請她把位子還給你,換你坐一下。」老公卻說:「人家不方便一輩子,我們就不方便這三小時而已。」就是這麼一位善良又為善不欲人知的好老公,不僅讓妻子感動,更讓我們都覺得世界都變得溫暖許多。
正所謂「與人方便,予己方便」,「送人玫瑰,手留餘香」。一個懂得給予的人,自然收穫很多福報;一份給予會讓那份友善溫暖他人,同時也溫暖自己。
善始善終,讓我們以友善為紐帶,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提高內在修養,優化人際關係,構建和諧生態,傳遞溫暖力量,為了自身的快樂、家人的幸福、社會的融洽,深入理解友善的力量與價值,自覺踐行社會主義友善價值觀,友善定會成為我們做人、做事、立業以及走向成功的重要法寶。
我心中的核心價值觀徵文【篇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了十二個充滿正能量的詞語,我覺得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信仰,它指引著我們前行,同時指引著我們國家奮鬥的方向。
對於我們醫務工作者來說,「敬業」這點是最有切身感觸的,醫療環境逐步惡化,使我們在思考,我們該如何去敬業。
最初我理解的敬業,就是認認真真完成本職工作,按時上班,按時下班,不遲到,不早退,不偷懶,不在工作時間做一些和本職工作不相關的事情;下班時間多看看書,多鑽研自己專科的疾患,不犯嚴重醫療過錯;和病人和睦相處,不發生較大衝突。是的,能做到這些,我們也可以成為常人眼裡的好醫生了,至少,比起那些被打、被砍,半路放棄醫生職業,或是被逼自殺的醫生來說,我們的醫生的生涯也可以劃上圓滿的句號。
可我總覺得,缺了些什麼。
我想起了前些年那些在我心裡留下一些感觸的小事。
作為輪轉醫生的某天,跟著王丹老師一起查房,王老師滿臉微笑走進病房,親切詢問病人病情恢復情況,耐心的為病人體格檢查,安慰病人、鼓勵病人,一房間的病人你一言我一語,有的病人還和王老師開起了玩笑,王老師也不生氣,樂呵呵的應答著,整個病房被一種溫馨、愉悅的氛圍包繞。我當時以為是因為病人碰巧那天心情好,後來發現天天如此,試想,在這樣愉悅的心情下,病人的病還能不好的更快嗎?我覺得這不僅僅是對病人的精神的關懷,還是一種人格魅力,這種發自內心的洋溢在眉角的魔力潛移默化地感染了病人,舉手投足間也影響了我們這群剛出茅廬的醫生。
有次無意路過門診,發現有個內科門診病人異常多,並且病人都不願意換其他的診室,我在門口望了望,那坐診女醫生看似很嚴肅,難道她有什麼絕招?後來一打聽,那醫生姓王,病人說她看病相當細緻,有這麼細緻的醫生,他們多等等也願意,好多病人來醫院後,發現她沒上班,還到家裡找她看病呢!想想自己,有時害怕病人休息時找自己,都不太情願把私人電話給他們,真是慚愧!像王老師這樣,把一件件小事做到極致,成就了一種風格,這種默默奉獻、踏實厚重的精神,是我們這輩人所不能比擬的吧。就是這種做到極致的細緻與不為任何功利的奉獻打動了我。
也許,有人會說,我們不是不願意做一名熱愛職業、樂於奉獻的醫生,只是現在的醫療環境太差,我們自身的安全都沒有保障,還有什麼精力去談熱愛與奉獻?
是的,醫療環境是很差,大環境在改革的同時,我們還是應該默默地做好自己,因為醫生不同於其他職業,它本身肩負了不能逃避的社會責任--救死扶傷,在這種被社會定義的崇高的責任感與擔當感下,我們沒有逃避的理由。醫療環境差最終會因為各種醫療矛盾的凸顯而逐步改善,我相信這個世界正義終會戰勝邪惡,我相信這個社會越來越需要回歸原始,需要那些最初的感動,或許是我們感動病人,或許是病人感動我們。
曾經我遇到一些病人,至今我都充滿感激。
記得剛單獨值班不久,碰到一個鼻竇炎的患者,因為上頜竇有積膿,我決定給他做上頜竇穿刺衝洗,一切準備就緒,我開始給病人上丁卡因表麻,患者開始沒覺得什麼不舒服,就在我把十幾釐米的穿刺針亮出來的時候,病人突然說感覺頭暈、心慌。麻藥過敏?暈針?我當時經驗不足不能確定原因,讓病人先坐好休息下,趕忙跑去旁邊辦公室喊主任過來看,雖然就幾秒鐘的時間,當主任和我返回時,發現病人額頭在牆壁上撞了個約拇指大的包,所幸神志意識清楚,快速把病人扶上病床急查血糖發現為低血糖發作,吸氧、補液緊急處理後,患者恢復正常,額頭的血腫經過冷敷也逐漸消退。事後,我一直很自責,雖然患者突發頭暈心慌是低血糖所致,但是當時出現情況時我不應該離開患者,以致患者碰撞了頭部。當我鼓足勇氣給患者道歉時,他說,您是個負責任的醫生,您不是故意的,我一點也不怪您。一句理解的話語,讓我心裡溫暖良久。
記憶中給我留下溫暖回憶的病人還有很多,那個鼓勵我在他身上做第一個鼻竇穿刺衝洗的病人,那個在我下了夜班時給我買來早點的病人,那個第一個寫小紙條感謝我的病人,那個在菜場賣菜每次都硬要送我點佐料的病人……他們都讓我的內心充滿感動。
我心中的核心價值觀徵文【篇三】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社會實踐中形成的民族意識、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氣質的總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並且延綿不斷的一種歷史文化傳統,是民族最本質、最集中的體現。
中華民族在其五千多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它是千千萬萬中國人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支柱,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百折不撓、奮發向上、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動力。因此,弘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之一。民族精神主要強調民族個性和民族傳統。
在21世紀的今天,伴隨著科技的現代化和經濟、政治、文化的國際化趨勢的發展,世界民族趨於融合的趨勢日漸明顯。因此,我們在弘揚民族精神的同時,還必須強調弘揚時代精神。在新時期,中華民族在自強自立的奮鬥過程中,積累和形成了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兼收並蓄、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奮勇爭先的時代精神。正是依靠這種精神,我們戰勝了各種艱難險阻,經受了各種嚴峻考驗,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開闢了百年來發展最好的歷史新時期。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離不開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弘揚。
我們只有把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統一起來,堅持「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民族優良傳統精神;堅持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時期的優良傳統;堅持大慶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建設時期的優良傳統;堅持改革開放時期形成的創業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青藏鐵路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和抗震救災精神、北京奧運精神燈時代優良傳統,才能鑄造起中華民族鐵的靈魂,把我們的事業推向一個又一個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