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抗戰勝利70周年徵文大全

2023-11-01 22:21:07

  第1篇:最耀不過中國紅

  20xx年12月13日這天上午,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這是一場嚴肅的祭奠,祭奠無辜死難的同胞,祭奠經歷屈辱悲痛卻不曾屈服的民族抗爭,更是一次莊嚴的宣告:昭昭前事,惕惕後人。永矢弗諼,祈願和平。

  「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一個擁有保衛人民和平生活堅強能力的偉大國家,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習主席一字一頓的話語,敲擊著每一個熱愛這片土地的人的心。

  這一天,我仿佛聽到我的國家輕聲又堅定地說了一句:「七十七年了,歡迎回家。」

  我的國,他的生命裡異常黑暗絕望的一頁,終究是翻過去了。但他,他的人民,都不會忘記那年七月七日在盧溝橋上空響起的槍炮聲,是如此的刺耳,充斥著欲蓋彌彰的野心和欲望。那時中華大地生靈塗炭,人民苦難深重,九州赤地千裡、餓殍遍野。12月13日,沒人會忘記這個日子。那日,包藏禍心的日軍急吼吼地衝進我們廣袤的土地,殘殺手無寸鐵的百姓,南京城內血肉狼藉,哀嚎四起,鮮血染紅了帝國的鐵蹄。三十多萬條生命在短短數日內白白逝去,無數少女被踐踏蹂躪。千萬將士戰死沙場,億兆百姓慘死於屠刀。我能聽到,他的心在流血,屈辱,羞恥,卻無能為力。

  幸而,只要還有一個人信仰他,這個國家就不會倒下。

  幸而,他依然挺直了脊梁,屹立在著這天地之間。

  泱泱中華,浩然正氣,自是不會被那蕞爾小國輕易打倒,就是這寧折不屈的傲骨,就是這不容玷汙的尊嚴,讓他硬是挺過了這段痛得難以名狀的歷史。

  他知道在這江山萬裡如畫風景下,隱藏著血雨腥風寂寥森冷,血流成河白骨堆積,浸透了漫漫長卷,淹沒了茫茫人心。

  歷史長河中所有浪花都是尖利的刃,他近乎沒有盡頭的生命裡埋沒著巨大的悲傷。盛衰榮辱,千載浮華。淚寫的千年篇章,血洗的萬裡山河。

  這些都不算什麼,恥辱的過去就已經是過去,今天的中國已經是新的中國。但是卻真的有人把這些赤裸裸的事實當成了「過去」:日本修改教科書,編造自虐史觀,刻意淡化侵華戰爭,參拜靖國神社,實行集體自衛權,甚至有右翼抬頭、重蹈軍國主義道路的趨勢。再看看西方,納粹殘殺猶太人的罪狀人盡皆知。為什麼面對歷史,德國總理可以向猶太人下跪致歉,日本卻連直視歷史都做不到?真是太悲哀了,現在有相當一部分的年輕日本國民,因為國家的謊言,連上一代犯了什麼錯都不知道,只知道原子彈來自美國,一昧把自己當受害者。

  聽聽,迴蕩在南京的嘆息!我們憤怒啊,我們大罵他們無恥,我們恨不得群起而攻之。但是,我們這一代要奮進而不是當憤青。原諒不代表忘記,雖然現在的他們不值得我們原諒。但是不忘記,不是說要跑到東京大街上燒殺搶掠,用比當年那些侵略者更卑劣的手段對付無辜的平民。就像一個人在孱弱的幼年被另一個人羞辱毆打、烙上火印,後來他終於熬成了強者,遇上了同樣長大的對方,他們能心照不宣地互打招呼,會為了利益互相往來、溝通交流。可是他不會忘記當年的事,不是要用復仇的方式,而是用當年的烙印提醒自己:要一直一直往上走,直到走到對方和其他人都難以仰望的高度,直到再也沒有拳頭可以揮向他,再也沒有人敢動他的孩子。

  弱者的不忘記是謾罵,強者的不忘記是警鐘。不忘記,要奮進。

  人們都說,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我卻要回,刻骨之疼,豈能忘之?

  我忘了哪一天起,我開始熱愛他所著的那一襲紅衣,愛上那耀眼奪目的紅色——是因為那是他帶領我們走的路,是我血液的顏色,是他對著它堅定不移地宣誓的信仰,是他骨子裡仁義禮智信的民族魂。

  「今生有幸入東方,來世還願生天朝。」最耀眼的不過是他的紅色。啊啊,這萬分美麗的絳紅,它是我們的文化圖騰和精神皈依,它承載了國人太多紅色的記憶,見證了太多紅色的歷史。而未來,這矚目的紅色,也必將永遠生生不息!

  第2篇:不忘國恥,緬懷英烈

  鬥轉星移,世事變遷,抗日戰爭已然掛上昔日的頭銜,烈士的血肉之軀在地底長眠,而亙古不變的是中華人民的不屈與鬥志昂揚。

  自1937年日軍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八年抗戰,死傷無數,才換取了今日的太平安康。清明時節雨,是悲歌亦是哀泣。緬懷抗戰先驅,不忘國恥,振興吾大中華!

  而今日抗日神劇層現錯出,使中國人民與之抗戰八年之久的日本人難道就是那種可笑的模樣?不,不是這樣的。當我們看著銀幕上的場景捧腹大笑時,可曾想到半個多世紀以前的血腥屠戮?那時我們的同胞遭受著日軍種下的病毒的折磨,在火中掙扎,在槍口下顫慄,中華婦女慘遭凌辱……日寇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但卻絕非蠢笨之輩,在綜合國力競爭激烈的今天,我們應該認清雙方實力,而不是剛愎自用,見他人貶之甚低。

  4月5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前的鮮花,先烈墳前的寄語,是「清明的銘記」再一次加深中華人民對抗戰的記憶。葉於良老人在七七事變發生時剛上中學,加入當時的青年組織「抗日殺奸團」:殺漢奸,殺鬼子,炸毀日本商店、棉花倉庫,暗殺日偽商會會長,銀行總裁......一個未成年的中學生尚且有此作為,不難想像,當年的中國人民是如何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抗戰固然血腥,仇恨固然刻骨,但不可否認的是只有在那民族危難的時刻,中國人民的內心才升起了濃濃的民族之情,全名族擰成一股麻繩,形成了空前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也使之成為抗戰勝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1945年9月2日,在美艦密蘇裡號上舉行的投降儀式、9月9日在南京中央軍校大禮堂中舉行的中國戰區受降儀式、10月25日臺灣舉行的受降儀式,鼓舞了多少中華兒郎的心?又有多少人在心底默嘆:「終於結束了。」?但在戰爭中英勇犧牲的張自忠、李家珏、楊傑、唐淮源等將軍以及那些不知名的烈士已然逝去,將血肉之軀獻給了這片他們深愛著的土地。他們是逝去了,但他們的精神永存;抗戰是過去了,但中華人民所遭受的傷害仍然刻骨銘心。我們不能忘,也不敢忘。如今在這片土地上成長的我們欠他們一個強大的中國,欠他們一個強大的中國。這是我們的責任,是存者對逝者所要有的回饋!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400字

  時光流轉,到了20xx年的今天,即使所有過去已成為往事,卻不能讓往事隨風。那些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先烈,他們的生命為我們掀開了今日中國強盛的篇章。我們不應該只享受當下的生活,沉迷於虛擬的網路遊戲,而忽視了我們所應背負的責任,而對現在的生活哀聲載道。清明時節雨紛紛,國恥難忘懷英烈。昔日烈士精神猶存,今朝且看中華兒孫展翅、中國巨龍騰飛!

  第3篇:流浪的心

  距離那段熱血沸騰,戰火飛揚的歲月已經走過了70個年頭。我們這個年代的人對那個兵荒馬亂的歷史也只有在歷史書上,在抗日劇中才能有實質的感覺。但正如近幾年的抗日神劇,人們對那段歷史的認知逐漸走向了娛樂,甚至是閒暇時的話題,八卦。

  人們紀念抗戰,是紀念中國人民真正站起的時代,紀念中國的團結與偉大。同時也是為了不要遺忘痛苦。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那段歲月如塵埃漂浮在歷史的時空中,人們頭看到的只是一片片破碎的痕跡。無法真正看到它背後血淋淋的模樣。

  我時常看到抗日老兵的報導,他們倖存下來若看到現代社會,看到逐漸遠離抗日的社會,他們會欣慰,因為沒有那一個戰士願意讓人們感受到戰爭的可怕。但一位老兵曾說過「我們不怕死亡,但害怕別遺忘。」在國有許多老兵他們浴血奮戰,現在卻遭受著不公的待遇。

  從戰爭中走出的戰士一旦進入社會便失去了戰鬥力。很多從阿富汗、越南戰場上退下的軍人大部分都有心理疾病。因為在戰爭中,他們時時刻刻處於緊張的狀態,擔心著隨時會飛過來的子彈、炮彈。時常飢不果腹,寢不安眠。安定的正常社會會使他們剛到不安。部隊中自然形成生死相連的戰友情也會是他們喪失正常交際能力,伴隨他們的也許是無盡的夢魘。因此他們無法正常的融入社會,不安的心只能流浪。老兵尚且如此,無辜的倖存者又會如何?

  我們紀念抗日是不遺忘歷史,但我們真的做到過嗎?

  挽回流浪的心,也是挽回我們的認知。戰爭不是小小的電視屏幕所能完全表達的。

  戰爭,是人類內心深處欲望與罪惡交織的產物,無論是「正義」,非正義的口號,都是良知的泯滅。在金錢,權利,利益面前,人類的自私讓人瞠目結舌,他們保護的只是少數人的骯髒,噁心的心,而無數顆鮮活的心靈在孤寂中漫無目的的流浪。

  戰爭所帶來給人們的傷口,即便是戰爭中遺留下的彈殼腐爛在泥土中,那傷口依舊曆歷在目。正如被戰車,炮彈,生化武器所蹂躪的土地,在未來它只能與綠色的生命隔絕。我們都很明白經歷過戰火的無數生命,再也變不回那些在山間自由遊泳,無拘無束的小精靈,再也回不到從前,再也無法找回那純淨的一雙雙眼眸。

  我們身處世界之中,勢必不會在意在世界某處蔓延的戰火,不會關注文明之下產生無關己的災難。但是當我們在電視機前聽著主播無色彩的聲音播報著某國的戰爭時,恐怖襲擊時你可以不發表言論,但是不要抱著看戰爭劇的心態,去喝彩他們的武器裝備,去猜測著戰爭的狀況與結果。當災難成為人們口中的娛樂,當自私為人稱道,那麼文明也已裝上行囊,踏上旅途流浪。

  第4篇:閃閃的紅星

  七十年前,我們將日寇一把掃出國門。七十年後的今天,我們重溫歷史,感受祖輩們的熱血,使紅星一直在胸中閃爍。

  記得小時候讀課本上的《狼牙山五壯士》似懂非懂,只知道他們完成掩護任務,將敵人引上絕路,縱身跳下十丈高的懸崖,只知道他們是這麼的奮不顧身,捨生取義。但兒時那幅英雄義憤填膺的模樣卻深深地刻在腦海裡。

  現在我再次拿起課本,回味他們一言一行中的深深的內涵,濃濃的愛國情懷溢於言表。

  他們也曾是兒子的父親,妻子的丈夫,母親的兒子。但他們心中的民族精神堅久不息地燃燒著,為著群眾利益,為著祖國抗日勝利的決心,他們毫不猶豫地走向死亡的崖頂,舍小家顧大家。那最後的昂首挺胸,那最後的口號是中國人民不屈的聲音,是中華民族最終會勝利的伏筆!

  我久久地被這狼牙山五壯士感動著。是他們將紅星傳遞,是他們使紅星閃亮!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這是葉挺的《囚歌》。

  葉挺作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正軍長在1938年粉碎了日軍皖南掃蕩,戰功顯著。他的一生也如《囚歌》中所寫「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裡爬出」不畏敵人的威脅,正直剛強,寧死不屈。

  而葉挺的《囚歌》也是篇課文。每當早讀時讀起它,全班同學都變得莊重而嚴肅,鏗鏘有力的語氣讀得人人內心澎湃,仿佛可以看到葉挺將軍臉上堅定的神情以及對抗日勝利和革命勝利的肯定。

  閃閃的紅星通過將軍的眼神,被堅定地傳承下去。一代代人的信念來支撐起抗戰的勝利。

  電影《閃閃的紅星》中七歲潘冬子,年齡尚小但志向遠大。「我一定要參加紅軍趕走鬼子!」是他永恆不變的信念。當親眼看到母親被殺害,冬子的怒火使他變得勇敢堅強。他在戰爭中磨練自己,在實踐中完善自己,最終成為優秀的紅軍戰士。

  我不難發現,還有許許多多的孩子如潘冬子一般,胸中的紅星亮閃閃,為家為國而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不要小瞧了孩子,他們也曾是抗日中的一分子。

  閃閃的紅星代代相傳,從將軍到戰士,從大人到孩子。這是全民族團結統一的抗戰,這是全民族奮勇鬥爭的經歷。而這最終的勝利是屬於人民。

  因為八年的抗戰,多少英雄勇士挺身,因為八年的抗戰,多少人民英雄犧牲。時間會過去,歷史將定格。那是一段血與火的交融,那是一段救亡圖存的經歷。我們是不會忘記,抗日勝利是我們永遠的民族驕傲。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身為瑞中學子,站在少年於青年的交叉口,面對著成年所需的責任感,也應有如此胸懷。秉承敢擔當,有智慧,能做事的瑞中理念,將祖國命運與自己緊緊相連。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永不過時,閃閃的紅星將在我們手中進行交接!

  第5篇:勿忘先烈

  這是一個老故事。

  幽暗的天空瀰漫著硝煙,濃煙滾滾的戰場橫屍遍野,耳畔儘是單調冗長的槍炮聲,一成不變的音調猶如女巫乾澀枯皺的邪惡詛咒。懸在灰色畫布上的夕陽似一位風燭殘年的老嫗,軀幹佝僂,在風沙中戰慄。

  他躬著身子,如一把箭已上弦的弓弩,穿梭在槍林彈雨間。敵人在橋上修了一個偽裝得十分巧妙的暗堡。己方的戰士埋沒在接踵而來的子彈下,胸中憋著一口呼不出的濁氣,體力已將近透支,形勢已萬分焦灼。他冒汗的手指緊攥著手榴彈,指揮著同行的戰士利落地炸開了碉堡前的鐵絲網,又一個箭步竄入旱河溝,避開了敵人的火力。一個空隙,他眯起的眼緊了緊,身子先一步衝到橋下,而突然的發現卻讓他渾身一震——橋是磚石砌的,沒有溝和稜來放置炸藥包。這時,身後響起了熟悉的衝鋒號角,一如往常,然這應是最後一次了。總攻時間到了。

  塵土飛揚的戰場,四方皆是狼藉。搖搖欲墜的夕陽下,他的目光跨越了繚繞的煙霧,狠狠抓住了身後那一張張焦急的親人般的臉龐。像是要用盡一生的力氣,他留戀地掃過後方。回頭時,眸中已是一片清明與狠絕。他不再猶豫,猛吸了口氣,躍上橋梁,雙腳扎在橋中央,左手蜷曲握住手榴彈,不顧戰友的阻撓,毅然決然地拉燃。只聽一聲「轟」,那用炮火譜寫的讚歌,摻著刺鼻沁骨的炸藥味,響雷般,吼得悲壯,吼得激昂。他,是英雄——董存瑞。

  故事至此,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這樣一幅畫面:霞光裡,他的嘴角艱難地扯起淡淡的弧度,在煙霧氤氳中,久久地定格……夕陽的餘暉漸漸收攏,像有一隻無形的手挾著改天換地的力量,讓那回天乏力的殘光隨著掌心的聚縮於天地間消亡殆盡。遠處掙扎在地平線的光球不甘地湮沒於大海,伴隨著一顆更大更亮的熒星在東方升起,漆黑夜空裡,唯之皦皦。

  他笑了。雲淡風輕。五味雜陳。

  他閉上眼,讓時間在那一刻回流。當他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冷靜而客觀地審判自己的一生,他笑了。他看見11歲的自己競升為兒童團團長,他看見13歲的自己因掩護區委書記躲過侵華日軍的追鋪而被譽為「抗日小英雄」,他看見17歲的自己奪下國民黨軍的一挺機槍,被記大功一次……他笑,笑自己充實的人生,笑自己「絕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也不因虛度光陰而悔恨。他為自己驕傲,為自己狂笑。

  那同樣是辛酸而愧疚的笑。人之體膚,受之父母。而他作為家中唯一的男孩,非但不能養家餬口,承擔家業,不能做爹娘的眼睛和耳朵,不能承歡膝下,讓父母享盡天倫之樂,還要讓他們在岌岌可危的晚年承受喪子之痛,白髮人送黑髮人。他笑,為自己悲哀,為自己苦笑。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那些同生共死的回憶如滔滔江水滾湧而來。曾經一同藏身於低矮的草垛,蟲蟻爬過也穩如泰山的身軀;曾經浴血搏殺,靠近敵人時瞬間沸騰的血液,同一頻率馳騁的心臟;曾經戰場上僅以目光交匯便心領神會的默契;曾經精疲力竭,也堅決不放棄每一位戰士的毅然。還有前一時刻眼前閃過的那些徑直撲上前的身影。他笑,為這段火般濃烈的情誼,是對戰友的感激,與最後的訣別。

  他仿佛看見那鮮豔的五星紅旗在風中翻騰,疾飛,倏忽化作一頭騰飛的巨龍,盤旋著,直衝雲霄。那是他的祖國,是他的根。他曾為它的頹圮而痛心,也曾為它的興盛而激昂。為中華之崛起,他付出汗水,付出青春,現在為之付出了生命。然,他無悔,不止因他深沉而綿纏的愛國熱情,不止因著子孫後代的將來,更因他血液裡流淌的中華的血液,和那骨子裡鏗鏘的民族氣節。他笑,為巨龍的覺醒,仰天長嘯。

  這樣的他,你可會忘記?

  如果我是他的家人,憑著昔日生活的點滴,憑著血濃於水的親情,我不會忘了他;

  如果我是他的戰友,憑著戰場上相依互助的回憶,憑著這份沉甸甸的「救命」恩情,我不忍忘了他;

  而你我,如今只是這個故事的傾聽者,憑著他捨己為人的大義,憑著現世安樂平靜的日子,我們不能忘了他!

  他,她,還有他們,她們,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甘願淪為成功事業上的墊腳石,而今享受著勝利成果的我們,又怎能將他們拋之腦後而猶自心安理得呢?

  銘記先烈,緬懷先烈,歌頌先烈,是對他們的尊重,亦是我們應盡的責任。



更多熱門文章推薦參考:

同类文章
一二三木頭人遊戲作文400字

一二三木頭人遊戲作文400字

今天,我們班特別熱鬧好玩。老師帶我們玩「木頭人」遊戲。老師先跟我們講遊戲的規則:「當「木頭人」的人不能動,也不能說話,更不能笑。而當「逗笑人」的人任務則是要把「木頭人」逗笑。如果木頭人一直分毫未動,堅持最久的就是「超級木頭人」;如果逗笑人可以把所有的人都逗笑了,他就是「逗笑專家」。」說完,老

收貨的季節

  又是一個令人快樂的收穫節,在這一年的收穫節裡農民伯伯收穫了他們自己家種的農作物,而我我吃著無比美味的棒棒糖思緒也回到了收穫的那一天……  那一天,羅老師說:「今天是我們班和同年級的四個班比賽拔河,現在要選吃15個男同學和15個女同學,哪些同學願意為班爭光。」聽到這裡我毫不猶豫地舉起了手,

高中敘事作文:一次難忘的演講比賽

  學校舉辦了《永遠的豐碑》演講比賽,由我們班打頭。我們一邊練習演講,一邊盼望著比賽快點到來。今天早上,我們幾個人就要上臺演講了,我心裡卻非常緊張,像打鼓一樣。同班的好朋友鍾雪霞告訴我:「不要緊張,要對自己充滿信心,這樣才能取得優秀成績。」聽了鍾雪霞講的話,我心裡平靜多了。  到了比賽的時間

成長的煩惱500字

  範文一  現在的我,早已不是童年時那個幼稚的我了,我現在正邁向青春時期,那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時期啊!我恨不得時間過得再快些,能讓我立刻步入那個時期。可是,伴隨著成長,各種各樣的煩惱也一個接著一個,接踵而至,似雨點般向我打來。  我剛升上初中時認為,初中生活會想我在小學時一樣沒有煩惱。可是,

高中敘事作文:詩意地生活

  第一篇  思緒從六朝金粉的秦淮河穿越到曉風殘月的西湖,從煙花三月的揚州飛掠到楓橋夜泊的姑蘇,若是讓我選擇一個地方詩意地生活,我一定會搖曳輕舟,最終停泊在煙雨朦朧的江南水鄉。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遠離朱自清的槳聲燈影裡得秦淮河,我搖著小船如痴如醉地追尋著青磚瓦房的典雅江南。  

高三敘事作文:藍色的傘

  第一篇  羊羔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義,連小小的動物也懂得感恩父母,更何況是我們呢?一顆心靈因為對愛的感恩,所以才使自己擁有了鑽石般的璀璨光芒。  我永遠也忘不了那一把經歷過無數風雨的藍色雨傘。我清楚地記得剛上四年級時。有一次下起大雨。天不從人願啊!我在校門口等了許久都不見雨停。我用書

高三敘事作文:感動的心藏在槐樹下

  2008年浙江省金華市中考作文題:感動的心藏在槐樹下  月下。小路。老槐樹……  氤氳的夜色浸染著紫色的窗枝,夢裡似乎又闖到槐花淡淡的幽香似一道澄清的柔波……  又是一個有月的晚上,風漸起漸落,吹亂了人們的頭髮,吹亂了人們的思緒,只有那顆心顯得格外溫暖。  槐樹在小路的盡頭,樹下有間餛飩

高中敘事作文:梔子花開

  「青春的旋律,我是你最後一個音符。不知道當你柔美的手指滑過黑白的鋼琴鍵時,你會否注意到我的哀傷?」每個人的青春裡都會遇到那個動人的音符,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音符也終將淡出我們的耳際。  梔子花又開始了燦爛的一季。牆角邊,庭院前,陽臺上,樓道口,到處可以看到粉嫩粉嫩,像蝴蝶一樣微微舒展著雙

高三敘事作文:站在老屋的門口

  站在老屋的門口  一座低矮的小木房,只在屋頂披著一層灰色的瓦,時光侵蝕了老屋的門。而我徘徊在門口,想著那些平常小事。  先前是爺爺守著老屋。他喜歡坐在門口,一口又一口優哉遊哉地抽著自卷的旱菸。而當每次嗆得滿臉通紅時,便急急地招我給他捶背。那場景重複了幾年。而我印象中染紅老屋門口的那一抹殘

我的治牙記

  跟我很熟悉的人一般知道,我有著一口讓人一見了就感慨不好的牙,我的確是靠這個在朋友圈裡出了大名氣的。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前幾天吧,我早晨吃飯的時候六齡齒隱隱作痛,其實那可顆早就該治的六齡齒已經在好久之前就有感覺了,我只是心驚膽戰的不敢告訴我的家長,我知道只要說了就不能避免去醫院了。  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