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民族團結工作的成就和取得的經驗(元江這十年民族團結結碩果)
2023-11-30 17:02:04 2
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民族團結
像珍視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
● 元江是以哈尼族、彝族、傣族為自治民族,多民族和睦共處的山區少數民族自治縣,位於滇中玉溪南部,地處紅河中上遊,縣城所在地是中國境內面積最大的紅河谷盆地。
● 全縣國土面積2858平方公裡,最低海拔327米,最高海拔2580米,年平均氣溫24.1℃,素有「天然溫室」 「萬綠之宗」之美譽,是全省59個革命老區縣之一。
鳳凰花開,紅河天賜。在元江河谷兩岸,有一片生活著哈尼、彝、傣等34個民族的熱土。
● 「山區、老區、民族、美麗」是元江的基本縣情。轄5鄉2鎮3街道81個村(居)委會781 個村(居)民小組,戶籍人口211644人,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82.37%。
\ | /
元
江
●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各民族和諧共處的格局,這十年,元江縣更是緊緊圍繞「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總體目標,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縣各族幹部群眾心連心,奏響了民族團結進步的最強音。
元江縣各族婦女人大代表
●十年來,元江縣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省市民族工作會議精神,以「守望相助、熱情元江」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創建主題,打造多民族融合發展,踐行「一家親」理念的示範樣本。
2022年召開中共元江縣委民族工作會議暨元江縣創建全省全國
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推進會
●十年來,元江縣用好《玉溪市九縣(市、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聯盟公約》和黑樹林地區民族團結聯誼會及梅甫三村聯防聯調機制三個聯盟,穩步推進接邊地區各民族互聯互通、多元包容,促進各民族在更高層面上交往交流交融。
黑樹林地區和諧工程建設暨
民族團結聯誼會
● 十年來,元江在黨的全面領導下,不斷構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不斷改善各民族民生福祉,全力夯實政治、思想、物質、文化、法治、示範、社會等創建基礎。
政治
實施「黨建引領」工程,畫好「思想認識」同心圓,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治基礎。
一是強化思想引領,提高站位抓創建。
二是抓實組織保障,統籌推進抓創建。
三是激發黨建活力,示範帶動抓創建。
省級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李和才故居
紅僑社區民族團結進步「三中心」
元江召開玉溪市九縣(市、區)民族團結進步
創建聯盟座談會
思想
實施「凝心聚力」工程,畫好「宣傳互動」同心圓,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
一是聚焦宣傳抓思想教育。
二是突出特色抓氛圍營造。
三是創新載體抓宣傳引導。
元江縣人民醫院民族團結工作部署會
元江召開玉溪市2021年民族團結進步
宣傳教育活動月啟動儀式
物質
實施「普惠共享」工程,畫好「固本培元」同心圓,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物質基礎。
一是著力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是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三是著力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卡臘村委會到紅河縣三村鄉交流油菜種植經驗
雲南萬綠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基地承包戶
舉起「脫貧致富之手」
文化
實施「交融互建」工程,畫好「文化傳承」同心圓,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基礎。
一是聚焦「互融共進」優環境。
二是聚焦「增進感情」辦活動。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培訓
民族刺繡培訓
法治
實施「社會治理」工程,畫好「共治共享」同心圓,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治基礎。
一是切實加強源頭治理。
二是健全排查調處機制。
三是積極創新基層治理模式。
元江縣檢察院組織開展「民族政策法規」考試
元江縣人民檢察院法治冬令營
示範
實施「示範引領」工程,畫好「典型帶動」同心圓,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示範基礎。
一是以點帶面抓實示範創建。
二是以項目推動做實示範創建。
三是以品牌選樹夯實示範創建。
秀色美麗的彝家土掌房——坡垤
唱響蒙面情歌的百年傣寨——者嘎
社會
實施「同創共促」工程,畫好「合力共創」同心圓,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社會基礎。
一是制定實施方案《元江縣「三創一行動」監督檢查工作方案》,把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美麗縣城、省級文明城市及愛國衛生「七個專項行動」整體推進,加強民族團結和創建文明、美麗縣城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致力於改善城鄉發展,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提升各族群眾幸福指數。
各族群眾在打炭開展文藝活動
太陽城廣場宣傳活動
元江大地上
民族團結進步的樂章已全面奏響
和諧共進的旋律高亢響亮
各族幹部群眾休戚與共、攜手相助
正在共同奮力建設更加美好的熱區元江
中國農民豐收節 元江梯田人家「喍奢扎」實景演出
元江各族群眾歡度哈尼十月年
元江各族群眾歡度彝族火把節
元江各族群眾歡度傣族花街節
民族團結是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線
下一個十年
全縣各族人民將繼續聚焦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
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
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
不負守護民族團結生命線的光榮使命
打造新時代元江民族團結靚麗風景線
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
在這片熱土中
「草木常青花久妍,民族團結代代傳」
\ | /
★
來源:縣民族宗教事務局
編輯:餘 嬌
審核:陳 卓
責編:劉政佳
監製:楊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