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電視劇這麼狗血(9012年的觀眾能否吃得消如果可以這樣愛的虐)
2023-11-11 07:51:14
9012年的觀眾能否吃得消《如果可以這樣愛》的虐?編劇:狗血可以文藝地撒文|攻主(珞思影視研究組)
4月9日對於許多人來說不過是普通的一天,但對於網絡文學作家、編劇千尋千尋而言,這一天像「做夢」。她在自己的朋友圈裡說,十二年徵途終見花開,「所有的付出,原來都是值得的。」
千尋千尋在朋友圈感嘆「這一天是做夢」
這天上午,是電視劇《如果可以這樣愛》的開播發布會。而當晚,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首播的該劇拿下酷雲收視的第一位。今日,衛視小露電公布的CSM55城收視中,《如果可以這樣愛》成為僅次於《只為遇見你》的劇集,且首播破1。
《如果可以這樣愛》首播破1
這開頭太過完美。畢竟,在發布會頭一天深夜對談捕娛記(ID:ibuyuji)的千尋千尋說,自己不會去太多考慮收視的事情,因為,「播出就是勝利」。
9012年了,這種虐戀還能徵服觀眾嗎?
撒狗血?可以文藝點,好看點
千尋千尋一點都不否認《如果可以這樣愛》是個徹頭徹尾的虐戀故事,她甚至敢於自嘲,「很多觀眾可能一聽,哎呀,狗血劇!」
狗血與否還不好說,但劇情是真夠虐的。4月9日晚,僅僅只是前9分鐘的開場戲份裡,就出現了女主角白考兒(劉詩詩飾)絕望跳橋、男主角耿墨池(佟大為飾)的妻子葉莎與白考兒丈夫祁樹傑同車墜湖的場景。
劇集開篇就是女主角跳橋的鏡頭
而只要看過原著小說的人也一定了解,因為複雜的人物糾葛而不被世人理解的戀情、身患無法醫治的心臟病的天才鋼琴家、為愛撲火的女主角、霸道總裁又甘願守護女主的男二……構成了《如果可以這樣愛》的故事主結構。
這不僅也讓我們追問,在小屏流行奇幻清新愛情故事的當下,初創於2003年,拍攝於2015年,帶著車禍、絕症等虐戀情節的《如果可以這樣愛》還能徵服觀眾嗎?
男女主在各自愛人墓地前的「鬥嘴」
千尋千尋一點都「不怕」。
「一開始我們就沒有打算『追流行』,我跟導演的認識一致,不管外面的公司是怎麼來拍愛情,我們就想做一個純粹的、極致的愛情故事。」
現在的《如果可以這樣愛》中,不刻意說行業、沒有世仇、甚至也不會刻意去講家庭倫理。千尋千尋說,整個故事就是圍繞白考兒、耿墨池、祁樹禮三個主角的愛與恨展開,她覺得這樣挺好,「白考兒是電臺主播,耿墨池是鋼琴家,但這也就是兩張標籤,人物的身份而已。」
編劇曾擔心佟大為更像居家暖男
不適合耿默池的冷和酷
她說,市面上有很多公司,一部劇裡什麼都想講,「愛情總要摻雜職場、商戰……你說,螢屏還有純粹的愛情劇嗎?」
純粹的愛情劇沒錯,但如何在不可否認的虐中規避「狗血」?千尋千尋大方表示灑狗血可以「撒得高級一點」,這種「高級」,她覺得將得力於自己「比較文藝的臺詞」,「可能很多人認為電視劇就是俗的,臺詞太文雅,沒人看!」她感恩導演王雷,「他是拍過《立春》的人(攝影師),他可以接受;而且這部劇在後期製作過程中,剪輯老師也說臺詞特別好,令人過耳難忘。」
被剪輯師稱讚的文藝臺詞
她的定義是,觀眾在看劇的過程中可能忍不住會驚嘆「好狗血,好極致」,「但對不起,故事還是很好看的。」
婚外情、墮胎、抽菸……
那些因政策限制被改掉的情節
丈夫(妻子)同車投湖殉情,留下的那個女人和男人間竟然產生了又恨又愛的極致情感。
《如果可以這樣愛》的故事緣起,其實來自千尋千尋少女時代的一個記憶。她說自己是嶽陽人,小時候本地曾發生過一起特別轟動的殉情事件,「後來我開始從事小說創作,就總也忘不了當時的那件事——到底是什麼樣的愛情,能夠讓人放棄生命?」
故事從這輛衝向湖水的轎車開始
2005年,《如果可以這樣愛》在紅袖添香網站連載後果然引發了大面積的討論熱潮,有很多人跟書裡的「群眾」一樣不理解白考兒和耿墨池的情感選擇,但千尋千尋說,走到2019年的當下,敢愛敢恨又獨立的女性形象相反是觀眾喜愛的,「這個故事如果剛寫完那個年代拍肯定就拍不出來了,放到現在覺得,它符合現實了。」
白考兒的「狠勁兒」和多面性是劉詩詩以前角色中沒有的
但是,為了能夠讓這個故事順利成為影視作品,是原著又是編劇的千尋千尋做了非常多的修改。她開玩笑說原著當時寫得太極致,「基本上政策不允許去表達的東西,原著小說裡都會踩到那麼一兩點,所以改動起來很費力。」
比如說故事緣起的「婚外情」(殉情)事件,到了劇中觀眾就會發現,投湖殉情最後被冠上了一個「抑鬱症」的帽子,葉莎和祁樹傑到底是不是情人關係?千尋千尋說,劇中模糊處理了。
至於原著中白考兒因為誤會耿墨池而選擇流產的情節,也因為政策原因直接被千尋千尋拿掉了。
被改動的情節裡,還會有一個原著讀者非常難忘的片段——白考兒在西雅圖默默收集耿墨池臨終前抽剩的菸頭,祁樹禮發現後兩人爭搶……
千尋千尋說,因為影視劇鏡頭中不允許出現抽菸情節,但這一段對於表現男女主角情感的作用又極大,最終自己選擇用耿白兩人訂婚時的婚戒來替代了「菸頭」。
自己的作品自己改編。千尋千尋的選擇,是因為經歷過作品被人改動到「面目全非」的痛,「改編者一旦很難進入原著作者的內心世界,推翻重建反而是最簡單的一種方式。我的一部現代作品就活活被改編成了民國作品。」
一份真實的延播心情
全靠「病友」互相安慰,播出就是最大勝利
為了改編《如果可以這樣愛》,千尋千尋還到電影學院專門進修了半年編劇課程,但當作品改完、拍完,她又遇上了幾乎所有作者都可能遇到的問題——延播。
2015年10月,《如果可以這樣愛》開拍。按照計劃,這部劇本來2017年就該上檔。這一拖,拖了足足兩年。
資料顯示該劇2015年10月開拍,2016年殺青
她說,劇集殺青後的這三年時間自己從「特別期盼它播出」到「一直等等等」,更經歷過失望甚至絕望的階段。畢竟身處這個行業,千尋千尋太了解,每年國內影視產業生產的劇作最終能播出的只有百分之十不到,「大部分都成積壓劇了,你看每年北京的春推會、秋推會,那裡頭一年要出多少個作品!」
難過的日子怎麼熬?靠同病相憐的「病友」解救。去年因為《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爆紅的網絡作家、編劇施定柔是千尋千尋特別好的朋友,「當年她的《遇見王瀝川》是個小公司拍的,老闆為了這部戲幾乎傾家蕩產,但等了三年都沒播出來,最後七轉八轉轉到了安徽衛視……」
2015年12月,該劇曾舉行過盛大的發布會
千尋千尋笑稱,等到自己的劇被壓,她從安慰施定柔的人變成了討安慰的人,「我就跟她說,以後我不安慰你了,換你來安慰我了!」
壓了三年才重見天日、最終還收穫了甚好口碑的《遇見王瀝川》,在某種程度上其實給了千尋千尋「等下去」的信心,也讓她現在的心態更淡定了——劇集好不容易播了,又得了個春暖花開的好檔期,女主角劉詩詩因為懷孕兩年之內很難再有新作品,這些天時地利人和在一起,肯定會特別期待收視率?
對不少觀眾而言,能在此時看到劉詩詩恢復「營業」是天大的好消息
她不是,她說,這部劇能夠在這個「影視寒冬」裡播出就已經是最大勝利。而作品一旦登上螢屏,「你作者說這個故事再牛那也沒用,一切要觀眾說了算。很多劇大家認為一定能火,結果撲到爹媽都不認識的例子還少了?!」
相比收視,千尋千尋自己其實更在意口碑,「觀眾如果喜歡這個故事,覺得它好看,這對我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其他至於說收視率什麼的,我相反覺得不重要,因為,數據是可以操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