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硬碟走投無路?深度分析SSD前景
2023-11-11 18:33:20 4
硬碟自1956年誕生以來,跨過了52年的風風雨雨,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存儲介質代名詞。回顧當年IBM公司發明的世界上第一塊硬碟,僅有5MB的存儲空間,卻由50多塊24英寸的碟片組成,所佔體積在現今人對電腦的理解來看就是不可想像的。
世界上第一塊硬碟,由於年代久遠,僅有黑白照片
硬碟基於「溫徹斯特」架構確定下來後,和其它電腦硬體一樣,進入了飛速發展時期。和CPU堆二級緩存,顯卡堆電晶體一樣,硬碟改善性能的良方是提高主軸轉速和提升存儲密度。遵循著這兩條定律,硬碟廠商一直沿著路線前進。
Velociraptor絕對是硬碟發展史上的奇葩——萬轉2.5寸引入民用市場
遺憾的是,由於機械架構的存在,硬碟不能像CPU那樣通過改進位造工藝,在一定的空間內放置更多的電晶體提高性能。經過52載的前進,目前硬碟的主軸轉速基本沒有太大的提高空間了(實際上一味提升轉速也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只是若真實現20000RPM以上的轉速,硬碟的發熱噪音以及壽命絕對是不能解決的),主流的7200RPM算算年月,也有8年之久沒有提高了。好在還有加大存儲密度可以提升性能,從IBM推出MR(Magneto Resistive)磁頭使得硬碟碟片的存儲密度大大提升開始,到現在的垂直記錄技術,硬碟的單碟容量由不到1MB發展到現在的單碟334G。
雖然硬碟性能每代升級都會有不小的性能提升,但相比其它硬體產品,還是跟不上時代,就拿目前火熱的VISTA系統來說,啟動慢這個問題就是因為硬碟的傳輸率不高導致的。人的創造力是永無止境的,在機械硬碟遇到性能提升瓶頸後,人們想到了應用RAID技術的快閃記憶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