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中蘇珍寶島事件(1984年張愛萍訪美大鬧)
2023-11-06 13:35:43 2
1984年張愛萍訪美時,面對一眾趾高氣昂的美國高官,在五角大樓發了「暴脾氣」。
他擲地有聲,說道:我們的核武器還不如你們的先進,也不如你們的多。當然,作為打狗棍也還是夠用的了。」
對此,美媒大肆炒作。以《張愛萍大鬧美國國務院》為題的報刊文章,甚至出現在鄧小平的書案前。
作為回應,張愛萍將軍主動寫信給鄧小平:如此,我這個中國國防部長該被撤職!
在57名開國上將中,張愛萍是出了名的性情耿直、脾氣倔,毛主席都知道他是出了名的「好犯上」。
鄧小平當面稱他,是軍中「兩個惹不起」(另一個是許世友),希望他能夠在保持是非曲直、立場鮮明這些優點的同時,多注意一下工作態度和方式方法。
老將軍雖然渾身是「刺」,脾氣很「臭」,幹起工作卻是有板有眼。
新中國第一顆洲際飛彈在1980年成功發射。當時掛帥的,就是多年來負責尖端武器研製的張愛萍。
這一年,他原本已響應「幹部年輕化」的號召,主動提出退休讓位。
但鄧小平考慮到他在軍隊中的威望,特別是長年主抓尖端武器裝備工作積累的豐富經驗,最終並沒有接受他的請求。
就這樣,年近古稀的張愛萍將軍,出任國務院副總理。
1982年的9月和11月,張愛萍將軍先後被任命為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
那麼,張愛萍將軍在訪美期間,究竟遇到了什麼事情?鄧小平又是如何處理此事的呢?
(張愛萍與毛澤東、彭德懷在一起)
一、國防部長私交甚篤說起這件事,就不得不提及兩個重要人物。
其一是張愛萍將軍,其二則是美國防部長溫伯格。
上世紀70年代,在深刻變化的世界形勢面前,美國開始重新審視與中國的關係,尼克森總統訪華便是中美關係全面邁向正常化的開始。
這樣的情況,在中美兩軍之間同樣存在。
蘇聯1979年出兵阿富汗,讓美國軍方認識到:加強與中國軍方的關係,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羅哈德-布朗登上中國坦克)
接下來的1980年1月,美國國防部長布朗成為美國首位出訪中國的國防部長,探討兩國軍事層面可合作的項目。
布朗之後,歷史把中美兩國軍事合作的接力棒,交到了他在五角大樓繼任者溫伯格手裡。
在80年代中美兩國軍事蜜月期中,溫伯格是重要的見證人。
與能徵善戰的張愛萍將軍相比,溫伯格行軍打仗的經歷不多。
美國參戰後,他投身太平洋戰場,在麥克阿瑟麾下擔任情報官,1945年退役時不過是上尉軍銜。
然而,溫伯格在美國軍界卻有著顯赫的地位,是眾所周知的「冷戰武士」。
(溫伯格與裡根)
裡根在1980年11月,入主白宮。作為重要幕僚的溫伯格,受到他的倚重,出任國防部長,成為五角大樓的新主人。
尼克森1972年成功訪華,開啟了中美「破冰之旅」。之後,中美兩國正式建交。
不過,臺灣問題的懸而未決,成為影響中美關係的頭等大事。
一直到1982年的《八一七公報》,美國在對臺軍售上才有了明確態度。
正是執掌五角大樓的溫伯格,親手打開了中美兩國軍事合作的大門。
溫伯格在1983年開啟了對中國的訪問,由此拉開中美兩國在軍事層面上互信的大幕。
(美國傳奇記者白修德)
為了此次訪問能夠取得預期效果,溫柏格不僅熟讀了大量資料,而且還特地請教哈佛時期的同學白修德——後者作為記者,早在抗戰時期便與我黨高層領導人之間多有來往。
當年9月25日,溫伯格率領的代表團飛抵北京。
負責接待他的,便是張愛萍將軍。
在人民大會堂,張愛萍將軍為美國客人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還與溫伯格共同檢閱三軍儀仗隊,給了五角大樓主人應有的待遇與尊重。
雖然國際形勢波詭雲譎,但中方在接待中展示了最大誠意,讓溫伯格一行感觸頗深。
(張愛萍陪同溫伯格檢閱三軍儀仗隊)
在到中國之前,儘管已經做足了功課。
但美國人的傲慢和偏見,讓溫伯格以及隨行的一眾美國高官,都更加信奉「靠實力說話」,這在雙方的會談中顯示得淋漓盡致。
通常情況下,很多人會選擇為了大局考慮,不願意在這些細枝末節上較真。
張愛萍將軍則認為,事關國家利益與尊嚴的事,一步也不能讓。
在雙方第二次會談時,他便給美國客人來了一個下馬威。
(張愛萍慰問基層戰士)
張愛萍將軍請美方考慮一個問題:如果將來美軍要在亞洲作戰,他們如何看待中國的作用?
溫伯格壓根沒有想到,對面已有73歲的中國國防部長,竟然如此直截了當。
他當即愣住了。
溫伯格這時終於明白,外人送張愛萍綽號「斧子」,真的不是空穴來風!
他思索了一番,只好老實坦誠:中國的作用舉足輕重。
(張愛萍與妻子李又蘭)
兩人在會談中過招,唇槍舌劍在所難免。
在這期間,竟有幾分惺惺相惜。
特別是雙方都曾經在戰場上,與日寇有過交手。這樣的特殊經歷,讓溫伯格對張愛萍將軍的好感,得到了快速提升。
等到參觀完兵馬俑後,溫伯格在答謝中方的盛情款待時,對中國軍隊不吝讚美之辭,送上「萬裡長城」的讚譽。
轉眼便是1984年6月,張愛萍將軍受邀率團出訪美國,溫伯格對張愛萍將軍,便如同私交甚篤的老友一般。
除了給張愛萍將軍以最高規格的接待以外,溫伯格還特意請了張愛萍將軍的幾位「故人」,時隔幾十年後,前來與張愛萍將軍闊別重逢。
原來當年抗戰時期,美軍1架B-29轟炸機在結束轟炸日本本土任務返航時,墜毀在江蘇建湖。
5名飛行員雖然成功跳傘,但受到日寇的瘋狂搜捕,眼看有性命之虞,多虧張愛萍將軍帶領部隊及時出手相救。
(張愛萍與獲救美飛行員合影)
溫伯格拿出當年張愛萍將軍與這些飛行員的合影,動情地表示:
張將軍早在幾十年前,便已經為中美友誼撒下種子。
由此不難看出,溫伯格為迎接張愛萍將軍,確實是下了一番功夫,兩人的私交也確實值得稱道。
溫格爾對張愛萍將軍的真誠,也得到了回報。
溫格爾在1986年再度訪華,張愛萍將軍還特意為他舉辦私人聚會,回饋他的情誼。
二、「大鬧」美國國務院溫伯格此前出訪中國,張愛萍將軍全程陪同。
作為美國國防部長,他對張愛萍將軍的為人處事頗有了解,由此得出一個結論:
對中國不能等閒視之。
然而事關國家利益,1984年張愛萍將軍訪美時,美方的安排看似風平浪靜,但早已是暗流湧動。
應美國國務院之邀,張愛萍將軍欣然前往。
張愛萍將軍與國務卿舒爾茨的會談,原本中規中矩,還算正常。
但簡短的交談結束,在舒爾茨離席後,副卿達姆便急不可待地「披掛上陣」了。
(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中方軍事代表團參觀美軍航空母艦)
舒爾茨離開的時機恰到好處。他將話題放到了巴基斯坦的濃縮鈾加工上,故意找機會,讓達姆與張愛萍將軍針鋒相對。
果然達姆來勢洶洶,張牙舞爪地表示:
他們在巴基斯坦的加工廠,發現了中國人!
言外之意,再明白不過了!
這完全是無中生有,想要給中方來個下馬威,逼迫中方乖乖就範。
美方據此認為,巴基斯坦製造核武器的過程中,離不了中方的幫助。為此盛氣凌人,強迫中方在一個文件上簽字畫押!
中方一再強調自己的立場,聲稱與此事無關。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但美方非要無理取鬧,要中方給美方一個說法。
張愛萍將軍立馬對此斷然拒絕,並義正辭嚴地正告美方:
此行出訪並沒有特別授權,無法在美方的文件中簽字。
達姆見一計不成,便又生一計。
他公然恐嚇張愛萍將軍,聲稱此事如果得不到解決,那麼接下來的後果很嚴重,包括兩國的合作關係一定會受到影響。
(張愛萍與美獲救飛行員數十年後重聚)
美方隨便安插個「莫須有」的罪名,便要中方引頸受戮,哪有這樣的道理?
張愛萍將軍當即怒了,提高了音調,一字一句地警告達姆:
我方是出於禮節,才前來拜訪。堂堂美國副卿,竟然如此待額,真是豈有此理!
美方沒有想到,自己精心策劃的圈套,張愛萍將軍根本置之不理。
對他們接下來的訛詐,張愛萍將軍更是選擇了堅決反擊。
美方一時之間,方寸大亂。
讓美國人目瞪口呆的事情發生了,張愛萍將軍非但不受恐嚇,還將文件扔到了達姆面前,選擇了告辭。
(張愛萍在部隊視察)
美國國務院的高官們,根本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張愛萍將軍一行人拂袖而去。
事實上,美方根本不敢在此事上鬧大。
畢竟雙方的軍事合作,不只是於中方有利,在當時的形勢下,更是符合美方的迫切需求。
美國高官不甘心丟了面子,為此一些報紙媒體便拿著張愛萍將軍雷霆大怒的表現說事,甚至起了「大鬧國務院」這樣聳人聽聞的標題。
當然鬧到最後,美方權衡一番,覺得達成相關軍事協議更為重要,不願為此因小失大。
(張愛萍在天安門城樓觀禮)
最終,溫伯格出面。經過一番居中斡旋,雙方的軍事協議歷經一波三折,終於籤署。
至此,張愛萍將軍訪美的任務圓滿劃上句號。
事實上,在此次會談之前,私交不錯的溫格爾特意提醒了張將軍一句:
他們比我們更難對付!
(張愛萍將軍視察部隊)
張愛萍將軍聽了不聲不響,只是微微一笑。
不管是善意提醒,還是故意打心理戰,對他來說都無妨!
因為,在與美國務院高官會談之前,他早就在五角大樓,領教了美軍高級將領們的辱槍舌劍。
三、正告五角大樓公道地講,中美兩國軍事合作對中方,確實有很大的幫助。
張愛萍擔任國防部長期間,認識到想要發展軍事,就不能固步自封。
正是他與溫伯格攜手建立起中美兩國軍事互信,使得在此期間,美國逐漸放寬對華武器出口管制,包括先進戰鬥機的航電系統、反導能力的艦炮等等。
(黑鷹直升機)
其中特別受人矚目的,是汶川地震時派上用場的「黑鷹」直升機——這是當年最早抵達中國的美式裝備中,最為大名鼎鼎的軍事裝備。
不過,正如古詩有云:道路向來荒枳棘,堤封從昔錯溝塍。
中美兩國軍事合作的道路,更是艱難曲折。
作為開路人的張愛萍將軍,對此深有體會。
在與美國軍方高官會談前,張愛萍便領教到了對方層出不窮的「小動作」。
(鄧小平會見溫伯格)
美方選擇的會談地點,是美軍參謀長聯席作戰指揮室。
美方據此提出要求,非軍事人員不準入內。
駐美大使館工作人員認為,這是對中方的歧視。
但張愛萍將軍對此熟視無睹,他認為想要打破技術封鎖,必須把美國作為突破口。
為此在美軍一眾高官的眾目睽睽之下,他沒有要求使館人員陪同,如同閒庭信步,鎮定自若地進入了指揮室。
在與美方談軍事合作之外,看到臺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一眾高官,張愛萍知道他們急不可待,想要輪番上陣發難。
為此,在會談後,他接受了這些軍方大員的提問。
(溫伯格與張愛萍)
孰料美方拋出的第一個問題,便是一記重磅炮彈,竟是關於韓戰。
看來當年在朝鮮戰場上碰得頭破血流,對很多美軍高層來說,都是一個難以癒合的心結。
為此時隔多年,他們依然耿耿於懷,要抓住一切機會,向中方發起詰問。
這個美軍高官的問題很尖銳,他請張愛萍將軍回答,為何當年要出兵?
張愛萍將軍身經百戰,當即意識到無論如何回答,都可能是個圈套,為此他避而不答,發起反問:為何美國遠涉重洋要出兵朝鮮?
美軍高官不知是計,張嘴便來,因為我們是帶著聯合國的部隊!
張將軍立馬抓住對方的漏洞緊緊不放,追問對方:
聯合國部隊是誰組織的?你們到朝鮮意欲何為?
看到對方勃然變色,張愛萍將軍緊逼不放,向對方詮釋了兩國出兵,在性質上的截然不同!
美國出兵是幹涉他國內政,中國出兵是保家衛國。
因為,張愛萍將軍向他們問了個問題,炮彈落到你家裡,你還能無動於衷嗎?
美國軍方高官聽了,個個啞口無言。
美方在這個話題自討沒趣,又一位美軍方高官立馬轉換話題,問到了更為敏感的核武器。
美方問張愛萍將軍,從原子彈到飛彈、人造衛星,他是否參與組織和領導。
這些都是張愛萍將軍前些年以來一直在做,並且現在依然在做的事情,為此他明確地做了回答。
美方覺得挑釁之語取得了效果,便立馬變臉質問:
中國一方面主張銷毀核武器,一方面為何卻搞核試驗?
看到美方如此咄咄逼人,隨同的我國軍方高層人士,紛紛為張愛萍將軍擔憂不已。
(布希、裡根、溫伯格在一起)
然而張愛萍將軍根本沒有當回事,直接用了一個中國成語「以毒攻毒」來回應。
他告訴美軍高官,中國人的邏輯是:想要想要消滅原子彈,就必須先擁有原子彈!
張愛萍將軍的話擲地有聲,中國發展核武器,完全是迫不得已而為之。
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是中國一貫的主張和態度,從來不會改變。
正是因為這個主張眼下不能實現,為此中方才有研製核武器的必要。
張愛萍將軍承認,中國的核武器水平與美國有差距,數量也不夠多。
同時,他義正言辭告訴五角大樓那些趾高氣昂的高官們:作為打狗棒,是完全夠用的了!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鄧小平)
通過這番形象而又生動的闡述,不難看出張愛萍將軍雖然年紀已大,頭腦反應卻相當靈活。
面對美方拋出的核武器問題,張愛萍將軍的態度從容不迫,同樣具備著戰略藐視和戰術重視。
這與毛主席向來對於原子彈的觀點,是一脈相承的。
圓滿完成訪美任務後,張愛萍將軍率團回到國內,後續反響卻不斷傳來:
同樣出席會談的張震將軍,對張愛萍將軍的表現讚不絕口,認為他舌戰群雄、精彩至極。
美三軍聯席會議,特意將張愛萍將軍的精彩對答,編印發給美軍校級軍官,以供參考學習。
(鄧小平、李先念、徐向前、張愛萍在一起)
鄧小平得知來龍去脈後,非但沒有接受他的撤職請求,反對他在美國的表現大加讚賞。
接下來數年,張愛萍將軍繼續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國為軍為民,不辭勞苦、鞠躬盡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