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做四有好老師徵文
2023-11-02 23:11:12 3
【篇一】在教育的路上,我們是一群追逐者;在成長的路上,我們是一群學習者。時代賦予我們新的責任與使命。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思考力、有創造力、有執行力、有影響力的人。
一、做一名有思考力的教師
人與人的不同,在於思想的差異,而思想則主要來源於思考。一個人是否喜歡思考,做到常態思考,取決於他的思維習慣、問題意識和格局視野。
教師的思考力,主要體現在對待問題的處理方式上,首先願意拿出一定的時間集中在這個問題上,思考選取最佳的方法達到目標;其次,常時間集中關注在某一主題的研究上,持續推進,儘量尋找創新點;還有就是在常態教學活動中融入自己的思考,為每一次的發言做準備,為每一節課做設計,為每一次閱讀做整理,為每一次實踐做反思。
二、做一名有創造力的教師
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思考不同,才能有創造。做為一名有創造力的教師,他所做的,都是經過思考的,他所使用的方法都是最簡單有效的。不僅如此,他還要善於整合資源。他能夠認識到:智力、想像力及知識,都是我們重要的資源。但是,資源本身所能達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將這些資源轉化為成果。
我們日常的工作,常常是缺少創造。一節教案講了五年,教材都變了,教案還在用。一篇講稿,反覆改了幾遍,聽眾都變了,還在講,內容仍停留在最初那個年代。經驗永遠是創造的羈絆,我們卻捨不得扔。我們的工作質量需要通過創造去改善,我們的生活境遇需要創造去點亮。沒有創造,就沒有不同,沒有創造,就沒有傑出的表現。
三、做一名有執行力的教師
任何事只有做,才會有結果。如果只停留在計劃和想的層面,永遠也實現不了突破。執行力,是推進事物進展的關鍵,是實現由質變到量變的飛躍。管理學家德魯克曾說,「我們應該將行動納入決策當中,否則就是紙上談兵。」
執行力是一種行動意識,是主動發展的反應。如果時間還充足,我們常常是拖延,並不是先將事情辦好,然後優化質量。到了必須得幹的時候,然後再不得不做,整個過程的心理負擔都會很大。與其那樣,真不如早點將事情辦好。上級領導交待的事情,我們要第一時間完成,這就好比編輯約稿,早點完成大家都省心,更何況早完成對於後期改進有回還、修正的餘地。
性急的人容易鍛造成具有執行力的人,但一定要克服「不思考」,要三思而後行。將時間安排得有條不紊,就可以變性急為執行力。性穩的人,也要有提前意識,要為後期完善爭取時間。
四、做一名有影響力的教師
一個教師的最大影響力在於給學生以人生的影響,幫助他們完善知識、塑造性格、關注成長、懂得貢獻、體味價值,要培養更多能夠超越自己的人。如果多年以後,教的學生身上隱約可見他的影子,那麼,他就是一個成功的老師!在一個地理老師的影響下,有一些學生畢業後選擇了地質、水文、旅遊等專業;一位語文老師的影響下,他的學生成為當代著名的作家、詩人;一位英語老師多年以後聽到了他的學生熟練標準的同聲傳異的聲音。我們說,這樣老師一定是幸福的,因為他的教學已經在學生中建立了影響,已經為學生發展提供了建議。一位老師,在日常教學中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給學生以正向引領。一名有影響力的教師,懂得在方方面思考「人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不讓時光虛度,一直在做好「有意義的事情」,一直在思考「有價值的人生」。
教師的發展理念決定了他對別人的影響程度,一個視野開闊的人,絕不會犯低級錯誤,這就好比登高望遠。遠識是由站位決定的。當然,目光短淺者也很難看得遠,因為他既近視,又遠視,別人看著難受,他自己也遭罪。建立影響最簡單的方式是幫助別人,幫助別人你不僅會收穫友誼,更會得到同等份額的快樂!
經營需要時間,成長需要過程。讓我們在「四有」的路上努力追尋,成長自己,堅信選擇,收穫快樂!
【篇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師範大學,與北師大師生代表座談並發表重要講話,並提出好老師的「四有標準」——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
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和追求,是對自身及對社會發展的一種積極的認知態度,是對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集中反映。作為教師,只有堅定理想信念,紮實工作,才能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得到學生、家長、社會的認可,才能有職業的幸福感和工作的成就感,從而使自己的生命綻放光彩!
本學期轉入我校的學生中,有一名三年級學生成績語文2.5分,數學11分,當時家長帶著孩子來時我不同意接收,不是因為這個學生成績太差,而是因為劃片招生政策的限制。後來家長說,他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在原來的學校班級讀書,因為原校班級的老師是一個即將退休的老教師,整天喝酒進課堂,而且在課堂上睡覺,不給學生上課,學校領導找這位老師談話時,回答便是:我這麼大年紀了,反正馬上就要退休了,我上課就這樣,你們想扣錢就扣吧!聽到家長這麼一說,我還是破例把學生收下。
我在想:這個教師的職責和使命去哪裡了?教了一輩子的書,就連最後一班崗都站不穩,還遭受家長的否定,甚至謾罵,何來職業的幸福感和工作的成就感?如果一個教師連最起碼的責任都不能擔負,能對得起教師職業的良知嗎?當然,我相信,這樣的教師只是絕少部分。
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習總書記指出:好老師應該取法乎上、見賢思齊,不斷提高道德修養,提升人格品質,並把正確的道德觀給學生。教師享有君、父、師「三尊」並列的一種崇高的稱謂,不但肩負「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還肩負著教書育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就拿剛才退休老師的事例來說,如果整天這樣對待學生,怎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怎樣塑造學生的靈魂?俄國哲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教師要把學生造就成什麼人,自己應該就是這種人。」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以身作則,要讓學生明辨真善美、假惡醜,作學生的表率。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教師是知識的象徵、道德的化身。可想而知:一個整天自私自利、碌碌無為的教師,如何能培養出具有朝氣蓬勃、大氣有為的學生?
好老師要有紮實學識。2013年教師節,習總書記給教師的慰問信中也提到:「教師要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加強學習,拓寬視野,更新知識,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成為業務精湛、學生喜愛的高素質教師」。可見,作為教師,紮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能力的重要體現。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果教師自己都弄不清楚,怎麼去使學生明白?所以,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自從2013年9月,我加入李鎮西教育思想研究所以來,在團隊的感染和帶動下,在與每一個成員的交流中,我更加堅信了學習的重要性,我認為:讀書、閱人、自審是教師能力提升的三大法寶。讀書能明智、閱人能明理、自審能明達。多與所裡的老師進行交流,讓我明白了很多做人處事之道;多讀書,提升了我的專業素養和技能;閒暇之時,寫寫博文,對自己進行審視,讓我對事物有了更通透的認識。一年來,我也嘗試到了學習的甜頭:教學技能更加嫻熟了,處理問題更加有經驗了,我也更愛我的工作崗位了!
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在幾千年人類教育長河中,愛的教育恰如一朵朵潔白的浪花,讓教育的旋律始終充滿生命的活力和美的音色。1924年,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情不自禁地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魯迅先生也這樣說:「教育植根於愛」。當年子貢問孔子:「有沒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說:「也許就是仁愛……」由此可見,教育與愛的關係如此水乳交融,而教師作為愛的踐行者,傳播者,具有仁愛之心是何等的重要!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李烈校長提出「以愛育愛」的辦學思想,要求教師首先要成為有「愛」之人,從「愛」出發,通過教師愛的思想引領、愛的情感薰陶、愛的行為示範、愛的藝術感染,師生進行愛的互動,從而使學生獲得愛的感受、愛的體驗和愛的養成,最後也讓學生成為有愛、會愛、懂愛、能愛之人。
陶行知先生「三顆糖」的故事,至今讓我們感動不已,雖然文中沒有提到一個「愛」字,但卻讓我們感到了先生那顆熾熱而博大的愛心,同時,也教會了學生成為知愛、會愛之人。
工作十年了,我不敢肯定我是一個十足的「四有」好老師,但我能保證將和很多同行一起,用「四有標準」規範自己,並向「四有」好老師看齊。
做「四有」好老師,我將義無反顧,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