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複製韓熙載夜宴圖價值(故宮典藏傳世珍品細節高清賞析)
2023-10-05 10:18:38 2
小易去年在北京呆了二十多天,除了北京故宮博物館,圓明園,頤和園,長城沒去以外,獨把大柵欄附近大大小小的胡同逛了個遍。沒別的,害怕排隊,就像所有的網紅餐廳小易幾乎沒有去過幾家,不願排隊。好在網際網路技術足夠發達,就像您現在可以足不出戶刷個今日頭條,就可以通過小易的文章欣賞故宮典藏傳世珍品《韓熙載夜宴圖》的細節說明圖一樣。
《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十國時南唐畫家顧閎中的作品,現存宋摹本,無款,絹本設色,寬28.7釐米,長335.5釐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其珍惜程度,用很俗的說法來量化,就會起拍價:5個億吧!如果這幅不是摹本是原作,50個億可以當做形容詞使用。
我們可以從拍賣資料庫裡看到,《韓熙載夜宴圖》被多次拍賣,但是,此副非彼副。拍賣場上的《韓熙載夜宴圖》多為榮寶齋複製。而在榮寶齋眾多複製作品中,《韓熙載夜宴圖》是其中水平最高,被後世公認的木版水印巔峰之作。複製工作從1959年開始籌劃,到1979年完成,前後長達20年之久。勾描、刻版共1667套,複製僅35幅!每幅需印刷8000餘次,共計印刷近30萬次。百萬價格,實屬不貴。
關於作者:顧閎中,江南人,南唐中主時任翰林待詔,後主時任畫院待詔,長於人物,尤擅仕女,多畫宮廷貴族生活。擅寫神情意態,與周文鉅齊名,繼承唐代周昉而更趨纖細的線條,受後主李煜的書法影響,喜用顫動的「戰筆」線條表現衣紋。
《韓熙載夜宴圖》描繪了官員韓熙載家設夜宴載歌行樂的場面。此畫繪寫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韓府夜宴過程,即琵琶演奏、觀舞、宴間休息、清吹、歡送賓客五段場景。整幅作品線條遒勁流暢,工整精細,構圖富有想像力。
作品造型準確精微,線條工細流暢,色彩絢麗清雅。不同物象的筆墨運用又富有變化,尤其敷色更見豐富、和諧,仕女的素妝豔服與男賓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鮮明對照。几案坐榻等深黑色家具沉厚古雅,仕女裙衫、簾幕、帳幔、枕席上的圖案又絢爛多採。不同色彩對比參差,交相輝映,使整體色調豔而不俗,絢中出素,呈現出高雅、素馨的格調。
引首有明初程南雲篆書題「夜宴圖」三大字。卷後有南宋史彌遠「紹勳」葫蘆印,清·宋犖鈐「商丘宋犖審定真跡」一印。拖尾有行書「韓熙載小傳」,後有元·班惟志泰定三年(1326年)題詩,又積玉齋主人題識。後隔水清·王鐸題跋,後有「董林居士」、「緯蕭草堂畫記」等收藏印。又有乾隆皇帝長跋及清內府諸收藏璽印。(圖中均有標識)
第一段:琵琶獨奏。描繪的是韓熙載與到訪的賓客們正聚精會神的傾聽演奏琵琶的場景。可以看出演奏之前,屋內經過一場動蕩,畫家著重表現地則是彈奏已經開始,全場空氣凝注的一瞬間。
此段出現的人物繁多,場景複雜,床上的紅袍青年是新科狀元郎粟,端坐在狀元左側戴著高高的紗帽之人便是主人公韓熙載,彈琵琶的女子是教坊副使李嘉明的妹妹,李嘉明則在她左邊並扭頭望著她,聽得入神且一直關心她的彈奏手法。長案的兩端坐著韓的朋友太常博士陳雍和門生紫薇郎朱銑,另有寵妓弱蘭和王屋山等。這些人物都確有記載。
第二段:六么獨舞。描繪的是韓熙載站在紅漆揭鼓旁,兩手抑揚地敲鼓。韓熙載右手舉起鼓捶,使人感覺仿佛這二捶敲下去就能聽見鼓的聲音似的。郎粟側身斜靠在椅子上,一邊可以照顧到韓擊鼓,一邊可以欣賞王屋山的舞技。畫中還有一位青年在打板,應該是韓熙載的門生舒雅。
在這一場景裡,明顯發現添加了一位新面孔,有一個和尚參加了夜宴,他拱手伸著手指,謙卑的低著頭,好像感覺和尚出現在這種場合多少有些不好意思。眼看著「施主」擊鼓而不看舞伎,再看旁邊為韓熙載打著節拍鼓掌的人,恰恰與和尚的神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第三段:宴間小憩。描繪的是韓熙載坐在床榻上,邊洗手邊和侍女們談話。此時的琵琶和笛簫都被一個女子扛著往裡走,隨後還跟著一位端著杯盤的女子。兩位女子好像還在對今晚的宴會津津樂道,更加烘託出了輕鬆的氛圍。紅燭已經點燃,床帖拉開,被子堆疊,枕頭也已放好,以便隨時可以躺下休息。此時我們很容易聯想到古代宋人宴會的場景,他們遮窗夜飲,載歌載舞,累了就歇一會兒,常常忘記了晝夜的變化。
第四段:管樂合奏。這個場面的主人公韓熙載換下了正裝並盤膝坐在椅子上,一邊揮動著扇子,一邊跟一個侍女吩咐著什麼話。五個奏樂人橫坐一排,各有自己的動態,雖同列一排,但也沒有感到整齊統一的滯板。旁邊一名打板男子坐姿端正,與富有變化的吹奏管樂的女伎們又形成一對比。
第五段:賓客酬應。這一段描繪了宴會結束,賓客們陸續離去的場景。韓熙載站在兩組人物的中間,伸出左手呈擺手狀,好像在說「不」字。
綜觀這幅畫卷,整個宴會沉浸在在紙醉金迷的夜宴行樂中,暗示著韓熙載以失望定終身,而這種落寞心情,反過來又加強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畫面的情節一直圍繞中心人物韓熙載一步步展開,從傾聽演奏,到親自擊鼓,欣賞獨舞,直到宴會結束,各個場合都是雙眉緊整,心事重重,與歡快的夜宴場面形成強烈的對比。由於畫家與韓熙載同樣了解南唐的處境,理解主人公大勢已去的苦衷,於是站在韓熙載的角度描繪了他在夜宴的背景下沉鬱寡歡的神態,細化了主人公在當時複雜的形態下做著激烈的心理鬥爭,深化了作品的內涵。
畫中所描繪的韓熙載出身貴族,在動蕩社會下,他看透官場的嚴峻形勢,逃避做宰相,以聲色為韜晦之略,夜夜笙歌與家中,賓客縱情嬉戲。李煜皇帝派顧閎中去韓府一探究竟,並繪製出來。顧閎中憑著所觀察到的景象,加上自己的想像力,再現了一幅賓客滿堂的的圖畫。這幅畫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不僅體現那個時代的風貌,更真實揭露了政治階級內部的矛盾。
宋代摹本在南宋時曾被內府收藏,流傳至清代雍乾時期再次被收入宮禁之中。溥儀被逐出故宮時將其攜出,二戰結束後又流入民間。後來近代繪畫大師張大千重金將其買下,珍愛有嘉。上圖右下角的印章為:大風堂珍藏印。
後來,他將畫帶到香港,以很低的價格轉讓給祖國大陸,使瑰寶得以重歸故宮,為國家所有,造福於廣大人名群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