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來歷故事簡短(大家一起來了解下吧)
2023-10-10 21:18:21 5
冬至的來歷故事簡短?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在我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至今仍延續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冬至的來歷故事簡短?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冬至的來歷故事簡短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在我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至今仍延續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
關於冬至,有一種古老的說法。《易經·復·象辭》:「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
漢代班固《白虎通義》,其《誅伐》篇說:「冬至所以休兵不舉事,閉關商旅不行何?此日陽氣微弱,王者承天理物,故率天下靜,不復行役,扶助微氣,成萬物也。」
《初學記》引《五經通義》:「冬至陽氣萌生,陰陽交精,始成萬物,氣微在下不可動洩。」
所以,古人眼中的冬至宜靜不宜動,這就是過節了。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飢唐、宋時期廠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所以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