諍蘇08 拗相公施法攫利(諍蘇08 拗相公施法攫利)
2023-10-10 23:07:22 3
諍蘇08 拗相公施法攫利 蘇子瞻上書陳弊
王安石的幾項改革制度,其實都存在與均輸法類似的情況:
一是在具體操作層面打了折扣;
二是表面上較舊法有所改進,卻無本質提升。
新法諸項中最著名的青苗法即是如此。
青苗法替代的舊法是常平法。
所謂常平法,其實就是一種通過政府行政幹預來平抑糧價的手段,由政府設置常平倉,豐收的年景,政府收購農民過剩的糧食,用做儲備糧,災荒的年景,政府開倉賑濟災民。
舊法的弊端一是運輸問題,就是糧食的收購與輸出時要耗費大量的運輸成本,二是在收購與輸出過程中的貪腐層出。
王安石的青苗法呢?很多網友都在說,王相公有點像從新中國穿越回去宋代的知識分子,其實就是指的這個青苗法的思路,實在是太超前了。
本文不再詳細解釋青苗法的內容了,各種書籍文章中有過太多的介紹,本人不當搬運工。
一言以蔽之,這種新法,實際上就是現代農村的小額貸款制度。
以青苗替常平,存在著同樣的問題:看似解決了舊法的弊端,實際上卻生出了更多的弊端。
蘇軾是個大明白人,早就看透了這一切,他在給皇帝的奏摺中打了個特別形象的比喻:
有個牧農替主人放牧牛羊,悄悄做了筆交易,用一頭牛換了別人五隻羊,然後向主人邀功,說自己放牧期間為牧場增加了五隻羊,卻絕口不提牧場裡少了一頭牛的事。皇帝您知道嗎,王安石以青苗法代替常平法,以均輸法代替商稅制度,是同一個意思。
蘇軾這封《上神宗皇帝書》是在熙寧四年(1071)的二月呈上去的,要知道,那一年正是王安石入相之後改革力度最瘋狂的時間段,連續推行了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以及軍事方面的置將法、保甲法、保馬法……
蘇軾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寫了一封完全否定王安石的奏摺,需要多麼巨大的勇氣與魄力,我們根本無法想像。
蘇軾在奏摺的開篇就這樣寫道:
「殿中丞直史館判官告院權開封府推官蘇軾,謹昧萬死再拜上書皇帝陛下……」
蘇軾的冒險言論之所以可貴,不僅在於他清楚地認識到了變法的弊端,還要考慮到他寫這篇奏摺的時點,新法施行不久,尚未顯露明顯弊端,以大多數旁觀者的視角來看,王安石這一套制度圖紙是值得一試的。
在這種尚沒有事實依據的情況下,公然發表這樣的反對意見,而且是寫給對於王安石和新法給予無條件支持的神宗……
所謂勇氣,最高境界,就是這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執念。
對於新法,蘇轍與哥哥的態度如出一轍,甚至更加強硬。
蘇軾沒有選擇直接對抗王安石,而是向皇帝上書諫言,而蘇轍則直接與王安石產生了衝突。
當王安石向蘇轍詢問對於青苗法的意見時,蘇轍直陳其弊,王安石回覆:你說得有道理,我再考慮考慮。(君言誠有理,當徐思之)
一個多月後,有人從地方上反饋,從青苗法中可以獲得的利息收益巨大。
王安石決定正式施行青苗法後,遭到蘇轍的激烈反對。王安石一怒之下要治這位青年官員的阻撓之罪,幸虧被蘇轍的上司領導求情。
之後,蘇轍感覺自己已經無力回天,心灰意冷之際,也像之前那些御史一樣,申請外放。
神宗與另一位宰相曾公亮商議後,決定派蘇轍到河南府(今河南洛陽)任推官。
就這樣,好不容易才又重聚在京城的二蘇兄弟,在這沉浮宦海的巨大不確定中,又要分別了。
謝謝觀賞,再見
無犀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