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土話方言順口溜(河北河南方言沾)
2023-10-18 14:18:50 2
「zhan」應寫作「沾」
zhan是河北、河南一些地區的方言。很多人只是嘴上天天說:zhan,不zhan,zhan不zhan,不zhan弦,但並不知道這個字怎麼寫。實際上這個字應該寫作「沾」。
為什麼寫成這個「沾」而不是其他的「zhan」?
「沾」,意思就是「行」。不沾,就是不行;沾不沾,就是「行不行」。為什麼這樣寫?從這個詞的起源上來說,大致有幾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河北地區流行著一種地方戲曲「絲弦」,據說內行聽絲弦的時候,講究閉著眼欣賞,倘若聽出唱得跑了腔調,行話便稱之為「不沾弦」。
第二種說法,舊時戲班的師傅教徒弟學唱戲,除了關注嗓音的好壞外,更主要的是看唱得和弦不和弦。假如唱得和弦合拍,便叫「沾弦」,否則叫「不沾弦」。
以上不管是哪種說法,講得都是唱腔合不合乎弦調,合乎弦調就叫「沾弦」,就是唱腔與弦調靠近、接近。而從字義上來講,「沾」字本就有接觸的意思,例如「沾邊」,唱腔與弦調接近、沾邊,就是合乎弦調,就叫沾弦。
再後來,「沾弦」的用法就漸漸脫離了戲曲,變成生活當中普遍的說法,「沾弦」就是行、可靠的意思,「不沾弦」就是不行、不可靠的意思,再進一步簡化,便成了「沾」(行),「不沾」(不行),「沾不沾」(行不行)。
老式彈棉花
第三種說法,有網友說,「不沾弦」跟以上兩種說法無關(這種討論不應該有太絕對的結論),而是跟老式彈棉花有關。彈棉花這門傳統手工藝,幾近失傳,已經很難親眼見到。所以,只能以相關資料為依據,進行大膽推測:可能與歇後語「棒槌彈花——不沾弦」有關。工匠在彈棉花時,用帶稜的木棰頻頻敲擊彈弓的牛筋弓弦,以弓弦來沾取棉花,使棉花漸趨疏鬆。彈棉花最基本的工具就是這個彈弓和帶稜的木錘。假如用光滑的棒槌來敲擊牛筋弓弦,由於棒槌無稜,便不能沾掛牛筋弓弦,弓弦也就不能沾取棉花,這就叫「棒槌彈花——不沾弦」。歇後語口口相傳,逐漸就有了「不沾弦」的說法。
未完待續……
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很難得出唯一定論,歡迎大家繼續關注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