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明成祖第五次北伐地圖(明成祖北伐五出漠北)

2023-04-17 18:08:35

捕魚兒海之戰後,原先那個威風凜凜的元帝國,變成了一副空架子。越來越多的小國家拒絕向元廷朝貢。

與之同時,北元統治者也喪失了權力,淪為權臣把玩和高層內鬥的棋子。

1388年十月,北元大汗脫古思帖木兒慘遭也速迭兒謀殺。

皇帝(大汗)被暗害這種事,在元朝並不稀罕。

此前的元英宗、元明宗,都是死於非命。在元朝大臣們看來,死幾個皇帝不算什麼,再找人即位就好了,大家接著奏樂接著舞。

可是,也速迭兒謀殺脫古思帖木兒後,自己做了大汗,這就讓很多蒙古貴族不能接受了。

為什麼無法接受呢?

一方面,也速迭兒是阿里不哥的後裔。

另一方面,也速迭兒即位後,將汗廷設在了瓦剌。

此前元朝皇位無論怎麼更迭,都是在忽必烈的後裔中流轉。

帝國的政治中心也一直設在蒙古本部。

現在也速迭兒既不是忽必烈的後裔,同時還與瓦剌人穿一條褲子,漠視蒙古本部的利益。本部貴族憑什麼支持他?

基於這種反對態度,也速迭兒在位期間,北元也出現了分裂的苗頭。

1391年,也速迭兒病死。

當時的瓦剌貴族不傻,他們很清楚本部高層的不滿情緒。

為了避免北元分裂,也速迭兒死後,瓦剌貴族便與蒙古貴族達成妥協,汗廷可以繼續設在瓦剌,但大汗必須讓忽必烈後裔擔任。

由此,脫古思帖木兒的次子額勒伯克,就被擁立為了北元的第五任大汗。

額勒伯克在位期間,其統治的正統性毋庸置疑。

但他的能力和人品太差,得罪了瓦剌權臣烏格齊哈什哈。

烏格齊哈什哈一怒之下,與阿里不哥後裔坤帖木兒合作,興兵襲殺了額勒伯克。

事後,坤帖木兒被烏格齊哈什哈擁立為北元的第六任大汗。阿里不哥的後裔也再次奪取北元汗位。

然而前面也說了,蒙古本部貴族向來不服阿里不哥的後裔。

所以坤帖木兒即位後,東蒙古諸部便表示不承認坤帖木兒,北元也因此正式分裂成了「韃靼」和「瓦剌」兩大政治集團。

所謂韃靼,是明朝對居住在蒙古高原東部的鄂嫩河、克魯倫河、貝加爾湖、呼倫貝爾一帶的遊牧民族的統稱。

瓦剌則是明朝對居住在科布多河、額爾齊斯河流域、準噶爾盆地一帶的遊牧民族的統稱。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韃靼還是瓦剌,都是明朝人對塞外遊牧民族的稱呼。並不是自稱。

比如當時的東蒙古諸部,便是自稱蒙古,而非韃靼。

1402年,瓦剌在與韃靼分裂後,其內部再次發生權力鬥爭。

一個叫馬哈木的貴族看烏格齊哈什哈不順眼,兩人兵戎相見。

在混戰中,大汗坤帖木兒被殺。

趁此機會,韃靼部的阿魯臺便趁機擁戴鬼力赤為新任大汗。

這位新大汗鬼力赤,是窩闊臺的後裔。

但他不是窩闊臺的嫡系後裔,不屬於黃金家族。

由於並非黃金家族出身,沒有復興大元王朝的使命感,所以鬼力赤即位後,便廢止了元朝國號,將國號改回蒙古。

除了韃靼、瓦剌外,當時的東北還有一個臣服於明朝的兀良哈。

1387年,朱元璋派遣馮勝遠徵盤踞在遼東的北元太尉納哈出。

同年。馮勝兵不血刃地降伏了納哈出,並在新攻取的區域設置了朵顏、泰寧、福餘,三個安置投降蒙古人的衛所。

後來這三個軍事機構被統稱兀良哈三衛。

朱元璋在位後期,將兀良哈三衛劃歸寧王朱權統領。

靖難之役期間,朱棣決定綁架朱權,其中一個很關鍵的原因就是他想得到兀良哈三衛的蒙古騎兵。

朱棣打贏靖難戰爭後,重賞了兀良哈三衛,並與其互通貿易,允許他們佔據著遼東一帶。向明朝朝貢,接受明朝的指揮。

北元分裂成這副鬼樣子,原本是明朝趁機進剿的大好機遇。

但因為朱棣當時剛剛即位,人心未附,不願多生事端。因而明朝也就放棄了這次機會。

見明朝沒有趁火打劫,地位同樣不穩固的鬼力赤很會來事。他除了主動廢除元朝國號外,還派人向朱棣稱臣,破天荒的與明朝建立了朝貢關係。

自此,明朝的北境也進入了和平時期。

不過,這個和平時期有點短,只有六年。

1408年,鬼力赤被擁戴他即位的阿魯臺幹掉。

隨後,鬼力赤又擁戴本雅失裡為韃靼新任大汗。

本雅失裡是元昭宗的孫子,根正苗紅。

他與阿魯臺一樣,都是傳統觀念很重的蒙古人,整日夢想著恢復蒙古帝國的榮光。對鬼力赤向明朝稱臣的行為極其不滿。

所以當本雅失裡上位後,韃靼便與明朝斷絕了關係。

1409年四月,甚至還鬧出了韃靼殺害明朝使節郭驥的惡劣事件。

得知使者遇害的消息,朱棣大為震怒。

自從捕魚兒海之戰後,元軍對明軍望風而逃。

十幾年了,從來只有大明抽別人耳光的份,還沒有被人抽過。

現在本雅失裡和阿魯臺竟然殺害明朝使者,簡直是找死,必須要報復!

1409年七月,在靖難之役中立功無數的邱福被任命為為總兵官,佩徵虜大將軍印,率軍十萬徵討韃靼。

邱福臨行之前,朱棣反覆跟他交代,千萬不可輕敵,要謹慎用兵,看準時機再與敵決戰。邱福當場表示一定謹記。

為了保證萬無一失,朱棣又給邱福配了四個副手,分別是副將王聰、霍親,左右參將王忠和李遠。

此四人參加這次遠徵之前,都已經被封為侯爵,戰場經驗豐富,非等閒之輩。

有如此配置和兵力,明軍理論上不可能輸。

然而,邱福出徵後沒多久,卻把朱棣的囑咐和自己的承諾忘得一乾二淨。

同年八月,邱福率軍攻入韃靼境內。

估計是嫌大部隊行軍緩慢,邱福便拋下主力,只帶著千餘騎兵一路猛進。

此時的邱福,已經犯了輕敵冒進的毛病。

幾天後,明軍騎兵在臚朐河(今中蒙邊境克魯倫河)一帶,擊潰了韃靼的一些散兵,並抓獲了韃靼的一名尚書。

見抓到一個大官,邱福立即安排審問。

這位韃靼尚書其實是個奸細,還沒等明軍用酷刑,他便主動交代,說韃靼主力就在此地以北三十裡,如果現在發動進攻,必然可以輕易獲得大勝。

這麼容易就逮到韃靼主力了?

右參將李遠和副將王聰等人均表示不信。他們對邱福說:我軍現在是孤軍深入,而敵軍又不斷向我們示弱引誘。如果我們繼續前進,必然要陷於不利的境地。現如今我們必須要等大部隊到來後,再全力進攻。

李遠、王聰等人的建議,明顯是理性的。

區區一千多人,就想把人家的汗廷掃了,做什麼白日夢呢?

然而,邱福卻對韃靼尚書的供詞深信不疑,認為自己就是可以創造奇蹟。

隨後,邱福力排眾議,表示「違命者斬!」

邱福是主將,大家不敢抗命,只得跟著一起行動。

後來,邱福帶著千餘騎兵按照韃靼尚書指引的方向突進。最終結果就如李遠等人事先所預言的那樣,慘遭韃靼主力的伏擊。

此役,被稱為臚朐河之戰。明軍的五員大將,邱福、王聰、霍親、王忠、李遠,全部戰死。

邱福所率千餘騎兵也全部戰死。

殲滅明軍先鋒騎兵後,韃靼主力發起反擊,明軍主力撤退不及時,與之交手,也有一些損失。

關於明軍主力到底損失了多少兵力,目前存有爭議。

按照現在的一般看法,明軍損失在十萬人左右。

也就是主力全軍覆滅了。

但是這種說法存在問題。

首先,根據《明太宗實錄》的記載,明朝此戰投入的兵力,並沒有十萬,實際應該是一萬多人。

敕鎮守大同江陰侯吳高調山西屬衛馬步兵,令都指揮李謙等率往興和,山東都指揮司選馬軍一千,遼東指揮司選馬軍五千,各令都指揮率赴北京,聽徵胡寇。

如果明軍主力真的全軍覆滅了,那也就是損失一萬人,不可能有十萬。

其實稍微想想也能想明白,朱棣六月下旨開戰,七月就能調集十萬大軍出塞,這個動員效率未免太高了。萬把來人才是比較靠譜的數字。

第二,根據監軍劉順的墓志銘顯示,邱福全軍覆滅後,劉順指揮明軍用弓箭還擊,帶著大部隊安全撤回。

這段資料有一定參考價值,至少可以證明明軍並沒有全軍覆滅。

同年九月,邱福戰死的消息傳到南京,朱棣震怒了。

他對邱福自作主張的行為很生氣。

大軍臨行之前,已經反覆提醒,可為什麼就是不聽呢?

到底是你邱福飄了,還是我朱棣說話不好使了?

為了以儆效尤,朱棣下旨剝奪丘福的世襲爵位,並將其全家流放海南。

處理完邱福,朱棣決定親徵。

1409年十月,朱棣下達總動員令,命令長江以北的機動兵力,立刻向邊境集結。

到了1410年正月,參戰部隊集結完畢。

具體有多少人呢?按照《明史》記載,有五十萬。

不過,這個數字也有爭議。

根據當代學者對原始史料的分析以及軍糧調動、軍糧消耗的計算,明軍當時的實際參戰兵力應該在十萬人左右。

十萬人,其實也夠了。

討伐韃靼,已經綽綽有餘。

三月,朱棣率軍出居庸關,發起了自己即位後的第一次北徵。

大軍出動之前,為了確保側翼安全,朱棣派人到瓦剌和兀良哈傳旨,大致意思就是說,大明馬上就要出擊韃靼了,希望你們不要多管閒事。如果多事,大可連你們一起收拾。

得知明朝要徵討韃靼,瓦剌的三大首領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都很高興。

作為瓦剌人,他們原本只是黃金家族的奴僕。

如果黃金家族世代強盛,他們永遠都是奴僕。

但風水輪流轉,隨著元朝被明朝打得元氣大傷,瓦剌已經不再是奴僕了,甚至還有竊取蒙古正統的機會。

為了讓韃靼混得再慘一點,當時馬哈木還上書朱棣,請求大明早日攻滅韃靼。

瓦剌高層肚子裡打什麼算盤,朱棣心裡其實門清。

不就是想坐山觀虎鬥,趁機收割勝利果實嘛。

但考慮到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朱棣並沒有捅破窗戶紙。他派人到瓦剌宣旨,封馬哈木為特進金紫光祿大夫、順寧王;太平為特進金紫光祿大夫、賢義王;把禿孛羅為特進金紫光祿大夫、安樂王。

就這樣,明朝在出兵之前,穩住了瓦剌和兀良哈。

1410年五月初八,朱棣帶領大軍再次抵達臚朐河,並命人在臚朐河一帶修築城池。

見朱棣穩紮穩打,韃靼大汗本雅失裡和權臣阿魯臺自知惹不起,很有默契地想到了逃跑。

但是,兩人隨後在往哪個方向撤退這件事上,爆發了爭執。

本雅失裡早年曾在帖木兒帝國和東察合臺汗國生活過,對中亞的情況比較熟悉。因此便主張往西跑,退到西域,聯絡帖木兒帝國,徐圖發展。

阿魯臺對本雅失裡的激進主張不感興趣,他是傳統蒙古人,不願放棄蒙古東部的根據地。因此便主張往東撤退,尋求兀良哈的庇護。

由於兩個人誰也說服不了對手,於是後來他們便各奔東西。

韃靼高層在關鍵時刻的分裂,這給了明軍逐個擊破的機遇。

六月,朱棣率騎兵在斡難河畔追上了向西逃竄的本雅失裡。

本雅失裡見朱棣親自領兵,大為驚恐,急忙令部眾趕緊撤退。

但朱棣根本不給逃跑機會。

一場激戰之後,明軍在成吉思汗的龍興之地取得大捷,韃靼僅本雅失裡率七名騎兵逃離戰場。

蕩平了本雅失裡大軍,朱棣原準備班師回朝。

因為阿魯臺已經跑沒影了,像是故意躲避著明軍。

朱棣覺得逮住阿魯臺的機率不大,這次就算了,下次再來報仇。

但是,人要是倒黴起來,連喝涼水也會塞牙的。

就明軍在班師途中,經過闊灤海子(呼倫湖)時,居然正好撞上了阿魯臺的大軍!

這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偏闖進來。

得知發現了阿魯臺的蹤跡,朱棣立刻命令軍隊發動進攻。

而阿魯臺則心態崩潰了。

這幾個月來,為了躲避明軍,自己帶著部眾東躲西藏,吃盡苦頭。

可結果卻是躲了個寂寞,被朱棣當場逮住。

見自己老命即將不保,阿魯臺根本不敢抵抗,直接帶著部隊就跑了,而且逃跑效率很高,一下子逃出去上百裡地,明軍死活攆不上。

此役,明軍再次大勝,阿魯臺狼狽逃竄,損失牛羊無數。

朱棣的第一次出徵,戰果頗豐,重創了韃靼首領本雅失裡和權臣阿魯臺的勢力。

但是,漠北對明朝的威脅,並沒有因此減輕。

1410年底,本雅失裡孤身一人逃亡到瓦剌。

瓦剌權臣馬哈木的妻子是本雅失裡的妹妹,此次前來,本雅失裡是來找妹夫暫避風頭的。

但馬哈木根本不顧及親屬關係,毅然將本雅失裡處死。

幹掉了韃靼大汗,馬哈木志得意滿,漸漸開始暴露其野心。

1413年,馬哈木派兵吞併了韃靼的大片領土,並派人進駐臚朐河,窺視中原。

得知小小瓦剌竟敢如此囂張,假以時日那還得了,朱棣隨即產生了出兵討伐的念頭。

但天朝上國不能像蠻族一樣無禮,因此朱棣在出兵之前,還是先禮後兵,先遣使斥責,如果馬哈木不聽從勸告,再出兵教訓他。

當年十一月,馬哈木見到明朝使者,他表示自己也不是嚇大的,朱棣要是看自己不順眼,可以帶兵前來,自己隨時恭候!

見馬哈木給臉不要,朱棣決定徵討瓦剌。

出兵之前,為確保側翼安全,朱棣派人招降阿魯臺。

此時的阿魯臺,慘到極點,別說沒實力與明朝叫板。就連面對馬哈木的蠶食,他也是無能為力。

所以當明朝張開懷抱時,阿魯臺沒有猶豫,立即表示了臣服意願。

搞定了阿魯臺,朱棣也正式對馬哈木用兵。

1414年二月,經過數月準備,明軍再次出關。

此後三個多月,朱棣率軍一路北上,行軍四千餘裡。但由於馬哈木下令堅壁清野,朱棣始終找不到瓦剌軍主力決戰。

到了六月初三,明軍前鋒將領劉江到達三峽口(烏蘭巴託東南),無意之間發現了瓦剌的遊騎。劉江立刻發動進攻,將瓦剌軍擊潰,並抓到了俘虜。

據俘虜交代,馬哈木就在此去百裡的忽蘭忽失溫(外蒙古圖拉河),且毫無準備。

走了幾個月,現在終於找到敵人了,將士們都十分興奮。但朱棣卻覺得不對。

抓了一個俘虜,然後俘虜說離此地不遠的地方有敵軍主力,且敵軍毫無防備。

這話好像在哪聽過啊?

這不就是當年韃靼人騙邱福入套的那套說辭嘛!

有邱福這個前車之鑑,朱棣決定穩紮穩打,等著馬哈木主動來攻。

但明軍等了兩天,始終見不著瓦剌軍的蹤跡。

馬哈木不來,又輪到朱棣被動了。

明軍是千裡遠徵,耗不起。糧食就這麼多,必須要速戰速決。

思來想去,朱棣決定主動出擊。

雖然他知道瓦剌軍就在前方,已經挖好了陷阱,就等著他上套。但沒辦法,事已至此,就算是龍潭虎穴,他也要闖上一闖。

六月初七,明軍抵達忽蘭忽失溫(位於烏蘭巴託東南)。

明軍抵達之前,約三萬瓦剌軍已經做好了攻擊準備。

朱棣看到馬哈木精心挑選的戰場,頓時倒吸一口涼氣。

忽蘭忽失溫一帶,四面環山,明軍位於谷地,而瓦剌軍已經提前佔據了高地。如果瓦剌騎兵居高臨下,發動衝鋒,會給明軍造成很大困擾。

不過,朱棣既然敢來,他就肯定有應對之策。

戰鬥打響後,朱棣命安遠侯柳升率神機營應戰。

柳升立即排兵布陣,指揮神機營連發槍炮,用密集的火力打死打傷數百瓦剌重裝騎兵。

一輪火力輸出後,神機營退下來更換彈藥。

朱棣這時候又派武安侯鄭亨、成山侯王通、豐城侯李彬、都督譚青、馬聚等人率兵出擊,對瓦剌軍發動鉗形攻勢。

隨著兩軍開始正面對衝,戰鬥也進入白熱化。

朱棣在後方觀戰,認為自己在關鍵時刻必須要以身作則。

於是,他便身披重裝騎兵甲冑,親率數千騎兵衝入戰場,與瓦剌軍拼殺。

就在朱棣親自下場的時候,神機營也換好了彈藥。

隨著明軍大炮的又一輪轟擊,瓦剌軍再次死傷數百,士氣大跌。

面對明軍騎兵的衝擊和火器的暴擊,瓦剌軍漸漸不支,開始全線潰敗。

見瓦剌開始後退,明軍士氣大振,立即全軍突擊,就連步兵也參與了突擊。

根據戰後統計,明軍此役「殺其王子十餘人,斬虜首數千級」,「盡收其牛羊駝馬十餘萬而歸」。

第二天,諸將請命追擊瓦剌殘餘,生擒敵首馬哈木,但被朱棣拒絕。

大家不明所以,追問理由,朱棣只回了七個字:「寇窮矣,何用遠追」。

忽蘭忽失溫之戰後的瓦剌軍,真的是窮寇嗎?

很顯然,並不是。

此戰,瓦剌軍損失僅幾千人,根本沒傷到元氣。

既然不是「窮寇」,朱棣為何要自欺欺人呢?

實際上,這就是朱棣想要的結果。

在《明太宗實錄》中,朱棣與朱瞻基有這樣一段對話。

朱棣問朱瞻基:「汝知吾所以為此者乎?」

你知道我為什麼要親自北伐嗎?

朱瞻基回答:「陛下豈為圖其土地,利其資畜而勤遠略哉。顧此虜禽獸之性,雖施以天地大恩,不知感戴,暫服而遽叛,非獮剃之久,亦難制。昔禹之徵苗,文王之伐崇密,皆非得已矣。陛下尊居天位,享四海之奉,豈不自樂而仰勞?聖躬跋涉遠外者,無非欲驅除此虜於遐荒絕漠,今一騎不敢近塞下,使子孫臣民長享太平之福耳。」

自幼便聰穎的「好聖孫」朱瞻基,一語道出了朱棣北伐的終極目的。

朱棣對漠北的戰略,並非是吞併,而是維持一種勢均力敵的平衡。

也就是維持蒙古諸部的勢力平衡,讓他們誰也吃不掉誰。

只有如此,蒙古才能永遠保持分裂。

忽蘭忽失溫大戰後,如果明軍徹底消滅瓦剌,東邊的韃靼會坐收漁翁之利,迅速填補瓦剌的空白,繼而統一蒙古。而這是朱棣最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朱棣不願意追殺馬哈木,是因為他認為保留一個中衰的瓦剌,對明朝有好處。

後來,馬哈木主動派人求和,使者言辭十分恭順。

朱棣很高興,表示大人不記小人過,這件事就這麼算了。

然而,按下葫蘆浮起來瓢,瓦剌這邊安靜了,韃靼那邊又開始蠢蠢欲動。

趁著明朝暴打瓦剌之際,阿魯臺積蓄實力,死灰復燃。

1416年,馬哈木與阿魯臺爆發大戰,最終馬哈木敗走。

打敗了老對手,阿魯臺漸漸又有些飄飄然。

在他看來,自己當年依附明朝,只是權宜之計罷了。

現在自己羽翼豐滿,又可以和明朝叫板了!

1421年,阿魯臺一改之前對明朝的依附政策,以草原霸主自居,並派兵進攻明軍控制的興和所(元中都),殺死了明軍指揮官王祥。

朱棣得知消息後,決定出兵報復。

但這一次,戶部尚書夏原吉、禮部尚書呂震、兵部尚書方賓、工部尚書吳中等人卻集體反對朱棣北伐。

夏原吉對朱棣說:連年出兵,都無功而返,軍馬儲備已損失了十分之八九。加上災荒不斷發生,現在大明已經是內外交困。況且,皇帝陛下您的身體也不好,需要調養。就算必須出徵,派個將領前往就好了,沒必要御駕親徵。

大臣們說的在理,可是朱棣卻聽不進去。

一番爭論之後,方賓自殺,夏原吉、吳中被抄家下獄,朱棣強行推動決議,發動了第三次北伐。

1422年三月,明軍由北京出發(此時已經遷都北京),深入大漠,尋找阿魯臺決戰。

阿魯臺得知情報後,自知不敵,火速逃跑。

見阿魯臺逃竄,明軍中的新生代將領紛紛建議以輕騎追擊。

韃靼人都是騎兵,若是想追上他們,也必須要全騎兵陣容。

但估計是年紀大了,心態趨於保守的緣故,朱棣拒絕了眾將的提議。

此後,明軍按照朱棣的部署,以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方式前進。

明軍此舉,讓韃靼人無法再使出慣用的誘敵深入戰術。

可是,朱棣一味的求穩,這也使得明軍出徵大半年,行軍幾千裡,始終沒有找到阿魯臺的主力。

見出徵勞而無功,朱棣是越想越氣,這回去太沒面子了,得打一仗啊。

然後,明軍在由呼倫湖返回北京的路上,專程揍了兀良哈一頓。

兀良哈挨的這頓揍,其實也不冤。

自從阿魯臺開始得勢,兀良哈就越來越不聽話,不僅時不時的襲擾大明邊境,還背地裡與韃靼暗中勾結。

之前工作忙,朱棣沒工夫搭理。

現在機會來了,正好可以給兀良哈一個教訓,殺雞給猴看。

面對明軍的攻擊,兀良哈被打得大敗,很多人被明軍俘虜。

事後,朱棣為了拉攏人心,下旨放回了擒獲的兀良哈俘虜。

大體來看,朱棣的第三次北伐非常失敗。

北伐之前,四名尚書集體反對出兵。

朱棣為了通過決議,撤換了大量官員。

如此激進之舉,這仗打贏了倒還好。可明軍勞師遠徵,連阿魯臺的影子都沒摸到。朱棣這一回是丟人丟到姥姥家了。

估計也正是因為過於失敗,未能達到既定目標,所以到了1423年七月,當阿魯臺再次出兵襲擾明朝北境時,朱棣摩拳擦掌,發動第四次親徵。

然而,當明軍出塞後,探子卻傳來消息:阿魯臺被馬哈木之子脫歡擊敗,現在韃靼已經元氣大傷,無力對抗大明了,所以這次出徵也不會遇到敵人。

面對這一最新情報,朱棣無語了,只好令大軍駐紮於西陽河(今河北張家口南之洋河)。同時命寧陽侯陳懋統陝西、寧夏、甘肅三鎮兵為先鋒,進攻韃靼西部之軍。

九月,陳懋率軍直抵賀蘭山,搗其巢穴,大敗韃靼,生擒韃靼酋長金忠等人,及牛馬駝羊數萬。

到了十一月,見阿魯臺果然銷聲匿跡,尋不見蹤跡,朱棣只好下令班師。

相比第三次北伐,朱棣的第四次北伐更失敗。

找不到韃靼主力,就找幾個酋長發洩情緒,這種事情做一次就夠了。如今竟然梅開二度,未免過於丟人現眼。

1424年正月,恢復了一點元氣的阿魯臺又來騷擾大明邊地。

此時的朱棣已經65歲了,身體不是很好。按理說,他沒有任何理由親徵。

但是,面對阿魯臺多年來,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朱棣不能忍。

加之先前處理夏原吉等人,做的太過分。而北伐也確如反對派大臣所言,勞民傷財。這使得朱棣需要戰功為自己正名。

於是在思考再三後,朱棣還是還是決定親徵,

得知朱棣又要北伐,滿朝文武集體反對。

面對大臣們的反對,朱棣的態度與先前一樣——不聽不聽,王八念經。

到了四月,明軍完成準備工作,兵分多路出擊。

四月二十五日,明軍進至隰寧(今河北沽源南),獲悉阿魯臺逃往答蘭納木兒河(今蒙古境內之哈剌哈河下遊)。朱棣立即令全軍急速追擊。

六月十七日,明軍進至答蘭納木兒河,但在搜尋方圓300餘裡後,卻不見阿魯臺的蹤影。

找不到阿魯臺,看來這次也不能決戰了。

朱棣無奈,只好下令班師。

但在班師途中,朱棣病倒了。

七月十八日,朱棣終究是沒能撐到京城,病死於榆木川(今內蒙古多倫西北)。

臨死前,朱棣躺在病榻上,環顧左右,說了五個字:「夏原吉愛我。」說完便駕崩了。

大家都很清楚朱棣表達的意思,因此當消息傳回北京後,太子朱高熾立即跑到天牢,親自請夏原吉出獄,並聽取了夏原吉的所有建議,如賑濟饑民,減省賦役,停罷下西洋,以及停止向雲南、交趾等地採辦金銀。

自此開始,明朝的一些國策也發生了180度翻轉。

關於朱棣的北伐,實事求是的說,真心很一般。

我們可以拿明成祖北徵與明太祖北徵做個對比。

洪武時期,明軍八次北徵,都是皇帝坐鎮京師,派遣大將領兵出徵。

永樂時期,明軍的五次北伐都是朱棣御駕親徵。

從排場上就可以看出,無論是軍隊人數、後勤保障等方面,朱棣北伐的規模都要比朱元璋時期更大。

然而,儘管投入的人力、物力更多,排場也更大了。但朱棣北伐的效果,卻遠不如朱元璋時期的八次北徵。

肅清大漠,一勞永逸解決漠北問題,朱棣沒有做到。

維持蒙古諸部的勢均力敵,減輕邊地壓力,朱棣也沒有做到。

甚至於,韃靼、瓦剌首領,朱棣也沒有擒獲任何一名。

如此戰果,相比於明朝投入的糧餉物資,完全不成正比。

或許,朱棣有他的考慮。就如他在第二次北徵時考慮的那樣:不必下死手,維持漠北均勢局面即可,讓蒙古諸部誰也吃不掉誰,這樣對大明最有利。

可是,朱棣明顯高估了自己子孫的素質,低估了對手的能力。

朱棣死後不久,馬哈木的兒子脫歡打敗阿魯臺。

1438年,脫歡又打敗韃靼的阿臺汗,一統蒙古高原。

一年後,脫歡去世,其子也先即位,自稱太師淮王,頻頻對明朝發動進攻,甚至一度將勢力範圍延伸至朝鮮半島北部。

此時長眠於長陵的朱棣,應該想像不到瓦剌竟然崛起得如此迅速。

而面對也先的騷擾,「大明戰神」朱祁鎮也是應對失據,最終釀成大禍。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