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現狀(淺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及意義)
2023-10-18 11:02:05 2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現狀?摘要: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礎,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形成和發展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從口頭傳承到文字記載,內容博大而精深.,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現狀?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現狀
摘要: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礎,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形成和發展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從口頭傳承到文字記載,內容博大而精深.
關鍵字:思想,政治,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意義。
正文:我國是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是舉世聞名的禮儀之邦.在中國五千年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流淌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積澱成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在各異質文明空前衝突和融合的過程中,只有民族的文化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個性的文化,也才是世界性的文化。我國的傳統美德無論在哪個朝代都被統治階級強調,同時也被廣大人民所認可。我認為,要在大學中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我們是有優勢的,而現在首先就是要「固本」,即要倡導傳統文化及美德的教育.這有兩個必要,第一,要培育民族精神,首先必須要了解自己的民族、民族的歷史,以及千年來的精神傳承.第二,中國傳統文化本身雖然不可能再度直接成為新文化,但其內在的基本文化精神卻可以經過批判、改造、繼承、弘揚而再度成為新的民族精神的生長點. 一、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性 在各異質文明空前衝突和融合的過程中,只有民族的文化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個性的文化,也才是世界性的文化。我國的傳統美德無論在哪個朝代都被統治階級強調,同時也被廣大人民所認可。我認為,要在大學中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我們是有優勢的,而現在首先就是要「固本」,即要倡導傳統文化及美德的教育.這有兩個必要,第一,要培育民族精神,首先必須要了解自己的民族、民族的歷史,以及千年來的精神傳承.第二,中國傳統文化本身雖然不可能再度直接成為新文化,但其內在的基本文化精神卻可以經過批判、改造、繼承、弘揚而再度成為新的民族精神的生長點. 一個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文明之林享譽千年,在於它獨特而充滿魅力的文化.放眼河山,黃鶴樓依然聳立、紫禁城仍舊巍峨;長江水依然奔流到海、武昌魚仍是中華名菜;山東有孔廟、敦煌有石窟;李白的文字、納蘭的故事、蘇軾的詞譜成了「明月幾時有」的樂章;清茶,水酒,依然論英雄.細細數來,民族文化,始終在我們身邊,息息相關.旅遊,有古城的瑰麗;武俠,有詩仙的豪情;一茶一飯,有中國五千年茶文化、食文化的深刻積澱.藉助這樣無刻不在的平臺,五千年文化的源遠流長,可以成為民族傳統文化精神弘揚的出發點.多一分細心和探究,可以在點點滴滴間漸漸還原歷史的足音,滕王閣的解說裡有「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蓬勃氣勢、莫高窟的壁畫上既篆刻著一段歷史的奇絕工藝完美想像,也寫下了另一段歷史的落後與愚昧.走近歷史,了解歷史,文化,是最好的窗口. 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今保護形式 中華民族擁有一個巨大的精神寶庫,古代的神農嘗百草、大禹治水、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民族精神,現代有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魯迅精神、大慶精神、雷鋒精神、青藏高原精神、抗洪精神精神等等.所有這些構成了蔚為壯觀的精神群體,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主旋律.我們培育民族精神必須要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並且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特質,尋找到本位.此外,面對現今如此紛雜的社會,各種思潮不斷湧現,改革開放固然帶來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思想文化,同時也給國內外企圖破壞我國發展進程的勢力有可乘之機,而正處於世界觀形成期的青年人善於接受新文化,同時也容易被不良文化所侵害,形成錯誤的世界觀、方法論.因此,在教育中強調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美德,使學生們先做到內心世界的充實,有了民族底氣,有了文化底蘊,面對各種文化的滲透,才不會迷失方向,喪失中國人的本色. 傳統文化保護的政策目標關係到傳統文化的法律保護是否能夠實現,直接影響到傳統文化保護實質性條款的制訂,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模式、保護範圍、權利主體、權利內容及其限制、保護期限、法律救濟及賠償、外國持有人的保護以及保護的管理與執行等問題具有決定性意義。正因為如此,在有關傳統文化法律保護的探討中,其政策性目標始終都是國內、國際社會以及學界重點關注的一個問題。對於傳統文化的保護,1982 年《關於保護傳統文化表現形式、防止不正當利用及其他損害性行為的國內示範條款》確定的目標是「防止不正當利用及其他損害性行為」。①在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關於保護傳統知識、基因資源和傳統文化的政府間委員會第七次大會上,大會秘書處綜合各成員會內外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專門就傳統文化保護的政策目標形成了文件《保護傳統文化政策目標與核心原則》。該文件經過大會的不斷修訂和討論,最終確定傳統文化保護的政策目標應包括以下13項內容:承認價值;增進尊重;滿足社區的實際需要;防止對傳統文化的不正當佔有;授權給社區;維持習慣做法與社區合作;有助於保護傳統文化;鼓勵社區創新與創造;促進智力與藝術自由、研究與平等條件下的文化交流;有助於文化多樣性;鼓勵社區發展與合法的貿易活動;排除未經認可的智慧財產權;增強確定性、透明度和相互信任。②《保護傳統文化政策目標與核心原則》比較全面地表述了保護傳統文化的政策目標,其主要內容已成為一些國家或地區和其他國家性組織的立法參考。③但是,由於該文件內容過於龐雜,目標過多,未能突出重點,因而也存在阻礙目標實現的可能。《示範條款》則過於簡單,未能涵蓋保護傳統文化的所有目標。筆者認為,相應於傳統文化的特性與價值,保護傳統文化的政策目標可概括為三個方面:承認價值與增進尊重、有利於保持文化的多樣性以及促進文化的交流與創新。其他目標可以通過這三個方面或者在具體制度中予以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