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姓的歷史和現狀(許昌段墓啥由來)
2023-10-18 05:35:44
五姓源流考:許昌段墓啥由來?墓裡葬著哪位明賢?
文‖劉俊傑 圖‖網絡
日前,一行四位攝影人前往建安區小召鄉採風。本來將其作為反映當地幹群當下振興鄉村新風新貌的任務去完成,沒想到筆者竟有了意外收穫,了解到段墓村的文化淵源。
段墓村的由來,據傳是戰國初期魏國明賢段幹木死後葬於此地,因而安排家僕守墓,這些守墓人一代代傳下來,就形成了自然村落。而這個村莊就被人們稱之為「段墓村」。(想看看劉俊傑老師上回講了啥故事?歡迎點擊以下連結欣賞:曾名聞許昌的白天美文學社,最後為何銷聲匿跡?)
當然,由於歷史太過久遠,幾經兵燹,村內居民已經數度易主。即便物是人非,不論誰在此地生活,墓地一直都在村北,而村名也從未改變過。如今村民有王、李、劉、霍、蔡、周、田、嶽眾多姓氏,據老人們講,其中大部分是在宋朝由山西洪洞縣遷徙而來。宋朝以前該村情況,已經不易考證。但有一點很清楚,墓主就是段幹木。
段幹複姓,現存於世的人口不足一千之數。宋版《百家姓》總共輯錄504個姓氏,而段幹一姓排在466位。就這不到一千的段幹氏族人,卻有兩個分支。一從嬴氏轉來,一從姬姓轉來,兩支互不隸屬,也從來不會合修家譜。
段幹姓起源一:源自嬴姓,本自李氏
漢代以前,人們除了姓之外,還有氏。一個龐大的家族由於後代遷徙流散在不同的地方,或者較有名氣地位,再或者不願做家族的旁支,都會在姓的基礎上取一氏稱。平時稱謂不帶姓,只用氏 名。當時人們只是在議婚時才考慮是否同姓(同姓不婚)。比如孔子並不姓孔,而是姓子氏孔,但是因為平時稱呼都是孔丘、孔仲尼、孔夫子,故而許多人都以為孔子就是姓孔。其實子姓也是大姓,殷商一朝的國君都姓子。
道家鼻祖李耳,又稱李聃,其先祖據說是顓頊帝高陽氏後裔理徵,理徵嬴姓,但其後人以李(理)為氏。老子後世孫李宗做過魏國大將,其封邑在魏國的段邑幹邑兩地,在李宗的後裔子孫中,有人將先祖的封邑名稱「聯邑為氏」,稱段幹氏,後大多省文簡改為單姓段氏,世代相傳至今。嬴姓段幹氏族人皆尊奉李宗為得姓始祖。此一脈段幹族人舉家遷往趙國,後轉遷定居於秦。
段幹姓起源二:源自姬姓,本自段氏
鄭國開國君主鄭桓公乃當時周宣王的胞弟,故姓姬。最初鄭國封地在今山西華縣一帶,後因平王東遷,鄭國便遷至河南中部,都城取名為「新鄭」,這是相對舊鄭國特意取的,意味著新地方新氣象。
春秋時期鄭國的第二代君主是鄭武公姬掘突。鄭武公的妻子武姜生長子莊公時難產,並給老大兒子取名寤生,很是不喜;生二兒子姬叔段時卻很順利,因此她喜歡叔段而不喜歡莊公。鄭武公病重時,武姜請求鄭武公立姬叔段為太子,被鄭武公拒絕。後來姬叔段與姜氏合謀,準備襲擊鄭莊公。鄭莊公獲悉後派兵討伐,結果姬叔段大敗,逃到一個叫共的地方,所以叔段又叫共叔段(這段故事可以在中學課文《鄭伯克段於鄢》看到詳細記載)。
共叔段的後代為了記念祖先,便將姬姓改為段氏。段氏傳到第六世孫,即為著名的賢者段幹木。段幹木原是晉國人,姬姓段氏,名木,鄭國姬叔段的第六世孫,孔子的再傳弟子,老師就是七十二賢之一的子夏。「三家分晉」之後,他成為魏國人,由於住在魏國的城邑段幹(今山西夏縣),所以人們稱他為「段幹木」。
段幹木自幼家境貧寒,多行走於晉國市井,為人每多仗義。經過多年奮鬥,終於成為晉國牲畜交易牙商首領,相當於今天的汽車和農用機械銷售大王,家財殷富。
三家分晉後進入戰國時代。魏國君主魏文侯請來孔子門生子夏到魏國西河郡落戶講學,史稱「西河之儒」。西河地區正是魏國重要的牧區,是段幹木的「根據地」。要麼這位富商想混文憑,要麼是要圓兒時的讀書夢,段幹先生毅然棄商從文,拜子夏為師。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在孔門弟子中顯得特立獨行。他做學問講究的是學有所用、學以致用,不囿於門戶之見,什麼有用就拿來主義。像魏國歷史名將李悝、吳起、田子方、翟璜都是子夏的學生。
在史籍《史記》中記載了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戰國初期魏國的段幹木,學識淵博,但守道隱居不作官。後來魏文侯魏斯專程去拜訪他,他則翻牆溜走,避而不見。但魏文侯仍然對他十分尊敬,每次路過他的家門口,必定下車扶轅行禮,而後而行。
魏文侯也是子夏的學生,畢竟與段幹木同窗過,不好不給面子。後來段幹木答應魏文侯空掛朝官之名,不上朝輪值,不領俸祿,只在有大事要事時參與意見。魏文侯大喜,白得一位「白衣卿相」,夫復何求?
公元前401年,秦國欲伐魏國,出兵至陽狐一帶。這時有人對秦王勸諫:魏君禮賢下士,選賢任能,加之由段幹氏輔佐朝政,國人上下團結一致、同仇敵愾,萬萬不可輕舉妄動啊!秦王從諫如流,遂息兵罷戰。段幹木賢名聞達諸侯,由此略見一斑。後來宋朝時期,宋徽宗趙佶曾追封段幹木為「善應侯」,足見其影響力之深遠。
在段幹木的後裔子孫中,就以先祖姓、名合為姓氏,稱段幹氏,後又大多省文簡改回單姓段氏,此外,幹、木、沐等姓氏都是段幹木的後人所立,皆世代相傳至今。姬姓段幹氏族人皆尊奉段幹木為得姓始祖,且不與嬴姓段幹氏一族合譜。
歷史都是相因相生的。有了上古時期最早的姓氏姒、子、嬴、姬等等,就衍生出了華夏今天幾千個姓氏;有了幾千華夏姓氏的華族後裔,就有了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或許我們今天已不再輕易地刻意創新已有的姓氏,但我們一定要刻意創新華族人的生活,使得張X李X王二X,都過上強於瓊斯懷特史密斯的美好生活。
略顯遺憾的是,由於採風重點在於新風新貌,沒有能夠前往瞻仰段幹先生陵墓,只知墓地在村北。以後一定抽時間專程走一趟。我們看的不是墳頭,我們看的是歷史,是文化,是段、幹、木、沐和段幹族人的源流之淵藪。
聽聞我要向許昌鄉親介紹段墓村的由來,隨行(嚮導兼司機)的小召鄉人大張主席以及村支書李現周託我給大家捎個口信:歡迎許昌父老兄弟姐妹前來段墓村遊覽憑弔。
【作者簡介】劉俊傑,男,1959年生,籍貫許昌。大專學歷,初為教師,後從事行政工作至今。青少年時代起就酷愛文學,瀏覽駁雜,文體不拘,古今中外作品皆喜。文風受蘇聯文學影響較深。早年曾為許昌市作協會員、許昌市工人詩歌協會理事、白天美文學社社長兼附刊編委、許昌論壇文學版版主。在報刊上發過報告文學、詩歌、小小說十餘篇。詩歌《燭光頌》和《老花鏡》榮獲市區兩級文學賽事二等獎。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本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