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是生於廣東哪裡(孫中山的家族是哪裡人)
2023-10-18 14:58:03
孫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生於廣東香山縣(即中山市)亨村的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受到廣東人民鬥爭傳統的影響,嚮往太平天國的革命事業。是中國近代民主主義革命的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
孫中山是客家人,客家人並不是崇尚武力,但愛好和平。單從性格上說,孫中山的性格就是典型的客家人性格:堅韌。接下來將對孫中山的家世進行詳細考證。
孫文像
在中華民族危亡的時刻,孫中山能挺身而出把自己的一生致力于振興中華,在革命屢遭失敗的情況下能戰鬥到底是何等的堅韌。
臺灣研究孫中山家世的專家謝福建,編寫了本《國父家世源流匯述》,為了要弄清孫中山的祖籍問題,特地去訪問了在抗戰時期曾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在孫中山在世時曾任大元帥府警衛團營長的薛嶽,訪問後,寫了一篇《訪問薛嶽將軍記》,在記後薛嶽籤名並題字說:「承問無錯」。現將其問答詞摘錄如下:
l、問:將軍追隨國父革命期間,是否知道國父原籍?
答:當然知道。國父原籍是紫金縣。國父也說過自己是東江客家人,老家原住紫金縣。
2、問:國父當年在粵對部屬等講話,通常用什麼話?
答:與客籍同志講客家話,與廣東同志相聚講白話,與別省同志及集會時,通常講普通話。
學者通過各種資料的研究發現孫中山祖上幾代是祖籍客家的,這點得到了孫文兒子孫科的承認。1942年春,學者以《國父家世源流考》手稿,親自送交孫科審閱,孫科完全承認了他們的祖籍是在紫金,並盛讚該著「闡發詳確」。隨後該著又得到了國民黨政府要員如蔣介石、鄒魯、吳鐵城、陳立夫等人的承認以及國民黨政府的正式承認。
在孫中山的革命生涯中,他在公眾場合曾多次提到自己是客家人。1911年廣東北伐軍司令姚雨平將軍,談及第一次與中山先生見面時,說先生自稱是惠州客家人。1918年5月26日,孫中山在大埔縣三河壩檢閱粵軍時,赴梅縣鬆口拜會革命元老謝逸橋兄弟,對當地父老說,自己是客家人。
據了解,20世紀孫氏族內曾引發了一場關於孫中山祖先問題的學術爭論:關於孫中山祖上遷徙線路軌跡之爭。1986年11月,廣州召開的「孫中山國際學術研討會」,百家爭鳴觀點不一,主要有「紫金說」和「東莞說」。「紫金說」認為,孫中山祖上從江西寧都—福建長汀河田—廣東紫金忠壩—增城—香山湧口、翠亨;「東莞說」則認為,孫中山祖上從江西寧都—會昌—廣東南雄珠璣巷—東莞員頭山、長沙—廣東香山湧口、左步、翠亨。最後,文化部老專家葉學明先生研究考證,確認孫中山祖籍在紫金縣中壩鎮,寫進了由國家文物局主編的《中國文物地圖集》,再一次確認孫中山為孫誗之後裔。另外,中山之子孫科在《孫氏族譜》序文中曾述:孫誗後裔孫友松於明永樂年間,從福建遷徙於廣東紫金縣之忠壩,為孫氏入粵始族…
客家圍屋
史學家在專著《國父家世源流考序》中,詳細考證了孫誗至孫中山的世系源流歷程。孫科在《八十述略》序中提及:晚唐僖宗時,我們的遠祖孫誗者甚賢能,黃巢亂起充承宣使,引兵遊擊閩越江右間,以軍功封東平侯,屯於虔州虔化縣就是現在江西寧都縣。……友松是入粵始祖,……連昌遷居香山,連昌之孫殿朝於乾隆時遷入翠亨村,孫殿朝之孫敬賢即中山的祖父。最早記載陳留孫誗之譜,系出自北宋中順大夫孫勰撰《富春孫氏族譜世系總序》,譜中有宋歐陽修題唐東平侯孫誗像,大文學家蘇軾題譜名,南宋時此譜又多次修撰,文天祥撰序。孫中山是客家人 南遷始祖出自陳留。
中山精神與客家精神及中原文化一脈相承。孫中山精神中有強烈的客家文化意識。首先,客家人經歷過多次流離遷徙之苦,對外族入侵、民族危亡、社會動亂有切膚之痛,不惜犧牲追求民族團結、中華振興,這與孫中山的愛國、愛民精神是一致的;其次,客家人在艱苦環境中磨鍊,形成了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性格,這是孫中山愈挫愈勇革命精神的內核;再次,客家人在適應新環境上勇於開拓,這與孫中山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相符;此外,客家人尊祖敬賢、家庭和睦、扶持後輩、守望相助的美德,與孫中山「天下為公」的思想和極力倡導的「博愛」精神一脈相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