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三冠王現狀(苦熬13年奧運奪金獲獎勵六百萬)
2023-10-18 17:35:34 2
文 | 華商韜略 吳蘇
坐在直播間兩小時,被王思聰「苦追」的網紅孫一寧卻狂攬705萬元,更多網紅吸金能力同樣「爆表」,輕鬆年入超千萬,過億也是稀鬆平常。
正因如此,在「95後」最嚮往的新興職業中,主播、網紅以54%的絕對優勢位列第一。換句話說,年輕人都希望來錢快、賺得多、還不累。
要知道,在東京奧運會上,中國舉重運動員表現驚豔,僅僅是中國男子舉重隊,就拿下所有參賽項目的冠軍,國旗因他們一次次升起,國歌因他們一次次唱響。
這並非個案。媒體算了一筆帳,1984年至2016年奪冠的奧運冠軍中,中國舉重運動員拿下奧運金牌34枚,僅次於跳水項目的40枚,說「奧運奪金大功臣」毫不為過。
圖註:左為1984年-2016年奧運冠軍數量項目排名,右為1984年-2016年奧運奪金數量
獲得這麼多金牌,舉重運動員給觀眾的直觀感受,卻是肉眼可見的殘酷和傷痛,至於所謂運動員奪金後的「商業化收益」,普遍被認為不如桌球、羽毛球、遊泳等項目高,和網紅等職業的收入相比更是「吊打」。
既然如此,還有什麼人願意去當舉重運動員?
答案很簡單,農村窮人家的孩子。這是因為,練舉重省錢,還要特別能吃苦,只有他們能堅持。
以東京奧運會為例,四位奪牌的中國舉重運動員中,就有三位來自湖南「兩化三州」的農村家庭。所謂「兩化三州」,是在湖南舉重界乃至中國舉重界都非常有名的安化、新化兩個縣,以及湘西州、永州和郴州三個市州。
湖南省舉重隊總教練周均甫直言:「你不知道的是,我們絕大多數舉重運動員都來自我們湖南的『兩化三州』那些貧困的農村家庭。」
上屆奧運會打破世界紀錄的龍清泉,家人靠殺豬賣肉維生,進入舉重隊後,他依舊會收集飲用水瓶之類的廢品去賣,以補貼開支。
這屆奧運會,挺舉環節上演驚天逆轉、成功奪金的諶利軍,成長於特困家庭,爺爺患癌去世,父親2012年病逝,全靠母親做苦工養家。
20歲時,諶利軍獲得人生第一個大賽金牌,從此靠金牌生活、還債,但家裡仍然是特困戶,沒有起色。數年前,媒體探訪他家,發現牆體開裂,到處是屋子漏雨的痕跡,而且窗戶上沒裝玻璃,四面透風。
不只是湖南,在福建,做舉重運動員,同樣是窮孩子的選擇。
來自福建三明曾是貧困戶幫扶家庭的鄧薇,為了節省路費,也為了有更多時間訓練,硬生生10年沒有回家,但從被國家隊選中開始,她每個月都會往家裡寄錢,減輕家庭負擔,2016年摘下奧運金牌,賽前家裡終於裝上電視。
這些運動員,要舉起家庭的希望,改變全家的命運,首先要舉起突破極限的重量。
很多人以為舉重只要能吃苦就行,但其實,舉重運動員不僅要有關節靈活、協調性強等相應特點乃至天賦,還要經歷長達10年的非人類訓練,傷病纏身仍要向更多重量進軍,比賽過程中,更要有戰術安排,以把握節奏、掌握主動。正如媒體所言,舉重金牌是「天賦、努力和戰術的結合」。
而在中國,能人太多,還需要機會的「加持」。
舉個例子,2016年,侯志慧隨隊抵達巴西,但在奧運開幕前,她的參賽名額被臨時替換。當時,75公斤以上級中有一個強敵被禁賽,隊友孟蘇平奪冠希望更大,侯志慧被迫「讓位」。
孟蘇平抓住機會,拿下金牌,而侯志慧不得不繼續苦練5年,這次在東京贏回了屬於自己的金牌。
侯志慧的遭遇並不罕見,向豔梅、王明娟等世界冠軍都有過奧運遭臨時替換的經歷。其中,向豔梅得到「消息」後,把自己關了一個月。
經過重重淬鍊,獲得奧運冠軍的舉重運動員,能得到來自國家、地方、企業等多方面獎勵,包括現金、房產、代言、職位等,基本上衣食無憂。
北京奧運會為中國隊拿下首金的舉重運動員陳燮霞頗為典型。陳燮霞苦練13年,據媒體估計,奪金後,收穫的獎金數量在430萬元左右,此外還包括一套當時市值110萬元的130平米房子和一輛價值100萬的奧迪Q7。
儘管奧運冠軍只是極少數人,大多數舉重運動員「退役即失業」,但奪金之後的回報,仍然吸引著寒門子弟。
參考資料:
1.這裡是杭州!網紅直播就坐在那裡兩小時,收入是別人一輩子的收入,電商發布
2.舉重運動員有多難?原來三位奪牌選手都來自湖南「兩化三州」,觀察者網
3.舉重奧運冠軍鄧薇10年未回家 賽前家裡剛裝電視,新華社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