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人生最難做的是選擇題(先做好這幾道題目)

2023-10-21 04:21:05 1

「算法」這個詞現在可以說無人不知,它不僅僅出現在學術圈,在我們身邊也經常聽到這個說法。

得到上有一門課,叫做《老喻的人生算法課》,講的是人這一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如何運用不同的思維模式來應對。

橋水基金的創始人瑞·達裡歐幾年前寫的暢銷書《原則》也可以看成一種人生的算法,再往前看,史蒂芬柯維寫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也講的是人生的算法。

各種各樣的算法都是為了讓我們在面對不確定性時,能獲得更多的確定性,甚至走上人生巔峰。

但是,你也一定發現了,到處都講算法,各種原則、規律、模型,你也看花了眼。

大道至簡,我認為在這些高級算法的底層,應該有一套基礎算法,這就是我今天打算和你聊的:人生的四則運算,加減乘除。

一、加法,由少到多,積累生命厚度

我們會做加法,這個能力似乎是天生的。

心理學家在20世紀90年代,為了研究人是怎麼學習的,對嬰幼兒的學習能力做了很多維度的實驗。

其中一項實驗是對年幼的嬰兒和剛學走路的小孩進行數字和運算的測驗。這個測驗很簡單,實驗人員讓5個月的嬰兒反覆看2個物品,然後用屏風把物體遮住,接著往屏風後面再放入一個物品,最後移開屏風。

如果嬰兒看到了3個物品,他們不會有什麼明顯的表情變化,但是如果他們看到的還是2個,或者只有1個了,他們會長時間的看著物品。心理學家經過反覆實驗,都發現了這個現象。

最後他們得出結論,嬰幼兒從小對數字和基本的數字關係,特別是累加,有著似乎天生的能力。也因為我們有這個基本能力,所以上學後,我們能「莫名其妙」就學會數數和加法。(補充:減法也如此)

《人是如何學習的》

長大的過程中,據說要「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閱人無數」才能真正懂得人情世故。當我們發現一個人的想法很幼稚的時候就會說:「等你經歷過了,就明白了。」

演員周迅,我談不上喜不喜歡,但是有一點我承認,她的演技的確很不錯,特別是眼神裡,能流露出與角色相匹配的神採。

後來看了一些文章,才知道她經歷過很多人不曾經歷的故事,她在經歷故事,故事在塑造著她。

有人說,演員有三種,一種是演誰像誰,另一種是,演誰都是自己,還有一種就是周迅,演誰,誰就是她。

周迅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為什麼我們總說「老戲骨眼裡有戲」,「小鮮肉總是出戲」,我想就是因為老戲骨做了這麼多年的人生加法,不是小鮮肉靠顏值就能參透的。

做加法還不能停止。因為知識學不完,科技在發展,社會在進步。

人類積累了上千年的智慧,現在沒有任何一個人在一生中能全部學完,只要你願意,可以一直學下去。

我們的科技也在不斷的進步,很多人5G都沒整明白,無人駕駛還只能看看視頻,元宇宙就出現了,不做加法,很快就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了。

社會也在不斷地進步,很多公司管理者都曾經抱怨過現在的年輕人不好管了,很多父母也抱怨過現在的小孩不像自己小時候那麼乖了。但如果你反過來看,就明白其實是年輕人在進步,小孩子在變化,而管理者、父母都還停留在過去。

不做加法,就會一直停留在過去痛苦的掙扎。

電影《頭號玩家》海報

除了思想,身體也需要加法。身體機能是一個拋物線狀態,青春期達到頂峰,中年後狀態就開始下降,如果不通過鍛鍊減緩衰老,衰老速度就會加快。

換句話說,如果你不主動做加法,身體會自己開始做減法。

生命,既要有厚度,也要有長度。

二、減法,甩掉輜重,看清人生目標

日本的著名設計師三宅一生是賈伯斯的好朋友。

賈伯斯有一次看到他穿了一件黑色的高領衫,就請他給自己也做一些。賈伯斯當時用了一個單詞「some」,本來是「一些」的意思,日本人很認真,「一些」就變成了100件。

當賈伯斯拿到這100件衣服以後,他說:「夠了,可以穿一輩子了。」

服裝設計大師 三宅一生(日)

其實如果你看過《賈伯斯傳》,就會知道,賈伯斯只穿一種黑色套頭衫和牛仔褲,不是因為他覺得這樣酷,而是為了給大家留下一個一致性的印象,更重要的是他認為,這樣做可以最大程度地節省他的認知能量。

為什麼哪些所謂的成功者,都穿著極其簡單?因為他們不想把時間花在思考這些事情上。

史蒂夫 · 賈伯斯

歐巴馬也說過:「你們會看到我只穿灰色或藍色的西裝,是因為我努力把選擇變少。我不想在吃什麼或穿什麼上面做決定,因為我需要做太多其他的決定。」

歐巴馬

著年齡的增加,當加法做太多後,你有時可能會覺得無所適從,迷茫困惑,不是因為沒什麼選擇,恰恰是有太多的選擇讓你難以選擇。

這種感覺就像早上起來看到一柜子的衣服,但是不知道穿哪件,走到餐廳看到滿滿幾頁的美食,但是不知道吃什麼。

可能你會說,如果我有一個宏偉的目標,我也就知道怎麼做取捨了。這句話當然沒錯。但事實是我們不是沒有大目標,而是有很多東西擋在目標前面,讓你看不見那個目標。

所以這時你需要學會減法,幫你甩掉輜重,撥開迷霧,向目標快速前進。

怎麼甩掉輜重呢?

我們要學會享受孤獨。

寧向東老師在他的得到課程裡,提到了一個【自我力】的概念,有點像心理學裡的「自我認知」。

重點是他提到,要通過享受孤獨來提升自我力。他在課程裡說:「人在孤獨的時刻,一切都只能靠自己,每時每刻都要判斷自己和他人的關係,都要想著通過怎樣的辦法最有效地解決問題。漸漸地,自我意識就開始形成。」

只有認識到自己是誰,才有可能知道要去哪兒。

寧向東 老師

孤獨還能訓練我們的專注力,讓我們把問題思考得更深入。

禪宗一直有達摩祖師面壁九年的傳說。至於是不是九年,很難考證,但是達摩祖師為什麼要一個人面壁打坐呢?肯定不是悔過,而是通過打坐入定,修煉佛法。

面壁打坐能讓自己更專注,不受幹擾。

達摩面壁圖

我在聽李善友老師講企業的「第二曲線」概念時,提到了進化論中的「生殖隔離」的概念。因為有生殖隔離,才能發展出生物的多樣性。

參考這個理論,企業開闢第二曲線的時候,也要把新業務與老業務進行隔離,讓新業務不受原來的幹擾。這其實也是一種形式的「孤獨」。

我們的確也見過不少商業變革之所以不成功,有一個原因就是新的模式很難從老模式裡逐步演化出來,老模式越成功,新模式越難孕育。

李善友 老師

以前有一段時間,我很喜歡去參加各種社會學習活動,覺得聽的課多,認識的人多,就能開眼界,學到更多。

但實際上,喧鬧過後,剩下的只有朋友圈的照片和一堆不再整理的筆記。後來我明白,如果要真的想明白什麼,得靠自己的獨立思考,而參加社交活動,只是為了給思考找到一些切入點,本身並不能代替思考。

學會孤獨,並不是讓你遠離人群,

而是讓你探索自己和自己的關係。

三、乘法,借力用力,擴大影響範圍

如果有一道數學題,問你100個2相加,結果是多少?如果是1年級的小學生,他可能真的寫100個2相加,而你一定知道,應該用乘法,是的,乘法就是加法的簡便運算。

個體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人類是社會性動物,我們通過相互合作來提高生活質量。

要學會合作,可以從兩個最簡單的事情開始,一是向別人求助,二是幫助別人。

你可能會說,這太簡單了呀!是的,聽起來的確簡單,但是真的要做到,並不是那麼容易。比如向別人求助。

心理學家海蒂·格蘭特在他的書《如何正確求助》裡提到,我們之所以不願意向別人求助,是因為求助會讓我們顯得「無能」,從而讓我們感到心理上的痛苦,我們也認為會被別人拒絕,以及我們擔心求助了自己就沒有那麼讓人喜歡了。

當然,這一切都是我們的錯覺。

在一項社會實驗中,心理學家向超過14000名陌生人提出各種各樣的幫助請求,結果人們願意提供幫助的實際比率,比之前的預估高出了48%。也就是說,別人願意幫助我們的可能性是我們以為的2倍。

《如何正確的求助》

我記得暢銷書《影響力》裡面提到過一個實驗:

哈佛商學院的經濟學家 費利克斯在不同場合向排隊的人付錢,請對方允許自己插隊。實驗結果是:拿出1美元時,50%的人讓他插了隊;拿出3美元時,有65%的人鬆了口;拿出5美元和10美元時,分別有75%和76%的人讓他插隊。如果你只看到這裡,一定會想,當然啦,這就是交易嘛,對吧?

好吧,沒錯,只不過這裡出現了一點兒意外:雖然其他人都接受了插隊,但是幾乎沒有一個人接受這筆錢。

這可讓經濟學家苦惱不已。為了解釋這個現象,費利克斯放棄了明顯的經濟因素,轉向了一個隱性因素:人們認為自己有義務幫助困難的人。給錢越多,說明這個求助越急迫。

《影響力》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演講中說:「不要害怕提問,求助並不是軟弱的標誌,而是力量的標誌,因為它表明你有勇氣承認自己的不足,這樣做會使你學到新的東西。」

好吧,現在或許一定程度上,已經減輕了你不願意求助的心理壓力,那提供幫助呢?是的,同樣的,我們也有點不知道該如何提供幫助。這在中國的父母們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我曾經有一位同事,他告訴我說,他和他媽媽關係很不好。他在上海結婚後,媽媽也從老家過來,雖然沒有住在一起,但是都在一個小區。他們上班後,媽媽就會過來幫忙收拾房間。

經常他們會為了收拾臥室的事情鬧得不開心。因為他不希望媽媽幫他收拾臥室,但是媽媽卻說:「你上班忙,沒時間收拾,我幫你收拾,還有什麼不開心的?」

我想相似的事情在很多家庭裡都發生過。父母的初衷一定也是為了幫助孩子,但是卻得不到兒女的理解,似乎很可悲,但這又反應了一個問題:提供幫助的人應該在對方允許和接受的範圍內。

提供幫助者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地位、經歷、權力等因素,在提供幫助的時候就顯示出一種「因為你弱小,所以你必須接受我的幫助」壓迫感。

幫助不等於施捨,幫助也不等於強迫。

提供幫助除了要有界限感以外,還需要有閉環感,也就是幫助過後,最好能確認一下,是不是真的幫到了別人。

你可以很簡單地問一句:「上次你和我說的那個事兒,後來還順利嗎?」這倒不是去問別人要感謝,而是我們現在都知道的靠譜的標準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如果一切順利,對方就知道未來這個事兒還可以找你,你的影響力就出來了。如果不是很順利,你可以進一步了解是什麼原因,自己能不能從這個過程中再學到一些什麼?馬上你就從一個提供幫助的人變成尋求幫助的人,多了解一些信息,學習新東西,不也就是做加法嗎?所以就問一問,讓幫助也閉環。

當然,合作並不是你幫我、我幫你這麼簡單,但如同

加法到乘法,從簡單到複雜,

量變才會帶來質變。

四、除法,化整為零,局部即使全部

除法很神奇,通過一個簡單的除號÷,就可以把一個大數字立即轉換為一個小數字,比如100000÷100=1000。

商和除數,原本都是屬於被除數的組成部分,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折射出一個道理,如果你想完成一個大目標,比如100000,可以分成100個小階段,每個階段只需要完成1000的小目標即可。

我們可以做兩個方向上的除法,一個是在時間上,一個是在空間上。

在時間上做除法,就是按照時間把大目標切分成一段一段的小目標,逐個實現。但是今天我們不談目標管理這件事,而是和你聊聊最近我感觸很深的「節奏」。

節奏這個詞,在《禮記》裡有一個清晰的定義,叫做「謂或作或止,作則奏之,止則節之。」意思是,節奏就是進行和停止的關係,進行叫做奏,停止叫做節。

我們說一個人唱歌有節奏就是說他知道什麼時候唱,什麼時候停頓。當然,在音樂裡專門有一個概念叫做「穩定拍」,也就是一分鐘能打多少拍,如果穩定拍是60,就是說1分鐘60拍,相當於1秒1拍。能很好地控制節奏感的意思就是能穩住這個節奏。

但是要穩住節奏談何容易。有一個很棒的演講視頻,叫做《不要讓任何人打亂你的節奏》。

視頻裡,一群興奮的11年級的學生期待著校長的發言。胖胖的校長說:「再過兩年,你們就會完成這個階段的學業。再過三年,你們就會去到自己想去的國家,上自己想上的大學。再過五年,你們就會開啟自己的職業生涯……十年之後,你的人生就會安定下來。再過十五年,你就三十歲了,你的人生軌跡就會定型。」

他話還沒說完,有一位小帥哥就站起來,說:「抱歉,校長,我想告訴你為什麼你的這些話是錯的。有的人21歲畢業,到27歲才找到工作。有的人沒上過大學,卻在18歲就找到了熱愛的事……有的人在16歲就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但在26歲時改變了想法。你身邊有些朋友也許遙遙領先於你,有些朋友也許落後於你,但凡事都有它自己的節奏。他們有他們的節奏,你有你自己的。不要讓任何人擾亂你的時間表。」

校長的言論代表了我們身邊很多長輩、權威的看法,他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觀察,會給出你一個生活節奏的建議。

我們很熟悉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的說法就是這樣的。但是我們不能在三十之前就獨立嗎?當然也有人四十歲還是不能理解什麼叫獨立;難道四十歲以後就沒有疑惑不再學習了嗎?有的人終身學習,有的人畢業後就不再看書。

我們不評論對錯,只想說,人生節奏各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論,最重要的是,你得找到和擁有自己的節奏,你才知道如何在時間上做除法,走好人生每一個階段的路。

那什麼叫在空間上做除法呢?

請你想像一個場景,你晚上加班寫一份工作報告,這個時候,你的微信跳了一個提醒,是學習群裡一位同學問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大家開始熱烈的討論。你圍觀了一會兒,正準備回到報告的思路上,微信又跳了一個提醒:你關注的主播開始直播了,你猶豫了一下,心想,今天就不看了吧。剛寫了兩行字,你們家貓跳到了桌上,似乎希望和你玩一玩,你剛把它抱下桌,孩子大喊到:「爸爸,我作業做完了,幫我籤個字!」等你忙完一圈,回來看你的工作報告,居然還是一開始的兩行字。

或許你還面臨的情況比這更複雜。幾乎每個人都會面臨這樣的選擇困境,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內,要應對的事情太多了。

或許你想到了柯維的四象限,或許你想到了番茄鍾,是的,這些方法論和工具,是幫我們集中注意力的好辦法。

而我的思考是,為什麼我們總想什麼都做,什麼都照顧到呢?

在使用各種工具方法的背後其實是自我的覺醒,想明白這兩個問題,或許你就不需要番茄鐘的提醒了,想明白這兩個問題,或許也就不用在什麼是重要什麼是緊急的事情上糾結了。

不過不好意思,我暫時也沒有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我只是想到佛經有云: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有的時候我們很希望自己能做好很多事,但真正有價值的或許就是做好當下的這一件事。

局部就是全部

寫到這裡,我回頭看了一遍文章,有好多地方我覺得還沒講完,本想再寫一寫,但是又把手從鍵盤上挪開了。

人生的複雜,哪裡能用簡單的計算公式就概括掉。

我只是想通過人生四則運算的討論,給你我帶來一些思考和啟發。

如果你也有對人生算法的思考,歡迎留言交流。

--The End--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