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後感450字
2023-10-21 04:06:02 1
篇一: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後感
今天我學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本文主要寫了洛杉磯一場大地震後,一位父親堅定的僅靠自己的雙手挖掘了近39個小時終於救出了埋在廢墟中的兒子,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深沉的愛,這種愛感天動地,這種愛起死回生。
「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的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一片廢墟。」這是一個對比句,拿學校原來的樣子來比地震後學校的樣子,一比可是天壤之別,不僅樓房倒了,裡面還壓著很多孩子。這裡不止父親,我相信會有太多的人流淚。
在挖掘的時候有很多人絕望的離開了,但是父親沒有,因為一句諾言:「無論發生什麼,我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諾言父親記著,廢墟中的兒子也記著,「他挖了8個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人們默認了他的執著,人們對他的執著不再信任,可是在第38個小時,衣服破爛不堪,渾身血跡的爸爸聽到了瓦礫堆底下的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激動啊,讀到這裡,我激動得哭了,能想像嗎:那種情況下的激動,那種震撼,太偉大了,父愛!
由於父親的執著,父親的愛,救了14個孩子。這種愛讓兒子堅強,讓父親堅定,讓社會溫暖。
篇二: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後感
今天,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我被深深的打動了。
故事是這洋的:1994年美國洛衫磯發生了大地震,在混亂中,一位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衝向他7歲兒子的學校。那所學校已經成了一堆廢墟。他大叫著自己的兒子:「阿曼達,你在哪。」他走到跟前用雙手去挖掘。好心人提醒他這樣是沒用的,他不聽,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終於見到了兒子他們緊緊的抱在一起,眼裡流出了晶瑩 的淚水。
這對父子他們深深的打動了我,為什麼在地震中父親還要去找兒子?因為這是父親的責任,父愛如山。有愛就有希望。我也曾經看到過。2008年5月12日下午14點28分四川省發生了大地震。一座漂亮的城市,頓時成了廢墟,中華民族紛紛翔四川省捐款。這令我們十分感動。
今年,玉樹又發生了大地震。中華民族的心再次被針扎了一下。可是,我們並沒有為此而退縮。我們再次的獻出愛心。這證明我們大愛無疆。
是啊!愛是希望,地震中的父與子正是因為有了愛才有希望,才能看到生命的氣息;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強大讓我們大愛無疆。愛是化解疼痛的力量,愛就像一根蠟燭,照亮了我們的心,愛就是我們人人都有的,心中只要有愛,就會有一想不到的收穫。
篇三: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後感
看了孩子的課文,感觸很深,文中表現了一對在地震中的父與子,父親對兒子阿曼達的愛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這種愛無私,深邃。災難過後,父親表現出一種永不放棄,靠著堅強的毅力堅信自己能挽救兒子的生命的決心。而阿曼達也深信父親永遠會和他在一起,所以這讓阿曼達感到一種無限的溫暖,心無雜念靜靜的等待父親的救助。這需要多麼深得信任與依賴呀,這種感情在生命中如此偉大,無不讓人動容。
而阿曼達呢?他表現出一種怎樣的友情呢?當父親來救助他時,他卻讓別的同學先離開。這正是人間愛的延伸。阿曼達忘我真誠,這種同學之誼,平凡之中見偉大。如果世上有奇蹟,我想這就是吧。愛的力量是無窮的,只要我們不放棄,隨時都會有奇蹟出現。這篇文章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理。
縱觀 古今中外不難發現,東方的傳統文化與西方的人文思想在家庭倫理的理念中,愛是一脈相通的,人是一脈相隨的。人類只有團結友愛,不輕易放棄,那麼沒有任何事情能擊垮我們。在災難中我們才能成長,才能學會怎樣做一個堅強充滿愛心的人。感謝父子帶給我們的啟示。
篇四:《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後感
「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我一遍又一遍地讀著,不禁為這對偉大的父與子萬分稱讚,他們的感人事跡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裡。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美國作家馬克·漢林的代表作,主要寫了: 1994 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一位父親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經過 38 小時的挖掘,終於救出了自己的兒子和其他的同學,多麼堅定的父親,多麼偉大的父親。「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父親的聲音仿佛在我耳邊響起,讓我一次次感到了堅強的力量。
讀著讀著,那個「滿臉灰塵,又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的父親仿佛出現在了我的面前,他在別人的眼裡就是一個精神失常的人,因為他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我!」終於他實現了自己的信念,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我又想起了四川大地震,在 2008 年我們祖國發生了大地震,大地震的時候,也有一位父親救自己的孩子,他挖了好幾個小時,像課文中的父親一樣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他跟課文中的父親一樣,也是那麼堅定。他令我感動,另我驕傲。
堅持,堅持就是力量,正是《地震中的父與子》帶給我的啟示。
篇五: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後感
以前我一直認為母愛是最偉大的,父愛只能屈居第二,但當我讀了這個故事後,我便陷入了深深的思索:父愛偉大呢?還是母愛偉大?
這篇文章講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生命危險,抱著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了38個小時的挖掘,終於在廢墟中救了自己的兒子和另外14個同學。
「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句話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承諾,這個承諾讓兒子變得堅強,這個承諾讓父親決不放棄,這個承諾創造了一個奇蹟,這個承諾源自於一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讀完這篇文章也讓我想起了前幾天發生的一件事:那天,媽媽給我買了一輛自行車,讓我在院子裡騎,我開始膽子小,媽媽便在後面扶著,雖然後來我膽子大了,但還是不敢自己上路。這是爸爸回來了,他繞到我的身後,示意媽媽離開,我還沒有注意。聽到後面的笑聲我才發現媽媽的離開,我一下子慌了神,「啪」的摔在了地上,好疼啊!一回頭,發現爸爸正拉著媽媽,不讓她過來扶我,並且一臉挑釁的表情,我的火一下子上來了,我拼命站了起來,跨上了自行車,騎了起來,爸爸看著我,笑了。我現在才明白爸爸的用心良苦,原來爸爸是那樣愛我。
我現在才真正明白,母愛是溫暖而偉大的,而父愛是深沉而偉大的,他們同樣都很偉大,並沒有第一和第二之分。
篇六: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後感
我們父母的愛中長大。父母的愛是慈祥的笑容,是親切的話語,是熱情的鼓勵,是嚴格的要求。
——題記
昨天我們學了《地震中的父與子》,故事中阿曼達的父親冒著生命的危險,抱著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幾經艱險,在廢墟中整整挖了38個小時,最後救出了他的孩子和14個同學。他讓我深有感悟,明白了父愛是多麼的偉大。
記得有一次,是在暑假的時候,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鄉下旅遊。可是不知為什麼,我感到頭暈、心悶。頭暈腦脹的我「譁」的一聲,就猶如翻江倒海般把早飯全吐了出來。
「怎麼啦?」媽媽跑過來問。我什麼也沒說,媽媽摸了摸我的頭,說「好像是發燒了。」爸爸趕了過來,說「走,帶她去醫院吧。」可在這窮鄉偏壤的地方很難有醫院。爸爸把我抱上了車,準備去附近的一個小鎮上的醫院。可是,在那段簡易公路上,一件不幸的事請發生了——車胎沒有氣了。怎麼辦?爸爸想了想,於是關好門背著我準備跑著去 。
一路上,我對爸爸說:「爸!你休息會吧!」「不要緊的,馬上就要到了,馬上就要到了……」爸爸一遍又一遍的,一次有一次地說。那一天,爸爸硬是背著我走了三公裡的公路才到了醫院,望著爸爸那大汗淋漓的樣子,我哭了。
世上只有媽媽好,但父愛的更是無邊!
篇七: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後感
今天,我看了地震中的父與子不經被他們的父子深情的愛和他們的行為和互相信任、每一句語言,都使我深深感動。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一位年輕的父親為了救被泥石壓在下面的兒子,不顧自己的生命安慰用手挖土,堅持自己對兒子的諾言,挖了38個小時,最後,他不僅救出了自己的兒子,也就出了別人的孩子,最後,他倆幸福地擁抱在一起,譜寫了一首父子深情的頌歌。
文中也把一句話重複了幾次,它就是: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重複的話,他是父親對兒子的承諾和深沉的愛,也是兒子在絕境中滿懷信心和力量的源泉,是兒子在絕境中能堅持下去的理由,也是父親堅持到底的理由,也是父親堅持到底不放棄的原因。而從這句話,我也感受出了兒子對父親的信任很堅定,父親也把對兒子諾言也成功,奇蹟的完成了。
這篇課文讓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愛有多深就有多身,一個動作,一句話,卻能創造出人世間這麼多奇蹟,著就是深深的愛,人間最美好的情感:友情、親情、愛情,而這篇課文裡,是因為父親的那句話,才能創造出愛的奇蹟。
所以說;愛能讓世界更美好。信任,能讓你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