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開學第一課的抗戰人物:胡正先

2023-10-21 08:12:37

  胡正先,(1918年-)安徽六安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入紅軍總部通訊學校學習。參加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徵。1938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後任中央軍委二局報務員、電臺臺長、股長,東北軍區二局科長。參加了遼瀋、平津、廣東、海南島等戰役。下面是相關的範文,快來看看吧,也許對你有幫助哦。

  【抗戰人物描寫:胡正先】

  總參三部原副部長胡正先的家,位於北京西山腳一處普通的平房小院。

  公元1936年10月,當中央紅軍長徵結束,另一支兩萬多人的隊伍卻仍在徵途,這就是以紅四方面軍為主力組成的西路軍。其時的胡正先,還是這支隊伍中一個青春勃發的小戰士。

  「當年蘇聯答應援助我們一批武器,交接點在新疆,任務交給了離得最近的西路軍。」作為倖存的西路軍老戰士,憶及當年,胡老仍不免有些激動。令西路軍將士措手不及的是,其時的河西走廊,天寒地凍,糧草斷絕,偏偏又與西北「馬家軍」(也稱「二馬」,指軍閥馬步芳、馬步青的騎兵部隊)狹路相逢。面對數倍於己的強敵,後援無望的西路軍將士百餘次與敵激戰,千餘裡長途奔襲,最終僅400餘人抵達目的地。

  「這一仗,西路軍兩萬多將士連同番號,從此掩埋進了大西北的漫漫黃沙。」

  西安事變中央急令西路軍東返

  當年紅軍在甘肅會寧會師後,黨中央急令紅四方面軍五軍、九軍、三十軍計2萬餘人西渡黃河,搶佔寧夏,從外蒙古與蘇聯取得聯繫,以便獲取蘇聯方面的戰略物資。當時,這支部隊還不叫西路軍。

  紅軍總部通訊學校的學員胡正先,跟著陳昌浩、徐向前等總部領導坐橡皮船過了黃河。次日,中央決定暫停寧夏戰役計劃,命令部隊西進,前往新疆接收援助物資。沒想到一過黃河,就與西北軍閥馬步青的一個師「碰了頭」,當時紅軍將「馬」圍在一個土圍子裡,為免事端,向他們申明只是借路,不圖消滅,隨後就把他們放了。至涼州(今武威)城,又用同樣的方法與敵談判,也獲準通行。胡正先至今記得,對方涼州城城牆上「送行」的火把映紅了天。

  過涼州城後,為全局計,中央改令過河部隊就地組織西路軍,留在永昌和涼州之間開闢新根據地。西路軍的留下,令馬步青深感威脅。此後40餘天雙方磨擦不斷,青海的馬步芳聞訊,也調集部隊一起圍攻西路軍。西路軍損失超過6000人。

  不久,「西安事變」爆發,國民黨大兵壓境,對陝北中央根據地形成威脅,中央電令西路軍東返,以牽制敵軍。此時河西走廊已是寒冬,缺衣少食的西路軍人困馬乏,傷病又多,部隊行動極為不便,西進或有生路,東返已是絕途。然而中央之決定,西路軍只能執行。就在部隊集結欲返時,中央再次來電,言西安事變已和平解決,西路軍仍舊執行向西打通聯繫蘇聯通道的任務。

  「馬家軍」悉數殺害受傷將士

  甘肅的村莊有群居共守之習,大到幾十戶人家,小到幾戶人家圍在一起,周圍壘上高高的護城牆。倪家營子是甘肅到新疆公路邊一處大沙洲,由40餘屯子組成,四周皆為沙漠。當時九軍、三十軍和總部都暫住此地。西路軍留下開闢根據地不久,雙方爆發高臺戰役。

  高臺一戰,3000多將士陣亡,其中包括軍長和政委,殺紅了眼的敵人把沙洲部隊團團圍住。此地紅軍雖有萬餘人,但因為缺吃少穿,最重要的是缺乏槍枝彈藥,部隊基本上沒有戰鬥力,將士們只能撿起石頭和敵人對抗,甚至光著膀子提大刀往上衝。敵人十分狡猾,他們晚上來,將碉堡扒拉一個洞再往裡鑽。守碉堡的戰士就站兩邊,進來一個殺一個,這樣連續殺了七八十個敵人,始終沒讓一個敵人進來。最後敵人緊急調來火炮,部隊才被迫撤退。就在部隊彈盡糧絕之際,傳來消息說中央組織的援西軍已趕到了黃河渡口,但西路軍日盼夜盼,最終也沒能盼到。總部只得下令撤離,匆匆往條件更加惡劣的祁連山而去。

  撤離當晚,「馬家軍」窮追猛打,戰鬥異常激烈,傷病員躺得滿地都是。當時已是零下30攝氏度的天氣,後勤服務人員及衛生員只得將麥草秸稈環繞在傷病員身邊燒火取暖。部隊轉戰時無法帶上這些受傷將士,只得把他們留在原地,並寫下書信請「馬家軍」善待。後來,「馬家軍」將這些受傷將士悉數殺害。

  西路軍在祁連山裡走了近50天,缺衣少食,風雨冰雹更是隨時可遇,敵人吃飽穿暖後窮追不捨。好不容易突圍出來的3000餘人,抵達新疆時只剩下400餘人。

  多年以來,關於西路軍的歷史命運眾說紛紜,有人說西路軍按原計劃到新疆得到蘇聯的援助,日本會早早地被趕走,內戰也會提前結束;甚至有人說中央有意削弱西路軍。胡正先說,「這些都是不了解客觀歷史的說法。為什麼要到新疆?三軍在會寧會合,中央首先考慮必須要有個根據地,聯合友軍抗日。第二,三個方面軍都集中到陝北,陝北很小,沒有人員補充,沒有裝備,加上蔣介石又調來幾十萬大軍圍攻,東面是日本人,西面是馬家軍,情況很是危險。所以我們才在路上走走停停,忽東忽西,這是中央根據時局發展決定的。西路軍是失敗了,但它讓東路的彭德懷部隊得到了發展,還牽制了幾十萬的國民黨軍隊,減輕了陝北紅軍壓力。中央是站在一個統領全局的高度,看問題自然更深遠些。」

  永遠跟著這支部隊走

  西路軍剩下的400多人後來被陳雲、滕代遠接到迪化(今烏魯木齊),編入新疆軍閥盛世才的新兵營,學習飛行、裝甲車、坦克、通信等技術,胡正先被分在幹部隊六班學通信。後由於延安缺少電臺工作人員,他於1938年4月回到延安,在中央軍委三局工作(後稱總參三部)。

  抗戰時胡正先時刻都處於戰爭狀態,每天接觸的都是前方第一手情報。日本投降後他到東北四野司令部工作,隨部隊從東北一直打到海南島。「我在西路軍時是張國燾的『殘餘』,在四野又為林彪直接提供『情報』。」胡正先毫不忌諱自己的這兩個「壞名聲」,他說,「張國燾犯過不少錯誤,但客觀講,西路軍的失敗,錯不全在他。至於林彪,當年他還是革命的。」

  胡正先由此談到了遼瀋戰役時的一件往事。「遼瀋戰役動員會之前,許多人心想那麼大戰役,這個會還不知開多久,帶著乾糧到了會場。沒想到,林彪兩個小時就把問題講完了,一句廢話沒有。打錦州時,毛澤東幾封電報催林彪下命令,林彪一直猶豫不決。當時我是辦公室副主任,和主任、局長去匯報情況。我匯報一個多鐘頭,林彪坐在藤椅上蹺著二郎腿,一句話也沒說。聽完匯報,他站起來一揮手,擲地有聲說了一個字:『打!』說完就走了。」

  從張國燾的紅四方面軍到林彪的第四野戰軍,胡正先跟的都是有「問題」的「總指揮」。但他說,從12歲那年跟隨紅軍的第一天起,就已打定主意,要永遠跟著這支部隊走,無論遇到多大的危險與困境,都只抱一個信念:不掉隊,不被俘,不叛變,不投降。

  為了憑弔昔日的戰友,胡正先在近80歲高齡時又回到了當年西路軍曾經戰鬥過的地方。這一次,他是帶著全家從新疆往回走的,不想竟然看到有些戰死將士的屍體仍在那兒,有的還保持著戰鬥的姿態。

  不過,許多當地政府和老百姓還是自發地建立了紀念館,豎起了紀念碑。而那些流落鄉間的西路軍將士的名字也被逐一挖掘,刻在碑上。即使是這些人,如今大多也已不在人世。

  【抗戰人物描寫:胡正先】

  每一位老兵,都是一部鮮活的歷史,每一位老兵的回憶,都充滿熱血與犧牲。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日子裡,他們都是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歷史的見證者。回憶歷史,是為了不忘戰爭悲劇,是為了向他們和所有老兵們付出的鮮血與生命表達崇高敬意。

  黨中央的「千裡眼」

  胡正先出生在安徽六安,12歲就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當時我還是一個放牛娃,一個字都不識,懵懵懂懂就穿上了軍裝。」因為好學,他後來被送到紅四方面軍總部學習無線電。1938年4月他來到延安,在中央軍委三局工作。

  中央軍委三局的前身是中革軍委通信聯絡局,始建於江西瑞金,中央紅軍長徵到達延安後改稱中央軍委三局,其主要任務是,保障黨中央、中央軍委對全軍和全國各地的通信聯絡和情報搜集。抗戰期間,中央軍委三局組建和新建了抗日根據地的各級通信部門與通信分隊;建成了以延安為中心、輻射全國各地部隊的無線電通信網。

  「當時我們在延安城西北棗園鄉裴莊村,距離毛主席長期所駐的楊家嶺僅十餘裡。」中央軍委三局在延安起步時條件非常艱苦,只有幾臺用水煤氣、煤作燃料的發電機,但承擔的任務卻非常重要。「毛澤東同志稱我們是科學的『千裡眼和順風耳』」。

  胡正先的戰友左伊介紹,「我們整理出來情報給毛主席看,從空中『偷』敵人的情報,然後譯出來。我們不能離毛主席太近,也不能離毛主席太遠。我們有一部分人去監聽電臺,一部分人負責譯電碼,一層層解密。」他們「偷」到的情報,包括希特勒進攻蘇聯、皖南事變等。

  傳達日軍投降消息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對日宣戰,美軍要派B25轟炸機轟炸華北、東北日軍軍事基地以及日本本土,因此迫切需要解放區提供氣象資料。

  在延安的美軍觀察組與軍委三局談判,達成的協議是:我軍提供有經驗的報務員,由美軍培訓氣象知識。培訓後每日兩次向美軍及軍委三局提供氣象情報。條件是,美軍提供20噸通信器材給軍委三局。

  抗戰時期,在延安電臺最多的一是新華社,還有就是軍委三局。新華社需要收聽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德新社等的廣播新聞,重要的信息一般都由軍委三局通知各解放區。

  1945年8月8日凌晨2時,新華社收聽到路透社播發的新聞:「RussianDeclaredWarOnJapan」(蘇聯對日宣戰),7天後,新華社電臺收聽到美聯社急促的播出:「JapanSurrender!」(日本投降)。

  「黨中央立即命令三局電臺,通知各解放區:『接受日偽軍投降,擴大根據地』。各根據地的八路軍、遊擊隊,以及廣大群眾,接到命令,立即把敵人的炮樓包圍起來,接受日偽軍投降。事後各解放區紛紛致電中央,稱讚命令及時」,胡正先回憶道。

  【抗戰人物描寫:胡正先】

  胡正先,(1918年-)安徽六安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入紅軍總部通訊學校學習。參加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徵。1938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後任中央軍委二局報務員、電臺臺長、股長,東北軍區二局科長。參加了遼瀋、平津、廣東、海南島等戰役。

  1950年後,任中南軍區二局辦公室主任、廣州軍區三局副局長。1964年畢業於解放軍政治學院。後歷任總參謀部三部局長、參謀長、副部長、顧問。曾獲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同类文章
秋姑娘的洗禮作文

秋姑娘的洗禮作文

  不只不覺中,驕陽似火的夏天已悄然離去,英姿颯爽的秋姑娘邁著輕盈的步伐來臨。在秋天落葉可謂算是一道千姿百態的風景線哦!  平常的梧桐樹上擁有五花八門的形態:有的葉子泛著黃邊,微微捲起;有的葉子全身翠綠,生機勃勃;有的葉子黯然枯黃,一碰就脆;有的葉子離開大樹,緩緩飄落。  再瞧銀杏樹。銀杏葉
秋姑娘作文精選

秋姑娘作文精選

  1秋姑娘  秋姑娘帶著一身金黃,邁著輕盈的腳步,悄悄的來到了人間!  瞧!秋姑娘來到田野裡,玉米可高興啦,它特意換了一束金纓,張開嘴笑了,露出滿口黃牙;大豆也許太興奮了,有的竟笑破了肚皮;稻子卻特別懂禮貌,俯著腰應接那久違的朋友——秋姑娘;高梁向來是最怕見生人的,這不,見了秋姑娘,還不好
尋找秋姑娘作文

尋找秋姑娘作文

  瞧,秋姑娘邁著輕快的步伐走來了。秋姑娘讓農民快樂地沉浸在喜悅之中,可是姑娘在哪呢?我打算去尋找秋姑娘。  我到田野裡去尋秋,沿著水渠,我快步的走著。水渠兩旁有兩棵粗壯的楊樹,葉子已發黃了,好像人們說的搖錢樹一樣。一陣陣微風吹來,樹葉像一隻只漂亮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我轉了個彎就到田野了。
秋姑娘的到來的作文

秋姑娘的到來的作文

  9月是秋天,是秋高氣爽的季節;9月,是豐收的季節;9月,是秋姑娘的節日;在這個季節裡,我們會感覺到,有一種涼意在我們身邊,那麼,這就是秋姑娘的來到。  到你站在稻田裡的時候,你就會看見,幾乎所有的樹葉都枯黃了;當你站在樹林裡的時候,你就會看見,一陣陣風把樹枝上的葉子吹到地上。如果,你在樹
來小區作客的秋姑娘450字寫景作文

來小區作客的秋姑娘450字寫景作文

  瞧,秋姑娘披著薄紗,乘著清風,飄飄悠悠地來到了我們的小區遊玩。  秋姑娘自由自在地在小區裡頑皮地飄蕩。到處可見秋姑娘可愛的身影。  秋姑娘飛到哪裡,哪裡便別具一番風格。看,她停在了樹梢上。樹葉的顏色變了,青綠中夾雜著黃色,雖不似春夏那樣青翠欲滴。但別有秋天的風格。秋姑娘在樹梢上玩累了,便
作文範文:秋姑娘的獨舞

作文範文:秋姑娘的獨舞

  秋姑娘的獨舞  秋姑娘是個優美多姿的女孩。也許是我喜歡秋天的緣故,就愛屋及烏地愛上了秋姑娘的「眼淚」。也許是因為冬姐姐快來了,所以這幾天秋姑娘十分捨不得,在邊跳舞,邊哭泣、哭泣……  秋姑娘的眼淚隨著秋風來到了繁忙的大街上。雖然秋姑娘的淚水在流淌著,從未停止,可大街上依舊是熙熙攘攘的,不
神奇的秋姑娘作文

神奇的秋姑娘作文

  秋風涼絲絲的,好像一位溫柔的母親,撫過每一處角落。秋姑娘終於把秋天的門打開了,她帶著魔法棒來到了人間。  她來到了樹林,她用魔法棒輕輕地點了點銀杏樹,葉子立刻變黃了,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她點了點楓樹,葉子變紅了,千樹萬樹的紅葉遠遠望去,就像火焰在滾動,
秋姑娘的獨舞作文

秋姑娘的獨舞作文

  秋姑娘是個優美多姿的女孩。也許是我喜歡秋天的緣故,就愛屋及烏地愛上了秋姑娘的「眼淚」。也許是因為冬姐姐快來了,所以這幾天秋姑娘十分捨不得,在邊跳舞,邊哭泣、哭泣……  秋姑娘的眼淚隨著秋風來到了繁忙的大街上。雖然秋姑娘的淚水在流淌著,從未停止,可大街上依舊是熙熙攘攘的,不僅沒有因為秋姑娘
小學作文秋姑娘來了400字

小學作文秋姑娘來了400字

  悄悄地,秋姑娘打開秋大門,來到了這個美麗的世界。  你看,那蔚藍的天上,碧空如洗。山野裡,層林盡染、疊翠流金、果樹飄香。  你聞聞,果園裡香味撲鼻,蘋果露出甜美的笑容。梨子們也不退縮,都跟著笑了起來。尤其是石榴,連自己的大牙都笑掉了,像一顆顆珍珠,暴露在整個金光燦燦的季節裡。所有的水果都
春姑娘的婚禮作文

春姑娘的婚禮作文

  春姑娘來了,她邁著輕盈的腳步來到了人間。  她在林間走著走著,時而踮起小腳,時而踮起腳尖。我這才發現,她走過的地方一片嫩綠。小樹抽芽,小草露出地面。她又在林間走著走著……  今天,小鳥們的議論被我偷偷聽到,我這才恍然大悟。春姑娘的所有作為只為了自己的一場婚禮……  隨著動物們的歡叫聲,春